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第6章讲的是基甸的成长故事,主要记载了神与基甸之间的三次对话。第一次(6:11-24)的重点在于证明神的确与基甸同在。当神首次告诉基甸神与他同在的时候,矢口否认,因为神的同在与他们的现实光景相差太大。然而神还是恩慈地悦纳了基甸的供物,让他确实知道神是与他同在的。第二次(6:25-32)的重点在于神让基甸拆毁他父亲为巴力所筑的坛。这个时候,基甸虽然害怕,但还是偷偷地在夜间按照神的吩咐去做了。从此,他的名字也被称为“耶路巴力”,成为拆毁巴力之坛的象征。第三次(6:33-40)的重点在于基甸对神是否真的让他去拯救以色列人始终不放心,要多次确认。一次是让羊毛湿,周围干;后来又要求羊毛干,周围湿。结果,恩慈的神还是一一按照基甸的要求而给他应验了。
整个过程,我们看到基甸的挣扎始终很大。对于已经被米甸欺压了七年之久的以色列人来说,要让基甸重新对神建立信心,的确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我们可以看到基甸在这个过程当中的起伏、反复。当神一开始向他说话的时候,他从理性上断然拒绝了神与他同在的可能性,因为神如果真的和他们同在的话,他们不会沦落到今天的光景。然而,即使如此,基甸还是燃起一点希望,赶忙去预备了一只山羊羔和无酵饼来献给神,要知道,这在当时受到欺压,生活窘迫的情况之下,基甸预备的这些食物,可谓是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然而基甸在这过程中又出现失误,把不应该出现的汤也端了上来;在这之后,基甸对神的信心开始加增,为神筑坛;然而,当神要求他去拆毁巴力的偶像时,基甸又开始害怕,只敢在晚上做这事;接下来,神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他就鼓起勇气,召聚了以色列人聚集在他面前。可是没过太久,基甸的信心又往下滑,变着法地来要神给印证。虽然基甸有这么多的反复,然而神却没有因此而发怒,反倒是不断地谆谆教导,百般忍耐和温柔,基本上满足了基甸想要的所有印证。
从基甸的身上,我们也多少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对神的认识和信心,岂不也是这样起起伏伏吗?有时好像很有信心,有时又一下子跌入低谷;在平顺的时候好像很顺服神,可是困难一来就又害怕起来;有时觉得自己能力很强,有时却又瞻前顾后。这就是我们真实的自我写照。当夫妻关系好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神好爱我们,可是出现矛盾的时候又觉得神怎么这么远;当经济条件好的时候我们很愿意跟随神,可是出现困境的时候我们又开始怀疑神是否真的在掌管一切.....反而,感谢神,我们纵然失信,可是神总是信实的。虽然我们常常软弱、害怕、疑惑、放弃,可是却不能改变神的存在与性情。祂始终与我们同在,用丰盛的慈爱和大能的手来扶持我们。神并不是离开了基甸就无法拯救以色列人,神乃是要扶持基甸从软弱中成长起来,带领以色列人一同走上信靠神的回转之路。神要让基甸在软弱中变为刚强,在多疑中变为坚信。基甸为自己如此软弱不堪的人居然可以见到神的面而愧疚,可是神却安慰他不要怕。这是多大的安慰啊!我们有时会被自己的软弱击倒,被仇敌控告,以至于不敢再面对神,也不愿再面对神,甚至连祷告也提不起神来。然而神始终用笑脸迎接我们,因为祂是赐平安的神,也是叫我们抬起头来的神。
默想经文:“于是基甸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沙龙(就是耶和华赐平安的意思)。”(6:24)
哦,主啊,我感谢你对我不离不弃的爱,我虽然有很多的亏欠,常常信心不足,可是你却始终对我不离不弃,来扶持我,坚固我,让我可以从软弱中靠着你的恩典一天一天成长、刚强起来。主啊,我虽然时常软弱,但我绝不会再放弃,我要继续在你里面成长。
一点操练:把在生活中已经失去盼望,甚至已经不想在祷告中提及的一件事,例如夫妻关系,工作压力,胜不过的罪,等等,继续仰望在神的手中。要相信,神依然是全地的主,我们对神要始终有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