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阿含概说》02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阿含概说》02

慧律法师讲解

[「二」阿含之内容]

今天讲的这个内容有点深度、有点难,除非我们对这个空义的思想有所体悟,要不然听起来有一点吃力,不容易了解。二、《阿含》之内容。

[阿含虽为非大乘的小乘教,]这一句是方便说,姑且这样说啦,一般把《阿含》列为小乘教。「要是」就是如果。[要是以忠实比较佛陀说法的行动,当要研究《阿含》圣典。]所谓忠实就是我们客观一点来说、实际来说,我们应当研究《阿含》圣典,才能了解佛陀说法种种的事迹,他的缘起是什么。[在这里头可搜集后来大小乘思想,特别大乘思想生起重要的依据。在思想发展上虽不及大乘思想丰富,]也就是说:大乘思想谈的范围、时空、经典的量,或者是义理都比较丰富。《阿含》在思想发展上,虽然不及大乘思想的丰富;[但大乘教的空、缘起、中道]像我们唯识学讲的中道,[以及大乘所用的术语:]譬如说:[若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就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萨分、八圣道分。这个我们在以前的佛学讲座,《十四讲表》就讲过,而且也考试,请大家默写过,所以,三十七道品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三增上学、]就是所谓的戒、定、慧,三学增上。[四摄事等,]这个四摄事,就是菩萨摄受众生四种方便法,换句话说:我们要行菩萨道,要有种种的善巧方便。我们要弘法、要度众生,要跟众生结善缘,我们有几个重要的善巧方便。第一叫做布施。我们一个人把这个财,还有这个法,能施舍给予众生,跟众生结下了善缘,那么我们要度他、要摄受他,就比较方便。我们铁公鸡,一毛不拔,一点都不肯施舍,要摄受众生就很困难。第二叫做爱语。爱语就是关怀的意思。菩萨所讲出来的话,不伤害众生的自尊,而且你关怀他,是必须在产业上,让他能够更上一层楼;在解脱的路上能够彻底的觉醒。这个爱语就是关照、安抚,让他的心得到了慰藉、安慰,从而对我们佛门、佛教有信心。第三叫做利行。利行就是菩萨所到之处皆令众生生欢喜心;菩萨所到之处,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做的。那么,这个利行,有一点是先施与一些甜头,后来引入佛门,能够帮助别人。第四叫做同事。这个「事」就是同事,用我们现在语来解释,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跟他一样的见解,用现在的语言叫做融入对方,融入对方。菩萨跟众生谈话,能够体会众生的立场,而不是一味地反驳,或者是攻击跟伤害。还有一种情形就是说:他是干哪一行业的,尽量站在他的立场上讲话,因为每一个人的立场不一样、背景不一样。如果每一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思想、看法,那么这个团体要融入、融合就非常困难。菩萨知道有时候要放下自己种种的知见、立场,来融入对方。这四摄事等,[都预见于《阿含经》中。]都可以在《阿含经》见到,表示「阿含」并不是小乘的意思,它谈的范围很广。意思就是说:你把《阿含》列为小乘教,并不合理。[龙树的空,无著的有,]这个「空」就是中观,「有」就是瑜伽。西域两大派:一个是中观、一个是瑜伽,就是一个讲空,一个讲有,[显明的都受了「阿含」深刻的影响,尤以龙树为甚。]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说:从演变的角度来说,你说阿含是小乘,那么,你看,后来的龙树菩萨讲的中观,讲空;无著菩萨讲的,唯识的「有」,都跟《阿含》有贴近、贴切的关系,换句话说:你怎么可以说:《阿含》是小乘教呢?[是故阿含不宜受]就是受限。是故阿含不宜受非……也不能说,[非大乘或小乘的拘束。]不能讲,不能受到,它是大乘或者小乘,因为它是树木的根,佛法的根本教典,换句话说:大小乘的经典,都引用《阿含》,怎么能说《阿含》是大还是小?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阿含经》就是《阿含经》,《阿含经》就是「阿含」,「阿含」就是「阿含」,怎么可以偏颇,判为小或者大?不可以。[阿含内容所摄极为广泛,绝不是限于小乘局部的思想,]诸位,中国一、两千年来,一直忽略了《阿含》的重要性,是因为天台宗智者大师判教,这个藏、通、别、圆,藏教就是小乘教,把它判《阿含》为小乘教。华严(宗判教):小、始、终、顿、圆,把《阿含》判为小教。从这一千多年来,中国对《阿含》的认知渐渐地淡薄,很少人深入地研究,唯有一些大学的学者,对《阿含》的思想有兴趣,特别深入地研究;但是,大部分都只限于思想上,所谓学者方面。所以,学者方面,或者是大学的课程、研究所的课程,都有「阿含」思想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局限于学术上的东西比较多。真正阿含道,它是要叫你进入观照,观照这个身心的轮回,观照这个身心的真相,以彻底的解脱。但是,中国的佛教,因为一直推广大乘的菩萨道,要度众生、要讲方广经、遍十方,又广又深的经典,所以,都讲……一讲,都听华严,华严听了,很深;又听法华,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开慧的楞严,我们中国,都把佛法推高到快成佛的阶段,根本教典反而忽略了,好像这一下子大家都要成佛;可是烦恼断不了。因此,我们出生在这汉地,学习中文的人,尤其我们这一代的,应当了解,《阿含》是不可以忽略的根本教典,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绝不是限于小乘局部的思想。不过,现在好了,现在有很多的法师修四念处,讲「阿含」的思想,这个是可喜可贺的。[是一切大乘思想的渊源,]渊源就是它的来头是从「阿含」开展出来的。[尤其对于空、缘起、中道及一般的思想,都有深刻的发挥。]注意!佛在世的时候,很少谈到「中道」这个名词,当然也有出现,出现过,在经典也有出现过。这个中道,在中国谈的就是「中庸」——过与不及,不得中庸。后来的人翻译的时候就用这个。诸位,真正见性的人都知道,彻悟的人,本来无一物,怎么可以立一个空、一个假、一个中来讨论呢?这个都是落入语言、文字的东西。你立一个空,说:从假入空,从空出假,二边不著,谓之中道。诸位,这个不是开悟人讲的话,大彻悟的人,一法不立,开什么玩笑?哪有什么空、假、中这种东西?动念即乖,直下无心就是道,它是绝对的东西,佛法它是绝对的东西。一微尘叫做绝对的空,不可以立任何的知见,相都不可得,哪来的空?哪来的假?哪来的中?这不是佛陀的本意。佛陀的本意,是要你体悟涅槃的妙心,一等是学,直须无学,你真正要契入佛陀大般涅槃的心性,直下它就是毕竟空,没有什么好讨论的东西,立任何知见,统统不对的,不但是凡夫的知见不能立,连圣见都不可以立,动一个念头,说我在修行,错!心性没有这种东西。动一个念头:我比别人有修行。也错!叫做增上慢。动一个念头说:我修学圣道,也是著。动一个念头说:万法平等,这个平等仍然是意识形态,你要契入佛陀的真空实相的道理,就是默契,一法不立。后来的人因为没有悟,所以,就会在知见上一直强迫地加进去,后来的这些学者,也不能体会佛陀的用心是什么,就一直加种种的知见。所以,《传心法要》讲得很清楚了:一等是学,直须无学。学道之人,万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所住,就这样。何以故?万法毕竟空寂,空寂的体中,如何言谈呢?诸位,毕竟空的东西就像绝对的虚空,哪里是左边?哪里是右边?哪里有中间啊?对不对?讲假、缘起法,那是佛不得已的,为了引导你进入实相;你讲空,也是佛不得已的,要破除你对假相的执著;讲中道,也是不得已的苦衷,就是因为你著空,要不然就著有,释迦牟尼佛不得不讲一个中道。诸位,那是错的东西,那是方便说,这个「中」,不可以立「中」这个东西,你有二边才有中。是不是?你有左边、有右边,才立一个中道。诸位,你著一个有个中道,那还是知见的东西,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所以,你不开悟,你怎么讲经说法,你就是搔不着痒处。也不知道这些祖师大德注解出的问题出在哪里?你根本不知道。佛法它是心法的东西。像我们今天看经典,横的看、竖的看,直的看、倒过来看,我们都知道佛在讲什么,你不知道,看哪一本注解,你死在里面,你看这一本注解,你死在里面;你看这一本注解,你也死在里面,以为有一种东西叫做中道,以为有一种东西叫做缘起,以为有一种东西叫做空。讲缘起,是告诉你无自性;讲空,是佛为了破除假相,对假相上的执著,是不得已的。好,小乘教破除我执,证得了涅槃,佛说:不圆满,连这个空都要放下。好,又讲一个中,空放下,又执一个中道,又错,这个还是无始无明。所以,佛法,除非你大彻大悟,否则那些祖师大德所写的注解,状况出在哪里,你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你也无从查询。他就照这样讲,我就照这样念,然后,又没有悟,文字没有办法会入心的实相的东西,你就会在知见里面打转。对于空、缘起、中道,以及一般的思想,都有深刻的发挥。

[(一)无常即空]

诸位,这个要划红线,开始要进入精彩的部分了,《阿含》的内容讲什么?为什么世尊一直讲空?空到底是何意义呢?它的定义是什么?无常就是空,无常也是站在缘起的角度,缘起就是因为无常,无常诠释着缘起。因为你无常,所以缘起都无自性,因为你是缘起,所以都是无常。无常简单讲:就是生灭变易,这个世间,从我们身心来观察,我们这个色身,你看,我们现在的医学上,佛法多符合科学,我们医学上来讲:这个色身新陈代谢,没有一分没有一秒可以停得住,要不然,孩子怎么成长呢?无常。因为我们这个色身,饮食吃下去,消化吸收,细胞,无论是脑细胞、头发细胞,骨骼的细胞、皮肤的细胞、胃肠里面的细胞,统统没有一分一秒可以停止,统统在变化。因为它在变化,所以你讲前一秒钟是我,不对;你讲这一秒钟是我,也不对;你讲下一秒是我,也不对。为什么?因为是无常,它是生生灭灭,都一直在变易,你找不到一个动点立一个「我」,没有办法。而众生妄执为有一个「我」。所以,众生,你可以知道他活得多痛苦,活得在多大的压力,你可以了解,一个众生他有多大的私心。因此所有的众生,都不可能摆脱痛苦的压力、烦恼,那是绝对摆脱不了。大执著有大痛苦,因为他不了解无常;小执著有小痛苦;不执著,痛苦才歇,慢慢慢慢地歇。无常即空。诸位看底下。

《增一阿含经》讲的:[「色为无常,]这是世尊观察到的真理,我们这个色身,你看,从出生一直到死亡,一分一秒都停不住,色为无常,[无常者即是苦,]因为它会变化,所以,你所拥有的东西,很快就消失,当我们一个有正念、有正智的人,了解它的变化是世间的常态、人生宇宙的真理,你会很平常心看待这个世间。有一个信徒,师父在讲经说法,讲到无常,她体会不出来,她学佛就像来沾个酱油(如蜻蜓点水般),就回去了。有一天,她家发生重大的事故,发生什么事呢?她的儿子载两个妹妹说要去郊游,出去碰到大雨,这个溪水暴涨,视线不良,这儿子开车载两个妹妹说要去游览,安全设施也做得不好,不能去的也硬闯,结果掉进一百多公尺溪谷,冲下去。冲下去,儿子,门撞烂了,尸体随大水漂走,那两个妹妹死在后面,一下子三个统统走。(这个居士)来找师父,你可能没有看过一个人悲伤到极度的悲伤,我告诉你:流不出眼泪。你看一个人在哭,还有眼泪就表示伤心程度还不是很够,他的母亲来,就坐在那个地方,哭,呜……没有眼泪,旁边她的朋友来,就把这一段的事情告诉师父,就是发生这样子。后来这个母亲勉强讲了一句话,说:我常常听慧律法师开示无常,可是没有想到,无常竟然发生在我的家、我的身旁,至亲的儿女,一夕之间,三个统统走!无常,苦嘛!为什么?她把希望寄托在儿女,一下子无法承担,她说:那种痛,你晓不晓得?那种痛是椎心的痛,哭到没有办法形容,白天想到哭,半夜想到哭,哭到一直想死。为什么?如果能够体悟到,无常就是空,空就是没有什么来去、生灭、增减,这个是元素所构成的。这个孩子本来就不生,是因为你们结婚才把他生出来;生出来,元素比较少的叫做小孩;元素比较多的叫做壮年;元素比较少的又变成老年人,都是元素增增减减而已。你看,有个相,世尊说:不相在,根本相不可得。因为这个无常,所以我们执著的观念很深,认为有个实体的东西,这个世间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因此,失去就痛苦得不得了。那个韩国片的,你看,都是爱情片的。是不是?什么《大长今》,是不是啊?那个我是没有看啦,很多人都在看,我也不喜欢看那种东西。它就是说:淫欲,淫欲引发占有,占有就引发杀机,世界上,要死在男女感情占有这个地方,要死无量无边的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占有欲就引发杀机,你占到我的位置,我就害死你嘛!对不对?你看宫廷里面那种女人世界,哇!你看那个韩剧的,你就知道,那个皇宫里面,那种勾心斗角……只有佛陀体悟到无常是苦的。因此把这天地……体悟到无常是苦的有什么好处?把这个天地万物所变化的,他淡然处之,因为是无常。简单讲就是,在这个世间是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你要有心理准备,答案就是这样,你才不会感到难过,才不会感觉痛苦。底下说:色为无常,无常者就是苦,因为无常就是变化。[苦者是无我,]这里的「无我」的意思,就是你作不了主,你身有生、老、病、死苦;内心里面有贪、嗔、痴的苦。对不对?无我就是你作不了主啊,你作得了主,你就没有苦。我们就是拿这个作不了主的身心在过日子,还不知道这个是苦。有个年轻人,大学的同学,我打电话去,他就说:慧律法师,我实在体会不出这个世间哪有什么……就像您讲经说法的:很苦很苦,师父,我这个苦真的体会不出来,我觉得世间满快乐的。外省人讲的:这就没办法了,那就没办法。你体会不出这个世间的苦,就不想要修行,想要享乐嘛!因为这个世间它会变化,所以,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儿女随时会离开。你今天你很有钱,也许明天破产;你今天健健康康的,明天检查,哇!癌症,肝癌末期,再过一个礼拜,死掉了。像我妈妈,送进民生医院,我想:没办法,我们今年一定要办丧事的,那没办法的。到民生医院,这个脑筋都不认识,我跟她讲:师妈,师妈!她都不认识了。很多年轻力壮的,结果,我妈妈八十六岁救活了,还没死;已经死好几个了,她还没死。你看,对不对?无常变化,所以,不是老的先走,有时候是年轻人。[无我者即是空,空者非有非不有,]「非有」就是没有;「非不有」就是你也不能说它没有,缘起就是有,智慧存在嘛!这「非不有」有两个角度说,「非不有」就是说:你不可以坏缘起,缘起是有的;但是,有,它生生灭灭。第二叫做智慧存在,所以非不有,你不可以否定缘起,也不可以否定这个智慧的存在性,它事实上是存在的,但是,这些也是方便说。[亦复无我,]也实在讲不出一个实体的东西,亦复无我。[如是智者所觉知」(增含二四,一一)。]上面「二十四」就是二十四卷,「一一」就是第十一经。[无常、苦、空、无我,原是阿含根本的思想。因为无常的常性既不可得,]简单讲:要寻寻觅觅,在我们这个人世间,要找到一种永恒的东西,你找不到。世尊说:彻底放下执著,那一念就是永恒。我们不是说:要永恒的法身慧命吗?诸位!我们临命终要把这个身跟这个心舍掉,靠什么去投胎呢?去转世呢?靠现在的智慧,你是不是把自己的智慧升华到佛陀?我们有十法界可以投胎。除了六道轮回是凡,其他,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的境界,你要转世到哪一道,就要看今生今世你的智慧开采多高?简单讲:执著放得下,你转世的力量,善道的力量就愈强,要不然什么叫做法身慧命?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听经闻法?开智慧。开智慧有什么好处?就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就有福报,没有烦恼就会有忍辱,忍辱就是多福;没有烦恼就有慧,福慧双修,慢慢慢慢就成佛。就算我们没有成佛,我们有福有慧,那么,我们总有一天会了生死。所以,我们应当了解,研读经典应当会归心法,心法就是法身慧命。在座诸位,你今天请我……像我到法国去,去看凡尔赛宫,大家就看那个壁画,看那个法国的凡尔赛宫,那个屋顶,每一层楼极尽奢侈,但是,我有看跟没有看一样。参观,来到法国了嘛,好吧,去看凡尔赛宫,去看,那个美国人看,品头论足,艺术啊、雕刻啊,那没有话讲,花园啦,很好。我有看跟没有看一样。凡尔赛宫碎为微尘不可得,哪有什么凡尔赛宫?叫我去住皇宫,我也不快乐。所以,我说:世尊的一点点一点点的智慧,我们随便来讲堂坐在这里两个钟头,听到世尊的几句开示,我告诉你:你比住皇宫、秦始皇那个阿房宫还快乐,你一看就知道那个是无常,没什么好住的,也没有什么好看的,那一定比我们快乐吗?快乐来自一颗解脱的心,不要错用心,内心懂得知足,内心懂得解脱,内心充满着智慧,我告诉你:你不管住哪里,任何一个时间、空间,只要三餐吃得饱,有一张床铺睡觉,你也快乐得不得了!哲学家说:千万不要把执著和烦恼带到明天,因为你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死亡?世尊讲:就是无常。你要把今天的执著、痛苦、烦恼带到明天,简单讲:要你明天发生不幸的时候,想走,走不开,来不及。

诸位,无常、苦、空、无我,原是《阿含》根本思想,因为无常的常性既不可得,[故说为无我。无我是我性的不可得,故无常无我都是空的异名。]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诸位,站在生灭变易的角度来说:它是无常;站在执著、不可得的角度,叫做「无我」,所以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你找一个「我」,其实找不到,都是虚幻的东西。[「此色无常,]我们每天所执著的这个色身,它会变化的,它不可得的,它是无常的东西。[受想行识是无常,]「受」就是我们的感受,「想」就是我们的想像,我们今天这些卡通影片,都是想像出来的,想像才好玩啊!对不对?那个迪斯尼世界,那也是想像出来的;日本的什么Hello Kitty猫,三根胡须那个,左边三根,右边三根,对不对?这边戒、定、慧嘛,对不对?这边上、中、下品往生,只有六支,哇!不得了,这个都是想像出来的。拍电影就是想像才好玩啊,你看,《魔戒》三部曲,它都是想像啊!是不是?很多电影都是想像。想,想像,看一件东西,影像摄进来,开始胡思乱想。「行」就是身口意的造作,「识」就是分别跟执著,这都是无常。[色是苦,受想行识是苦,色是无我,受想行识无我」(杂含三,一四)。阿含的无常、苦、空、无我说,]无常是苦,苦就是无常;无常就是空,空就是无常;无常就是无我,无我就是无常。[不是就外境说,]这不是针对外境来说。[乃依有情自身说。]就是我,观照我们这个身心,站在这个身心的角度来说的。[若无常苦者,是变易法]诸位,它会变易的。出自[(杂含一,六)。变易法即是无常的异名。]记得,这个世间没有永恒,通身彻底放下那一念执著,就是永恒,不要找。[譬如说一个茶杯是无常]你说它是无常,[则可],[说是苦则不可,因为茶杯根本没有知觉领受的作用,无所谓苦不苦。是故说苦必须于有情自身起了老、病、死的变化,才能说是苦。]诸位,当你在生病,病很苦的时候,你会发疯、你会哀怨,记得,观察、观照,告诉自己:我今天身体病苦,记得,全世界的人都要病苦,这是人生宇宙的常态。包括释迦牟尼佛年岁大了,都要苦。什么是佛?如来者,即诸法如义。什么是佛?佛就是证悟到不生不灭的清净心叫做佛,不是指那个色身。对不对?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所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我们要弄清楚「如来」的定义。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你总不能说,用这个无常的色身:那个是释迦牟尼佛。方便说可以,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只有说一说可以,彻底地分析,找不到释迦牟尼佛这个人。所以,如来者,即诸法如义,万法本自空寂,这个就是佛,这指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性就是佛。所以,记得!释迦牟尼佛都要遭受病苦啊,当然他是示现的啦!譬如在《阿含经》讲:世尊年岁大的时候,他的背就痛;阿难就推、搥。为什么?世尊就告诉我们:你看,这个生灭变易。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个真理,自己就是还要承受,你看,我贵为如来、世尊,你看,色身还是要变化,生、老、病、死苦。对不对?世尊讲:佛是什么意思?佛就是我们的觉性,不生不灭,涅槃的妙心,就是佛,意思就是:每一个人都存在,你悟不悟?看你有没有体悟?所以,当你在拜佛的时候,不要忘记你本身自性也是佛。有个在家居士说:师父!他说:我们听了一个法师说,自性就是佛,我们在家居士不要皈依三宝。我说:不可以这样子的,执理废事,理上是佛,众生平等;可是,你现在就不是佛,还是要皈依三宝,怎么事相可以免呢?是不是?喔!我懂了,我懂了。所以,有一些居士很傲慢:自性就是佛,我就是佛。不皈依三宝,自己组织一个团体。我说:这个叫做执理废事。他说:师父,慧律法师,我自性就是佛。我说:我现在也不是佛。对不对啊?讲经说法不可以偏了一边;讲经说法如果偏了一边,经过了时间的考验,问题就会层出不穷。圆人说法,无法不圆,讲经说法要很圆满,就是无懈可击才有办法。你讲经说法偏了理,或者偏了事相,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你的问题就会一直出现,而且会遭受到攻击。

是故说苦必须于有情自身起老、病、死的变化,才能说是苦。[是故《阿含》无常、苦、空、无我,是根据佛的慧观说无常即是空。「若因,若缘,而生灭者,彼因彼缘皆悉无常,]你借重着因,借重着缘,因跟缘都是生灭法。就像我们今天讲经,对不对?因跟缘都是生灭,彼因彼缘皆悉无常,那个因跟缘都是无常。[彼所生识,]所生的这个执著和分别心。[云何有常?]怎么会是永恒呢?[无常者,]是有为法。[是有为行,从缘起]就是生灭法。[是生法、灭法、]生生灭灭。[欲法、]「欲法」就是众生所执的欲望,就是欲法,引导众生去贪著外境的,叫做欲法。[所知法,]就是众生所认知、所认识的,就是生生灭灭,缘起的假相。那么,透视它以后,[是名圣法印知清净」]这个就是世尊所印可的,如果你也体悟到因是生灭,缘是生灭,彼因彼缘都是无常,你所生的识,怎么会有常呢?当然是无常了。意思就是:妄想心会不断的意思。彼所生识,云何有常?你所生的那个妄想心,怎么会是永恒呢?所以,舍识用根,剖妄出真,这是《楞严经》告诉你:何者是妄心?何者是真心?离尘有自体性就是真心。众生以妄为真,执著外面的境界,以为是实体可得,所以,每天都产生这个虚妄的执著,以为有实在的东西。世尊说:离开了执著、离开了分别,放下外面的尘境,当下那一念,离尘有自体性,可以作得了主的,那个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我们现在作不了主,看到一个印象不好的人,气得半死,那个贼安住在你的心中,看到一件事情,耿耿于怀,你的贼已经住在你的心中,因为你作不了主。看到一个不喜欢的人,一样如如不动,我告诉你:你作得了主,你开始入道。什么叫做修行?看到很生气很生气的事情,看到跟没看到一样,那个就是圣人。看到这个世间很痴的、很贪的很贪的,像英国,拿到二○一二年的奥运,奥(委)会的主席宣布:经过九十九票开会的结果,二○一二年在英国的伦敦举办奥运。哇!整个伦敦疯狂,疯狂!听到他们伦敦可以举办二○一二年的奥运,啊!(师父学英国人疯狂庆祝的样子。)疯狂,是不是?好了,昨天伦敦爆炸,死了五十几个,九十几个人受伤,你看,这个就是什么?无常。是不是啊!这个就是无常。[(杂含三,一七),]是名圣法印知清净。[这就是因缘而显无常,因无常而悟入空性,以彼因彼缘皆悉无常,故说为空。]所以,什么是空?无常就是空。[或依次第观空,]次第就是,你观因,是无常、是空;观缘,是无常、是空;观果,还是无常、还是空啊![或依缘起显空,]缘起就是生灭变易法,不可得,来显示这个空。[都在以无常而显空义。]所以,在座诸位,生活跟空相应,我告诉你:哪里都可以安得住。这个空多好用,长得很美,空;像林志玲今天到大连,从马摔下来。漂亮,有一天变成骨头,也是空;你长得很丑很丑,还是空;很有钱很有钱,还是空,因为是无常;很穷很穷,还是空,你也不要瞧不起别人。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心在变化、身在变化,万法都平等,都要进入毕竟空,不可得。说:或依次第观空,或依缘起显空,都是以无常而显空义。

[「佛告阿难,我多行空……]多行空的意思就是说:多处观照毕竟空。所谓多行空,就是处处观空的意思,众多的地方都观空。如,譬如说:[如此鹿子母堂,]我们这里叫文殊讲堂。佛在世的时候告阿难:有鹿子母堂。这鹿子母堂[空无象马、]你没有看到大象啊,这鹿子母堂里面也没看到[牛]也没有看到马,也没看到[羊、]也没看到种种的[财物、]也没有看到[谷米、]也没有看到[奴婢;然有不空,]「不空」就是存在。为什么?你看到哪一个东西不空呢?就是比丘众,[唯有比丘众,是为阿难,若此中无者,]你注意观照看看,这里面一个讲堂,鹿子母堂里面,怎么样?你看不到的东西,它就是空。世尊是不得不的,没办法的,众生还没有悟到,缘起无自性,只有用分析的。[以此故我见是空。]若此中无者,注意看叫喔。没有大象、没有马、没有牛、没有羊、没有财物、没有谷米、没有奴婢。所以你看,什么都没有,所以我说:你看,我见是空,你所看到的,你看,统统没有啊,所以方便说这是空。[若此有余者,]有余者就是比丘存在。比丘存在,[我见真实有。]比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你眼睛可以看到,没有牛、马、羊,可是你有看到比丘啊,这个比丘就是存在,就是真实有。[阿难,是谓行真实、空、不颠倒也」]比丘是实实在在的。你看,那些牛、羊、马,根本不存在,就是空,你很正确的,没有颠倒,看到事情的真相。诸位,这不是佛的本意,这是佛不得不的。佛的本意告诉你,这一段佛的本意是告诉你:你看到更进一步,凡所有相,都是虚妄,这是不存在的;智慧是真实有的,是真实存在的。「比丘」是比喻作我们每一个人的清净自性:这一些象、马、牛、羊、财物,这是比喻作假相的意思。因为这些比丘,还没有悟到当体即空,所以,世尊不得不退一步,用分析的,先告诉你:没有看到的是空,有看到的比丘真实相,是不空。世尊真正的用意是说:凡所有相都是空,存在的,就是我们这个觉性是不空,就是真实有,这个才是佛的本意。可是,佛知道,要体悟到这个缘起无自性,师父已经讲过了:无自性这三个字,是三藏十二部经典最重要的一环,这一句话你体会不出来,经典完全看不懂,很难很难体会。你要请法师来讲、要请这些护法居士来讲,大家都可以讲得头头是道:无自性,无自性就是不实在性啊;无自性,无自性就是生灭法啊;无自性就是不可得啊,都讲得很好。但是,真正无自性的心境,你咬不进去、契不进去,我不骗你的。你要无自性看得懂,你真的说,你懂、你体悟,你回去把《楞伽经》打开,今天晚上回去,就把《楞伽经》打开,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你还能够把它讲出来,我说:你真的贯通「无自性」这三个字,要不然,还早得很。奇怪!师父,这三个字有这么难?难!奇怪,这三个字很简单,常常听师父在开示,没有多体悟,也多少有一点体悟啊!还是不行。不是多体悟、少体悟,我要你是彻悟,大彻大悟那个彻悟。[(中含小空经)。]《中阿含·小空经》,就是这一段是出自上面那一段。[这是释尊用善巧演绎空有义。]诸位,「演绎」就是分析的意思,一步一步地分析,叫做演绎。因为你一下子讲无自性,当体即空,那根本就听不懂。[所谓空,是空的财物知见,]诸位,这一句话,不管是法师,出家十年的、二十年的,怎么看,看不懂这一句话:什么是空的财物知见呢?我告诉你:很简单!「财物」,「财物」就是前面所提到的象、马、牛、羊,这些执著统统放下,这些知见。是空的财物知见。意思就是:空掉这一些象、马、牛、羊,这些相的知见。所谓空,前面所提到,象、马、牛、羊、财物、谷米、奴婢,这些知见统统空,不存在。[故说,「若此中无者,以此故我见是空。」]你没有看到象、牛、马。所以,我说是空。不见的,世尊的用意就是,相其实不可得,就是不见,单刀直入就是这个意思。[所谓不空,就是空去知见所显的有,]诸位,这个还是看不懂。所以,我说:这个《阿含概要》,要没有师父讲,是没有办法的,这个怎么看就是看不来。诸位,你加几个字,你就看得来了。所谓不空,「不空」就是存在,就是空……「空去」就是除掉,除掉那一些知见,知见就是立知,清净自性本来就是没有任何的知见,知见立知,就无明本了。知见所显,空去知见,这四个字要一起念:「空去知见」一起念,空去知见所显的,加五个字:「般若智慧的」有。这一句,五个字加下去,就完全看得懂。空去那一些知见,所显的般若智慧的有。简单,我们的般若智慧是绝对存在的,每一个人都有般若智慧,它是存在的,就是我们的法身慧命。[故说:若此有余者,]「有余者」就是剩下来的,你把这些象、牛、马空掉,那么,这些存在的,若此有余者,「有余」就是存在的。[「我见真实有」。]就是比丘事实上存在嘛,比丘是比喻作我们的清净自性、智慧。[要能体验空有的真义,]可不简单。[才能达到「行真实]为什么?你的心才能够入于实相,叫做行真实。心才能入于真正的空性,[空]才有正智,[不颠倒也」。]才有正念,不颠倒,不起颠倒见,你见一切事情,才不会头上安头,知见立知,在本不可得的法里面,强加安任何的知见都不对。简单来讲:就贪著,我们来看这个辣妹,或者是银行里面的钱那么多,或者是看百货公司形形色色的,诸位,我们就起颠倒见了,以为那个是实在的,以为那个是有的。诸位,把百货公司的电灯关起来,把百货公司的专柜全部撤掉,空无一物。简单讲:我们所看到的,都是虚幻的东西;但是你也不可以否定它,因为缘起就是有;虽然有,它是生灭变化,就是无;虽然无,可是你方便可以起作用;虽然起作用,还是无常,无常,它就是空、就是不可得;随缘应用,随缘吃、随缘住,随缘安住,安于无所住,不可著任何一物。不起颠倒见。[释尊唯恐众生不了解这个初步次第观法悟入空有的真义。故又进一步的演绎说:]演绎就是分析,进一步地分析说,底下就有一点长了,我们先休息十五分钟再来讲这一段演绎:从「阿难」开始讲。

第9页,第三行。故又进一步地演绎说:[「阿难,比丘若欲多行空,彼比丘莫念村想,]就是不要著有一个村庄的相,因为相不可得。[莫念人想,]著这个假相,缘起的四大本空,五蕴无我的人。应当怎么样呢?[当数念一无事想,]我们应当怎么样呢?「数念」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一无事,就是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万法本不可得,没有所谓村庄,村庄是缘起;没有所谓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个还是缘起自性空。应当一次又一次地训练自己、告诉自己:没有任何事情发生。当数念一无事想,就是什么统统不要去想,「一无事」就是不住著任何一种事物,告诉自己:著不得、执著不得,因为万法它当体即空。所以,当数念,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一无事」就是什么事都没有,叫做一无事。[彼如是知:空于村想,空于人想,然有不空]哪一种不空呢?就是[一无事想]「无事」就是无所住,「无事想」就是不住任何一事,不著任何一物,要好好地观照。意思就是著不得,著就被幻相所欺骗,清净自性就显现不出来。[……乃至漏尽]「漏」就是烦恼,烦恼这样就尽。[无漏,]「无漏」就是空,空所显出来的,空就没有烦恼,没有烦恼所显出来的涅槃心境就无漏。就是[无为、]我们的[心解脱,]所以,你的心要得解脱,说难很难,说简单很简单,记得!无所住。所以,我们今天所要做的第一步工程,两种坚持:第一、要坚持因果的法则,佛教讲的:业是行为论,就是你对自己的行为要负责,时时刻刻要想到因果。第二、要坚持离相。修行能够掌握到这两个重点,我说:你的入道指日可待。坚持因果的法则,就是:我做恶因一定得恶果;我做善因一定会得善果。我今天好好修行,一定会有成佛的果,这一定的道理嘛!我今天好好地念佛,将来往生极乐世界的果,这个因果是相符的。是不是?还有一点,对这个娑婆世间的假相、缘起的幻相,要坚持离相,你只要被黏到,黏到一点点,被相黏住一点点,你就有一点点的烦恼;你被相黏住中等的,你就有中等的烦恼;你大大地被假相黏住,割舍不下,我告诉你:你就有大烦恼,临命终你就会看不开。我告诉诸位:你可以从这个新闻报导、从我们的生活,随时都可以观测得到,这个儿子跟另外女朋友交往,对人家那个女朋友不满了,想尽办法管教他的儿子,那两个爱得死去活来,可是,父母亲反对,就是反对,两个都是五、六十岁了,二十五、二十六了,不是小孩子了。为什么?心不解脱,从小烦恼到大。你说: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办?参考意见可以。所以,如果我们对这个缘起的假相看不开,我们就有的烦恼。有的人说:师父!那我们职责所在,叫我什么都不要执著,那我们应当尽的义务,怎么办?我说:应当尽义务啊,我叫你不要执著,不是叫你没有义务啊!师父!那这个到底怎么……这是我的责任,我当然要执著地去做啊!我说:该尽的责任要尽,内心要解脱。就像我今天,我在讲经,师父讲经,这是我的责任,我的内心里面没有想到说:你要供养我多少,我不是为这个来。我的内心里面也不会说:我讲经,每一个人都得度,或者每一个人都认同,那不可能,随缘。我做我该做的责任,这是我的责任、我的义务,其他统统放下。你今天上班也是这样子啊!是不是?你今天在哪一个公司行号上班,哪一个时节因缘,哪一个时间空间,在做任何的工作,都是这样子啊!还有一点,记得!有人的地方,一定有是非,你一定要守住这一只嘴巴,你才不会有灾难,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观念。你在任何的公司行号,在任何一个团体,听到了是非,千万不要传出去,因为你没有查证,真的假的你不知道,真的假的,也不关我们的生死啊!所以,一个佛弟子,到任何一个团体,记得要懂得保护自己,懂得保护自己。今天不是为别人守口如瓶,是为自己,你要一句话传出去,彼此之间误会了,发生凶杀案,一句话就可以杀人的。真的!你在哪一个团体,记得!只要是众生,他一定有贪嗔痴,这个不须要告诉师父:师父!我告诉您,我小时候怎么样……我说:你不要告诉我这么多。师父,我从小告诉您。我说:不用!简单,像演歌仔戏一样,嗯(师父边唱边用手比划演员的动作)……用比手画脚的,要不然,用歌仔戏比手画脚的不好,不然就用踱方步的,(师父把抚尺拍三下:啪、啪、啪!)OK!那个信徒来跟师父讲话,我都是这样子的,当他讲得很远的时候,我说:你讲重点,你讲重点。一、你要问师父什么?一、我要拿金钱来供养上人。好!那二呢?二就是看看师父您最近身体怎么样?我说:托你的福。那三呢?赶快讲一讲嘛!是不是?一个人来,一个钟头、两个钟头,师父生命有限啊!是不是啊!不是说你坐下来……讲那么多也没有用啊,众生不是是就是非嘛,不是错就是对,不是善就是恶,不是好就是坏,众生还有什么好谈的?他一定这样子嘛!诸位!这些是非恩怨来自于哪里?来自一颗烦恼的心,告诉你自己:是因为我们不行,才被烦恼打倒。今天我行,我告诉你:什么是非、什么恩怨……没有什么神经。对不对?你做,你负因果,我做,我负因果,放下。就这样子。[……真实空不颠倒」]所谓「……」,意思就是这一段的文章很长,就「……」。是不是?[(小空经)。这是次第观空法。初于人空、物空,而有不空]哪一种不空?[唯一无事想,]存在这一颗心,不想的心、不著的心,[这个不空无事想,心仍有所著,]为什么?我无事想,无事想,这个还是著。[故要层层进步,空于村想,]这个「空」就是放下。[空于人想,空于无事想,空于无量空处想]无量空就是处处观空,因为事物有无量无边,人有无量无边。对不对?处处观空,叫做无量空处想。[……空于无量识处想]「识」就是执著跟分别,妄想心叫做识。把那个执著放下、分别心放下,「空」就是放下、除掉的意思。[……空于无所有处想]无所有,告诉自己:万法不可得,无所有。当你得到无所有,也不能著。你说:我无所有。那个还是著,那一个观念还是放下,得到无所有,不能著一个:我无所有。还是要放下。[……空于无想心定。]无想,我什么都不想,心定在这个无想,还是著。[乃至本所行,]原本所行的心境,叫做本所行,你原来所修行的心境。[本所思,]原来所思惟的,统统要放下,一切所行,放下,一切所思惟的,放下。而且,[不乐彼,不求彼,]不乐彼就是不乐彼处,也不求彼处。[不住此,不住彼,]千万……「乐」就是著于快乐,著于另外一个地方,叫做彼。也不求另外一个地方,当处就是解脱。也不执著有住于这个地方,因为四大本来就空,万事万物本来就空。也不住彼。[心无所著,]诸位!这样子坚持,心无所著,这样子坚持,烦恼就愈来愈少……怎么样?[漏尽]有一天,烦恼就尽了,就断烦恼。[无漏,]就没有烦恼。[无为]无为就是清净。[心解脱,]达到真空,[达到真实、空、不颠倒。这是初步观空法。中含大空经,更从内空发展到外空,内外空,或依空三昧观想,达到「我得空,能起无相,]我得空,直接单刀直入就是无相,所有的相,当体即空,叫做无相。[无作,]所有生灭造作法,当下就空,就是无所造作,叫做无所作。无所作就是心不著任何的造作;无所有,心不感觉我所拥有。[无所有离慢知见,]「离慢」上面加两个字更清楚,离种种傲慢的知见。[是则善说」]「善说」就是合于佛的本意。无所有,了悟我空、了悟无相、了悟无所作、了悟无所有,离种种的傲慢的知见,知见就是认为自己很行、很狂妄。是则善说。「善说」就是合于佛的本意。出自[(杂含三,一六)。这都是依次第观想所显的心空。故能无所得,无所作,于一切外境不起所著,所得,离诸戏论,]诸位!离诸戏论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戏论?不能断烦恼、了生死的,名为戏论。离诸戏论,不能断烦恼、不能了生死的,把佛法拿来当作学问来研究,就是这样,叫做戏论。那些学者就是这样子,不能断烦恼,不能了生死,[故说为空。但这个空只是观想所成的空,]观想所成的空。[所缘的空;不是真正法空。]加两个字:「究竟」法空。不是真正究竟法空。[真正]究竟[的法空,]注意听![要依缘起而]直下[显其本性空。]诸位,加两个字:「直下」显其本性空。就是六祖讲的。这要加两个字:「直下」显其本性空,要依缘起而直下显其本性空,就是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哎呀!中国的祖师还是行,六祖如果跟佛同一个时间,世尊一定把衣钵交给六祖,那没话讲,马上交给他。这个本性空,就是瞬间即空、刹那即空、当下即空,叫做本性空,不可得。所以,开悟的人,瞬间就可以爆发大智慧,就是这个道理。[即缘起而知空,]了解缘起法就是无自性,没什么好谈的,不可得,都是幻相。[才是一切法的真空胜义。]前面这一段讲的是:无常就是空。

[(二)缘起即空]

[缘起为阿含的深义。「我今当说第一空法,云何第一空法,若眼起时则起,]心性[亦不见来处,]因为来处本身是空。[灭时则灭,亦不见灭处」]意思就是说:令心无所增减,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内心里面不增不减,就是金刚。什么叫《金刚经》?令心无所增减叫做金刚。怎么样能开大智慧?内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受环境、一切缘起的影响,能够保持正念、正智。[(增含一,三○);这就是说若于缘起中见来处去处,仍不能悟入空性。]这个《金刚经》里面讲:若说佛有来有去,有行有住,有坐有卧。若说释迦牟尼佛有行、住、坐、卧,若来若去若卧,是人不解佛所说义,这个人不能了解佛在讲什么。佛要你见到的,来无来处,去无去处,生无生处,灭无灭处,唯一觉性正念,令心无所增减。[「若过去若未来……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为什么?空无自性。[非异我,]也不能说:有一个差别的我。你说我,不对;说没有我,也不对啊,明明我们在受用啊!「非异我」就是也不能离我,离开一个我。讲我,不对;讲没有一个我,还是不对,离开一个我,不对。所以,非我非异我,「异」就是不同,也不能说:不同一个我。讲有一个我,不对;讲没有我,还是不对啊![不相在,]诸位!「不相在」这是《阿含》的用词,在这里的意思就是:相不可得,根本这个相就不存在,叫做不相在,相根本就不存在,而我们执著这个相,卡死,一直到往生都放不下。[是名正慧」]诸位,我们想不想有正知正见,正确的智慧?就是了悟相不可得。[(杂含六,三四);这是依缘起所显不来不去非一非异的空义。]说一不对,说异还是不对。[是故要了知空义,必要了解缘起,不能了解缘起的意义,即不能理解真空胜义,「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诸位!你今天说:师父来讲经,有;但是,还得诸位要听经,诸位你不来听经,怎么造就这一次《阿含经》的演讲呢?所以,此有故彼有。我跟你都要存在,我有,今天师父不讲经,缘起不存在,此无故彼无。所以,此生故彼生。我今天讲经说法,要众缘才有办法,所以,不实在的东西。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即是显诸法生起,]一定要假借种种的因缘,缘此而彼起。一定要种种的因缘。[必假托「缘此而彼起」的因缘相依的关系。但这个因缘相依所生诸法,都是空无自性。]当体即空,这个空无自性就是当体即空。好好地体悟看看,当体即空是什么意思?所以,众生都是迷惑颠倒,一直到死,从来没有醒过来。[「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因是无常、缘是无常,生种种的色法,当然是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意思就是:根本就是无常。[(杂含一,六);]所以,在座诸位,你住美国也好,心情不好,一样是烦恼。今天你住澳大利亚也好,你跑到全世界最干净的,我们到德国去,全世界最干净的就是德国,全世界,瑞士也比不上,新加坡有得拼。德国,哇!它那个干净,德国,哇!它那个干净,你不可能在德国看到哪一根烟囱冒的是黑烟,环保马上抓起来,马上罚款罚得你受不了。你到德国去,看的那个烟囱冒出来的,就是袅袅炊烟,就是一点点的白烟,一点点,很微弱的,哪有像台湾这么有「浓」情味,台湾那个烟囱,哇!「浓浓」的人情味,你浓(脓)我浓(脓),台湾那个烟囱,你看,还要等到环保局去查、去罚款,还不能遏止,你看那个河流,化学染污。诸位,大地会反扑的,一定会反扑,真的就是这样子。所以说:体悟了无常,诸位,你住哪一国都一样。当然也不能说很坏的环境啦,像人间炼狱一样,住的像监狱里面,像跑到非洲没有饭吃,满身都脏兮兮,苍蝇停在这个地方也没有力气打,当然那种状况是非常恶劣,环境很恶劣的,那当然没办法了。师父指的就是说:衣食无忧,心得解脱,住哪里都一样;心不满足、心没有智慧,我告诉诸位:住皇宫,你也不快乐。所以,有的人讲说:师父!您要不要移民?我说:我不移民,我要移民,要移到哪?我要移民,要移到极乐世界去。师父,那您住在哪里啊?我住在上品国,中品街,下品的号,上、中、下品统统有。[这就是依因缘所生法,明确地是无常。]因是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当然是无常。所以,明确地告诉你:[无常因,无常缘所生无常(法)即是空。]简单讲:众生叫做妄动、妄执,众生可怜,可怜!在虚妄的世间,误以为实在的世间,于是拼命地追求,到死割舍不下。[佛告三弥离提:「眼空,]什么是眼空呢?[常恒不变易法空,]空就是不可得,你要找到一个常恒不变易法,是不可得,所以你眼睛所看的其实是空,空无自性,眼睛所见的一切色尘,其实是生灭变易,不实在的东西。看到皇宫,皇宫空,是不是?看到山河大地,统统空。我告诉诸位:我常常看这个旅游频道,为什么?我没有体力常常跑出国,旅游频道我看了以后,一个结论,你记得,你就全世界都走完了,就是食、衣、住、行。到各国,不同的口味,日本,日本口味;中国,中国大陆的口味;台湾,台湾口味;到德国……美国,美国人口味;汉堡,汉堡口味,就是一个吃。住,尖的、圆、扁的,有的住在山洞,有的住在树下,有的住在水上、住在船上,住。行,各种交通工具:火车、飞机、汽车、轮船、脚踏车、摩托车、船、汽艇,行、住、坐,卧,哪一种床铺都有,有的几百万的,有的几十万的,行、住、坐、卧,什么交通工具,什么食衣住行,好!这些你要记得,出国就是食、衣、住、行,哪一国统统一样,哪一个建筑物,都是缘起,都是性空。台北101,全世界最高,也空,不可得,是不是?好了,食、衣、住、行,全世界都走完了,就这样子。好好安住身心,怎么搞,统统是这一套。[我所空,]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然者,]诸位,底下这一句很重要:[此性自尔」]「此性」就是法界性,本来就是空,不是释迦牟尼佛让它空;不是哪一个神让它空,而是你应当体悟,诸法的实性就是不可得,因为只有世尊真正地体悟到。是不是?万法毕竟空寂,而我们在毕竟空寂的体中,强加执著、强加分别,以为是快乐,观念不同就杀,像盖达组织炸那个伦敦,死了多少人,他就这样子啊!他们有自己的教义,盖达组织就是中东,宾拉登(即本·拉登),他们有自己的理念、观念,所以,今天整个伦敦停摆,地下铁(即地铁)统统停摆,subway统统停。[(杂含九,四六)。佛说得更明白,眼等诸行,若因,若缘所生色,若苦,若乐,]为什么?这是业不一样嘛![不苦不乐,都是无常,都是空。]都是空,所以说:有的人念阿(ā)弥陀佛,也行;有的人念阿(ē)弥陀佛,也行;有的人念南无阿弥达不达亚,也行;有的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也行,因为阿弥陀佛都听得懂。为什么?阿弥陀世尊是了解你这个心法,你很虔诚地求生极乐世界,像每天传真过去……所以,师父为什么叫你要做早晚课?时时忆佛,时时念佛,每天就传真到极乐世界去,想像我要到极乐世界,莲花化生,你临命终,自然而然地去。是不是?[为什么要说他是空,是「此性自尔」。]「自尔」就是本来就是这样子。[并不是佛的发明,也非是上帝所作,故佛说:「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如来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法界毕竟空寂,它就是这样子。意思就是:只是你自己不体悟、不悟。[(杂含一二,六八)。这是把缘起性视为常住,]缘起性,缘起就是常住。为什么?因为你见到生灭,世尊就是见到不生不灭。对不对?[不生不灭所显诸法的理性,]因此作一个佛弟子,诸位,百般、千百般的计较,都是空:有钱,有钱空,贫穷,贫穷空;移到美国,美国空,移到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空,移到香港,香港空,住在台湾,台湾空。为什么?不可得。[自性空,故「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依因缘所生法,都是生灭的,]生灭就是不实在的。什么是人生?我们就拿这个不实在的色身来享受,当然你要痛苦。如果你也体悟到,这个生灭无常的色身,是拿来修行的,放下,那一念就是,你就快乐。[依缘起和合所显的本有性,都是无常无我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的空寂性,]注意!这里是指心性,这里有很重要的观念,你既然知道,这个统统是无常、是无我的,诸位,令心,你的内心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的空寂性。再讲明白一点就是:你身上拥有十亿,你一样这样过日子。为什么?心不会高兴,因为这是无常的东西。你拥有多少的房地产,也不会动到一个快乐的念头,因为你也知道,撒手西归带不走。你今天就是穷得剩下三餐,一碗饭吃,剩下一块床铺,有个冷气吹一吹,不错了,不错了,我常常讲这样:不错了![所以说为无常、无我,即是空。这个空,即缘起而显空,或缘起即空,]缘起而显空,是告诉你慢慢地分析。诸位,前面第一个叫做析空观,第二个叫做体空观。缘起而显空,就是用缘起法,每个条件去分析,你会发现不可得。讲经说法的师父,分析起来没有这个慧律法师,那是幻相,全身细胞彻底分析,不存在我慧律法师,剩下几根骨头;在座听经闻法也剩下一堆白骨,慢慢地分析叫做缘起而显空。缘起即空就是体悟到当体即空,不必经过分析,你就了解缘起就是空,没什么好谈的。[非缘起以外而有空,]缘起以外有空,那不可得,不可能。[或空以外而有缘起。]缘起就是空,空就是缘起,这个不即不离。[故曰「法住法空,法如法尔,法不离如,法不异如」]你看,[(杂含一二,六八)。]什么叫做法住?诸法是常住。什么叫法空?诸法本来就是空。法如,「如」就是毕竟不可得,诸法本来就是如如。法尔,法尔本来就是如是,我们强加种种的观念、强加种种的分别、强加种种的烦恼,都是多余的。简单讲:什么叫生命?众生的生命就是负担。什么叫圣人?圣人的生命就是解脱。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惩罚,我们不了解真正的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都是惩罚,因为每天都在惩罚自己,不懂怎么样安排我们自己的生命,不知道怎么样解脱我们内心里面的烦恼,每一种因缘都是我们的负担;可是,圣人,每一种因缘都是他展现空性的地方。法不离如,法不异如,法不能离开这个如如不动的心性,或者毕竟空,本如,法尔如是。法也不能离开这个毕竟空的如,不可以离,也不可以异。这个「如」,法不异如,如果这个「如」旁边写一个:空。那更清楚。法不离空,诸法就是空,没什么好谈,所有的言谈都是多余的。[(杂含一二,六八)。]《杂阿含经》第十二卷第六十八经。[这是依缘起性空显不生不灭、非一非异的空义。这个不生不灭的性空义,]性空义就是当体即空,叫做性空义;显空义是分析空,性空义就是当下。[在声闻比丘中,也只有舍利佛、须菩提才能完全通达。]诸位,进入通达就进入无诤状态,无所诤执,与世无诤。[舍利弗说:「我恒游空三昧」]我恒游(此处略停一下)空三昧,要这样念。我恒游、空三昧,毕竟不可得。悟到空三昧有什么好处呢?诸位,大富大贵也是这样过;贫穷潦倒还是这要过;盛装出席也是这样过。没没无闻(默默无闻)也是这样过;显要名赫也是这样过;名利满堂也是这样过;穷困潦倒也不改变。为什么?不可得,统统不可得。用这个直下毕竟空的心性,什么事都好做,你的心性有弹性了,你绝对不会爱一个人爱得死去活来,你也绝对不会恨一个人恨之入骨,不会,这都不可得。[(增含四二,二二),须菩提证得无诤三昧为解空第一。]诸位,这个无诤多难能可贵啊!诤与道相违,六祖讲的,我们众生借着种种的理由来烦恼自我,认为我们的理由是正确。记得,如果你的理由是正确,你记得要宽恕对方,记得要宽恕对方!不能我借着理由对,对得很烦恼,你的对还是错,只要心动到烦恼的念头,你所有的对统统叫做错。[像厌世苦行的大迦叶,只是拘泥生死事相上说明生灭无常,]就是用分析的,不能像舍利弗,[不能于缘起而知不生不灭的性空,]就了悟心性不可得、万相不可得,相不可得,性就显,虽显也不可得。[即缘起而悟空,或于生灭中而知不生不灭的「此性自尔」]「自尔」就是……诸位,在「自」的旁边写:本来如此。「自尔」就是本来就如此。此性就是此毕竟空性本来如此,佛说、不说,都是如此;佛降世、不降生,都是如此,因为佛悟,所以启发我们。此性自尔就是当体即空,叫[胜义空。这个「此性自尔」的空义,即是阿含的空义。]

[(三)中道义]

[世俗的知见,不是偏于有,就是偏于无,都是落于二边的知见,]二边的知见。[佛说中道缘起法,即是不落于二边,亦「即是离于二边,]「即是」就是当下,离二边,「二边」旁边写:有跟无。众生不是著有,就是著无。他很有钱,著有;我没有钱,我很自卑,著无。万法著有;万法不存在,又著无。[说于中道」。]离于二边,中道就是万法不著。什么叫中道?无所住叫做中道;不可得叫做中道;无相叫做中道;无所求叫做中道。[「乐受者是一边,苦受者是二边,]「乐受者」加一个:第一边,「苦受者」就是第二边。众生不是著苦,就是著乐。[不苦不乐是其中,有者是一边,集是二边,]诸位,这个「集」做一个笔记。剩下的,这个集不是集合的意思。有是一边,有剩下就是无,剩下的无就是第二边。[受是其中。」]这个「受」就是感受,在这里解释作了悟。你感受、了悟到,离有无名为受,不著有,不著无。有这样子的了知跟感受,就是中道。[(杂含四三,四六)这就是说有说无,或苦或乐,]都落于情识。诸位,「情识」就是分别心,用这个心百千万劫不能成佛,这个叫做妄心。我们要用真心,真心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受相的影响。[都落于情识的二边知见,]二边就是空、有,[不是绝对的中道法。绝对的中道法,是不苦不乐,]所以,我们佛弟子,对人家也不要太好;但是,也不要很坏,平平就好。不依情识……绝对的中道法,是不苦不乐。[不依情识知见而以正智正见为出发点。是故释尊开示迦旃延说:]叫做摩诃迦旃延。说:[「世人颠倒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诸境界,]以为实在的。[心便计著。]「计著」就是种种算计、种种执著、种种分别。[迦旃延,]如果我们这一切境界,[若不受、]就是不接受、放下的意思。[不取、不住、不计于我。]也不要说有一个我。安一个「我」:这是我的房子,我的房地产。有一天,这些失去,你就痛苦不堪。千万在一切境界不受、不取、不住,也不能著一个我。[此苦生时生,]譬如说:我们病苦,知道我们现在在生病,很苦,就好了,不要烦恼,十方三世一切众生、十方三世一切佛,哪一个不吃苦可以成佛的?吃一点苦可以让你觉悟。此苦生的时候生,[灭时灭。]我生病的时候苦,我内心很清楚,还是在生病;苦灭的时候我知道,这是灭。[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问于他,而能自知,]「自知」就是自己心证,证悟到不取、不舍、不住、不执著、不计于我,而内心里面,确确实实自己知道,[是名正见」]为什么世尊要加一个「而能自知」?就是真功夫,自知就是真的确实做到不住、不著、不取。[(杂含十,五四)。「如实正知见,若世间有者,无有,]「无有」就是无。[是无离于二边,]诸位,他写得太简单了,你看不懂。是无,诸位,旁边做一个笔记:「是无」就是真正的无,是无住的意思,这「无」就是无住著,而不住著,只要你不住著,是真正的无,是离于二边,不是有、无的无,真正的无,是离于有、离于无,离于二边。所以,是无,真正的无,是离于二边的,[说于中道」]因为这个文字太简单,你看不懂。所以,如果世间有,或者是无,真正的无,是一定要离于有、无,才说于中道。[(杂含十二、六九)世间人总依颠倒,]所以,师父说:世间人只要你没有碰到正法,是一生一世……生为人类,不碰到佛法,是人生大不幸,大不幸,真的!没有因缘解脱,你信奉外道的,那不可能的,心外有一个上帝,内心里面的身心没有观察,你怎么解脱?是不是?你现在执著得不得了,叫上帝来救你,你开玩笑?是不是啊?你每天祷告,内心烦恼得不得了,你祷告,祷告可以得到心灵的安慰,可是,不能断根啊!你现在祷告,心情很好,我看那个基督教的节目,Good News那个:上帝啊!您要引导我到光明的彼岸,我现在处在黑暗,所有的荣耀都归于上帝,上帝,您要救我。两只手就这样一直讲,一直晃……祷告,一直祷告:万能的神啊,怎么样……我看那个Good News好消息,那个基督教的节目,他就一直祷告,一直往外,不知道问题是在我们的心,心解脱,不须要求上帝;心解脱,也不须要求佛;我告诉你:你就是佛,自己不把智慧拿出来用,释迦牟尼佛在你前面都救不了你,记得师父这一句话。不把清净自性拿出来用,世尊就是现在你的前面,照样救不了你,你的烦恼一样在。[世间人总依颠倒知见说有说无。佛法依缘起见到「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为什么?都互相作为因缘。所以,诸位要珍惜因缘,不要伤害任何的众生,因为每一个众生都是你的缘起,每一个缘起,你都要珍惜,要爱护它、要呵护它,因为你成佛的条件就是缘起,你将来才有善因缘。师父这一点做得很好,我从来没有伤害过任何一个徒弟,我从来没有伤害任何一个工作人员,我的讲话一定很有分寸。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正见的中道义,故不落于二边。不惑于二边的正见,为佛法根本的思想,释尊初于鹿苑]就是鹿野苑。[说四谛]苦、集、灭、道。[八正道,]正语、正精进、正知正见,正语、正念、正业、正命等等这一些,正思惟,八正道。[即以正智正见为领导,]所以,诸位,要亲近一个善知识、亲近一个法师,你第一个要很清楚他有没有正知正见?我告诉你:如果这个上人、这个法师,没有正知正见,诸位,你要赶快离开,你的法身慧命,会断送在这个你亲近的人,真的!这个法师要是没有正知正见,他怎么引导你进入解脱的状态?那不可能。所以,告诉诸位:这个法师有没有修是个人;这个法师要是邪知邪见,那不得了,那不得了啊!无量无边众生的法身慧命统统断掉。就像火车头开到大海,统统死在大海里面。[建立正智正见中道义,这个正见的中道义也只有迦旃延才能善于了达,绝不是一般声闻比丘所能了知,]诸位,你看看,声闻比丘,这很多都证果的喔,还是不能了解缘起无自性这个道理。师父说:「无自性」这三个字,绝对不是泛泛之辈所能体悟的。只有舍利弗、只有须菩提。你体悟到无、无自性,就会与世无诤。简单讲:我们所有的诤,就是跟自己的心性在诤,万法不离心性嘛,你在诤长诤短,在跟谁诤啊?就跟自己的心性诤,在跟自己的烦恼诤啊,放下那一念,清净自性你就显现了。你不是,你诤得你死我活,烦恼的是自己啊,别人不会代替你烦恼,你认为别人可以取代你烦恼吗?你诤,就是跟自己过意不去;你著,就是跟自己的清净自性过意不去;你分别心、颠倒见,就是跟自己不生不灭的清净心过意不去,何苦呢?活着为什么要这样增加清净自性的负担?哪会这么笨呢?眼睛看,跟没有看一样;耳朵听,跟没有听一样;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这个道理。诸位,修行不要跟自己清净自性过意不去,不要活得很痛苦,谁给你的啊?你自己给你自己的。绝不是一般声闻比丘所能了知,[是故佛陀缘起、空、中道、本怀的教义,至少在声闻比丘中失去了普遍性。]为什么?难!缘起当体即空,空就是毕竟不可得,中道就是实相无相的道理,这个就是佛的本怀,本怀的教义就是世尊慈悲的本怀,叫你体悟到,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中国的禅宗太厉害了,师父常常讲一句话:佛教没有禅宗的思想——即心即佛的思想,佛法等同没有生命。这一句话我绝对不是高抬禅宗,不是这个意思。净土宗也很伟大,净土宗也有禅啊,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是禅,也是不二的,念佛、持咒、三密相应,就是禅。我所指的「禅」是广泛的意思,即心即佛,三密相应,即心即佛;净土宗念到一心不乱就是禅;三密相应就是禅,是这个意思。佛法没有禅,佛门等同没有生命。最后一句话:至少在声闻比丘中,失去了普遍性。意思就是:不是大家都可以觉悟、体悟到当体即空的。而我们,你看中国历代禅宗祖师,人家六祖惠能大师,听人家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看,一句就解决了,一句就解决了!诸位,你看,今天讲的这个《阿含》,像小乘吗?把《阿含》列为小乘你认为合理吗?很深很深的,这个直截了当就是禅。所以,把《阿含经》列为小乘教,是不合理的,而且我也不认同,《阿含》就是《阿含》。

好了,明天我们再继续上课,《阿含经》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座诸位,千万不要缺席,下课!(引磬响起,大众向师父问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