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 - 咱中国人还没学会?
读了秋云君的博文,“尊重?咱中国人还没学会”,有了些疑问和想法。干脆拿原来的题目,移个标点符号,来说说我的看法。
什么是尊重?网上搜到的定义之一如下:
“古语是指将对方视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须重视的心态及其言行,现在已逐渐引伸为平等相待的心态及其言行--即无条件承认并接受对方所拥有的一切,不因自己的好恶而挑剔、指责和论断”。
也就是说,在古语里,应该尊重谁,尊重到什么程度,要看人们地位的高低而定。而决定人们地位高低的,第一无疑是权力。而权力来自官位。在高度集权的社会,一个人一旦拥有了官位和官位带来的权力,就拥有了一切: 财富,名声,美女(美男),惩罚他人的权力,和对众人发号施令,前呼后拥的地位。
你说,咱中国人对官位尊重不?那是绝对尊重的。尊重的程度,也绝对是世界第一的。君不见,古时候,一个小小县令,人也必称“县老爷”。出个门什么的,都要肃静清道。屁民们只有跪拜叩头的份。更不用说朝廷高官钦差大臣之类的。官大一级压死人嘛。
更可笑也可悲的是,一个人不管做的什么,成功与否,总是以官位为标志的。譬如,我们介绍历史上的名人时,总要把他们的官位连在一起,像李(白)翰林,杜(甫)工部,王(羲之)右军。我就奇怪,历史上当过这些官的,或当过更大官的人,比过江之鲫还多,有什么稀奇的?难道这些官位能反映出这些天才们的才能和对社会的贡献?难道非得把他们的名字和官位连在一起,他们才能有地位,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
决定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和相应的尊卑程序的第二个标准,大概是金钱财富了。这个倒是古今中外都有些相通,只是程度有差异。接下来的判断标准,应该还有年龄,身份,声誉等。
咱们的祖先对拥有财富和声誉的人,一直是给与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很多的尊重的。
所以说,按古典的定义,我们对拥有权力(官位),财富,身份,声誉等的人,从来都是按他们的地位高低来给与相应的尊重的。而且,就对权力和财富等地位象征的尊重程度来说,中国人在世界上应该是名列前茅的。
那是不是说,中国人早已学会了尊重,而且尊重程度是世界第一?
与时俱进,回到现在。尊重“现在已逐渐引伸为平等相待的心态及其言行”。
从尊重的这个现代的定义上说,说中国人(大部分中国人吧)还没学会尊重,是完全成立的。因为大部分中国人从来就没有过,今天也没有,平等意识。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人们的心态和言行都表明,今天的中国人中的大部分,还处在等级社会之中。他们对他人尊重与否和尊重的程度,取决于他们自己和对方的社会地位(官位,财富,身份等)。君不见,火灾现场居然要小学生“让领导先走”?屁大的县里乡里的领导居然一本正经地搞“阅兵”?小学生要给领导打伞,列队欢迎(好像还不限于小学生喔)?这主席那总理的跟屁民们握个手,屁民们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三天不洗手?大街小巷甚至寺庙教堂,传颂的都是某某皇帝某某领导曾荣幸过?大大小小的土豪劣绅对着服务员趾高气扬根本不把她们当人看?甚至有父母公开对小孩说,你们和我们是不平等的(你们吃我的用我的,还想和我们平等?)。所以,平等从来都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元素。今天也不是。
在我看来,现在的中国,人们对官位和财富的热衷,追求,和崇拜,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人们不仅不自觉其中的悲哀,反而乐此不疲。人人都在这个等级社会中奋力向上爬去。在爬的过程中,对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官员和富豪们,人们敬重有加。而对比自己官位低或没有官位的,财富比自己少的平民,则很少尊重。
要从古代的对社会地位高的人的尊重,过度到今天的平等相待的尊重,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人人生而平等,可惜人们并非生而知之。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我们成长的环境,基本上是等级森严的。这种先入为主的等级观念,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已经成为人们心态和言行的默许模式(default)。想要改变,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