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三月之“初到洛芬”(五)
文/姜尼
心脏病目前是超过癌症的第一杀手,每年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死于冠心病。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心脏冠状动脉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不断增长造成心脏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而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引发心脏病。多年来药物治疗只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冠心病的问题。近年来介入心脏病的迅速兴起,形成了一场心脏病治疗的革命,将冠心病的治疗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介入技术将心脏扩张球囊导管导入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严重狭窄处,球囊增压打碎斑块,然后撤出导管。血管就被彻底打通,病人的心脏缺血得以纠正。这种治疗的问题是血管斑块的损伤面会不断增生,半年后原部位又形成一半以上的狭窄。施耐德的主要研究就是探讨再狭窄的机制,并且寻找抑制再狭窄的药物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施耐德是这方面的专家,一颗冉冉升起的科技明星。
整个实验楼是一家大医院的附属研究所,这家医院是欧洲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实验室在九楼,一进实验室,薛翔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这里是一个巨大的像工厂一样的大“车间”,一排排的实验台,各种仪器,PCR,离心机,试剂,蒸馏,布满各个实验台。每个实验台都有两三个穿着白大褂的年轻人在做实验。旁边的房子是一排排的常规冰箱和负八十度冰箱,以及各种仪器设备。这种架势薛翔哪里见过,国内的实验室也就一间屋子,一个实验台。这里有很多的研究小组,施耐德是其中一个研究组。这个中心是欧洲最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之一,中心的创始人是诺贝尔奖提名人,每年大量的经费拨到这个中心。
薛翔的实验室有算上薛翔共四个人,老郑,波兰的塔尼亚,罗马尼亚的卡米尔。相邻的是佛朗西斯实验室和安德烈实验室。这里大部份工作人员都是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以及少量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学者。由于实验室集中在一块儿,薛翔发现了不少中国人在这里,竟然在细胞遗传实验室发现来自同一所学校的老张,见到老乡学长,薛翔非常兴奋。
办公室在实验室不远处,基本上是每个实验室有自己的办公室,桌子挨着桌子,每个人都有一台计算机。屋子很小,玛格丽特就安排薛翔在门口的一张桌子,并给他配了一台计算机。薛翔很兴奋,在国内整个实验室有两台计算机,一台是三八六,一台是四八六,有专人管理,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而这里是清一色的奔腾三代或二代。还有一个特别令薛翔吃惊而且羡慕的是电子邮件的普遍应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邮箱,与同事、教授之间的沟通主要靠电子邮件,薛翔很快也建立了自己的电子邮箱。
整个研究课题对于薛翔并不陌生,因为他在国内研究所做着完全一样的内容,当然这也是薛翔受到邀请的原因。目前薛翔的主要任务是熟悉环境,帮助老郑做实验,学习不同的技术,尽快进入角色。
薛翔正在办公室熟悉着新环境,一抬头发现高处的墙上贴着一行中文字,“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没错”。薛翔觉得很有意思,为什么这样的句子帖在办公室。纸已经很旧一看就是帖在墙上已经有些年头了。这时候正好玛格丽特路过,薛翔就问:“为什么那句话贴在那里?你们懂那句话的意思么?”
玛格丽特说道:“这是从前在这里工作的中国人贴的,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贴上去的。大家当然知道那句话的意思”,随后就给薛翔解释了一遍意思。
薛翔好奇的问道:“那为什么不撕掉?”
“为什么要撕掉?那句话说的很对呀!”
老郑接着说道:“那句话是很正确,可是我们工作,就必须多干。所以出错是没办法的事。那句话也是干了很多事的中国人的一点感慨罢了。德国人很大度的,不会有些牢骚就不让人说话的。那句话帖子那里好多年了,也不知道是谁贴的,教授们都看见了,从来没有人撕掉过”。
薛翔觉得很有意思,若在国内主任恐怕根本就不允许这样的言论贴在墙上,这跟国内的人文环境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