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人民公社”还是“上海市革委会”取代“上海市人民政府”的迷思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967年二月, 上海发生了一件大事-在共产党建立了政权后的16年多之后, 又爆发了一次革命, 叫做“一月革命”, 产生了当时据说可以相比于巴黎公社的上海市人民公社,向当时的党中央毛主席发了致敬电。

但是, 没得到毛主席的全部赞赏, 只有一半, 两报一刊高度赞扬了一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但对“人民公社”的新政权名称没给予公开的“欢呼”, 几天后传来毛主席的声音, 说是若叫“人民公社”会引起对“国体”的疑惑, 还是叫“革命委员会”, 于是“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就算是成立啦。

记得很清楚, 上海人民公社是由好像三十多个“群众组织”组成了, 名列第一的王洪文的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工总司), 暗地里是徐景贤为头头的市委机关革命造反司令部(不知当时有没有其简称为“机革会”的, 请网友中那几位当时复旦大学或其他大学的帮忙回忆一下?)。

还有一些是外地大学造反组织驻上海联络站, 比如北京的好些大学的组织, 都有人当上了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的委员儿, 嘿嘿, 一个连上海户口都没有的外地黄口小儿, 神不咚地就成了相当于共产党上海市委或市人民政府的委员了,至于待遇嘛,倒是彻底打破了共产党十几年定的一些规章制度, 学生委员没工资, 如果原来是靠学校发人民助学金的现继续拿, 如家境还不错上学时靠娘老子的, 现在还得老爸老妈每月寄些钱来在上海市政府或市委机关食堂买饭菜票过日子。

那么迷思什么呢?

革命委员会为什么就一定比“人民公社”更符合“国际同行”规则? 反正名字改都改了, 又何必计较是人民公社还是革命委员会?

倒是在国内而不是国际, 也许会把人搅浑, 好比“上海市人民公社上海县马桥人民公社”, 算个什么东东? 人民公社底下有个县, 县底下再来一个人民公社, 有点怪, 因为原先的国内行政体系中, 人民公社已经是一级在县下面的行政单位了, 所以, 的确不符合国内的行政床架。

这个叫公社也好称革委会也罢的玩意, 那时是取代了上海市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位置的, 若是一定解释为只取代了“政府”的功能, 那么, 把作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置于何地? 清清楚楚的是从上海市人民公社(是革命委员会)成立那天起, 上海市的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就木了, 一直到大概是1969年(?)才”恢复“了, 当时的确记得是用了”党组织恢复活动“这样的字眼吧, 也请那几位老阿哥帮忙回忆回忆, 没经过的人别用说不清楚的词句来打镲。这么一来, 共产党的地方组织, 在共产党的天下, 居然被冷冻了好几年, Can you believe?除党中央以及军队里, 各级党组织到底是不是可有可无的啊?令人感到惊讶的人, 没有各级党组织的那几年中, 还是毛主席口中的”形势大好不是小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好得很还是好个屁, 不在本文讨论之中, 所以别扣帽子。因为好派屁派, 都没法把好坏和那几年有木有党组织联系起来把话说圆。

总不至于“好派”说“好就好在没有党组织”, “屁派”也不能说“好个屁”就是因为没有党组织。

更大的迷思是, 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咋想的?咋的一下把全国党的地方组织上到省市自治区,下到人民公社城市街道(不知大队生产队的支部是不是也全国一盘棋似的被去取了代?),全都给稍息了。

为什么只能用”稍息“呢?

不知该用哪个词呀, 解散? 没文件;取消, 没报道;只能找个中性些的又有三分调侃的词来了。

还有一个迷思, 这个”无各级地方党组织的直接领导阶段”, 是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吗?

特别希望听听那些高手的非口号类的理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