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话
此文起笔于2014年三四月份,具体日子记不太清了,只记得第一稿结于5月31日,4万字,后来写到8万字,在文学城首发,又觉得写的太仓促,不够好,停发,停发后就一直写,一直写,写了一年半,现44万字,拿出来,请大伙儿检阅。
前言
这个故事是看了贾樟柯《天注定》的思路受了启发写的,《天注定》是分段式的电影,贾樟柯把四个人的故事写在一部电影里,我把几个中国人在美国闯天下的故事集结在一起呈现出来。你或许会从其间看到你的影子。
梦里梦外(1)美国梦伊始,情愫万千
四周的嘈杂渐归沉寂,波音飞机在机场的跑道上滑行一阵后缓缓地飞上了北京的上空。
时间定格在二零零零年的八月九号,廖馨美哭着告别了依依不舍的爹娘,坐在飞往美国的飞机上。
头一次坐飞机,她一度担心飞机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会从天上“啪嗒”掉下来,所以心里有些惶惶。有时候她宁愿坐船,这样如果掉进水里,即使不会游泳,也许还能抓住点儿稻草什么的,总不至于咣当一声没着没落地从高空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那么壮烈。
周围的人们泰然自若,所以她也就把身子往椅背上靠去,念叨了好几遍淡定淡定。
廖馨美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头一次做汽车是去市里上高中,头一次坐火车是去北京上医学院,头一次坐飞机就是现在,去美国。从统计学的角度看一下,好像她每一个人生转折点都要使用一种更快更发达的交通工具。
乡下人,原本因为当地教育质量低,对孩子们的将来并没有太多的奢望,所以村里出了个大学生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现在一个穷山沟沟里长大的孩子又出国,真是不可思议,所以馨美去美国便引起了全村的轰动,连带着把邻村的地也摇了一摇。
虽然震动了十里八坡,但是她毕竟是头一次赶飞机,潜意识里以为赶飞机就跟赶汽车一样踏着点儿来,所以没有一点儿紧迫感,和来送她的爸爸妈妈悠哉游哉地吃了早饭,然后还比自己预算的时间从机场附近的旅馆早出发了一些,结果只赶着最后一批托运行李,差点儿就误了飞机,这还没完,行李超重,馨美便立即傻了眼。
现在坐在飞机上,她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探索着窗外的世界:地上的树和房子越来越小,一辆辆汽车变成了一排排可爱的小玩具车。可是一眨眼的功夫,地上的万事万物就都消失了。这时只要从机舱里伸出手,就可以把玩蓝天白云了。
看倦了,有些无聊了,馨美把眼睛从柳絮样的白云间收回,这时脑子里浮现出老爸老妈在机场的栏杆后面看着她离去时难过的表情,爸妈肯定是哭了,因为她看见他俩抹眼泪。儿行千里母担忧,她这一走,可不是把老爸老妈的心都带走了?从初中住校时开始,每次都是依依惜别,于是她经历了无数次告别;可是每一次告别,在父母眼里,都象是第一次离开家一样。因为每一次,父母都有同样的担忧。她已经慢慢长大了,可他们每一次的担忧都不会比上一次更少,反而因为她出落成一个娇俏美丽的大姑娘他们担忧更多。小时候大概喂饱饭就行了,姑娘大了就怕被人骗。即使后来上大学,有男朋友做护花使者了,父母还是揪着心。她记得她上大学三年级放完寒假去上学,爸爸非要送到车站,她即将把脚迈上车的时候,老爸突然在后面叮嘱,“馨美你要自重。”爸只有这么一句话,也没有进一步罗嗦,但是馨美听出来让她不要跟男朋友太亲近,更不能怀孕。其实,她知道,爸是怕自己的女儿吃亏,落下终生的遗憾。即使后来她结了婚,爸妈也总是怕他们吵架,过不好日子,老要一遍又一遍地交代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现在她去美国,又担心她不适应美国的生活。其实他们的女儿羽翼已丰,正准备展翅飞翔呢。如果他俩和馨美一起出国,馨美肯定比他们更能适应。可是,做父母的,就是这样没完没了地操着这些琐碎的心,直到自己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如果用“春蚕到死丝方尽”来形容做父母的一片无私的心,只怕是依旧寒碜。
父母之爱,是一首如此深情的歌,悠扬动听,宛转千回,无论什么时候需要,它总是在这里,在你身边。
馨美走了几步,回头看了爸爸妈妈一眼,俩老人也一直盯着她看,冲她挥着手,意思是走吧走吧,要误飞机了,可她又不由地频频回头,再回头的时候,她已经到了托运行李的那儿,爸妈的身影在泪眼中已模糊成一片。她知道,在那一刻,她的心被彻底掏空了。
此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再见时,爸妈是否已生了满头白发?
爸妈年龄不算大,才五十多岁,可是这一走就是好几年。他们会变老的,他们会生病的,她又不能在身边照顾他们,怎么办呢?虽然还有两个妹妹,但是她是老大,这样撂挑子一走,就像故意不负责任似地。
此一别,只能道声各自珍重。
(版权属若妖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