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悲壮的张璧之死及盛大的治丧活动
1948年2月29日,阴历正月20日,傍晚时分,张璧猝死在旧北平的第一监狱。张秀岩在《我的回忆》中也说:“由于在民族灾难中,中国社会各阶级关系的错综复杂,后来我们曾在党的指示下,几次做张璧的工作并且得到他的掩护。抗战胜利后他死在蒋介石的监狱中。”由此可见,猝死在监狱是定说。
当张璧的遗体从监狱送出,在阴历正月22日,张璧的亲属、各界朋友及北京社会名流两千多人前去吊唁。
当时,还是19岁的学生白洪瑛代父亲白静明去送挽联。他在“我的记忆”中写到:
张璧逝世后,在宣武门外下斜街的一寺庙吊丧。办事时,庙内人很多,院内都满了。
挽联很多,也都挂满了。特别是李宗仁送的横幅挂在中间最显眼的位置。当时天气很冷。
我是代表我父亲白静明去送挽联,我那时正在北京四中读高中……
当我采访白洪瑛老人时,他说:“当时李宗仁亲自书写了四个字的挽联,由于年代久远,至今已经忘记了这四个字的具体内容。但对李宗仁送挽联的事情记忆深刻,因那时李宗仁在国民党政府中名声很大。”
我没有找到档案相关的记载,但至少,我们可以作为一个证据在此提出来。也请亲身出席了那次吊唁的人,一起回忆和复原历史的真实。
吊唁连续了三天。然后,张璧的灵柩厝放在寺庙中(当时讲究这种做法),直至5月份出殡下葬。
档案记载了在5月23日举行了送葬仪式和追悼会。当时由四存学会理事、四存中学校长张荫梧任主任,专门设立了治丧处。并发布公告如下:
兹订于五月二十三日下午新三时,假北平宣外老墙根广惠寺举行追悼会,敬希惠临,如赐唁,请迳交宣外骡马市大街一三七号治丧处可也。
当时特别印制了一个专门纪念册《张玉衡先生治丧处》,内容收录了治丧处公告、治丧处成员名单、悼词等。由于该纪念册没有当天追悼活动的任何报道,由此证明了这一纪念册发行在前、而追悼会举行在后这一事实。
该治丧处至少曾举办过一次全体成员参加的会议,并且专门发了会议通知如下:
敬启者
兹定于五月十六日(即星期日程表下午三时在骡马市大街一三七号开全体筹备委员会议,并有主席团代表张荫梧先生共商丧务事宜。务祈准时出席,以便讨论一切重要事项。再关于发帖事,作请将台端之至友以及同道之通讯地点,就便拟单交来,以资照发。此次会议关系重要至希拨见与会为盼。
此致 先生
张玉衡先生治丧处五月
该治丧处全体委员共120人,全部名单见如下原始档案照片:
仔细分析这些人员构成和他们各自的背景,可以加深我们对张璧的了解。上述120人,大致由以下几类人员构成:
第一类是张璧在军中和警署的老友。如靳云鹏、张席珍、宫梅峰、上官云相、张荫梧、董汉三、王虎臣、程瀛洲、宋光烈、沈公侠。其中,王虎臣和张璧同为冯玉祥的部下。张席珍则是张璧在陆军学堂时代洋文班的同学,曾获陆军中将军衔。宫梅峰曾是张宗昌的部下,任64师师长。上官云相是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张荫梧曾在二、三十年代任北平市长,曾提出所谓的曲线救国论。后来出任四存学会理事、四存中学校长。
第二类是张璧在青帮和洪帮的老友。如魏大可、宋华卿、魏子文、王慕沂、向海潜、章夔一。其中,魏大可和他同为青帮“大”字辈弟子。宋华卿早在1933年就曾被旧北平市警察局通缉。辛亥革命的元老和抗日英雄的向海潜,当时为洪帮的大佬。章夔一则是旧北平市洪帮的大佬。龚春圃也是洪帮大佬,曾任陆军少将。
第三类是张璧在武术界的老友。如李尧臣、姚宗勋、诸子炎、马骥良。其中,李尧臣当时是旧北平武术界最高泰斗,他曾经当过慈禧太后的保镖。而姚、诸、马三人皆王芗斋的弟子,当时王芗斋正在青岛赶不回来,特地电话指派自己的三名弟子到场。“诸子炎”的名字,一直被武术界错传成“周子炎”。
第四类是张璧的家属。如侄女婿梁以俅、义子刘绍臣等人。纪念册中误将“梁以俅”的名字印成“梁以侃”。
第五类是张璧在北平、天津的好友和文化界人士。如王宇澄、郭存今、尚绶珊、韩洁远、金符衡、赵守勋、申芝堂、李英奇、阎筱亭。其中,王宇澄就是当时著名的《实报》记者、报道多次大成拳时使用过的笔名“羡鱼”。韩洁远为京城名票、单弦大师。赵守勋、申芝堂为当时京城名医。李英奇也是陆军中将和新疆警察厅厅长。阎筱亭则是当时平、津著名的建筑师。
第六类是张璧的一些熟人。如王凤岗、马耀三、耿仙洲、杨宾楼。其中王凤岗是河北省新城县人,当地的土豪,参加过八路军,然后投日,1948年又任傅作义部第二清剿区司令。马耀三曾当过新城县长和北平国民党市党部宣传部长。耿仙洲是当时著名的抗日将领吕正操部队中的游击战术的专家。杨宾楼本是张荫梧手下干将,曾组织过“华北民众自救会”。
第七类是张璧在国民党军统人员中的特殊熟人。如陈仙洲、张世五。其中,陈仙洲曾是当时国民党军统局天津站站长,而张世五则是当时国民党军统局北平站站长。他们二人和张璧交往的密切,显然是张璧曾经帮助他们开展过获取日伪情报等工作。
其实,张璧在当时,还经常和国民党高级将领保持密切来往。又据国民党军统中将文强《文强口述历史》一书的陈述:
我未见孙殿英之前,戴笠就向我说起过孙殿英。戴笠在执行蒋介石“搞垮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的密令时,同刘健群一道去天津租界与孙殿英见面,发现孙殿英所关心的事,不是抗日不抗日,而是找靠山。回到北平后,戴笠撇开刘健群,另作去天津见孙的准备。戴笠说:他找张学良将军写了一封亲笔介绍信,又找到孙殿英的好朋友,北方著名的政客张璧(张玉衡)和洪帮头子张树声,陪同他一起到天津。戴笠在英租界利顺德饭店住下,摆出很大的派头,请孙殿英在饭店见面。孙殿英知道戴笠是蒋介石身边的亲信,一见面倒头便拜,连连说:“上次相见,有眼不识泰山,实在罪过,我们同在江湖上闯荡,只要蒋委员长用得着我,我愿一辈子做马前卒,要我割下头来,保证不割下耳朵,今日难得见面,送两颗红宝石作纪念吧,这是乾隆皇帝御用的朝珠。”戴笠当时收下,回南京后交给了蒋介石。
文强称张璧为“北方著名的政客”,已经显示出国民党上层人员对张璧的真实态度和看法。虽然这里没有说明是哪一年的事情。但是笔者根据1938年夏孙殿英在武汉经戴笠引荐见到了蒋介石,则可以推定此事下限当在1938年夏。而上限则是宋哲元邀请孙殿英到北平任命他为察北保安司令的1936年2月。此外,这一阶段正是张璧在北京居住和活动时期。
由上述文中可以发现,张璧和孙殿英、戴笠二人的交往,以及当时张璧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国民政府多名在职军政高官和军统局京、津两大工作站站长陈仙洲和张世五的同时出席张璧的治丧处委员,既是肯定了张璧当时协助军统从事策反和从事抗日工作及就任军事特派员这一历史经历的真实存在,也是对“汉奸嫌疑”的否定和平反。
治丧处的会议通知中的“讨论一切重要事项”,应该是讨论追悼会悼词和碑文二者。因为当时的习惯,社会名人基本上全安葬在万安公墓。
张璧的墓地保存在北京万安公墓“火区癸组”,这一位置今天距离他的好友王芗斋(1963年故)的墓地万安公墓“水区称组”,不过百米远而已。张璧的墓室保存完整,但是墓碑被砸断成两段,现在仅存上半段,并且被横着放置。
残景如此,长歌当哭!写到这里,笔者禁不住地当场写下了这首五段的抒情短诗,《访张璧墓地有感》:
静静地
你躺在那里
默默无闻地
一直是那么的
不声
不响
你带走了昨日的辉煌
任世人对着你的坟墓
痛贬
骂娘
今天我来了
带着史海的沧桑
拂走罩在你头上的
尘土和寒霜
复原历史上你那真实的功过是非模样
静静地
你躺在那里
那残缺的墓碑仿佛正述说着
你曾遭受的冰冷和凄凉
是真实的历史
怎会惧怕
正午的阳光
原谅我惊扰了你那
已经沉睡了六十六年的
梦乡
根据笔者2014年1月18日一整天的实地考察和推算,张璧墓地尺寸数据如下:
根据阳面 “顯妣劉氏夫人孝女”一行从碑文上部到“女”字的总长度为64厘米来推算,则该碑文总长度应该为92-100厘米之间。再根据碑文面宽度为46厘米,则按照刻碑习惯,则该碑文长度当为92厘米。即,长度和宽度是二比一的碑铭标准比例。估算该碑共12行,每行39字。则全部碑铭文字当在400字左右。第七行开头字为“亥”,而后言其“無疾而逝”,则“亥”字前显然当系张璧死亡日期的阴历,故可补写为“民國戊子正月乙”,并加前后方括号以表示根据内容补加。
关于他的卒年,目前有三说并存:网络上多有人主张死于1946年1月22日。而在大成拳界,一直还流传着1949年1月他在国民党监狱中因闻听蒋介石败北而大笑引起心肌梗塞猝死的传闻。如,杨鸿晨在《并非装聋作哑——再次之试答》一文中曾主张:“张璧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1949年1月因大笑引起心梗猝死于北平(现健在的浙江杭州窦以鸾为证)。”案:根据《玉衡张璧先生之墓》碑文记载,他卒于“民国戊子二月廿九日”,这个时间肯定是阳历,即1948年2月29日,阴历为1月20日。
——生于晚清而死于民国的人,经常在墓碑上以阴历记载出生而以阳历记载死亡日期的双重历法并存的现象。
该碑总体尺寸是:
额高12厘米,天头高46厘米,碑铭高92厘米,基座高分上下两层,底层高30厘米,上层高16厘米。则该墓碑总高度为196厘米。地上墓盖总长度216厘米,宽度90厘米。边池宽度118厘米,长度245厘米。
这里出现的孝男、孝女的名字已经残缺了。其“孝女”,根据该墓地的档案文献,立墓人为“张静琇”。这里的张静琇应该就是刘鸿英弟弟的女儿刘静琇,过继给张璧夫妇,改名张静琇。而这里的“孝男”,由于碑文下面已经残缺,《张氏家谱》中并无任何记载——该谱1930-48年之间并未修订,因此它不可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根据万安公墓的保存规定,任何墓碑一旦批准树立,该公墓管理处的文献档案室将保存全部碑文内容和该墓地所有权归属人。我们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得到万安公墓档案室的支持,恢复张璧墓碑全部内容。
张璧墓碑阳面铭文为:
中華民國[卅七年□月□日立]
考張府[君璧]
顯 [之墓]
妣劉氏夫人
男[張xx]
孝
女[張静琇]
阴面铭文为:
先公諱璧,字玉衡。姓張氏,霸縣望族也。篤孝友,性豪俠□□□□□□□□□□□□□□□王道,只天地父母,至誠無私耳。國人受數千年禍,悉家天□,□□□□□□□□□□□□□,思籍軍民,以除禍。本廼肄軍校,入同盟,結各會豪傑,為用自□。□□□□□□□□□□□□以討袁、逐奉、傾安福、拆軍閥。咸謂贊之。乘其□和□民矣。志必除□□□□□□□□□□□,定南都北上,以導諸將,卒以底定。惟淡利,不居功。釋國講學,時以悲□□□□□□□□□□作,被敵悿毒,挺承以免。眾聞者以敬,感者泣□達天,□忌陷三字淹雨□□。[民國戊子正月乙]亥,無疾而逝卒,年六十有四。遠近悲之,門人等以 公一生忠於[民國],□□□□□□□□□湣 公自謂“而立前無室家”,念 自母氏劉太夫人來歸,性行□□,□□□□□□□□□,□弛南北,有險艱所以助志者,卅年如一日。公生□□□□□□□□□□□□□□□□□□母氏殫力襄事,無發憾。以先公塋阻兵,權安□□□□□□□□□□□□□□□□□,雖阨命賚志,然不朽矣。至官階事績,有□□□□□□□□□□□□□□□□□□□□□。
泐碣陰以明志。
最后,我们将《张玉衡先生治丧处》纪念册中发布的原始悼词,全文公布如下,作为本章的终结:
霸县张先生,讳璧,字玉衡。为人慷慨,尚侠义,喜交游,周急济贫,毫无吝啬。尝有友人病卒,无以为殓,先生独力承任一切棺葬费用,不募他人分文。又为友人排解纷事,委屈陈说,泪随声下,双方感动,意见冰释。生平类此事迹,不胜枚举。居,恒座上客常满,解衣推食,欢如骨肉。盖皆慕先生之道义。向乐与接近者也。
先生最服膺颜、李实践之学,以为“学问以行事为本,离事物便无学问”。又以为“学问须有意于人生,必实践服务社会,方不负为人之意义”。故时常督励同人等,以全力用于民众。现在同人正努力于此,必期有所成就,以纪念先生。且以表现吾人之初志。
今兹日月犹新,云霄遽邈,同人等欲行无路、欲照无灯,不惟生死私交之痛。为此整集朋侪,坚定意志,一面继续完成先生生前未竟之业。俾无遗憾之。留一面更徵求同人所记忆先生生前之一事一言,看作专刊之集,聊述梗概敬祈。
鉴察嗣后,源源归纳,使先生之人格,千古不磨;先生之志,愿克尝全量同人等,实与有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