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打浦桥平阴桥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看到网友加成兄的博文, 说到住家附近有条臭水沟一事, 想起上海离我家不远的地方, 也有这么一条, 当然距离较远就闻不到其臭了。

上海的南部地区, 那条有名的肇家浜,一条臭河浜, 解放后很快政府就填浜修路, 一条美丽的林荫大道建成了, 早上是老年人锻炼的场所, 白天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 晚上则成了谈恋爱的所在。

这条原先只有浜北的徐家汇路, 如今改名成了肇嘉浜路,浜北的路还是那条路不过成了有东往西的单行道, 浜南也有了一条相同的从徐家汇往东的单行道, 这恐怕是全国比较早的单行道吧。

这条肇嘉浜路, 东行过了打浦桥, 又叫回了老名徐家汇路, 原因阿拉勿晓得。

这打浦桥, 如今出名的是被陈逸飞忽悠出来的新天地,以前则是上只角和下只角的交叉点, 往北瑞金路, 过了建国路很快就到了广慈医院(如今的瑞金医院), 附近都是些很好的地方。 打浦桥朝南, 则是一条以前连接肇家浜和黄浦江的一条小河, 叫做日晖港, 这也是阿拉屋里伊搭块有个挺大挺有名的日晖新村的由来。

这条小河沟的东面有条马路名曰“打浦桥路”, 沟西则无马路, 是徐汇区有名的一大片棚户区,里面有条小路弯弯曲曲从肇嘉浜路可以走到斜土路, 有这条小路为主干道, 分岔分支出很多条更小的小路, 联系着这片棚户区的每一个角角落落, 不熟悉的人进去恐怕一天半天自个儿走不出来,上方花园新康花园静安别墅等地的人一般是不会来的, “这里的人们爱和平, 也热爱家乡, 歌唱自己的新生活, 歌唱共产党”, 但处于“地域政治”的原因,就是不招人待见, 不但被乌鲁木齐路高安路的资本家们瞧不起,连康平路那些解放区来的共军干部及其家属子女, 受十里洋场的香风毒雾影响,也一样忘了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以致照样和资产阶级一样, 瞧不起平阴桥绝对正宗的劳动人民。

话说回来, 这条小河沟到了和斜土路交接的地方也有一座桥横跨在河浜上面, 这座桥名“平阴桥”, 这一片棚户区则被大家成为“平阴桥那一片”, 如果此处居民到徐家汇被人问起“衲屋里住阿里嗒?”会比较扭扭捏捏回答的, 因很多出生于斯成长于斯的人, 就因为上海话说不好甚至不会说而精通的语言是苏北话, 虽作为国家的主人的劳动人民, 而且一定会被其他浜北的人哪怕是非劳动人民认为是“全钢”, 至少是“半钢”。

插一句解释,上海话“钢”和“江”同音:gang, “江”者“江北人”也, “全钢”爷娘都是苏北人滴粒刮拉的, “半钢”或一方或只不过住苏北人区等等。这是国人的地域歧视的最高段, 十分uggly。

再回到那条“日晖港”, 万万不幸的是, 这条河浜成了上海主要的“人造肥料”输出站, 刚才不是说过河东有条路(不是有只狮子)叫打浦路吗? 打浦路从打浦桥到平阴桥这段, 是上海南部地区的主要粪车集中转运枢纽。

由于历史原因, 上海久被人诟病的“马桶”是需要每日推粪车的劳动人民来收的,没有卫生设备的人家, 大清早得把马路“拎”出来放大门口,推粪车的工人将其中的排泄物倒入粪车里, 不过不是义务劳动, 每个马桶每月收费三毛五, 所以“三角五分”成了上海话中有特定含义的“贬义”词了。

从政治正确的定义上来说, 付“三角五分”的领导阶级要比不付的多, 但不是领导阶级的照样敢对劳动人民以“拎马桶”来揶揄一番, 就和政治无关而是上海的社会习性相关了。

继续说粪车粪码头。

慢慢地, 随着国家的发展, 马桶车逐渐淡出人们的目光, 很多拎马桶的区域, 修建了一些集中化粪池, 家家可以自己把马桶拎到化粪池边的小屋子里, 倒入粪便通道, 那儿还有水管可以冲洗冲洗马桶。 然后环卫系统的机动粪车, 是改装的汽车, 后面整成了一个大型密闭容器并附有泵和管子, 到了化粪池的所在地, 只需把管子塞进去, 打开泵一抽, 黄金万两很快抽走, 汽车“嘀嘀”一响, 开到了打浦桥路的粪码头。

打浦桥路一排小型码头, 乡下(上海郊区和附近江浙)的小型船只停泊就位, 接上管子, 人类排泄物就顺着管子流向广阔天地去了。

居住于平阴桥地段的老少爷们, 每日隔河闻“香”,隔窗听泵响,日久天长习以为常见惯不惊, 十分淡定。

我成长于离这儿不远的江南新村, 众多同学哥儿们家住平阴桥地段,同学朋友之间的来来往往, 我可以很自豪地说从肇嘉浜路打浦桥到斜土路平阴桥的那条小路, 以其叉叉弯弯的小“小”路, 大概难不倒在下, 那儿隔河之气味, 也能做到闻就闻了,不在话下, 因为牢牢记住小学时受的一种教育: 没有大粪臭哪来大米香。

顺便再添一点, 那个地方有一所小学,别看地处最最最下只角的平阴桥地段, 五十年代有两个老师, 一个是体育老师姓谭外号“谭草包”, 原因不详, 特长在体操, 所以培养出了好几个进了上海体操队的运动员, 那三年里谭老师进去了, 据说是“倒卖黄金”。

还有一位是音乐老师,忘了姓嘛,教出了也是好几个音乐人才, 后来老师考入音乐学院。

老师走了或进去了, 学校还是那个学校, 学生还是那些学生, 没了合适的老师, 体育音乐人员就出不了了。

下回再写日晖港通向黄浦江的康衢桥。

 

华府采菊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hilipl88' 的评论 : 九间头, 据说是一场大火烧后只剩下了九间房子而得名, 那也是一片棚户区。
philipl88 发表评论于
大木桥路斜土路西北角称为九盖头?
乡野一村夫 发表评论于
我的初中年代,在南洋中学度过,同学中有不少来自平阴桥和中三街里地区,的确,他们几乎都是"全钢"(毫无鄙视成分)。我去过日晖港一次,那里臭气冲天。实际上,是那时上海城郊结合部的slum(贫民窟)不少,是当时所谓的"国富民穷"的一个生动写照。


bryceelebar 发表评论于
这条肇嘉浜路, 东行过了打浦桥, 又叫回了老名徐家汇路, 原因阿拉勿晓得。
=======================================
肇嘉浜打浦桥以东段更早时就填没了,打浦桥至斜桥的原河道上建了棚户,两岸路名没有改,北岸徐家汇路,南岸斜徐路。肇嘉浜没有填没时这两条路都是从斜桥到徐家汇。
bryceelebar 发表评论于
这条小河沟的东面有条马路名曰“打浦桥路”, 沟西则无马路。
此处有误。
日晖港东岸是日晖东路,北起打浦桥,南至龙华路,属于卢湾区,96路公交车由北向南行驶。西岸是日晖西路,其实只是一段弄堂,不通机动车,属于徐汇区。
日晖港填没之后,加上两岸的道路,建成了现今的瑞金南路。
打浦路是日晖东路东面的一条平行路,96路/隧道一线公交车由南向北行驶。
华府采菊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加成' 的评论 : 不是一般人搞得清楚的, 其宽度的“规范”是一辆马桶车推得过去, 这是上海再小的“径”也得满足的条件。
加成 发表评论于
我在平阴桥那个下只角住过近五年。那里曲里拐弯的小径,我一直没搞清楚。之所以称为小径,因为只有不到一米宽,根本称不上是路,连弄堂都称不上。那时我经常想,要是日本鬼子再打到上海来,何不就在平阴桥打游击战,十个八个日本鬼子,到了那里面肯定连路都认不得,有进无出的。
简妮HU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