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跟一对小年轻夫妇聊了会天,说起老话题,育儿。有时大家会迷茫,不知人生为了啥,可是一记起下一代,所有的人生信念又都回来了,多少甘苦都无所谓,不在乎了。至于育儿为啥那么深深扎在大家心里,这话题留给哲学家了,我们只要看看动物,本能的,不能思考。
说是“小年轻”,其实过五十了,跟我比是小年轻,跟他们挺熟;不常见,但总保持联系,不时一块吃饭聊天。夫妇俩都在美国拿了学位,很有功底,技术强,但却是不愿意折腾那种,当个技术主力,受人管;收入不菲,又不够发财的地步,两人省吃俭用,有了房子,积蓄也过百多万。不是有钱人,但不愁吃住。
他人不知道两人的底子,但在一般人看来,两人是可以的了,儿子去年刚刚进了哈佛,生活没啥压力,一辈子怎么说也算没白活了。不过我跟他们聊得多,不时隐隐约约感觉到一种惆怅。
对儿子,两人是铁了心,一切都保,上了哈佛算是松了一大口气,多少人的梦,难极了,大家提到了窍门,华裔的老美的,他们都试了用了,钱也没少花,各种课外活动可不是诚心就行的了,还得贴上钱,自己旅游的安排也是围绕着儿子“加分”来转,感受大自然的旅途也带上了一丝无形压力,多少得做些安排。儿子我也熟,但说不上话,隔代,语言都不一样,很难交流,而且孩子既承受了中国教育的传统,也浸染了美国独立反叛的精神,辩论的意识很强,你要是说个道理,一句就顶回来,“你是谁啊”?我是外人,基本不开口,只是了解了解,夸几句。
不过儿子还挺聪明,个性也强,即使对是非没个概念,却自视甚高,他的父母也难以插上几句话。只是再聪明,在我看来也到不了明事理的地步,年纪小。父母是没法跟他讲“人生目标”的,一讲,适得其反,青少年的反叛,给你顶着,能干也不干,你要我这个好,我偏不给你好,父母没辙,少说为妙。
我独个儿喝酒消愁的时候老是觉得纳闷,大家的育儿都给“模式”给麻木了,完全跟着走,几乎没机会想想为啥。为什么做人,怎样做人,人生为了什么,这一代多少当父母会跟子女谈呢?大家的准则基本就是考上藤校,藤校确实是个好的衡量,综合断定,能进去,过关了。但是在书本上读“爱国”,“尊敬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爱自然将环保”就行了吗?孩子念得朗朗上口,懂了吗?
都说给孩子多独立性,可大家真的想过什么叫独立性,你的方式真的把孩子往那方向引了吗?
整天惦记着孩子,为孩子操劳,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两夫妇对孩子算是尽了力了,小学初中高中都在私校,钱跟烧一般,从他们透露的口头语里琢磨了多次才隐约估计过60万了(小学初中八年每年4万,32万了;高中每年6万,其实各种苛捐杂税、“教育营养剂”至少1万,又28万)。哈佛,据他们估计和我在外面得到的资料,每年得8万。等到儿子自立成人,唉,一百多万。这只是算得出来的,各种”加料“还不是零头。我在养个孩子得多少钱?里算过一些简单费用,平均费用只是他们的零头。如果把衣食住行算上,每年值2万,对他们来说,至少120万了,这从工资上挣(税前),都快两百万了,也不能怪两口子没省下多点钱来。
除了育儿的费用,夫妇俩就得想着养老。比尔盖兹说退休有两百万就够了,他的说法是即使是有钱人吃个汉堡包也吃不过两百万,也许是身价900亿美元的人说的轻巧话。两夫妇到不指望900亿,但希望三百万(够我这老头吃一百年了),谁都有难念的经啊。
把一切都押在孩子身上,并不总能保证跟孩子密,这得看个性,两人都是不多说话,脑子虽活,待人处世却没那么灵,难跟他人交流、套近乎,这也反映在跟孩子的关系上。一家没大的冲突,但隔离不少,孩子整体锁在自己的房间,也不知道在干嘛。因为功课没拉下,也不好多说,大道理,做人立志之类,没说话的功夫,没人爱听,孩子自然是一说就讨厌,不顶撞就不错了。这也反映人生的艰辛,你比起你的父辈跳了一级,从工人农民到在美国拿学位,希望下一代更进一步。不过人都有极限,在美国拿学位,不是说成了专家,但也属少数了,下一代如果不是罕见的天才,真的会比自己强一大截高一大截吗?光是把机会、资源押在他的身上,够吗?
很惘然。我也难跟他们开口,他们虽是老老实实,但也不是一般人说做就能做到的,孩子大学毕业就不止一百万(美元),一般人还能怎样?要儿子比他们高一截,很多是机遇,通常是渺茫之事,实在难以强求。
上了藤校就达到目标了吗?
小年轻夫妇也是悲哀的一代,60年左右出生的,整个一代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之类的教育,如果有人生观,不论你怎么辩护,也只能说破产了。什么是人生观?为了什么?说不清楚,浸身于科学技术成了逃避的唯一途径。对他们来说也许能混过此生,可是一旦遇到下一代的教育,马上陷入的一个难题:下一代真的会更好吗?嘿,整个富贵病,这是美国蓝领担忧的,我们这“高薪层”也没逃脱了。
常听到两种教育方法,一是传统,严格、强迫孩子读好书,学校排名考试都必须第一;另外一种是美国化,强调个性、独立性,强调孩子“幸福的童年”,我觉得都是胡诌,“幸福的童年”的前提是放弃了孩子自己独立闯荡世界需要的教育,而课堂考试只能造就书呆子。
怎么做人,很难给下一代教,想想,问题一大堆。首先大部分孩子压根儿不懂;其次多少(过去几代的)父母也没个头绪;即使有这个基础,未必有这个缘分,因为两代间的交流很复杂,“有抱负”本来就是个忽悠,性格一点儿不对,十几年都觉得找不到机会出口,反而家庭敌对的气氛越来越大,教育成了不愉快的人生经历。过了后觉得这怎么会成了这么窝囊,只剩下伤心和失落。
这其实美式教育也没啥招数。举个简单的例子,“怜悯心”或“同情心”(empathy),就是美国中小学“政治挂帅”(political correct)教育的一大讽刺。怜悯心是不可能从课堂上教出来的。多少父爱母爱到了小佛爷那儿都白费了,如果这怜悯心真的教出来了,世界就不是这般的了。穷人的孩子最有可能知道什么是怜悯心,如果父母为了你啥都做了,还饭都吃不饱,那才是领悟的“同情心”场合。
爬了藤,进了华尔街,进了古狗脸谱,就是育儿有成了吗?
This 18-year-old NASA star hopes to inspire other young girls to pursue careers in science: https://t.co/o4huqerzcl pic.twitter.com/eHA0wmeLR1
— NASA (@NASA) August 8, 2016
难以想象这小姑娘已经上了大学,还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选入
这才是真的
索菲娅在耶鲁
索菲娅未必是天才,但有如此女儿,那个父母不知足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