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时代来临中国人能投什么?
谨慎贷款类消费。毫无疑问,随着经济形势的日益严峻,出口的衰退,企业的不景气,甚至倒闭,如果现在还处于贷款买房买车的人,将来会面临巨大的还贷困难。中国经济陷入一个通缩“螺旋”的风险正在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怎样才能守住自己钱袋子不缩水呢?如果投资中国人能投什么?财经观察员韩洋对此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独到的观点。
中国经济陷入一个通缩“螺旋”的风险正在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怎样才能守住自己钱袋子不缩水呢?如果投资中国人能投什么?
中国经济陷入一个通缩“螺旋”的风险正在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怎样才能守住自己钱袋子不缩水呢?如果投资中国人能投什么?
2月1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8%,自2009年11月来首次跌破1%,创5年新低;而1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则同比下降4.3%,为2009年10月以来新低,这也是PPI指数连续35个月持续为负值。
PPI增速偏低显示着工业领域的通缩逐渐加剧,CPI增速偏低则显示着消费领域通缩风险也正在隐现。业内人士普遍指出,除去春节节日影响和国际油价下滑原因之外,内需的疲软是加剧通缩压力的主要原因,而需求不足也将导致PPI指数很难在短期内走出困局。
事实上,CPI已成为各国管理通胀最重要的指标。每个国家发展阶段不同,对通胀指标的设定也不同。过去两年,中国设定的目标是CPI不超过3.5%;2011年和2012年则为4%。
目前美联储设定的美元加息条件,是核心通胀率超过2%。所以,目前中国0.8%的通胀率显然偏低了,按照经济学的理论,中国已经或者即将陷入通缩。
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有利于债权人而有损于债务人。通货紧缩使货币越来越昂贵。这实际上加重了借款人的债务负担,使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从而导致银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甚至使银行倒闭,金融体系崩溃。
上周央行宣布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在农历新年之前实施了大量的逆回购的操作,这意味着央行加大了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来遏制通缩的风险。
但是,市场的利率水平依然保持在高位,人民币汇率也在不断走软,这意味着资本目前正不断流出境内市场。
国际收支的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第四季度资本账下录得12亿美元的赤字,这主要是由于市场担忧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造成。
为了应对通缩风险和资本流出,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预计,央行在第一季度将降低存款利率25个基点,第二季度可能再降准50个基点。
通缩意味着什么?钱越来越值钱。这时候会发生什么?借钱做生意、扩大再生产的人,压力会越来越大,债务负担变重了。普通消费者呢?他会发现,晚几个月买东西,就可以更省钱,所以还是持币观望吧。
这样,经济的车轮就越转越慢,债务危机爆发,越来越多企业倒闭。最后,多数人的收入都降低了,大家就更不愿意消费了。所以,适度通胀是发展经济必须的,而通缩就成为坏事。
中国为什么出现通缩迹象?从利率角度看,钱很贵,真实利率偏高。从汇率角度看,人民币汇率高估,制造业遭遇历史性逆转,越来越多企业倒闭。
从产业角度看,房地产不行了,对其他产业拉动作用在减少,对资金的争夺在加剧。而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低,也成为CPI走低的重要原因。
当然,这背后是两个更大的背景:第一、中国经济正在艰难转型,原有的房地产推动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而新的足以取代房地产的龙头企业还没有诞生;
第二,美元即将加息,新兴经济体的资本都在倒流美国、英国经济强劲的发达国家。通缩,是目前很多国家的共同特点。
在中国,首先受到通缩冲击的是企业主。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在报告中指出,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仍未见底,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继续下跌,工业产品价格整体低位运行的态势难以观,产能过剩下内需不足。
简单说,如果企业产能过剩,东西卖不出去,盈利减少。
数据显示,受国内外经济不景气影响,一些小微企业经营形势日趋严峻,一些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无法继续经营。另外,库存和产品价格的下滑会导致企业资产缩水,致使企业负债率上升。
靠工资挣钱的人惨了。在通货紧缩大环境下,企业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无利可图,投资信心会下降,就会缩小胜场规模,引发诸如削减员工,降低工资等成本削减措施。这对单纯靠工资挣钱的人来说将是很大影响,一旦发生通货紧缩,失业率升高、工资下降,收入降低。
理财专家指出,通缩周期内,将闲置资产尽量多地配置债券类产品,包括国债、企业债、债券型基金。
分析认为,通货紧缩有增加债券价格的趋势。投资者倾向于购买债券抵御价格变化的影响。
在通货紧缩期间,任何有利息的政府债券都能带来超过通货紧缩率的回报。这种正收益增加了对债券的需求量,因此会使价格上涨。
债券价格上涨也反映出通货紧缩期间的经济不确定性缺乏。在不确定时期,人们不太愿意投资股票并会选择债券,因为后者被视为更安全的资产。
另外,在通缩环境中,期限较长的政府债往往表现较好。回顾历史上的几次通缩环境中,投资者纷纷购买国债避险,推动收益率下降,而价格则飙升,导致整体的回报率升高。
无论是降息还是降准,都有利于导致债券收益率曲线的下行,从而利好债市。工银瑞信基金认为,结合历史经验来看,降准周期开启后,随着后期货币政策的不断放松,回购利率将会大幅下行,刺激债市行情。
股票,有机会也有风险。如果按照传统的经济危机的定义,就是生产过剩而造成通货紧缩。还记得在政治课本中美国资本家往海里倒牛奶的情景么?
如果是那样的话,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在下降,股票也不例外,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家庭连生活都出现问题,肯定会把资本市场上投资的资金撤出来,那样就将造成股票进一步下跌,如果这个逻辑链成立,再加上投资者的恐慌心态,在通货紧缩时期购买股票就等同于购买毒药。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1920年代到19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资本市场大幅下泻,最高的跌幅超过80%。
但是在此后的80多年里,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出现过很多次通货紧缩时期,而股市并没有像逻辑中所推导的那样单边下跌。
比如在1950年,美国在战后经济的发展有点过快,在1950年经济萎缩,当年CPI为-2.08%,而当年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涨幅却达到22.6%。
虽然在2002年的通货紧缩中标准普尔大幅度下跌超过20%,但是总的来说,根据LeutholdGroup对1872至2002年间各个中度通货膨胀和中度通货紧缩阶段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表现进行的考察,他们发现轻微的通货膨胀并不会毒死券商和分析师,在物价跌幅平均处于0至2.4%的年份,股市的年回报率为相当不错的14.6%。
此前,在中国,通货紧缩和资本市场的涨跌显得关系并不紧密。
在有资本市场后中国出现了两次通货紧缩:第一次是亚洲金融危机后,1998年4月至2000年1月CPI连续22个月同比下降;第二次是2002年3月至2002年12月出现连续10个月的下跌。
在两次通货紧缩中上证指数分别上涨了23%和下跌了10%左右。
如果有个心理素质强健而且喜欢钻牛角尖的投资者在贯穿这次超级通货紧缩的5年中,一直持有手中的股票的话,在这次通货紧缩结束时还会有超过9%的收益率,而且其中没有包括股票分红的部分。
虽然这5年的收益率只有这么多,但这也足以证明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通货紧缩并没有那么可怕。这种股市对通货紧缩的偏乐观反应很可能与各国政府奉行的凯恩斯主义有关。
因为在通货紧缩期间政府加大了市场的流动性,这些资金不一定真的用于实体投资,有很多回流入资本市场导致市场活跃。
当然其中也有例外,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自从1986—1990年日本经济高度繁荣的“平成景气”时期以后,它就一直笼罩在通货紧缩的阴影里,日经225指数从1990年最高的近40000点一直下跌到现在的不到8000点。
如果在这种情景下想从股票市场赚到钱简直太困难了。不过相信有力的中国政府不会让经济不景气转成日本式的慢性病。
理财专家指出,通缩时代,一切资产都会贬值,最重要的是保证存量资产的安全性,所以现金为王。
分析认为,负利率时代,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低于物价上涨幅度,大家可能更愿意拿钱来寻求更好的资产增值渠道,比如购买房产、股票等抗通胀产品等。如果出现通缩的话,比如CPI为负值,在这种正利率时代,大家应该将钱存入银行。
即通胀下,银行存款利率再高,若CPI高居不下,也可能存款变成负利率。而通缩下,银行存款利率再低,若CPI为负,存款也依然在增值。
谨慎投资楼市。一般而言,通缩意味着大宗商品、房地产和其它硬资产的价格会出现下跌。2014年,中国房价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均出现了普遍下跌。
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就表示,过去15年那样房地产价格高速上涨同时投资也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了。
最新数据显示,房地产投资持续下行,1月30城市高频跟踪的房地产销售套数和面积同环比均大幅走弱,1月万科和保利公布的销售额同比均出现负增长。房地产投资还有持续下行的压力。
分析师们表示,在通缩环境下,投资者应该特别当心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以及投资该领域的房地产信托基金。不过投资者应该注意的是,在通缩环境下,政府会采取一些措施刺激房地产以求拉动经济,这可能将推动房价上涨。
在2008年中国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威胁时,对房地产进行了一些刺激措施,中国房价在2009年迎来了大幅上涨。
谨慎贷款类消费。毫无疑问,随着经济形势的日益严峻,出口的衰退,企业的不景气,甚至倒闭,如果现在还处于贷款买房买车的人,将来会面临巨大的还贷困难。另外,如果你欠了30万元,而物价在下跌,那么你要偿还的债务本来可以换来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如果你不得不承担一些债务,那就尽可能缩短借款期限。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建议说,如果投资者预期会出现通缩,那就还清抵押贷款,投资于较长期限的债券。“不要把自己锁定在一个较高的贷款利率中。”
黄金值得拥有吗?分析师们说,黄金被许多投资者视为抗通胀的武器,但其实也能用来对付通缩。政府往往印更多的钞票来应对通缩担忧,从而引发未来的通胀恐惧,推动黄金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