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三分——“体”、“相”、“用”。】体呢?就是【法性(空);】相呢?是【现境(假);】用呢?是【生灭】(底下)后面一个【(变)。】体——法性(空),就是我们的本体,一切都是空性的,充满着智慧,智慧又不是任何东西,它也不可以用尺寸来量,也不可以用六根来感受,也不是任何的语言任何的外相,这就是说清清楚楚的平等心,不分别心,你要说它什么它都不对,你要说它什么不是它什么都是,只是悟者会,不悟者不会,有觉悟的人,他就能够在十八界里面运用,所以六尘不恶,还同正觉,体遍虚空,所以在唯识学里面讲:性识周遍法界。本性跟八识的第八意识整个法界都存在的。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不能了解无量无边的山河大地,因为我们的无明不断,既然性识周遍法界,无明也是遍一切的法界,你到哪里悟道,哪里就有你真正的自我,你要哪里不悟道,哪里都是你的无明,体法性空、相现境假。我们现在的现象都是假的,都是因缘和合的,没有一样是真实性的东西,你硬要把这个假相的世间来当做可追寻的有幸福有快乐,那你总有一天会痛苦的。所以学佛就像一种打免疫一样的,什么事情就骗不了他,金钱失去了他知道这个是无常,不会痛苦,你拥有了一切金钱,他也不会骄傲,因为这不是我们的,当你了解这个世间如梦幻泡影的时候,你的每一分每一秒就等于在修行一样,其他的就看你怎么运用这个境界了,你硬要在这个假的世间追逐、执著,那痛苦,谁也没有你的办法,你痛苦也是地过一天,你自在也过一天,看你选择哪一种日子过。用是生灭变,一切的作用都是无常的,都是无常的。今天看十年前自己觉得很无知很幼稚,父母亲劝我们,我们不听。一样的,你现在执著或者是错误地去选择某一件事情,将来也会留在你心中产生一种阴影的,这个世间不值得我们这样子去追逐的,也不值得我们这样去痛苦它,这个是幻灭、因缘、业力、果报而来的,色身、境界都是短暂的东西。

 

再来,【(丑二)“识”“境”起用】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从现在开始要发挥这个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你能听多少算多少,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稳住你的内心好好地听讲,【心所四分说明】,心所是指心王跟心所简称心所,刚好这个名词跟心王、心所的名词一样,其实这是两个和合的,心所四分说明那就是心王跟心所,所以这个没有法师来讲,你永远不可能了解这个心所,就是跟我们所讲的心所一样,不,不,就是心王跟心所简称心所,意思就是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还有五十一个心所,统统有这四分。哪四分呢?【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相分就【——甲出钱有形】,就像我们这个境界有这个形相,平常来讲叫做物质,或者是讲山河大地,相分。见分呢?【——乙出力无形】,那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精神,见闻觉知、八识,一切的贪嗔痴,凡是精神作用都可以讲见分。自证分跟证自证分这一样是心法,一样是心,但是自证分跟证自证分的作用与见分并不相同,相分跟见分这是外面的,自证分跟证自证分这是属于里面的。所谓外面是说已经变现成对立的精神跟物质,自证分,把笔拿起来,证的旁边用一个括弧写一个“体”,就是我们的本体,就是我们的本体,自证分就是我们的体性,简单讲当我们的体性清净的时候,它本来没有所谓的物质跟精神,都是一片清净心,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所以佛法是什么法?它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也不是心物合一论,你要勉强用一个名词来形容佛教的精神,也只能说佛教叫做绝对的唯心论,绝对,这个绝对就是说它是清净心、究竟,不是任何世间的对立的东西,就是绝对的唯心论,讲的是:一切都是心的,一切都是心,我们因为不悟到自心,所以我们的妄想就造成了我们的业力,就是无形的心这个念力强,就转化成有形的物质,这个物质就会产生各种层次面的不一样,层次面的不一样,譬如说α射线或者是γ射线、β射线,或者是红外线、紫外线或者是我们指的光线X光,我们的肉体电子、质子、中子到某一种程度X光可以透视,骨骼它就没有办法,所以能够看到人体的骨骼断裂,脑壳断裂破碎,换句话说,这个宇宙当中的物质,因为我们的业力的识,意识,无形的这种酝酿,产生强烈的执著,简单讲就是等于我们说压缩一样的,压缩一样的。譬如说我们的空气当中有水,可是我们见不到,我们这个业力也是无形的,可是你用另外一种形式,它就会变成有形的出来,这个就是转换,在物理学上就是所谓的质能互变,也只能这样子来解释,能energy我们可以讲是业力、业识所转,本性变了就是业识,有悟了就是我们的本性,由我们这个业识,由微细的一直分别,强烈的执著产生了人生跟宇宙的对立,其实这本身是同一体的,就是我们看到的明明是山河大地,明明就是桌子、椅子,明明就是墙壁,这跟我们晚上作梦是一样的,当你晚上做梦的时候你也认为梦境是真的,要不然你在做梦当中你捡到钱就不会高兴,你在做梦你就清清楚楚,其实我这个就是做梦,可是我们在作梦当中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在做梦,就如同我们白天一样,我们现在跟大家一样认为这个就是真的嘛,其实这个还是如梦幻泡影的,只能用这样子来比喻。所以这个自证分就是见分跟相分没有分开,还没有受到业力的牵引的时候,没有分开,同一体性的东西,所以【——立合同证两方】,写契约书甲方出钱有形,乙方出力无形,来、来、来,写合同,立合同证明两方。证自证分呢?【官判合同】,怎么样才能产生有效的合同呢?要经过法院判定才生出法律的效用。(底下)后面一个【二分互缘不须第五】就是自证分为体,证自证分就是作用,证自证分为体,自证分就是用,互为依缘就是互为体用。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注五:相见属相、二证属性、相从性生。举蜗牛喻。二证互缘举权为高低喻。】相见属相就是相分跟见分,这是属于体相用里面的相,为什么呢?因为见分也是由无明制造出来的,无明就是相,虽然讲它是心法,但是毕竟来讲也是相,讲相分来讲是因为业力太强了,转变不可改变的山河大地、人身,转宇宙清净的四大变成业力的四大,所以变成坚执我们身体所依住的山河大地,就变成相;感应了相的报应,其实见分的精神作用相分的物质作用,其实还都应该会归于我们的心,要不然怎么讲万法唯识呢?二证属性,二证就自证分、证自证分,自证分里面有一个证,证自证分有一个证,这个是属于诸法三分当中所谓性,本性,本性,本性当然就是无形的,相分就是境界、见分就是物质,这个是属相就是外在的,二证属于性是属于内在的,所以相从性生,也就万法唯心这个意思。举蜗牛喻,举这个蜗牛来比喻,这个蜗牛当它缩进去的时候,你只看到一个躯壳,一个蜗牛的壳,等到没有人去动它,它又慢慢、慢慢地把……它要走动跑出来,那个头上面就有两只角,这两只角它一碰到危急的时候,它又会缩回去,缩回去还是卷成一个体而已,卷成一个身体而已,意思就是相、见二分到证悟,断除了烦恼就变成唯心所造,简单讲就是相分跟见分,所谓的物质跟精神,都是来自于我们的无明,自于我们的无明。二证互缘举权为高低喻,二证就是自证分、证自证分,互缘,互相做为因缘,举权,权就是秤子,权在以前的名词叫做平衡作用,叫做权,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秤子,以前的秤子是两边的,两边的,放在左边放右边,左边高右边就低,右边低左边就高,所以二证互缘举权为高低喻,二证互缘就是互相依靠,用秤子来比喻的话,左高就右低,右高就左低,要是自证分当体,证自证分就是当作用,证自证分当体,自证分就会当作用,简单讲有些人讲相分、见分收回来就是自证分,自证分谁来证明它,有一个证自证分,证自证分又有谁来证明它,也必须有存在自证分来证明它,那就不再例举第五个了。

   ①心所:指心王心所。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⑥谓见属相:谓相分、见分属于体(性)、相、用诸法,三分中的相。

⑦二证属性:谓自证分、证自证分属诸法三分中体。

 

⑧二证互缘:自证分为体,证自证分为用,互相作为依缘体能生用,用不离体。

⑨举权为高低喻:权即秤子,举秤子来作比喻,如果秤子的左边高则右低,右高则左低,自证分、证自证分也是如此,依体起用,摄用归体。

好,现在把这一张拿出来(课本第60页。见下图)

【附注:八识与四分关系图】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你们从来没看过这样圆圈圈的,反正也看不懂它在画什么东西,从小学到现在没有玩过这种圆圈圈的游戏,看也看不懂,问也不晓得问谁,学员长也不懂,法师也不会,所以要好好地注意听,听几分就算几分。

我们先看【第八识】大的圆圈圈,这个大圆圈圈就是我们所谓的第八意识,第八意识就含藏了一切万法的种子,各个种子都必须有它生出的因缘,这个圆圈圈要是证得佛果的,里面就空无一物,所谓的一真法界。要是迷了的众生,就像这个图一样的,就显现出来了,什么答案统统有,所以成佛这个圆圈圈里面就空无一物,既没有所谓的自证分,也没有所谓的相分,也没有所谓的见分,也没有所谓的前五识,没有所谓的第六意识,也没有所谓的第七意识,也没有的第八意识,这个全部都转了嘛,这个全部都转了,就没有这些名词,在还没有转的众生位以前,就必须有这些名词,这些都跟我们生命当中都是息息相关的,你逃不过这个,但这个不是念世间的学问那么容易的,世间学问容易因为是直接的观念的,这完全是心法。

唯识是最难,因为它全部都是讲心,心,看,看不到,摸,摸不到,只能用意会的,然后慢慢去修正这种以前对人生宇宙的诠释的观念,有了这个心法那叫做彻底的,所以心理学家他只能研究到第六意识,他怎么样就是不知道有一个第七意识,也不知道有一个第八意识,这个太微细了,所以第六意识的深入,在心理学讲叫做潜意识,潜水艇的潜,潜意识,他哪里了解什么第七意识、第八意识,这个又没有研究佛法,这个深入的唯识学,连听都没听过这种东西。

好,这个第八意识就是所谓我们迷了一真法界,迷了绝对的本性变成了无明,就有第八意识(阿赖耶识)这个名词。好,诸位看右边,第八意识旁边有一个【本质相分】,有一个【本质见分】,为什么加上一个本质呢?为什么加上一个本质的相分,为什么加上一个本质的见分?见分就见分干嘛加一个本质?相分就相分干嘛还加一个本质呢?这个本质的意思就是第八意识的一念无明,化做精神跟物质开始产生根源出来,意思就是非常地微细、非常地微细,见分的本质还有相分的本质,这个不是凡夫所能了解的。

好,我们现在看最上面,最上面右上角有一个【前五识】,有一个【见分】,我不是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这八个识每一个识都有四分,我不是讲过了吗?现在来看前五识的四分。好,前五识见分一定要攀缘相分,前五识是精神作用,它一定要有境界来使它攀缘,而这个境界又是由第八意识微细的境界在转换一次的相分,换句话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前五识的相分,就是第八意识相分的种子,但是看到的并不是本质相分,所看到的都是影相相分,所谓影相相分就是不是本来的面目,就是所谓的我们没有办法了解,那个微细的无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都是由强烈的业力转变成粗糙的境界,而这个境界是经过第二次转变出来的,譬如说当我们眼睛看到这个境界的时候,我们是第一次的无明,我们把这个照相起来拿回去,给没有看到这个境界的人,第二次境界的人看到的却是相片,所以两个人是一模一样,但是所看到的已经通过一层无明的业力的强烈的转变,所以把整个的本质相分变成了影相,因此我们凡夫看的只是无明里面的一种影相而已,就像你如果了解眼睛这个识,这个光学你所看到的只是眼睛的影相而已。你说我们这个照相机,照相机还没有照的时候,我们看的这个东西,对不对?那个看的里面就是个影相而已,不是真实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前五识见分,前五识见分,它看到这个第八意识转化出来,要给前五识攀缘的境界就是我们每天在看的山河大地,一切的境界都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前五识攀缘相分,但是这个相分已经透过微细再转变成粗糙的,就是由本质的相分再转变成一种相分,就是所谓的影相相分,不是真实的本质来给你前五识攀缘,所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山河大地包括一切的建筑、马路、公路,一切的统统是影相相分。换句话说都是我们心里的一种作用,无明的一种作用,你眼睛一定要看,它就变现一个境界给你看,你非看不行,我就变现一个境界,可是这个境界却是由无明的力强化转变而来的。好了,前五识就是我们所看的实实在在的境界,因此前五识的虚线,诸位看,见分就是【五识能缘种】,我已经讲过了。八识各有八识的种子,六根有六根的种子,都有各自的种子。心王有心王的种子,心所有心所的种子,所以这个见分是五识能缘种,五识能攀缘的种子所转化出来的一种精神作用。

【相分……五识相分种】,这个五识相分是透过第八意识的相分种子,再转换另外一个相分来让前五识攀缘的,所以相分的本质的的右上角还写一个“相分”画个圆圈圈比较小,换句话说就是已转第二次,转第二次,简单讲本质相分必须要到等觉菩萨微细的,断最后的无明才能看得清清楚楚,我们今天看到的却是已经转化成浮华不实的境界,而我们却没有办法去了解它。

好,诸位再看【第六识】,第六意识它画两个【见分】,这个倒不是说第六意识是有两个,不是,是说就它的作用来讲,它一方面要配合前五识来看这个境界,所谓这个相分的本质,这个本质相分幻化出来的相分,第六意识同样在作用,简单讲你看到境界当下就贪爱、分别,意思就是第六意识也掺杂在前五识里面叫做五俱取识,五俱取识,所以见分攀缘相分也就是说山河大地当下就加入了分别,譬如说你眼睛看这一朵花,这一朵花眼睛看就是前五识看前五识必须要附着一个分别,这一朵花很漂亮我把它摘回来,就产生第六意识的分别心的见分作用,所以前五识有一个见分攀缘相分,第六意识也是一样,要有见分来攀缘相分,换句话说第六意识左边上面这个见分就是五俱取识,与前五识配合起来,要看这个境界的,所以看虚线,第六识的见分就是【第六能缘种】,就是我们第八意识里面有第六意识的能缘的种子存在,就是所谓的第六意识的见分,这个相分因为第六意识一定要看,一定要有境界配合,与前五识起来,它就必须有第六识是相分种子,第六意识的相分种子,第六意识的相分种子从哪里来呢?也就是从第八意识的相分种子转化而来的,转化而来的。所以前五识有前五识的相分种,第六意识有第六意识的相分种子,所以说第六意识配合着前五识所看的同时出现,但是也会有稍微的判断的不同,因此你看的分别心跟我看的境界,也是看法有一点不一样,因为我们第六意识统统分别心,重、轻完全不一样,你看到那一朵花那么欣赏,因为你前世的第六意识就是非常欣赏那一朵花,可是他并不欣赏这个花,花摆在他前面一点作用也没有,他前世就喜欢看电影,他喜欢看电影你放电影给他看,他高兴得不得了,他根本不喜欢花,所以同样的东西会产生千差万别的,分别心不一样就是因为前世的业力不一样,前世的因缘果报、业力存在完全不一样,有的人一听到佛法,他把这个当作是自己的生命,有的人听到佛法还很可惜地把它放弃,还认为这个是无聊、消极、悲哀,这个因为因缘果报不一样,所以境是一样心情完全不一样,一个人死了老婆再大的花园给他看,他完全没有兴趣,所以一个人的念力就是一个最重要的。

我这几天看了一部港剧,我看这个闭路电视跟你们看的是不一样的,我看了这个会悟到唯识学的意境,我看了这个编剧怎么编的,我不是在看那个电影的,他这个是这样描述:一个武功盖世的英雄好汉姓胡。编剧是这样编嘛,叫胡斐,他是英雄盖世,他的刀法那个胡家的刀法是练到炉火纯青没有敌手,他却爱上一个……爱上一个什么?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她是从小就被她师父捡来到寺庙,因为她的母亲碰到危险的时候是这个师父来救的,这个尼师拿了一把拂尘,人家杀死她的母亲,这个师父就来,尼师很厉害,刀子飞上天空,啪……把它弹出去了,然后就一个小女孩,哇、哇……就把她捡回去了,捡回去就教她武功,这个女孩子武功高得不得了,然后就放她,她要寻父亲,要杀死她母亲这个仇人,结果碰到这个男主角,碰到这个男主角。这个女孩子,从以前她师父就一直交代她,说感情,这个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师父能够教你武功,但是实在没有办法教你怎么样摆脱感情,你要好自为之,要苦要乐统统是你自己的决定。这个胡大侠——这个主角就爱上这个,她以前师父就教她这种事情,所以她早就想要出家人,结果拼命地爱,结果两个人就产生一段插曲了,后来要当尼姑的这个走了,英雄盖世那一种武功一蹶不振,每天就喝酒然后就是……喝酒不是喝一瓶的,是喝一大坛一大罐的,然后一直喝然后就烂醉如泥,下雨他也没有感觉,然后……这个就万法唯心造了,她就是他生命的一切,没有她,他没有办法老婆过日子的,你要他杀人或者是怎么样武功,他都有办法,但是失去这个女孩子就简直要他的命一样的,可是他偏偏爱上一个出家的,她要出家嘛,后来就真的出家了,就真的出家了,就出家了,她就回到西藏、新疆那边,真的出家了,出家以后他就不要命了,他又杀人,他犯了国法,人家要砍头,他像跟高僧大德一样地解脱,无动于衷,他不是像高僧大德这种境界,他活着没有什么意义,失去了她活着并没有什么意义,生跟死,我五十年后也是一堆黄土,五十年前失去了她、拥有她。(师父讲的是根据金庸小说《飞狐外传》改编的电影情节。可能与电影情节不完全相符,但基本大意大致如此。女主角是袁紫衣。)

这个事件代表什么?你看那一种万法唯心造的答案马上就出来了,一切都是你的心的作用,他不是像师父悟到了无常法,拥有她代表什么,你失去她又代表什么,今天她在我们的身旁,她有一天还是要死,今天她离开,我们忍耐一下,时间还会过去呀,不一样。所以我还没看完,还没看完。一个人对一个人的执著,那一种痛苦那一种挣扎,就是什么他都有办法,钱,他根本就看得很开,他对朋友有义对国家尽忠,他可以帮你牺牲生命,就是这个女孩子怎么样他就是舍不得,要命,真是,所以我跟你讲造业,造业没有办法的,没有办法。这个导演写得那一份港剧,这个写得很细腻很细腻的,预知如何下回分解,真是……。我就悟到这个世间人,你不要碰到感情这种东西,什么英雄好汉、豪杰都要包装起来(束手无策),没有办法,谁都没有办法,这描述的也是很微细。

还有一个,你知道吗?他是喜欢那个出家的当尼姑的那个,有一个程小姐,不是耳东陈,是程,鹏程万里的程,叫程灵素,她三番两次地救他的生命,后面他中毒了,还把他的毒气吸起来,救了他三次命,他怎么样子就是把她当做是妹妹而已,那个是爱得不得了,为他做出了一切,然后为他牺牲,然后为他被官府捉去,然后她拼命地救他,用她一切的生命也不能感动他。当一个人不能接受这份感情的时候,你用什么样去讨好他,用怎么样他还是不会动念,这也是万法唯心,他不领这个情,你怎么样拍他的马屁都没有用,没有用的,他就是不爱这个,可是我看这个是比较漂亮的,当尼姑那个也不怎么漂亮,奇怪,这个电视导演怎么会这样安排呢?神经病,人家这个程小姐……如果我喜欢我才没那么倒霉喜欢那个,去当尼姑那个也不漂亮,奇怪他就会安排胡大侠怎么会爱上她,这个人又机智又漂亮,如果是我根本就不可能爱上那一个,对不对?奇怪他就不喜欢她,她用她的生命一切,所以我们这个心就是一切,我们完全……两个女孩子比较起来,这个又漂亮又机智,他就是不喜欢,就是没有他的缘,所以还是讲心,心的问题,讲来讲去还是不离开万法唯心造这个东西。

好了,底下:

这个见分它一定要看,第六意识一定要看,它就由第八意识的相分种子来变现出【相分】出来。

再来第六意识的底下“见分”的底下一个【见分】,底下一个“见分”也是【第六能缘种】,第六意识的见分还不只是看境界,有时候它这个境界不必看,由无明的力量转换出来的妄想就会显现这个相出来,所以第六意识底下一个见分,就是由见分的本质幻化一个【相分】出来,为什么?因为它第六意识有境界也看,没有境界它就打妄想,开眼忙妄想,闭眼忙梦想,开眼闭眼都是妄想,所以这个第六意识不只是精神攀缘物质的境界前面一个,它还自我转换境界自我攀缘,譬如说晚上做梦,晚上做梦你有没有针对这个境界呢?没有境界,这个无明的力量,无明就是变,就会变,初能变、二能变、三能变,无明的熏习力就足以叫你在晚上怎么样?看到自己梦里面的境界,你就当里面的男主角,男主角,那个境界你也认为是真实的,可见第六意识一定要看,第八意识,好嘛你一定要看,我就变一个假的给你看,意思就是由我们的精神作用再转换一个相给你看,其实你看到的相怎么样?还是不实在的,所以见分这个本质的见分,因为第六意识一定要看,由微细的本质见分再转化一个精神上的作用叫做相分,于是第六意识还要再攀缘,见分本质所影现出来的相分,所以由见分攀缘本质见分就产生第六意识所谓的相分,而这个相分完全是心法的作用。为什么?唯识叫做变,变就是识的专门。

好,再来谈【第七识】,第七意识只有一个【见分】,第七意识它一定要攀缘,所以在第八意识的本质的见分转换做一个【相分】给它执著,所以第七意识就拿第八意识的见分当做自己的相,前五识也要四分,第六意识也要四分,第七意识它没有针对境界,它只是在第八意识的见分加上一层执著——我贪、我痴、我嗔、我慢,贪、嗔、痴、爱,第七意识它一定要攀缘相分,那拿什么当做相分呢?拿第八意识的见分当做是自己的相,可是第八意识也是心法,所以说第七意识的见分,看到的是第八意识的见分转换成一种执著的相分,转换成一种执著的相分,因此第七意识的见分攀缘第八意识的见分本质,就中间化做一个相分,这个就是第七意识的执著,这个相分就是加上一 层染著的境界,简单讲一切境界现前都是第七意识的染污,第七意识的染污,所以我们这里要解释一下,第六意识的见分是托法尘为本质,法尘就是落谢的影子,落谢的影子,然后自己在识上,意识的识,识上变相而攀缘,这个叫做影相相分,就是第六意识托法尘为本质,就是自己内在的心法,然后自己的意识变这个相,这个叫做影相相分。第七意识攀缘见分的本质,又跟第六意识不太一样,所以古时候有人讲:

以心缘心真带质,中间相分两头生。

以心缘色似带质,中间相分一头生。

带质就是带质境,以心缘心真带质,以第七意识的心就是见分,缘心,缘第八意识的见分,叫真带质境,真假的真,带是腰带的带,质碍的质,质量的质,以心缘心真带质,就是用心,第七意识来缘,内在微细的第八意识,那是真正的带质境叫做微细最微细的真带质境。

中间相分两头生,你看第七意识的见分攀缘第八意识的见分,中间不是有一个相分吗?这相分就像灯,第七意识是一个灯,第八意识的见分也是一个灯,这两个灯如果放在一个距离,中间是不是产生影子,中间产生影子就是中间相分两头生,相分就做为第七意识的攀缘,也做为见分本质所产生第七意识攀缘的相分,叫做以心缘心真带质,中间相分两头生。

以心缘色似带质,中间相分一头生。譬如说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左上角的见分攀缘这个境界,对不对?这个境界就是色法,对不对?这个色法就是似带质,类似的似,不是一二三四的四,相似的似,相似的似,以心缘心叫做真带质,以心缘色攀缘这个色法,叫做似带质,类似带质境而已,它不是真正的真带质境。中间相发一头生,所以第六意识有三种作用:第一叫做五俱起识,就是配合着前五识起来,配合前五识起来;一种叫做有质独影境,有质独影境,譬如说我们现在看到文殊讲堂,回去以后你观想文殊讲堂,因为我们本来就有质碍了,回去以后独自观想就是独影境,影就是电影的影,影响的影,有质就是我们文殊讲堂,你现在眼睛看得到,可是我们回去以后用第六意识去观想,这个就变成有质独影境。一种叫做无质独影,什么叫做无质独影?譬如说毛毛兔角,乌龟哪里有毛,你看过乌龟的毛吗?没有,你看过兔子的角吗?兔子也没有角,龟毛兔角这不实在的,那个叫做无质独影境,自己妄想、观想出来的。

  所以人的心一动那个相就会产生出来,因为意识会变出这个相出来。当你晚上睡觉的时候,你不做梦也不可能,因为意识一直在转动一直在变,你非看到境界不行,看到的都是什么?都是妄想,都是你意识转变出来的东西。

好,因为我们唯识研读班的境界大家都很高,所以这个很简单,这一张回去你就会跟人家解释了。听起来觉得很好笑,没办法。好了,这样子你至少有一个观念,慢慢、慢慢我再来解释。

好,诸位看四十三页,四十三页。

【图解及表格说明:】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A)】第八意识的中间有一个圆圈圈,中间写一个八,第八。【第一能变】,第一个能变就会有微细的精神、物质分开,叫【见分、相分。第二能变】,再挂上一个圆圈圈,里面写一个七就是第七意识,第七意识也有【见分】跟【相分】,可是第七意识本身不面临这个境界,因为它并不是有真正的实体的外境,而是第七意识是心法的染污,所以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挂勾住的,以第八意识的见分来当做自己的相分,所以事实上讲第七意识就是染污了第八意识,因此第七意识一定要看,就以第八意识的见分当做是自我,换句话说,本来这个见分跟相分是本来就存在的,并没有所谓的对立的,由第七意识的染污跟执著,然后就变成一个执著的见分跟相分,山河大地就变成第二能变的。再来,【第三能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最后一个又写个【见分】跟【相分】,一样,变成一个对立的境界的相分,一个精神攀缘的见分,换句话说这个统统是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影相相分,影相相分。

好,再来,四十四页。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B)三能变识:自证分——自能变】此为【所依】,为什么讲所依呢?因为见分跟相分必须依靠自证分而起的,所依就是被见、相二分所依靠,譬如说蜗牛的肉就是自证分,二分就如同蜗牛的两个角,当两个角收回来的时候,当见分、相分摆平的时候,它就化做自体分就是自证分,当自证分受到熏习的无明染污,它就化做见相二分的精神、物质独立,强烈的对立,所以自证分叫做自能变,因为唯识叫做变嘛,识就是一直变,所以当你放下就能够不变,放下,该承受的就承受,不要常常抱怨,由业力感应而得来的嘛。【二分:见分、相分——自所变、能依】自己所变现出来的,一个是能变,自所变是由能变变出来的,自所变就是由自证分变现出来的,能依,它能够依靠自证分。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C)识体(分别)】意识的体性本身就是分别,【能分别……识(见分),所分别……我法(相分)】。我就是人身,法就是山河大地就是相分。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D)】最里面的那个叫做【证自证分(能亲证第三自证分,缘见分不谬。)】这个我们要是从外面看的话也比较清楚,最外面的叫做【相分】,最里面的叫做证自证分,所以见、相二分属于外,自证分、证自证分属于内。好,我们现在由外面来看,左边,相分【(相谓相状,】你直接可以感受出来,看得很清楚听得很清楚的相状,【所缘为义】,就是被见分所攀缘叫所缘为义,【若见缘心,亦以心为相,】这个少打一个字,若见缘心亦以心为相,也是用心来当做自己的相,就当做是所缘的,所攀缘的,被人家攀缘的。再解释一遍:相谓相状,所缘为义,相就是我们外在的形象,它是被攀缘的,被就是被动的就是所,主动叫做能,所攀缘来当做是这个道理为义,为什么讲相分呢?因为它是被攀缘的,境界是被我们心所攀缘的。底下比较难懂。若见缘心,如果见能够攀缘的心,就是如果你了解这个攀缘的心,也是以心为相,也是用心来当做自己的相(自己)的攀缘的对象,【但唯所缘)】,这个心所变现出来的相分,也是被心所缘的,简单讲相分包括两种:一种是相,一种是心转换出来的相,也是统统是被所缘的,统统叫做相分。简单讲山河大地是业力所变现出来的也叫做相分,由内心的无明力转换成境界,由你的内心自己去攀缘,自己去观想,晚上自己去做梦,那个也算是相分。【见分(能缘为义,谓心性明了,能照前境)】这又少打一个字,也少打一个字,能够攀缘就是见分的本能,谓心性明了,这个不是明心见性,心性明了就是他看得很清楚,清清楚楚有精神作用,能照前境,(能照前境少一个前面的前),能够看的,看到前面的境界能够攀缘,见分不是看得到的,这个叫做见分。眼、耳、鼻、舌、身,这个统统叫做见分,只要精神作用统统叫做见分,所以这个见,不是只有眼睛看得到而已,不能误会。【自证分(相见二分所依,】相分跟见分所依靠的,【能亲证见分,】能够证明,见分能够证明这个精神作用确确实实存在的,【缘相分不谬)】,攀缘这个相分,为什么?因为它是由自体分是转换成见分跟相分,所以它能够证明精神作用的见分清清楚楚,但是也能够攀缘相分的境界,因为这个境界就是自证分所影现幻化出来的对立的。那么,证自证分与自证分互为体跟用,所以说证自证分能够亲证第三自证分,缘见分不谬,所以它能够亲自证明第三自证分是确实没有错了。缘见分不谬,能够缘见分的心法,认为这个是肯定的,因此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这三个都是心法,相分这个是外在的物质,所以说见分、相分这是指【外】的,就体跟相来讲,见分、相分是外;自证分、证自证分是体;就心跟物来讲相分是物,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是心。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四十五页,【①相分……所缘②见分……能缘】,这个都是【虚伪】的,因此今天你看到的山河大地、人身,包括一切没有一样是真的,我们就是在错误当中过日子,我们就是在错觉当中去过活,我们就是在严重的、扭曲的世间里面认为是实在的,所以我们有痛苦,我们不明了这是无常法,这是不实在,如梦幻泡影的,如露亦如电的这个世间,因此我们过起来的确很辛苦,也很负担,因此拼命地攀缘、拼命地执著,然后拼命地过着无意义的生命,人类是很可怜的。【③自证分……能缘见分④证自证分】,能够证明自证分没有错,【……能缘自证分】,这是【真实】的,只是里面的作用而已,里面自己的内心作用而已。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E)心王心所四分:相分——即所见诸法之相;见分——即所缘诸法之用;】就是【识相】。识相的意思就是意识变现出来的相还是心,意识的相就是意识转换出来的外在的境界。【自证分——谓所证知能缘之见分者;证自证分——谓能证知自证分者】,这个就是【识性】,意识的本性。识性,识的内在叫做性。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心王心所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法——山河大地等】,就是相分。见分……【法——能分别山等作用】。自证分……【法——前二分所依又能缘见分】。证自证分……【法——能缘自证分】。比【喻】相分【——甲出钱。【喻】见分【——乙出力。喻】自证分【——甲乙同立之合同。喻】证自证分【——官判合同】,这个我们刚刚就有谈过了,并不困难。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诸位看四十六页,四十六页就是【(G)根身:眼、耳、鼻、舌、身、意,亲、内,】就是我们的色身是跟我们息息相关的,亲,所谓亲就是我们的本身内在的、【器界:土、石、河、海、草、木、金、宝】,这个【外、疏】,疏就是比较跟我们……,不是我们的色身嘛,因为它是外在的嘛,

【见、闻、觉、知——见分;地、水、火、风——相分】,见分、相分会归统统是【八识】,八识。(本讲座第十集到此结束,视频地址: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10941449i65201850.html

 八识,【谓真妄和合,非一非异,】这什么意思呢?真妄和合就是本性是真的,无明是妄,悟道当然就是真的就是本性了,迷了,无明就是妄,非一非异,你也不能说真妄是一,真妄如果是一的话,那佛跟众生就是同一个了,非异,你也不讲真跟妄有什么不同,真跟妄如果不同,众生永远不能成佛,佛也不可能救度众生,所以非异,也不能讲不一样,非一,也不能讲一样,【名阿赖耶识即第八识。此第八识分为见相二分,见分变出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等七识,相分变成根身器界内六根有执受,】有执受是有执著,自己执著自己去感受有这个色身的存在,【故为亲相分,】亲就是与息息相关的,你每天跟肉体是睡在一起的嘛,【外器界无执受故,】那只是看你个人的感受,外面的器界跟你扯不上关系,【为疏相分,此二种相分皆四大所成,四大为能造,依】报跟【正】报【为所造,八识是能变之主。详具唯识论。】

我们众生要是能够悟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这个色身当下就是虚妄的东西,何况有那个外境的存在,所以外境不值得执著,不值得追求,但是那个英雄好汉、豪杰都没有办法断这个“情”字,有儿女的人也不容易断掉儿女之情。

像我刚刚谈论到的这部影片里面他还描写了一个叫马姑娘,这个马姑娘是长得非常漂亮,然后她跟着公子跟乾隆皇帝的儿子有了孩子,大家都不知道,后来又下嫁一个飞马镖局的一个里面的打手,没办法这故事很长,后来皇帝的儿子——这个有权势的看,他一直没有办法忘掉那个,一直没有办法忘掉,一直没有办法忘掉她,就四处去找寻,又去找到了,用计就把她的先生害死了,这个女人长得漂亮,真是业障深重,大家都爱,爱了就互相杀,真是业障很重,所以我常常告诉你,你照镜子,你就:真是业障,真是业障、造业!(师父是学有的人自夸的语气。)就自己看……不过要真的很漂亮的。就是为了这个女人,连皇帝的太子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就非得到她不行,逼死她的先生,假装嫁祸于他,然后又藉一个理由就砍头,太太也没有办法,他太太也知道,其实这个马姑娘她也知道这个是人家害她的先生,她先生根本就无辜的,被害死了,后来公子就把马姑娘接回去,还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双胞胎的,后来给老佛爷……老佛爷是谁?慈禧太后知道,慈禧太后是清朝人,她是满族,中华民族有两个朝代是亡国的,第一个是元朝,第二个就是清朝,满洲人来统治我们中华民族,她知道这个马姑娘是汉民族的,这两个双胞胎是公子跟人家在外面生的,跟马姑娘生的,老佛爷很会做,很表面的,后来知道当天……今天下午知道,明天一大早就一定要叫这个马姑娘死,没办法了,结果一个胡大侠,我刚刚讲的为了一个女人那个,气功盖世的那个,为一个女人这个情没有办法,就把她救出来,因为他受过马姑娘的恩,就身受重伤,因为老佛爷要她早上鸡鸣以前一定要喝那个毒药,非喝那一碗毒药不行,就喝了一点点,喝了几口,这个胡大侠看到她喝,很远就用石头丢过去就打破了,因为天亮以前要喝,然后就把她的身体……那个官兵围杀、杀一直……一个人……电影都是这样演的没办法,太厉害了这个,实在厉害得不得了,太厉害了,哪有一个人那么勇的吓死人了,能飞天钻地的,能把天拿起来转,反正电影就是要这样演,要被他救出来就对了,要不然电影就演不下去了,就把她救出来,救出来因为那个马姑娘中毒,中毒躺在草席上,结果那两个儿子没救出来,两个儿子没救出来,她躺在草席已经准备死了,她还一直念念不忘那个忘恩负义的公子,因为老佛爷要她死她不得不死,儿子也救不了了,然后那两个儿子,她说:给我看最后一面,叫公子来还有那两个儿子,让我看最后一面。那个胡大侠又拼老命地冲进去,大帅府里面又把她两个儿子救出来,当然又离不开一阵打打杀杀了,电影都是这样演的。

这就告诉你:我们一个人不悟到佛法,临命终那一种执实在是没有办法,谁都没有办法,那一种对儿子、对先生的那一种执著。她被太子玩弄,可是也没有办法,还是想见他,临命终的时候,还是眼睛不会闭上来,未了,未了,女人长得那么漂亮,可是那个感情还是没有办法。最洒脱最自在的,那一部片子最洒脱最自在的就是那个尼姑的师父,拿一支拂尘这样子,徒弟,我只能教你武功,却没办法教你如何摆脱感情的束缚,你好自为之,师父去了。(师父做尼师飘然而去的动作。)那个尼师那么自在实在很厉害。整部片子我看那个尼师是最厉害的,功夫又好,拿一支拂尘能当成刀使用,你看有多厉害,电影就是要这样演的,没有办法,所以只要演到哪里,我就知道有人要来救他了,筷子都拿好了,筷子都这样子拿好,他就这样子,电影就这样演,镖都拿好,什么人!根本就已经拿在这里等了,什么人……看得很吐血,那个根本就已经拿在手中了,还在问:什么人。你也好了,只听到,咻……一声,什么人,接下来,咬三根(镖),那有那么厉害,都是骗人的,我不相信会那么厉害,这样子射三声,拿两枝还咬一枝(镖),你嘴巴怎么去咬一根镖,简直笑死人了,但是没有这样夸张就没人看了,实在是很厉害。所以我常常在吃饭都:什么人!你看过电影吧,电影都是这样,武侠片都是这样子,我也可以当导演,有时候在吃饭的时候,我很调皮,就拿一双筷子,常常耍宝给我们普觉社(佛学社)的人看,都这样子:什么人!真糟糕,我如果是导演我也会这样导戏。

所以说情执……所以电影虽然讲是虚构的,但是我们知道临命终那一种挣扎,那一种痛苦,那一种看不破,那一种放不下你就是没有办法,武功盖世的胡大侠为了一个女人他没有办法,这个马姑娘到死了中毒了就是要看她两个儿子,还是看不破的。

人不学佛在这个宇宙当中谁都没有办法跳出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所以我希望你们在临命终的时候你就要记住师父的话,你早要死晚也要死,你不如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由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这个世间不值得你这样执著的,这个世间不值得你这样痛苦的,你实在是不须要为动一个念头,为了你的晚辈的事情而烦恼,因为你死了你也不能帮他怎么样啊,你临命终你能帮你女儿怎么样,能够帮你的儿子怎么样,能够帮你老婆怎么样,能够帮你先生怎么样,你见最后一面又能怎样?不如你眼睛闭上,赶快念佛,所以说,我常常讲一句话: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

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

你一个人心地有充满大智慧的,什么境界到他面前,他就会把它变成佛法,我现在看电视要是别人看,他就会哭了,他会哭了,一看他就哭了,像马姑娘那种凄凉,被害得就要死了,见不到她的儿子,看那个,如果别人看了就要掉眼泪了,那个是演戏的嘛,你在掉你的眼泪,他在后台拿钱,傻瓜!我曾经看过有人看电视看得哭了,我也是不会哭这个,我知道,它那个编剧一定要这样编的,所以有佛法的透视,我们知道就好。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再来【(H)】,H 这个【八识第八识——依报、正报】,依报、正报就是【本质相分】,还没有透过无明,没有透过第二次的转变,就是本质相分,所以它是透过微细的无明转变成本质,这个依报跟正报,要是说透过粗糙的,那就是影像相分。譬如说【前五识——托第八相分为本质,自于识上变相而缘】,就是【影像相分】,自己在意识上变这个相来自己攀缘,换句话说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你现在攀缘的执著,都是你心变出来的影相。【第六识——托法尘为本质,自于识上变相而缘】,自己在意识上变相的托法尘,法尘就是落谢的影子叫做法尘,【影像相分】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好,四十七页的最后【(I)第八识自体中——种子——七转识,种子——第八识】。那么,现在谈到的是种子,还有熏习的关系,因为底下这个【见分熏】习,还有一个【相分熏】习,种子是第八意识,这个生果的功能,所以我们因为第八意识有这个种子,所以我们才有生出果报的功能,我们自无始劫以来都一直存放在第八意识的本体当中,前念生后念,后念念念再生后念,念念相继不间断,就像河水的川流不息一样,这种情形叫做种子生种子的因果,种子一旦跟众缘和合了,因缘具足了它就顿起现行,就会生起各自的果法,这种情形叫做种子现行的因果。所以种子生种子或者是种子起现行,或者是现行熏种子或者是种子生现行的因果,但是它现行的诸法受缘于七转识的后面,因为七转识一直造业,然后又熏习第八意识自体的种子,就是七转识一直转变一直熏习第八意识自己体性里面的种子,而受它熏习的种子又生生灭灭的相续,又等到因缘和合又起现行,所以这种熏习叫做现行熏种子的因果。所以它的熏习情形:第一个是由种子起现行的诸法,由种子起现行的诸法,它必须依照七转识的现行的能缘作用,来做为所缘的境界,也就是说七转识攀缘自己的境界,它最主要的体就是自证分先起能熏习的作用帮助见分,然后在它能熏习的三分里面,就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的种子这个叫做见分熏习。简单讲就是七转识在它自己的境界里面先起熏习的作用,帮助见分,然后再反过来熏习它的种子,这个见分熏习。再来见分帮助了相分,熏习所熏习的种子,这个叫做相分熏习,因为我们所攀缘的境界没有能缘的作用,所以没有办法单独自己熏习自己的种子,意思就是相分必须等到七转识才能够有所作用,才能够熏习自己的种子,所以种子跟现行互为因果,如束这个芦苇,有三只脚相依互靠,(三只脚的香炉也是互为依缘),而有着双重因果,就是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的关系。就像火炷上生焰,焰烧这个炷,我们以前讲的灯的芯,灯芯上面有火,火又烧灯芯,灯芯又助燃火就是双重因果,知道吗?因本身就是果,果又影响这个因,所以能够生出旧有的种子,和其所生的能熏习的现行以及所熏习的新的种子,一定是因果同时的,所以这个叫做三法辗转,因果同时,因此诸位你看这个底下,看四十七页的一个表。

种子必须有七转识,意思就是所有的七转识都是由种子里面影现出来的,还有种子是储存在第八意识的,这个叫做本质,这个叫做本质,变现出来的叫做七转识,蕴藏在里面的那个就是本质,就是第八意识里面的本质。

好了,底下一个【本质】,还有一个【相分】,本质有【本质种子】,相分有【相分种子】,【见分】有【见分种子】,【自证分】有【自证分种子】,【证自证分】有【证自证分种子】,本质再来一个叫相分,见分就会攀缘相分,而自证分同时是见分跟相分的依靠,自证分是见分、相分的依靠,所以这个自证分画一杠箭号通过见分跟相分,就是自证分包括见分跟相分,而自证分亲见见分的一切又能够攀缘见分,那个箭号意思就是见分是攀缘相分,而自证分是同时做为见、相二分的依靠,同时又攀缘见分,而证自证分当下就是与自体分互为体用的关系。

好,诸位看底下,【后三分同种子】,见分的熏习,见分的熏习,最后左边这个叫相分的熏习,相分的熏习,所以讲来讲去见分的熏习也好,相分的熏习也好,都是【第八识自体中】的作用,讲来讲去还是唯心所造。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四十八页,【(J)自证分】是【体】,【见分】跟【相分】是【用】。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K)相分】跟【见分】是【外】面的是【(虚);自证分】跟【证自证分】是【内】的是【(实)】。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L)】L中间就是像桃子的仁,【证自证分(桃仁),自证分(桃核)】,核里面最中间的就是桃仁,是吧,好了,这是【内二分】就是【识性】,外面呢?第三、第四呢?第三就是【见分(桃肉);相分(桃皮)】,就像【外二分】,就是见分跟相分,这是【(识相)】。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M)】,M 这个是讲四分以及三量,就是【所量、能量、量果】,三种量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既然宇宙万有是我们人的心识所变出来的,其诸识的作用是怎么样呢?就是我们所讲的【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这四说,相分是被我们所攀缘的,是有相状的,简单讲就是所谓的客观的对象,客观的对象,也就是我们大家所认识的一切境界,按照我们的认识并不是直接来的,不过是将外界的影相影现在自己心内而已,意思就是说外面是一个影相而影相在我们的心内,就像照相机,啪!照起来。我们现在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照相,简单讲外境本来就是不实在的东西,外境就是影相影现在我们的心内一样的,这种情形唯识宗叫做相分。在八个识里面只有第八意识能够缘起实境,来当做自己的相分,其他的七转识就在实境之外了,另外浮出自己的相分的相缘。再讲一遍:只有第八识缘起实境为自己的相分,这个必须要等觉菩萨才能觉悟,其他的七转识所看到的实在的外境,其实是自己的另外浮出来的影相相分,所谓实境就是本质,相分就是影相。见分呢?就是我们一切心思的造作,简单讲见分就是我们主观的意识,也就是认识八识所现的相分的心念的客观影相,就是我们所讲的见分。再讲一遍:认识八识外面山河大地所变现出来的相分,而在我们心内产生一种客观的影像这个就是见分。譬如说镜面的光,它有能够照的作用,自证分是见分、相分所依的心体,也就是说对认识作用的见分,再加以证明它的作用,这个就像镜子的本体,镜子的体就是那个玻璃,就具足了见分跟相分的两种作用。证自证分呢?是自证分的内向作用,证自证分就是自证分的内向作用,就像镜子的玻璃跟镜子后面好一层水银,自证分就像玻璃,证自证分就像镜子最后面那个水银,没有水银,单单有那个玻璃也没有用,单单有水银,没有那个玻璃也没有用。所以证自证分就是自证分的内向作用,里面叫做内,向着里面就是完全是里面自己的作用,也就是更反照自证分的名称,反照,反照这个自证分,自证分照证自证分,证自证分照自证分,四分就是由主观的四体来命名的,这四分按照什么?既然万法唯心造,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这个都是心法,用什么来命名的?就是由主观的识体来命名的。因此这里面以自证分为主要,所以叫做自体分,相分是所量的,就像布匹被量的,见分就像尺这个是能量,自证分就是量果,譬如说知道布的尺寸,自证分是量果,比如说它知道布的尺寸,证自证分是自证分的量果,如果说将尺寸记载在帐簿里面,就是我们所讲的证自证分,后面还会谈到。

可见我们人的认识不管是能知、所知的,没有一样不是意识的作用,换句话说心自见心,心自己看到自己的心。简单讲就是要放下,不要执著,外境是浮而不实的,所以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如果你了解你的心,彻底地了解你的心,大地无寸土,这个山河大地就完全化做你的本性的东西,就没有所谓的寸土,连一寸土统统没有,大地无寸土,那就是山河大地都是你本性所影现出来的。就像灯光的反照它的体是依的,因为相分是客观的外在的因素,所以依叫做所缘,反过来其他的三个就是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这个都是主观的意识作用,这个叫做能缘,所以见分只是攀缘外境的相分的作用,而自证分是缘见分的作用,证自证分是缘自证分的内缘作用,证自证分以什么东西来缘呢?所以唯识宗就是说还是缘自证分,意思就是证自证分是缘自证分,自证分是缘着证自证分,互相作为因缘。因为见分的作用,虽然停止在外境,它没有办法证知证自证分,证明知道这个自证分,但是自证分是识的自体分,所以自己具足了缘外境的见分和缘证自证分的功用,而互为依缘跟所缘,所以把它配成能量、所量、量果,诸位就看这个表,看这个表格,我们就会慢慢地很清楚。

【第一重】,相分就是境界是当做所量,见分就是能量,自证分就是量果,所量的结果,譬如说相分就是布,见分就是尺,自证分就是我们……量果就是人的智慧,才知道量得多少。【第二重】,如果把见分当做是【所量】的,自证分就是【能量】,证自证分就变成【量果】了。好,【第三重】,把自证分当做是【所量】,证自证分就是【能量】,同时自证分就知道【量果】是多少。【第四重】,把自证分当做是【能量】,把证自证分当做是【所量】,当下证自证分就知道它【所量】的有多少,所量的有多少,所量的有多少。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诸位看(M)【(N)】,(N)就是【所量】的,所量的【如布】;【能量——如尺;果量】就像我们人的聪明【如智】;所量就是【相】分,能量就是【见】分,量果就是【自证】分,所量的就是【见】分,能量的就是【自证】分,量果就是【证自证】分,互为依靠。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O) 】【古喻四分二例:相分——】就像我们的【布;见分——】就像我们的【尺;自证分——】就像人的聪明【智】慧,知道量的尺寸多少【;】可是这个智隐藏在哪里?隐藏在【人】的身上,所以叫做【证自证分;】有人才有智,你人死了那个智也不存在,相分就像【——镜影】,就是镜子里面的一切,境界叫做影,镜的影,里面有人影。见分就像【——镜】里面的【光,】没有光,怎么会里面有影子显现呢?没有光就不可能有影,简单讲没有见分就不可能有相分的影相出现。自证分就像【——镜】子的【面】,就像玻璃。证自证分就【——镜】子的【背】,那就(是)水银。镜面跟镜背必须要同时依靠着【互相攀缘】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P)】

【识】就是【——变:】【所】就是【见相二分】,【能】变就是【自证分】跟【证自证分】,【——依:】【能】就是【见相二分】,【所】依靠的就是【自证分、证自证分】【——内二分】。

证自证分跟自证分是见相二分所依靠的,所以就能变来讲,自证分、证自证分当做主动,就能够依靠来讲,见相二分是当做主动的,而自证分、证自证分是被动的。所以是【内二分】。这并不困难。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五十页,【(Q)证自证分、自证分、相分、见分】,相分跟见分就像那两只角,这蜗牛实在画得不太像,对不起,我没学过美术,这是随便画画,你晓得这是蜗牛就好了,有的人拿这一本来,说:师父,你画这一只是什么?像毛毛虫一样的。相分,见分,【见相分如蜗牛之二角】,缩回去就变成自体分,【其身首即自证分】,证自证分【——壳似证自证分——互相攀缘】,互相攀缘。翻开五十页,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识”能缘量有三】,就是我们这个意识所攀缘的量,所谓这个量,是我们所能认识的尺度,这个量就是我们的定位,而由意识来比较大小,真实的或者是虚妄的叫做“识”。能缘量有三:【现量——现在前境、真实不虚、亲证无谬】,譬如说你见到电灯这个就是现量,电灯或者是你见到麦克风,你摸得很清楚,你见到地板,你见到了桌子,你见到了椅子,这个就是现在前境,真实不虚。在这里所谓的真实不虚,就是指凡夫肯定的境界,这是实实在在的,这是男的,这是女众,这是墙壁,这倒不是本性的真实不虚。所以佛法里面它在某一个时间跟某一个空间,都会有代表另外一层的意义,虽然同一个名词,但是所解释的完全不一样。我们一般讲真实不虚就是讲本性、如来藏、清净心,在这里所谓真实不虚,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肯定的执著,清清楚楚地执著不是梦境,也不是自我幻想的,是实实在在的六根、六尘,摸,摸得到的这种现量的东西,亲证无谬,肯定的东西。所谓【见屋解屋】,什么叫做见屋解屋呢?见到房子就了解房子的实在性,它是民权二路嘉陵街六号,清清楚楚地有一个房子存在,而不是坐着自己观想,或者是晚上梦境梦到的,这个叫做见屋解屋。【(月无圆缺)】,因为月亮高挂在天空,因为倾斜度转轴的不一样,围绕着这个地球的转动的角度倾斜度、背光、向光,所以它才有圆缺,而实实在在的就众生来讲的话,他很清楚的,月亮本来就是没有所谓的圆满,也没有所谓的缺,它哪里有这个,只是因为光线、投射度、倾斜角不一样,才会这样子。
       所谓【古】跟【今】,就是古时候解释现量都是用见屋解屋,就是看到房子就知道它那个就是房子,并不需要通过任何的观想或者是通过任何的想像,实实在在这就是房子,这个就是文殊讲堂,清清楚楚的东西,这个叫做见屋了解就是这个屋,这是古时候的比【喻】。现在的人都是用月亮来比喻,月亮就是本来就是如此,现量,实实在在,就是有一个月亮高挂天空。【比量】呢?【不现在前、借相推度、解义无谬】,不现在前、借相推度,就是不是全部现在前面,只有某一些……借相就是借着这一些去根据去推度它。譬如说我们去爬山,走到荒郊野外看到烟,这个烟袅袅炊烟,我们就知道近黄昏了大家要煮饭了,所以有这个袅袅炊烟,见烟知火,知道有这个烟,看到烟,就知道一定有火在燃烧,意思就是虽然你没有看到火在燃烧,但是你见到烟就知道有火。譬如说隔墙,这个墙壁这样子这么高,突然冒出两只角来,这两只角就是水牛的角,水牛的角,你也可以知道,虽然我没有看到整头牛,牛算头还是整匹牛,整头牛,我们虽然没有看到整头牛,但是看到两只牛角,我们就知道那边有一头牛,对不对?譬如说我们到动物园去,动物园墙壁围得高高的,突然冒出两只鹿角起来,虽然我们没有看到整只鹿,也知道这里有关着鹿,对不对?你看这两支角在跑来跑去,没有鹿怎么会跑来跑去,难道哪一个人恶作剧去装两只角在墙脚下给你看。以前演话剧有这样子,所以说我们这个比量就是藉相推度,简单讲就是有根据地去推测,解义无谬,了解这个道理的存在,而确确实实没有错误,所以我刚刚已经举了例子,【见烟知火】,见了什么角就知道某一种动物,这个就是一种比量。【(月行倾转)】,这个倾转就是角度不同,因为它转动倾斜,所以月亮在那边,虽然我们看到只有上弦月,或者是下弦月,我们也知道月亮就在那个地方,因为光线的投射的不一样,所以转度的不一样,因此我们所看到的也不太一样,也不太一样,所以我们见到的月的上弦月,也就知道月亮在那个地方,决定不错的。见烟知火,这是【古】时候的比【喻】,【今】,现在的人比喻就是月行倾转,这个倾转就是角度不同,圆、缺就会不同,但是一定知道有月亮。【非量】,非量简单讲就是不是现量也不是比量,好像是现量又好像是比量,简单讲就是产生错觉,【现非现境】,就是似现量,但是也不是现量,【似现似比】,相似着现量,也相似比量,【事理皆违】,所以事相跟理来讲都互相违背。
      【绳蛇火轮】,什么叫做绳蛇火轮呢?这要不是人家来解释,倒还真的看不懂什么意思,绳蛇是一种比喻,也是一种错觉,火轮就只有错觉,绳蛇,譬如说晚上视线不是很清楚,走在深山里面走、走、走……赶路踏到绳子,因为自己内心里面,一直恐惧山上有蛇,snake蛇,因为恐惧过度,踏到那个软软的东西,一下子就跳起来了,看清楚原来这个只是绳子而已,这只是条绳子而已。所以说我们晚上行走的时候,看到绳子误认为是蛇,所以这个叫做错觉,我常常把学佛当做是这个比喻,我这个用另外一层来比喻,比喻说众生是迷茫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见绳为蛇,就是看不清楚,这个人生宇宙的真相,为情感、欲望,为财、名、夫妻、儿女束缚,我常常这样比喻,等到你证悟了,大彻悟了,就是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就看到真实相,这个原来就不是蛇是绳子,你的恐惧就没有了,所以说以无所得故,对不对?就是远离颠倒梦想,我们当把一切事情透视,看清楚的时候,我们就不再迷茫,我们不再迷茫就不会有恐惧,也就不会有得失的观念。所以要是信佛的人,真正下功夫的人,他的日子就是享受自己的生命,只有那一些颠倒的众生,迷糊、迷惑的众生,他才会活得很痛苦,有这么样一个伟大的佛陀来娑婆世界开悟,把真理交代给我们,而真理就在我们的心中,又听了师父这么多的道理,还不会运用,那就变成法执。佛法,本来是要解开我们的心结的,而我们不能运用这个法,这个就叫做执著,所以叫做法执。本来是甘露变成毒药了,佛法本来是甘露,你不会运用就变成毒药了,所以佛法,你不把它运用在我们的生命里面,你生命发挥不出那种内在的绝对性,叫做慈、悲、喜、舍,所有三藏十二部经典里面都是慈悲喜舍这四个字,你持戒持到最大的清净,你也是慈、悲、喜、舍,无量的慈给众生快乐,无量的悲心拔众生的苦,无量的欢喜你不恼害一切众生,无量的乐那就是一种真正的安祥,所以这个绳蛇的比喻,我常常运用来另外一层的感受,看错了你就见绳为蛇,悟道了你就清清楚楚,你不被迷惑,就是知道那根本就是绳子,不需要恐惧它。我们悟到空性的人也是这样子的,这个世间就是生灭法,这个世间就是刹那变化的东西。
       所以我最近看了电视上的新闻报导,沙乌地阿拉伯(沙特阿拉伯)的国王他说:阿拉真神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阿拉一定会保佑我的。因为伊拉克说要攻打他的油田,海珊,海珊国王(即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海珊是台湾人对萨达姆·侯赛因的译音)站在伊拉克的角度,海珊说:阿拉一定会站在我们这一边的,因为我们要打一场圣战。约旦今天的国会通过了要跟伊拉克并肩作战,土耳其也卷入了,整个中东,你看……那是很倒霉,很倒霉才会出生在那种地方,牛吃太多了,牛在作怪搞得中东地区打得头昏眼花的,所以他们这个教义跟教理就有一点感性重于理性。你要停止战争,人家已经讲得很清楚就撤军,不必讲很多。佛法他不是这样讲,佛也不站在我这里,我要是行善、如法,佛就站在我这里,我要不行善不如法,佛怎么站在我这里呢?我现出家相,他也不会来到我这个地方,因为佛在心中,佛就是你自己去做的。所以当你研究过世界的宗教,你有幸来研究佛法,你就会悟到佛法的伟大,实在是了不起,实在是了不起!今天我没有贪,我不想占领科威特就没有今天的事情,我不想打一场圣战,安住现在日子不就很好过吗?十几年来海珊所创造的国家,美国今天宣布已经毁掉百分之八十了,能够作战的力量已经有限了,就算你得到科威特好了,就算你今天海珊打赢了,就是你打赢了,打赢美国好了,打赢当然不可能,美国调查百分之八十九的人都相信美国会赢,只有1%的人相信伊拉克会赢,它(伊拉克)怎么会赢它(美国)呢?不可能!

所以这个就是我们在迷茫的众生里面,就算外道宗教家,他身为一个宗教家,他也搞不清楚真理是什么东西,佛教讲的如是因得如是果,谁也不能伤害你,你要是不倒,谁也不能让你倒,这个都是自己的问题。你祈祷没有用的,祈祷有什么用?还有一点这是共业的东西,共业的东西,为什么说是共业呢?好,美国跟伊拉克两国呼喊得很高,对不对?美国总统布希(乔治·布什)他这一仗打赢就不得了了,他就说:你要无条件撤军,对不对?无条件撤军,一开始就姿势站得很高,海珊就说:我就是不撤军,我不跟你谈。整个伊拉克的国家,因为回教国家他很容易受宗教的热诚,大家起来打一场圣战,然后就一直推一直推。海珊就愈讲愈夸口:我怎么样子两伊八年都打了。两伊战争八年都打了,死一百万人,损失了一百亿美金,我都在打了八年的伊朗,两伊战争就是伊朗跟伊拉克,海珊就讲我有打仗的经验。因为他是全国的呼声很高,这个叫做共业,你知道吗?这个叫做共业一直推把海珊推到不能下台,也没有办法下台,现在撤军的话海珊马上完蛋了,不撤军,不撤军就要打,海珊为了让人家感觉他是虽败犹荣,也是阿拉伯的民族英雄,他宁可死百万大军换来一个民族英雄。真的,就是这种心理作祟,其实明明知道一个国家怎么抵挡二十八国家,一国挡得住二十八个国家打,怎么可能,一个国家抵挡二十八个国家,你没有念过这个高会、初会,边际效用学,怎么可能打赢联军呢?可是他现在已经推得没有办法,没有退路了,没有办法大家都说他是领袖,对不对?就是这样子了。所以这个也是阿拉伯国家一个共业所感,这叫共业,不是海珊一个人可以作主的,全国都反西方反美国,布希还很慈悲,布希打的时候还选最没有人的地方打,布希他还宣布叫那个将领不能打平民地区,布希还很了不起的,他打仗还很有良心的,他还宣布不能打那个平民区,就是人住的地方不可以打,就打军事设施而已,布希真的还很了不起的,真的,打仗还看地方打,所以现在整个伊拉克才死二十三个人而已,你知道吗?已经摧毁百分之八十的军事地,才打死二十……那是不小心被打死的,站在军库旁边,布希还是很有良心的,对不对?所以这个就是见绳为蛇,我们号称为宗教其实自己也搞不清真理叫做什么,释迦牟尼佛说:你造什么因你得什么果,谁也不能干涉你,谁也没有办法,对不对?要是海珊今天信佛的,真的,这个绝对不会打仗,要是我今天来当海珊,当然我不可能福报这么大,去生长在那个地方。美国他就说:慧律法师,你要撤军。你放心,我马上撤军。为什么?这个一打死太多人了,对不对?搞得毁灭性的在打仗。海珊现在就一直叫嚣说要用那个生化战,美国那个鲍威尔将军,钱尼外交部长(切尼副总统)他说:你用生化你试试看,我用核子弹打。核子弹你晓不晓得,核子弹的威力你晓不晓得有多大,像长崎跟广岛这样一个叫做原子弹,核子弹是原子弹的十倍,十倍,台湾丢两颗就完蛋了,台湾两颗,一颗台中一颗台北就完蛋了,所以这种东西不打则已,因此我们学佛讲如如不动,我现在教导你,假设你受到委屈,你不要辩论,不要反驳就忍辱,你一反驳两倍的力量再打回来,你知道吗?两倍的力量打回来,你说你现在用生化打,美国用两倍的力量打你,所以反抗讲实在话的,就是老实比较好,你知道吗?古意比较有底,古意的意思你听懂吗?意思就是说我们一个学佛的人不能在错觉里面,自己认为很了不起打转,你一定要赶快能进能退,所以我常常讲开示我的徒弟,说一个真正学佛的人,能吃吃得很饱,也可以三天不吃饭,能受最大的忍辱,也可以受得了别人的赞叹,能饥、能饱、能热、能冷,能赞也能毁,能伸能缩这个就是真的大丈夫,该退就是要退,该退就是要退,看不能碰,你就要退了,所以我如果看打不赢,我就会撤军,打得赢就很难讲了。所以说我们信佛的人,是一个很有幸福感的人,一个内在充满着智慧,我们的幸福就会建立起来,所以绳蛇……,这是我题外的话。

火轮,火轮就是说我这里点一把火,然后把它转动,你看这个特技的转动,你看师父的手,你看着师父的手,你看我的手这样看是一点,对不对?这一点,对不对?我不是叫你看我的漂亮,看手,然后我的手这样转动,你看就变成一个圆圈,对不对?其实在每一个动点的时间架构上它都是停止的,那是因为我们速度的转动,所以我们产生错觉,我们因为无明的意识一直转动,一直分别一直执著,所以就产生了错觉的世间,知道吗?我们一直拼命地分别,拼命地执著,连包括晚上我们都要做梦,意识都控制不住,所以我们看的完全不是真实的世界。你看师父这一只手,这样转动、转动、转动,你就知道它本来是一只手,这一转动就变成一个圆圈了,变成一个圆圈了,我们这个世间也是这样子,我们也是一直在转动里面产生一种错觉,我们拼命地用意识心分别,意识心执著,这个就不是一个真实的世间,而你拼命地错觉,所以你放不下、看不开、哭泣,然后送到港口去,讨海人家然后哭泣,以前拍过电影,对不对?在港口旁边哭泣,然后如果她穿了一双木屐,穿了一双木屐,穿到港口裂开了,木屐裂开来,她就跟她老公讲:郎君、郎君你这次不要出海了,很不吉祥我的木屐裂开了。他说:你不要乱想,没有这回事。出海去真的遇上了台风,那部影片是这样演的,真的死在大海,有时候这个预兆也是……夫妻之间有时候某些预兆也是很不可思议的,真的死了是不是?没有学佛的人就哭了,学佛的人他就不会这样子,你去,你去吧,师父讲的,有得必有失,有来必有去,你去死吧,反正你出海也是死,回来也是要死的,师父说早晚都要死的,一定会死的,今天你回来了,有一天你也是会死的,早晚都要死的。所以学佛的人拿着那个手帕就不是这样子了,她说:你去死吧!你去死吧!没有那么残忍只是比喻而已。所以说有学佛的人,他虽然有受到感情的挫折,苦一阵子他就可以放得下,也可以让他更成熟。这个没有学佛的人,他没有办法的,没有办法的,一碰到感情上的事情转不过来的,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好,五十一页,五十一页,【识量:】识量是什么呢?【什么叫做识量?我们知道境是所缘,识是能缘所缘】就是能够攀缘的分别心,所缘的境界,【而有识量的产生,所谓量,是计虑义,】计就是计算、计度,虑就是思惟,所谓计就是执著,虑就是分别心,简单讲所谓的量也就是分别跟执著的产物,【如人量布,得其长短,叫做量。心于境界,了别对象,同时就能辨别黑白,判定是非、】判定【邪正,】哪个是是,哪个是非,哪个是邪,哪个是正,【这就是量的功用,所以说,识量随着因素不同,所得结果,亦有差别,由是说到“量”,总有三种来配合三境的:】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能缘之心:现量、比量、非量】,底下一个【——性境、带质境、独影境】,这个等一下会讲。【所缘之境】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现量:现—】就是【显现;量—】就是【量度;于第一念——现前明了、不起分别、不带名言、无等度心】,它这一些都在形容,这一些统统在形容,就是实实在在的境界,现量就是现在眼前的,现在眼前的不起分别,就是你看得很清楚,还没有落入第二念,第二念就是第六意识,第三念就是增加一个执著,其实第一念、第二念、第三念都在同一个刹那里面,时间的短不会超过一秒钟,一看分别、执著同时下去,这时候的第一念,简单讲就是当你看花的时候,这个就现前。我前面这七、八朵花——红色的、微红色的,现前明了,不起分别,不带名言,这就是花,就是这种东西。无等度心也没有特别的计度,计算的计,度,度量衡的度,【如镜子现象不假分别】,简单讲就是【见山便是山,见水便是水】。那就是现量,清清楚楚的意思,如镜子现象不假分别,譬如说像镜子一样的还没有分别心当下就是,镜子的意思就是说就像眼睛照射一切,镜子一照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现在前面的。这个镜子就比喻我们的眼睛看过去就是实实在在的境界,所以见山便是山,见水便是水。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比量:】这个【比——】就是【比拟】;【量—量度。以有比及而知其然】,因为有这个比,所以我们知道它的情况是什么,【如隔墙见角、知彼有牛、】看到隔壁的墙壁冒出两只角出来,就知道隔壁有牛,【隔山见烟、知彼是火】。隔着这边山看过去有看到烟,知道那一边有火,虽然本身没有看到火,他知道一定有火在烧的,要不然没有烟,【以同时率尔意识,】率尔就是不起分别,当下的意思。以同时当下这个意识,然后【随见随即分别】,这个就是加上第二层随看到随时加上分别。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部分的都是比量比较多,大部分都是比量,什么是比量?说这个就是抚尺,这就是桌子,然后内心里面就会观想到很多的情况出来。

 

《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8) - 兰草 - 万境自如如     兰草何不如

 

我们人看到一些事情就强加的分别、执著,然后就一直假设自己的观念跟看法,然后【非量:】就会出来了,非量就会出来,所以这个现量是实实在在的,第一刹那,比量就通过分别跟执著。非量呢?也不是现量也不是比量,【非—】就是【错谬;量——量度。若心缘境时于心错谬】,心产生自我观想、自我错觉,【虚妄分别、不能正知——境不称心,分别人我】。

什么叫做若心缘境时于心错谬?心缘这个境界于心错谬,这个很多、很多,到处都是。我举一个例子,以前有一个徒弟,在家的女众徒弟,她本来对师父很恭敬,对师父也很好,然后她就说:师父,我今天生日我请你到某某素食馆去,这个素食馆离火车站很近。然后我就跟她讲:我这个人不太喜欢被人家请客,也很不喜欢出去浪费时间,其实我出去请客都是别人在吃,煮出来都不是我在吃,都说我请慧律法师,我不要担当这个恶业,其实请客我这个人半碗饭就饱了,我就不出去,然后她就一直邀请,然后邀请得有一点生气,不太高兴这样子,不太高兴。好了,后来我一个亲戚他刚好来到高雄火车站,也刚好跑到那一家素食馆去。他(师父的亲戚)就说:师父,自己人嘛,我那么远来,我们在这里等你。这下惨了,这下自己的亲戚不去又不行,好啊,就去了,去了,去了就在楼下吃、吃、吃,她老人家从外面刚好进来,这下进来惨了,这下没办法解释了,她看到我一只嘴巴翘得可以吊一斤猪肉。大妄语、可耻!意思就是当法师的人,我生日这样一直请你,说要吃个饭,你就不来,原来就是约人家在这里吃饭的。这怎么解释她就是误会很大,后来去外面毁谤得很厉害,说我这个人讲话像放屁一样的。我跟她讲这实在是巧合,真的是巧合的不是故意的,自己人你叫我去吃饭不去又不行,自己人,所以这个世间很多事情都是那么的刚好,让你没有办法去解释。我一直两三地告诉我的徒弟们,就是说除非你真的身历其境,要不然很多的谣言、是非、什么黑函那个连看都不要看,个人讲个人的你也不是当事者,你怎么知道那是真是假的,信任由人家写的,对不对?所以我曾经告诉徒弟们说:最了不起的人——就是说看到是非、报导、对错,他都不加以分别,不加以执著,因为我们又不是当事者,你也不了解当时的情况是什么,你怎么知道谁是谁非?后来她就一直去讲给别人听,然后她就说:枉费我跟随师父这么久,请他吃饭……她就一直地这样毁谤一直地告诉说,我(慧律法师)是一个讲话不守信用,说不给人家请,为什么又出去怎么样。我跟她讲一直讲没有用,后来我就不解释了,不解释了反正你讲你的吧。

所以说这个非量大部分就是我们所讲的疑神疑鬼,这个非量就是会让我们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困扰,简单讲我们要不落入非量,就是我连想都不要想,对、错是你家的事情,你要是能够有这种心理的话那不得了,不得了。

如果有人来告诉我说那个法师怎样好怎样好,我们赞叹随喜,说:那个出家众怎么样不好怎么样不好。我说:人家能够出家已经了不起,不要批评人家。那个在家居士就住口了。

所以这个非量我以前还克制得很好,有一次我表现得不错,表现得不错。有一次我念逢甲大学的时候,念逢甲大学的时候,我是一个很穷的人,掉了六百块,六百块,那六百块是我的命根,因为没有钱,这个袋子里面没有钱很可怜,六百块没有了,掉了,掉了……我在想想看昨天就是一个一百八十几公分的人,我们班上有一个最高的,比陈中兴还高的。然后第二天去上课的时候看他,很像他拿的,然后他今天来对我特别好,对我特别好,这个人今天对我特别好,一定是昨天有偷拿,而且今天故意分化我的注意力来注意他,要不然他今天怎么对我那么好,对不对?可是我这个人有学过佛法,可是没有证据这个不能乱讲,就是又怕落入非量还是要等待,不行!后来经过两、三天,他不太跟我讲话了,我内心里面又想这个高高瘦瘦的这么高,这几天不跟我讲话,可能老羞成怒了,偷拿我的钱,可是又不好意思跟我讲,怕我知道可能我已经在怀疑他了,经过一个礼拜在我的衣橱里面刚好回来换衣服没有洗,口袋里面六百块刚好在这里,人家并没有偷拿我的钱。那时候我有学过佛,我怕落入非量,没有实在的证据是不能这样讲,可是奇怪当我钱掉了的时候,看他,好像就是他拿的,很像,怎么看怎么像,你们读过一则偷牛的吧,我们以前国文有一篇知道吗?偷牛的人……第二天看好像就是他拿的,偷牵牛,我说这个人的心理很厉害的,人这个心理非常非常厉害的,你要是欣赏这个人他怎么样坏,你就是认为他很好,这个人你对他不好印象的时候,不好印象的时候,就什么话什么错觉他都想得出来,所以我两三地告诉诸位:那个是非不要听。你不要一直听:那个人有多坏多坏,你要注意去观察那个专门讲人家烂的最坏的,那个比那个被批评的人烂十倍,那个一天到晚都是讲人家烂、多坏的,那个要烂十倍,比人家烂十倍,也许不只十倍,一百倍都有。

我今生今世体会的,所以谈到这个比量就会感触良多,太多了!众生都是这样子的,众生都是这样。你对这个人好,你明天对这个人好,她就说:师父不重视我了,难,分配不公平,所以不要剃度女众,分配不公平,男众就不会这样子,不曾这样子。

底下说虚妄分别,不能正知,对啊,我们所接触的都是产生错觉,我们哪里有正知正见呢?所以境不称心,分别人我,这个境界不称心就是不顺从我们,境界一不顺从我们,我们就强烈的造业,就开始分别人我,分别人我底下画一杠,写两个字就是“错觉”,就开始起错觉了。其实很多的观念都是不必要的,很多的痛苦也不必要的。(本讲座第十一集到此结束,视频地址: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10941449i65201824.html

(附:现量、比量、非量、三量。

现量:因明用语。又作似量。三量之一。指似现量与似比量。为错误的觉知与推论。似,似是而非之意;现量,即直觉知识;比量,即推论知识。似现量,略称似现,即对于所缘之境生起分别惑乱之智,不能正确量知其真实自相。似比量,略称似比,依不成、不定、相违、似喻等似因而生似是而非之智,不能正确比知量度所对之境。如见雾为烟而妄推有火。似现量、似比量二者,似真现量、真比量,而非真现量、真比量,故称非量。[《因明入正理论》、《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卷下、《因明论疏瑞源记》卷一、卷八]

 比量:因明用语。为梵语anuma^na-prama^n!a 之意译。谓比知之量。为因明三量之一。又作真比量。乃“似比量”之对称。即用已知之因(理由)比证未知之宗(命题),以生决定之正智。据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中之本载,比量有自他二种:(一)自比量,系处弟子之位,局限于思惟领域。即为自己认识事物而于脑中进行之推理活动,不形诸语言文字。又分相比c 与言比量。由自己见相比知者为相比量,如见烟比知有火。闻师所说比度而知者为言比量。(二)他比量,系处师主之位,与弟子等作比量而使其生解。即以语言文字将通过自比量所得之认识表达出来,启发他人悟解接受。又立者(立论者)所立之比量,称前量或所违量;敌者(问难者)用以对抗之比量,称后量或能违量。  瑜伽师地论卷十五说五种比量,即:(一)相比量,随所有之相状相属,由现在或先前所见而推度其境界。如见幢比知有车,见烟比知有火。(二)体比量,现见一物之自体性而比类其不现见之体,或现见部分自体而比类其余部分,或以现在比类过去、以过去比类未来、以现在之近事比类远事,或以现在比类未来。(三)业比量,以作用比知业之所依。如见远物不动摇而鸟居其上,比知是杌。(四)法比量,以相邻相属之法比知其他相邻相属之法。如属无常比知是苦,属苦比知是空无我。(五)因果比量,以因果展转之相比知。如见有行比知至他方,见至他方比知于前必定有行。[因明入正理论、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本、卷下末、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因明入正理论疏前记卷上、卷下](参阅“他比量”1542、“自比量”2516)

非量:梵语pratyaks!a-prama^n!a。因明用语。三量之一,心识三量之一。量,为尺度之意,指知识来源、认识形式,及判断知识真伪之标准。现量即感觉,乃尚未加入概念活动,毫无分别思惟、筹度推求等作用,仅以直觉去量知色等外境诸法之自相。如五根之眼见色、耳闻声等是。广义之现量,分为真现量,似现量两种,真现量系指未受幻相、错觉等所影响,且尚未加入概念分别作用之直接经验;似现量则指由于幻相、错觉所致,或已加入概念分别作用之认识。狭义之用法,现量一词多指真现量而言。于唯识中,五识之缘五境、五同缘意识、五俱意识、定中之意识与第八识之缘诸境,均为出于心识上之现量。因明所用之现量,唯有五识及五同缘、五俱意识而已。

因明入正理论(大三二·一二中):“现量谓无分别,若有正智于色等义,离名种等所有分别,现现别转,故名现量。”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大四四·九三中):“能缘行相,不动不摇,自循照境,不筹不度,离分别心,照符前境,明局自体,故名现量。”[瑜伽师地论卷十五、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下、因明论疏明灯抄卷三末、卷四本、因明入正理论疏瑞源记卷四](参阅“三量”633)

现量:(一)量,即尺度、标准之意,指知识之来源、认识形式,及判定知识真伪之标准。印度自古各哲学宗派间即盛行探讨知识来源、形式、真伪之学问,遂产生各种“量论”之说,其中最普遍者为三量。然三量之内容与名称;各宗所说互异。  (一)就心、心所量知所缘对境而立之三种量。唯识宗于此,多所分别,并详加阐论;而于因明之中,亦为重要之“自悟”方法。此三量即:(1)现量(梵Pratyaks!a -prama^n!a ),又称真现量。乃对境时无任何分别筹度之心,各各逼附自体,显现分明,照了量知。亦即由五官能力直接觉知外界之现象者;此一觉知乃构成知识之最基础来源。(2)比量(梵anuma^na -prama^n!a ),乃由既知之境比附量度,而能正确推知未现前及未知之境。(3)非量,即似现量、似比量之总称。乃非正确无讹之现、比量,或非可量知之量。  (二)瑜伽师地论卷十五与显扬圣教论卷十一所立之三量:(1)现量(同上),(2)比量(同上),(3)圣教量,又作至教量、正教量,为一切智所说之言教,或从其闻,或随其法,其中又分:1.不违圣言,佛自说经教,辗转流布,不违正法、正义。2.能治杂染,善修此法,能永调伏贪痴等烦恼。3.不违法相,不于一切离言法中建立言说。  (三)数论外道所立之三量:(1)证量,指从根尘所生之五知根,缘五尘所显现之觉知作用。相当于上记之现量。(2)比量,分为有前、有余、平等三种;“有前”乃推知未来之作用,“有余”为推知过去之作用,“平等”为推知现在之作用。(3)圣言量,相当于上记之圣教量,虽非由五官感知,亦非经推比而来,然以笃信圣者之故,亦得信知圣教圣言。如北郁单越之存在,既非吾人所能感知,亦非推比可得,然以圣言之故,遂得信知其存在。[解深密经卷五、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六、因明入正理门论、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本、因明论疏瑞源记卷一](参阅“比量”1481、“真现量”4222、“量”5293)  (二)成唯识论卷二所立之三量。即:(一)所量,指被测度量知之对象。(二)能量,指能够用以量知者。(三)量果,指所量知之结果。例如欲量知一织物,则织物为所量,尺度为能量,所量得之尺寸为量果。成唯识论复基于此说,将心识之作用分为四分,而以相分为所量,见分为能量,自证分为量果。(参阅“四分”1663)——《佛光大辞典》网络版

现量:(术语)三量有二种:一、因明之三量:即现,比,圣教,之三也。详见量条。二、就心心所量知所缘之境,而立三量之不同:一、现量,如镜之对于物体。能缘之心,不为些之分别计度,量知现在之境者。如耳识之对于声,眼识之向于色,是也。二、比量,于不现显之境。比知分别而量知者。如见烟知有火。凡因明依第六意识之比量智而成也。三、非量,于现在之境与非现在之境,以逆乱之心错分别取不实之事者。即以似现量似比量,而为非量也。就八识所知而分之,则第八识与眼等之五识唯为现量,第七识唯为非量,第六识通于三量。说见百法问答抄二。

现量:(术语)因明用三量之一。又心识三量之一。现实量知也。向色等诸法,现实量知其自相,毫无分别推求之念者。五识之缘五境,与意识之与五识共缘五境者(五同缘意识),与五识同时起者(五俱意识),又在定中之意识与第八识之缘诸境,均为现量。此总出于心识上之现量也。其中因明用之现量,惟五识与五同缘,五俱之意识而已。因明入正理论曰:“现量谓无分别。(中略)现现别转,故名现量。”因明大疏上本曰:“能缘行相,不动不摇,自唯照境,不筹不度,离分别心,照符前境,明局自体,故名现量。”又同下末曰:“五根各各明照自境,名之为现。”

比量:(术语)因明三量之一。又心识上三量之一。比者比类也,以分别之心,比类已知之事,量知未知之事也。如见烟比知于彼有火是也。因而因明法者,以因与喻比知主义之轨式也。总称为比量者,是八识中唯意识之用也。因明入正理论曰:“言比量者,  谓藉众相而观义。”——《丁福保佛学大辞典》网络版)(文稿248页完)

 

 

(注:【《唯识简介》慧律法师讲】全部由莲友sjmnfdz 提供,在此末学表示感恩感谢!阿弥陀佛!兰草2011年9月10日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