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小报”寻根第98篇。
战忽局,懂伐啦?
全名“战略忽悠局”。此局属因人设事,先有咱军张绍忠张将军的忽悠,结果大家一盘算,他打工的地方一定是战略忽悠局。张将军出名靠在大庭广众之下常态的弄出些“人造事实”,然后很快被“事实事实”否定。由于将军自己定位是“国外敌对势力”的克星,这种类似“示弱欺敌”的“示蠢欺敌”被定性为战略忽悠。
这种套路不是啥新鲜事儿,早在文革中就有……
一年多前,在小报寻根第46篇,“文革中各类谣言的玩法”中贴了一张“康生谈美国黑人红卫兵”。其中康曾说“现在美国人逃避服务兵役,他们有一种办法,就是检查时身上带上毛主席语录,就不要了”。这是那篇小报:
取自1967年秋天,北京的“揪刘火线”。
文革的“谣言”,见多了不怪,笑笑就过去了。直到……
翻“文革小报”,居然翻出一篇以“检查时带毛主席语录就不用当兵”为主题的故事。这篇故事出在上面那篇康生奇闻后两个月,编的有鼻子有眼。是康生的奇闻激发的故事? 是故事发表前透给了康生? 还是同一个“情报”既流通到康生又流通到故事作者? 先看故事吧,有些长,读下来要有耐性,^_^。上“小报”:
取自1967年底,天津的小报“多思”。
无论“情报”是由康生到“多思”、由“多思”到康生、同时流通到“多思”与康生,原“情报来源”多少知道些美国情况。比如,“墨西哥湾”与“大西洋”是直接相连的;美国有“警察局”、“联邦调查局”与“征兵站”;美国的海边有凳子:
*_*。
但是,和后来许多“战略忽悠局”张将军的“人造事实”一样,此故事也可着劲的忽悠。比如,“在美国,大学毕业生能顺顺当当地找上个正经工作,那才怪哩”;比如,联邦调查局的探员居然负责征兵;比如,军官点名会点“名”而不是点“姓”; 比如,“兵营宣布戒严”…….
最离谱的,还是那个主题,兜里踹一本太祖的小红书,就能不服兵役。以大家知道的美国人的现实态度,还有当年越战的被敌视程度,如此简单的诡计能逃避兵役的话,轮不到尼克松,约翰逊就得停战。不然在越南的美军军车都得是谷歌牌无人驾驶车才行,兵大哥们早就散了。
如此的“战忽局”类励志故事,不知是否真忽悠了康生,传说中的“情报头子”。不过,忽没忽悠成康生不重要,康在那之后不久就开始为日后进进出出“八宝山”操劳去了,多一个被骗少一个明白后果并不严重。可是…….
文革中“小报”互抄普遍,一份“报纸”的一个故事,大河上下大江南北三山五岳塞北江南,传开来不稀奇。
文革时许多太祖粉们一定知道了美国有一位约翰小伙,也是太祖粉,能活学活用红宝书,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明白了吧?一个社会学的难题,有答案了。
什么难题呢?在美国,这个资本主义的集大成处,为什么大批咱国的太祖粉深深的扎根生活?不是来探个头就走的猎奇美国,而是拉家带口的“上东海岸的山下西海岸的乡”,接受美国“贫下中资”的再剥削。“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太祖爷的粉丝,以彻底“平等”为追求,以个人财产自由权利为病毒,为什么要弃太祖的发祥地而投入美国这个资本主义集大成处?
原来以为来美国的太祖粉基本上属口是心非人格不聚焦者,口头上的太祖粉,实际是太祖叛徒。
现在明白了,冤枉了这些扎根美国的太祖粉。他们被“荻堡兵营的风波”忽悠,来美国不是背叛太祖拥抱美国“贫下中资”,而是来寻找知音,约翰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