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一杯:“镇宅之宝”茶
这是一块普洱茶茶饼,它对我们来说有点特别:它是唯一的我们自己买来的茶。大概在 2002-2004 年,我们一家去巴蜀旅行,一路陪同的导游看到我们曾向峨眉山的道士询问竹叶青茶,思想我们喜欢茶。来到成都体验了 成都小吃、茶馆和变脸表演后,导游带我们到一个小店推荐竹叶青茶。在店里我们买了绿茶,也买了孩子要的这个普洱茶。当时小孩子喜欢,大概是因为它与孩子在家见过的茶不一样,这个茶是以又大又黑又圆的饼状出现,其直径23公分厚3公分重2磅。从巴蜀背了这块茶饼回到北美后,就将它放入家中的地下室的一个柜子里,一搁就是十几年,孩子都已长成小青年了。
真的对不起,我们完全忘了这块茶饼,我们更没有留下它的“出生证”。 我们不知道它出自云南还是川中,不知道它确切的茶龄,更不知道它是春芽还是秋叶。这块茶饼做的很精致,正反两面都纹了字画,正面有 “镇宅之宝” 四个大字。包括另一面的所有的字画几乎包括了中国文化的主要元素:铜钱,刀劍,凤凰和阴阳。我是这样解读的:“铜钱” 形状求富贵,“刀剑除邪” 求平安,“凤凰”成双求子女上进,“阴阳” 平衡求寿星高堂。既然这样的 “俗” 气,这块茶饼决不是 “寿龙祥云” 的朝庭贡茶,但也不是布衣百姓的 “柴米油盐酱醋茶” 的生活茶,当然它更不是被带到 “茶马古道”上番外茶,它只能是官宦富贵人家的 “琴棋书画诗酒茶” 的文化茶,一块 “美好祝愿” 的饼茶。嗯,我很满意我对古茶饼模 "岁月“ 的鉴定 (纯属嘻言)。
普洱茶是纯正黑茶,黑茶是后发酵茶。虽然黑茶和红茶泡出来的汤色都是红红的且味道也差不多,但是黑茶饼中有微生物正是因为这个 “后发酵” 的“后” 字。如果存放适当,茶饼中的微生物会一直活跃:与茶多酚发生氧化作用,所以黑茶会越存越香。这么多年来,这块饼茶就静呆在家中的地下室,从未有人提起它。直到我们得了那套土耳其白铜茶饮,才忽然想起可以试试用白铜壶 “煲” 普洱茶饼。巧合的是土耳其的煲茶法 ( 见 “茶事 - 黑海黒” 博文) 很有些神似中国古老的 “煎茶”。
煎茶道 简单的说就是“三沸水”道,它流行于唐代,第一次水沸时加盐或姜或橘皮等以增加味道,第二沸时投茶沫;第三沸时茶就煮熟了开始分汤享用。唐代文人对茶是衷爱有加,且饮杯的方式是粗犷、天然浑成。出门在外唐人随身携带茶饼背着小风炉,遇上一汪清泉,他们会停下脚步,点起小泥炉,烧三沸水烹茶,从而一首好诗就在慢咀缓饮一壶香茗中写就。唐代的煎茶法一直持续到元朝,而那时早己开始流行点茶甚至冲茶法,慢慢的这种古老的“煎茶” 消失在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在东风西吹的 “丝绸之路”及后来的“茶叶之道” 古经济贸易时代,唐代的“煎茶法” 反而落户到了西方。俄罗斯的 茶炊samovar 影约中透着 “红泥小火炉” 的味道,土耳其的 “双壶茶” 道更是唐风习习, 而俄罗斯茶加柠檬,印度茶加奶,英茶加糖 大概是源自那“茶马古道” 上马帮队的 “大漠孤烟直” 的野炊生活方式吧。
最近刚看到文学城博主 “雨女” 介绍的《茶之书》,读来更加深了对中国茶历史和茶文化的了解。其中 《茶之书》将中国三个阶段的茶文化概括为,唐朝的煎茶道是敦厚的古风,宋代的点茶法可比浪漫雅风,而现今的浸茶式则是湖畔清风。看来,煲普洱茶似乎能让我们的思绪散发在仆素古韵中,而饮其汤可否让我们咀出那 “茶马古道” 上的沧桑岁月?
三月中,孩子刚巧回家来参观己被录取秋季入学的学校,大概这就是天意吧。如果让我们取茶来泡一壶普洱茶,我们还真有些下不了手,因为取茶会破坏了这么久的“藏品”。 对,让孩子来担纲这 “剪彩” 仪式,从这块茶饼上取第一匙茶。因为茶饼压得很紧,只好拿来铁锤铁铲帮助孩子一起掰开茶饼,然后取4匙陈叶放入小壶慢火煎汤。将煲好的普洱茶斟茶入盏,汤色明艳,雾气蒸腾,如真似幻。一家人围着八仙大桌浅酌慢饮,陈香醇厚 。
十几个年头的陈年,这普洱是名符其实的 “有生命的古董”,充满了世亊、家事的流年的气息,让人回味无穷。
《茶之书 》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9091/201603/732528.html
茶亊 - 黑海黑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9375/201602/643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