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宁回忆录里提到,1970年10月13日,加拿大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黄华被任命为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拿大大使,Ralph Collins则被任命为第一任加拿大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朗宁1922年北京上学时认识了Ralph Collins,那时Collins还是个小屁孩。不久后,朗宁接到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问中国,这实际上是他收到的第四次访华邀请,但是在中加建交之前,他都没有接受。自朗宁关闭加拿大在南京的使馆算起,已经是整整20年了,而他最想去的是他出生的地方,襄州(Fancheng),朗宁已经40年没回襄州了。于是他带着两个女儿,Sylvia和Audrey起程前往中国。
回到托平回忆录(Journey between Two Chinas),1971年5月1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朗宁和奥黛丽,称朗宁是“我的老朋友”,还拿朗宁退休开玩笑,朗宁抗议说虽然法定退休年龄是65岁,他是71岁才从外交行业退休的,73岁的周恩来笑着说,我们俩都是例外,你看我,我为什么要退休呢?四天后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江苏厅宴请朗宁奥黛丽一行,中方出席的有乔冠华和黄华,宴会持续了两个半小时,结束后,朗宁又与周恩来谈了一小时,周恩来对加拿大和美国的事务很感兴趣,尤其是朗宁的第一手印象,问了很多问题,朗宁抓空提出纽约时报记者访问中国的签证事宜。周恩来告诉朗宁,托平和另一位记者James Reston都会拿到他们的签证。奥黛丽给托平打电话报告这个好消息,纽约时报决定让托平和Reston先后访问中国,这样纽时就可以在尽可能长的时间段里作来自中国的报道,Reston让托平先去。托平在渥太华刚开始办公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拿到了签证,使馆的装修还没有完成。官员们称托平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托平在中国待了3个星期,周恩来接见了他们。Reston也是名记,可能比较喜欢跟政府找麻烦吧,他接着托平访华,正好赶上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基辛格回忆录里专门提到Reston,似乎是暗示,如果让他知道我也在北京就坏了。基辛格离开中国几天后,中方才告诉Reston,基辛格几天前来过。
下面是托平回忆录中的一些图片,
蒋介石与司徒雷登,摄影George Silk, 来源是生活杂志。
1946年,周恩来与司徒雷登。
以下照片均由奥黛丽托平摄于1970年代
杭州采茶女
北京郊区南苑公社的工具车间
沈阳蔬菜生产队干部展示他们的产品
南苑公社的一个三口之家,他们有两间房,女的是儿童医生,男的下地干活。
部队医生给北京聋哑学校学生扎针。那个年代,针灸很流行,特别是作手术针灸麻醉,很多外国人的书里都有照片和介绍。
聋哑学校的学生,很有时代特征,手里举着的是毛主席语录。
北京第二棉纺厂宿舍里的奶奶和孙女。
鞍山附近的铁矿的领导唐玉海(音译),神态很自信安详。
上,上海百货商店,下,西安某公社商店(合作社?)
上,托平夫人奥黛丽在延安,下,奥黛丽父亲朗宁与黄华在颐和园某古式建筑(仿膳?)里用餐
托平在沈阳小型拖拉机厂试开12马力多用途拖拉机。
沈阳红旗广场(应该是文革的名字,现在一定改名了)
1971的上海外滩
欢迎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