以上3曲 忆秦娥
毛 泽 东
公开发表 最广为流传的版本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书家评这幅手迹“和而不同,违而不犯”,自然流畅,毫无雕凿,乃书法之上品。
版本 2
版本3 此幅和下幅 极为相似 同一时间 先后两幅?? 而且 娄山关战斗发生在 1935年 这两幅却落款一九三四(年), 笔误 ???
版本4 这幅 也许当时走神或突被干扰? 词牌写错了, 忆秦娥 误写为 菩萨蛮 注意: 第二句 梧桐叶下黄花发
版本5 注意: 梧桐叶下黄花节
版本6
致 葉大夫书 版本7 这幅 可以确知 是 毛泽东所书
“梧桐叶下黄花发”版本,另一稿作“梧桐叶下黄花节”。 经过廿多年反复斟酌,毛主席在正式发表时将此句改为“长空雁叫霜晨月”。
-------------
【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的得意之作。他非常看重自己的这首词,
不少人曾将此令与李白同牌词,《忆秦娥》竟相比较。 舍白其谁? 除了太白 谁能写出这样的极品呢! 李白原词是:
下为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不信 王国维 关口闭嘴之说 也的确别开生面 另展鸿图
自江西苏区遁来, 血漫湘江, 浴火遵义, 艰难险峻, 九死一生, 出路何方? 自己的正确主张和路线 有可能执行, 得以从新开始, 走出险境, 走向胜利和辉煌。
娄山关胜利 是红军从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 节节失利损失惨重后的第一大战和大捷。 情景交融, 昭显此词格调之悲凉, 气韵之慷慨, 意境之阔大, 画面之壮美, 遵义会后 首役土城之战失利之后 能否打下娄山关 至关紧要! 眼下 娄山关大捷 使几年来的 胸痞块垒 窝囊压郁 豁然迸裂开朗 随战烟消散 心潮澎湃 欲驻不能。
让我们来看一下诗人自己对这首诗的解释
红军两次攻打并占领娄山关
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 1月9日红军以猛烈火力从关南发起总攻,迅猛杀上娄山关,战斗大获全胜,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2月25日凌晨, 红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的率领下, 再度向娄山关挺进, 指挥红一、三军团,与敌军为争夺关口展开激战, 歼灭敌军4个团。 随后又乘胜追击, 击败敌军2个师, 黔军被歼灭600余人, 红军伤亡100余人, 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 毛泽东在娄山关上感慨万端, 吟出了长征中最为悲壮的著名诗句《忆秦娥·娄山关》。
----------
这首词写于二渡赤水之后的娄山关战毕 (当天西夕), 是红军自长征以来连连失利损失惨重后的第一次胜利, 也是长征以来他有心情写的第一首诗词之作, 及其有关长征的五篇诗词的首篇。 ( 1 《忆秦娥.娄山关》,2《十六字令三首》,3《七律.长征》,4《念奴娇.昆仑》,5《清平乐.六盘山》。)
以下批注写在《忆秦娥.娄山关》词 那一页的 天头上 毛主席自注: “万里长征, 千回百折, 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 心情是沉郁的。 过了岷山, 豁然开朗, 转化到了反面, 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由此看来,这首词,表面写景,而实际上是内心深处的描写, 这种蕴含,即词的虚处, 着而不露。 这首作品, 是借景抒情, 把若干年来自己和红军的跌宕坎坷艰钜历程,很含蓄委婉地流露出来, 将那么悲壮惨荡的经历用最优美浪漫的词句和意境澎湧宣泄, 确为上乘极品之作。
【小生 撰辑】
|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