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酒泉发射长征十一号一箭5星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全球首颗脉冲星导航试验卫星下月发射 “扬州造”卫星运载箱一路护驾

来源: 中国江苏网   作者:  2016-10-26 09:44:22

“扬州造”卫星运载箱

    中国江苏网10月26日讯  我国将在11月择机发射全球首颗脉冲星导航试验卫星(XPNAV—1),这颗卫星由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研制。作为高精密度的无人航天器,人造卫星运输要求可以用苛刻来形容。为了保证运输过程中万无一失,对于卫星运载箱的制作要求非常高。昨日,记者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悉,为了保证这颗卫星安全运输,由中集扬州通利冷藏集装箱有限公司为这颗卫星量身定做了卫星运载箱,目前已经交付。

    卫星运载箱啥模样?

    “个头”不大,有空调

    昨日,在中集扬州通利冷藏集装箱有限公司的厂区内,记者看到了约三米高,两米宽、两米长的白色集装箱,上面印着中国航天深圳东方红,外面挂着空调,还有仪表盘。与厂区里面的硕大的冷藏集装箱相比,无论是外形,还是“个头”都小了很多。

    “别看它比其他集装箱‘个子’小,团队花了几个月‘攻坚’才开发出来。”该公司项目经理王文达介绍说,卫星运载箱是为了确保卫星从总装厂到发射靶场的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空运万无一失的包装设备,要满足卫星运输过程中的减震、恒温、恒湿、保压的特殊运输需求。

    “去年7月,我们与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公司建立联系,帮助其开发200kg以下级微型卫星运载箱。以前只有国内极少数公司研制,我们之前在该领域也处于空白。”王文达说,公司虽然在冷藏集装箱和建筑模块开发方面在业内知名,但在高精密度仪器还是首次尝试。

    “一开始连个图纸都没有,因涉及到机密,技术人员也只看了一只卫星运载箱。”王文达表示,相比普通的冷藏集装箱,卫星运载箱的要求可以用苛刻来形容,对箱内强度、保温、密封、防磁、减震、实时数据追踪、污染物等都严格要求。

    专业团队研发3个月

    首只卫星运载箱已交付

    “卫星是高精密度仪器,运输过程中的要求很苛刻。”分管生产的袁总介绍说,运输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卫星运载箱内做到减震、恒温、恒湿、保压。为此,公司特意抽调精英团队,花费了3个月时间,就运载箱的使用条件、运输条件讨论,进行层层攻关,突破了强度、保温、密封、防磁、减震、实时数据追踪、污染物、空运限制等设计、工艺障碍,确定了《卫星包装箱设计要求》,并最终得到了客户的肯定。

    “减震方面,我们在包装箱内为卫星做了一个减震平台,好比让卫星睡在‘席梦思’上。”袁总介绍说,除了减震,卫星在运输过程中,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很高。为此,卫星运载箱设置空调,保证箱内的温度,大概要保持在20℃至25℃之间。

    “箱内洁净度是十万级,相当于医院的手术室。”袁总表示,为了保证密封性,整个箱体是由箱盖和底板组成一个密封空间,底板四周设置两道胶条密封,确保箱体的气密性,箱体设置高真空挡板阀,当箱内充入2000Pa的高纯氮气,保压24小时,确保卫星运输时精密仪器不被氧化。

    袁总介绍,之前做冷藏集装箱,采用的是碳钢材质,运输卫星需要防磁,特意将材质换成了纯铝。在箱体外侧设置有温度、湿度、压力的实时显示装置以及温度控制装置,并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数据信息的互联网+。

    “上半年,我们发送了样箱给对方后,对方很满意。”袁总表示,样品试制通过验收,公司就抓紧生产,组织设计工艺团队提前进行工艺验证,花费了一个月时间,将第一只样箱交付到客户手中,进行各项测试,并将测试数据及时反馈回公司。“目前,对方公司已签订6只卫星运载箱订单,剩余的5只也将在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交付。”    记者 居小春 文/图

 

2016年10月19日空运至酒泉,11月用长征十一号火箭发射升空。

 

全球首颗脉冲导航试验卫星将于下月择机发射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10/14 9:56:30

中国探寻“宇宙灯塔”——解读脉冲星导航试验卫星

2016年10月13日 21: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记者 张素

  X射线脉冲星因稳定有“宇宙灯塔”之称。中国即将在11月发射全球首颗脉冲星导航试验卫星,卫星的设计及制造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的专家13日在北京介绍最新进展。

  “星死灯不灭”

  脉冲星与“死亡”有关。在恒星耗尽核能以后,根据其质量及成分,遗骸分为三类:白矮星、黑洞和中子星。脉冲星属于中子星,典型半径仅有10千米、每立方厘米的质量高达10亿吨,是除黑洞以外密度最大的天体。

  脉冲星“运动不止”,自转周期在1.4毫秒至8.5秒间,相当于每秒旋转上千次。脉冲星导航试验卫星科学任务系统总设计师帅平对中新社记者说,半径小、质量大、高速自转,堪比“不倒陀螺”。

  脉冲星的两个磁极各有一个辐射波束。当星体自转时,磁极波束像“灯塔”一样,扫过安装在地面或航天器的探测设备,设备接收到脉冲信号,再根据现代卫星导航的时间测距理论,就可以提供时间、速度、姿态等信息。

  帅平说,与以地球质心为时空基准点的卫星导航相比,脉冲星导航以太阳系质心为时空基准点,以脉冲星发射信号为天然信标——这既解决了导航卫星的寿命限制,也将减少航天器对地面站的依赖。

  “天涯共此灯”

  美国在2004年率先提出脉冲星导航计划。几乎同时,中国航天专家也意识到脉冲星导航是航天“跨代”发展的颠覆性技术。2016年3月,已有10年攻关基础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获脉冲星导航专用试验卫星立项批复。

  帅平说,脉冲星在红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等电磁波频段都产生信号辐射,选择“X射线”,是因其集中了脉冲星射线的绝大部分能量,易于小型化设备探测及处理。

  即将在11月发射的全球首颗脉冲星导航试验卫星,总重仅240公斤,却要上天解决三大难题。

  首先是“看得见”。该卫星携带两种脉冲星探测器,准直型微通道板探测器以2400平方厘米的有效探测面积见长;掠入射聚焦型探测器有口径17厘米的聚焦镜头,效率更高。

  “如果发射升空后遥测信号正常,高能射线打在探测器上有响应,就实现了第一个目标。”帅平说,此前中国科学家从未真正“看见”脉冲星。若两款国产探测器见效,未来将被做成“车载导航仪”嵌入其他卫星。

  其次是“测得准”,参照物为900多年以前宋朝天文学家记录的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超新星爆发。与祖先隔空“对话”、同观“灯塔”,让研究者觉得意义非凡。

  第三是“用得上”。科学家们想知道,在广义相对论里时空相连,大尺度的高精度导航还能否实现?

  “照亮未来路”

  X射线难以穿过地球稠密大气层,所以X射线脉冲星导航系统无法直接对地面进行导航。但这座“灯塔”照亮了人类未来的路:为近地轨道、深空探测和星际飞行航天器提供自主导航信息服务。

  在发射之后,帅平及其团队要做大量工作:研制大面阵数据库型探测器和轻型化导航型探测器;构建若干颗低轨道卫星组成的空间基准星座;构建满足工程应用要求的脉冲星导航数据库;构建天地一体的脉冲星时间基准系统。

  伴随这颗试验卫星的研制路,平均年龄不到31岁的研制团队收获颇丰,共申请了51项国家发明专利、11件软件著作权等。薛力军举例说,中国微小卫星设计建造水平也进入新的阶段,比如综合电子组件一台单机功能相当于常规设计的6—8台设备,卫星载荷平台质量比也超过了48%,为科研工作起到示范作用。

  “这是值得我们托付终身的事业。”帅平说,引领航天技术创新发展的根本源泉是原始的基础理论创新工作,他们也争取在发射试验卫星后5—10年内开展工程应用。(完)

 

 

 

【长征五号】推迟发射原因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发射前发现一级助推器氧排气的管道出现问题,经过判断不影响发射;第二个问题是一级芯级的氢氧发动机在遇冷过程中出现意外,温度降不下来,窗口时间有限,但科技人员非常镇定,采取各种预案、措施,最终解决问题,后延发射成功!

11月2日 【发射统计】2016年10月份,全世界一共进行了4次航天发射:欧空局1次;中国1次;美国1次;俄罗斯1次。截止10月底,全年共64次:美国17次,另外地面爆炸1次;俄罗斯15次;中国15次(失败1次);欧空局8次;印度6次;朝鲜1次;日本1次;以色列1次。

11月2日 【CZ-11】一箭5星发射。 11.11 CZ-11

11月2日 日本下午14:20发射葵花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11月2日 【天链一号04星】长征三号丙火箭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11月2日 【快舟十一号/KZ-11】2017年首飞也是一箭多星。改造后提供载人高空旅游业务,广告词是“快舟十一带你飞”

航天科技一院(CALT)还有2款小火箭在2020年左右首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