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贾平凹的一场演讲

个人观察评论以及转贴一些比较又价值的文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几年前,在国内碰巧有机会听了作家贾平凹的一场演讲。

礼堂坐得满满的。预定演讲时间是下午6点,结果,刚刚到了6点正,贾平凹就在中文系主任的陪同下走上了主席台,半分钟都没有晚。

其人身高,相貌,着装没有一样引人注目的,都是一副灰蒙蒙的样子,大概也就是他自己写的那种“丑石”,丝毫不起眼。

说话陕西口音极重。自称某年在广西演讲,讲完以后,听众反映:一句都没听懂。

我竖起耳朵,觉得听懂了百分之四十。慢慢就觉得有趣了。

他说,他生活很简单,经常闭门在家写作,有人从门缝里塞包方便面就行了。去开政协会,他注意到文艺界别总是有些老明星的。遇上想合影的,男的都很乐意配合,女的就不大乐意,因为美人迟暮,毕竟愿意公众把自己最美的形象留在心里。

他说,他仍然花很多时间,在最基层的农村考察。政协会对他来说,是一个可以看到某种“上层”的状态的机会。了解中国,不妨观察上层,和下层两级。有一次,中某部和中某部觉得他长期生活在落后的西部,眼界定然不开阔,专门把他接到东部感受一下现代气氛。

又说起当年如何因为《废都》,压力太大,曾住进医院。我想起那时读大学,盗版《废都》被四处传阅,大家都在想象那些方格子里究竟该填什么。现在好像正式发行新版了。

轮到同学们提问了。说是名校,同学们其实也就是八卦的提问水平。什么,莫言获了诺贝尔奖之类。答曰:他写得比我好。更八卦的是关于三毛。贾平凹说他当时正给三毛回了信,结果没多久,她就死啦。如此云淡风轻,把悲剧说得像个喜剧。我怀疑这类问题他已经被问了几十遍。

然后就是签名售书。台上老师就讲了,贾老师的书法现在也是有市场价值的,所以,如果同学们没有买书,就不要单独要签名了云云。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