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命一个温暖的结束zt

旅行足迹,健康生活,饮食营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白水之鱼:最近刚经历了亲人的离去,网上看到这篇给生命一个有温度的结束》文章(本文题目做了修改),宣传推广“生前预嘱”,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生前预嘱的意义、让人有温暖,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想说,如果你有机会碰到这样的医生,你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下面是原文,希望读后对你有启发。

人有生老病死,而作为妇产科医生似乎对此更是熟谙于心了。以喜悦的心情宣布新生命的来临,而麻木的对即将逝去的无法挽回的生命进行无谓的抢救,特别是对于疾病晚期无回天之力时,尽一份医生的义务好像就是心外按压,气管插管,静脉给药,而患者就像一个模型躺在病床上,各种管子四通八达,各处的胶条横七竖八,这是所有在医院中死亡的场景。一群尽职尽责的医生围在病人跟前,而一群至亲们蜷缩在远处不知所措,但是这种习以为常的场景就是临终患者和亲属所需要的吗?

「生要痛并快乐,死要安静祥和」前不久一次科普大赛的内容深深的植入我的心。对于医生和医学无法治愈的疾病来说,医生的最好的作用是安慰,是鼓励,是扶持,帮助患者减少病痛,帮助患者完成心愿,帮助家属了解他们该做的和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进行毫无意义的治疗,用极大极痛苦的经历来换取质量并不好的几分钟,几个小时,甚至于几天的时间。前些日子的一次夜班真的有机会做这件事情,而我也鼓起勇气做了,结果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一位痛苦的患者

晚上接班的时候得知病房有个卵巢癌终末期的老病人,全身多处转移无法切除,因为误吸导致呼吸困难做过气管插管进了ICU,然后发生了严重的感染,抢救回来后人意识不清,因为昏迷长期卧床,经常出现一口痰出不了就要大抢救的地步。听到这里值班的大家都感叹道:真是生不如死啊!交班的大夫补充了一句:「家属经过一趟趟的抢救终于有所松动,今天签了放弃有创治疗的字了,像什么心外按压,气管插管统统都免了。」这意味着许多增加副损伤的操作被免除了,但抽血,静脉给药,面罩给氧,甚至是同步呼吸机都可以使用,可是这对于一个疾病终末期的患者来说已经是无回天之力的作为,不过总算强过更加不人性化的有创抢救。交班结束后,大家祷告着别在自己班上折腾,就匆匆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去了。

怕什么来什么,晚上10点多,病房告急:患者的一口痰弄得血氧像自由落体一样下降,跟着血压心率都下来了。当时正在急诊会诊,所以嘱咐二线先去组织抢救,请内科协助。等我半小时后来到病房的时候,只见病房中灯火通明,心电监护仪不停的报着警,两个护士固定着面罩,一个住院医生在不停捏着吹气的皮球,一个护士跑前跑后的配药给药并间断地记录着各种数据,内科三线在一旁指导着。这一套的抢救过程是多么的熟悉,几乎每天每夜都会在医院的某个角落中发生。而谁都没有注意到在病房某个角落里蜷局的3个家属,他们麻木的看着医生重复着一次次的抢救,无奈甚或是无知,他们想去尽一份力,却又在权威的医生面前蜷缩。我走到患者跟前,因为面罩的关系已经无法看到她的面容,但无论是血压高或低,血氧上或下,她都没有任何反应,仿佛她的身体和灵魂已经分了家。我习惯性的把手放到她胸前,本想摸摸心率,不料却摸到肺部汹涌澎湃的痰涌,每一次吹气都能感觉到满肺的痰被吹起,然后落下。患者已经完全没有了自主呼吸的能力,微薄的氧气通过医生的皮球,穿过重重的痰海,进入她的肺部,但是这样的过程她是多么的痛苦啊。再没有心情去摸什么心率了,真的需要去做些什么了。

这时,患者的老伴和另一个儿子也来到了病房,估计他们也是久经沙场,因为抢救的关系多次被从家里或是什么地方提溜到病房的,来后他们也同样蜷缩在那个角落,只是说了一句:「又不行了。」就再也无语。

一次勇敢的尝试

不知是哪根神经搭上了,我轻轻的走到患者小儿子的面前,对他说:「你妈妈目前的情况非常不好,所有的治疗对于她来说除了增加痛苦之外,并不能延长太多的时间,我刚刚摸了她的肺,里面都是无法咳出的痰,每一次吹气都会让她经历一次痰和气的战斗。现在她所有的至亲都在身边了,你们要不要和她告个别。」小儿子狐疑的看了看我这个值班医生,旁边二线介绍我就是今晚最高级的三线了,他终于点点头,走到床旁,轻声地说了一声:「妈妈,我们来了。」然后就哽噎得说不下去了。我把患者的手交到他的手中,又让大儿子和老伴也拉着患者的另一只手。此时家的温馨回来了,他们在床边鼓励着患者,向老人承诺着未来的生活。我继续征求家属的意见「我们把时间给你们好不好,把面罩去掉,让她能看到你们。」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去掉了面罩的老人竟然动了动脑袋,家属把枕头给她垫在脑后,把床头抬起。临终的老人似乎在用力想抬起手,似乎要抬头说话。但她真的没有气力再作任何的动作了,能感觉到的是她面容中纠结在逐渐褪去。

突然心电监护的警报再次想起,心率,血压,血氧都陆续下降,生命即将离我们远去,患者的老伴和儿子嘟囔着「要不要再给她点药,给她点氧气。」他们转而看着我,我知道此时只有我才能给家属已最大的支撑,他们明知死亡即将到来,却又害怕死亡的到来,我说「你们做得很好,我看到她现在非常舒服,比我们之前给了所有药都舒服,就让她更舒服一点吧,安安静静的离开吧。」短短的几分钟,家属似乎把所有的话都说完了,眼睁睁的看着监护仪上熟悉的数据无疑是一种煎熬。我让护士撤掉所有的监护,关闭了晃眼的灯光,留了一盏昏暗的廊灯。然后请一位女家属,用热毛巾给患者擦洗了脸,手和脚。所有的家人都忙碌起来,为了最后一程的温暖而忙碌,没有了监护仪的鸣叫声,也没有医护人员焦急的喊叫,只听到喃喃的细语和天堂中依稀可闻的钟声。

一个有温度的结束

急诊室的电话又响起了,我拍了拍在床头拉着患者手不肯松开的小儿子的肩膀,轻声地说了句「谢谢你,你们的决定让你妈妈有了一个有尊严的离开,她会感谢你的。我们医护人员都从病房撤出去,把最后的时间留给你们,我们就在病房外,随时可以叫我们。」他抬起头,对我点点头,但我能感到此时此刻他平静的面容下波涛汹涌的心绪。

当我走出病房时,手里捏了一把冷汗,而心中却是从未有过的释然。显然,我的冒进决定并没有错。虽然我只是一位值班医生,虽然我似乎越位管理了一个不是“我”的患者,似乎完成了一件似乎不是医生而是牧师需要做的事情。其实这就是舒缓医学的理念,告诉大家如何面对死亡,甚至是如何与死亡过招。作为医生,「希波克拉底誓言」让我们全力以赴去面对病痛,但更应该将医生的作用是「有时是治愈,多数是缓解,常常是安慰」铭记在心,应该将温暖给与每一位患者,特别是即将离去的无法医治的患者。无论是从医护人员的角度,还是从患者家属的角度,选择一个有温度的生命结束都是一件伟大而艰巨的事情,但为了患者的尊严真的需要做这件事情。

如果我是这位患者,我要感谢这位医生,她让我能够在走的时候有我最亲的家人陪伴;如果我是这位患者的家人,我要感谢这位医生,是她让我们知道:除了惊慌、流泪,我还可以用这种方式为我的至亲之人送行,当我握着母亲的手,跟她说那些让她放心、平安的话,我心里踏实了...;如果我是那天的值班医护,我要感谢这位上级医生,她让我看到我们可以这样对待一个正在离去的生命......我以后也会学着她的样子去做......

原创博文推荐

白水之鱼 发表评论于
建议大家有机会读一读‘菲儿’推荐的书《Being Mortal》,确实是一本好书。
白水之鱼 发表评论于
回复 'yy56' 的评论 : 一并谢谢‘喝白开水健康’,'亚特兰大笔会' 和‘eater111’留言评论。
yy56 发表评论于
其实在美国这样的事常常发生。

个别病人甚至在放弃治疗之前,和家人谈笑风生,然后点上吗啡,去掉支持疗法,悄然离去。 那时,我真的觉得死是可以像秋一样的静美。
eater111 发表评论于
看这个,觉得当初不学医真是个正确的决定。整天经历这些,心情该多压抑。
亚特兰大笔会 发表评论于
真好!
喝白开水健康 发表评论于
很感人,温馨,医生的心里要多强大呀!
白水之鱼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洋葱炒鸡蛋' 的评论 : 有同感。
白水之鱼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波城小苗' 的评论 : 谢谢you8280和波城小苗,有同情心的人。
白水之鱼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okemama' 的评论 : 谢谢共鸣。
白水之鱼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留言和推荐《Being Mortal》。
洋葱炒鸡蛋 发表评论于
谢谢你的分享。看哭了。
去年家里有亲人病重后离去。其时之纠结迷茫,历历在目。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系列,很感人。我从这里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Being Mortal》理念。这本书你一定感兴趣。
波城小苗 发表评论于
好文章。好像是发生在一个很特殊的地方。
现实是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人离去,但是中国没有临终关怀的地方,一个可以帮助病人和家属尽量减少痛苦,给予一些安慰的场所/病房。目前来看ICU被迫担当起类似作用,但是由于ICU的另方面特性,加上各种病人人太多,限制探视时间(一天半小时,或好一点一小时), 仅仅这一点对临终病人就变成极端残酷的最后惩罚。
太多的人痛苦地来去匆匆,家属没有机会有多一点点陪伴的机会,甚至人走了连体会悲伤片刻也没有因为医院的ICU病房等着病人家属赶快签字交费,结账清场,准备下一个匆匆来的重病人。时间就是金钱。医生,护士的表情是冷的, 木然的,好像在提醒你的事,感觉和我们没有关系。
you8280 发表评论于
希望多一些这样的医生。
pokemama 发表评论于
好温馨,遇到这么体贴的一生,我多么希望离开的亲人就是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