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的百年老洋房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Original2017-05-28在这里→看懂上海
前言
上海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园,而点缀在这个城市中的风格各异的老式洋房,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你不经意地踩晌洋房路边的落叶时,耳边还会响起一股流水般的钢琴或小提琴声,而在浓郁的悟桐树后、一座座幽静的花园里,一幢幢风格迥异、各呈奇姿的小洋楼正若隐若现……

白公馆
汾阳路150号
白公馆建于1919年,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官邸式花园洋房。走在郁郁葱葱的汾阳路上,远处隐约可见,闪烁的路灯使得这栋屋宇带有一丝孤寂和神秘;而从外观上乍看像一架银白色的钢琴,搭配着绿荫花丛,又仿佛像来到了一个度假天堂。
所谓“白公馆”,是因为白崇禧、白先勇父子曾居于此而名噪上海。其实,白氏父子在这儿居住的时间并不长,而在他们入住之前的数十年间,这幢洋楼早就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了。也许是因为白氏父子名声太大,所以人们习惯上就把这栋洋房称为“白公馆”。
其实在成为“白公馆”之前,这里先后有过两个主人,名声都不太好,一个是外国暴发户——荷兰人司比尔门本,一个是日军占领上海时期的大汉奸梁鸿志。解放后,这幢洋房曾先后作为上海画院和上海越剧院的院址。
这里也曾是老外流连的“宝来纳”,往年十月的德国啤酒节都令这里无比热闹,这些已经成为肉食爱好者们年度必打卡的盛事。

丁香花园
华山路849号
坐落在华山路武康路口的丁香花园,成就了华山路一百年前的尊贵。如今,这紫藤缠绕、巨龙盘踞的庭院,这满园春色、馥郁芬芳的丁香,依然在诉说着那古老而浪漫的传说。丁香花园的盛名,不仅在于其建筑本身,还在于洋房主人身份的传奇色彩。
这座花园传闻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私家花园,后来传给了他庶出的幼子李经迈。另一种传闻是丁香花园原是英国泰兴洋行大班(经历)林克劳夫的住所,后来卖给了李鸿章最小的儿子李经迈。但不管哪个传闻,都和李经迈有关。
李经迈是李鸿章的幼子,其出身为庶出,是姨太太莫氏所生,此姨太太原为李家丫环出身,后被李鸿章收房,故在李家地位不高,李经迈也在李家受歧视。

爱庐
东平路9号
东平路9号现在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北面入口处悬着“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的铭牌。走在路上,主楼的琴声寸寸飘荡出来,忽远忽近间,似乎述说着老房子所经历的风雨。
院内有好几幢法国风格的漂亮洋楼,其中最著名的一幢,是当年宋子文买下来,送给妹妹宋美龄的结婚礼物。直至今日,你依然能隔着校园的大铁门,在布满爬山虎的老房外廓上遥想当年风韵。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小洋楼的“前身”:
“房子能看得出它的旧,能感受到它的静,它的故事却很难想象得出了——它什么都不提,就为了你知道后的大吃一惊。”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结婚。宋子文在东平路9号,买下一座较大的花园洋房,作为宋美龄的陪嫁之物。这座英式花园别墅,曾是蒋介石的行宫,提名为“爱庐”。蒋介石在庐山有“美庐”,在杭州则有“澄庐”,再加“爱庐”,可谓鼎足而三。不过,20余年间,蒋介石入住“爱庐”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来时则接见一些沪上人士或南京政府要员,故有“蒋介石行宫”之称。宋美龄住此的时间则稍多,往往将母亲倪桂珍接来同住,共叙天伦。
事实上,这栋别墅始建于1916年,现在住宅门口挂的铜牌标注为“1930年建造”,实则不然,现保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由地产经纪人兼建筑设计的美商中国营业公司填报的建造申请书,落款处明确无误地写着:“1916年11月21日”。

汪公馆
愚园路1136弄31号
愚园路1136弄31号曾是前国民党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在沪的私人府邸,后被汪精卫占用,称为“汪公馆”,现为长宁区少年宫。
典型的城堡式花园住宅,主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西班牙式造型。有大小厅房30余间,客厅采用东方传统艺术装饰,梁柱平顶,施以彩绘,配以壁画;起居室则用西班牙古典装饰。花园占地达10亩,小桥流水,花木扶疏,给人恬静闲适之感,在全市私人住宅中堪称一流。
此处是王伯群于1931年为取续弦保志宁建造的,于1934年落成。1935年王伯群与保志宁在此举行婚礼。1937年抗战爆发,王伯群随大夏大学撤至贵阳,撤离上海后,该建筑由保志宁叔父保君健代管。保志宁作为第一任主人住了仅二年又半。
上海沦陷后,于民国28年(1939年)该建筑被汪精卫作为伪政权驻沪办公联络处,亦称“汪公馆”,期间愚园路1136弄内麋集了陈碧君(汪精卫妻子)、周佛海、李士群、诸民谊、梅思平、陈春圃、罗君强等一伙汉奸特务,成为汪伪集团在上海的巢穴,弄内10余幢花园洋房均被汪伪霸占。

马勒别墅
陕西南路30号
位于现延安中路陕西南路拐角处,有一幢极具北欧风情的花园别墅——马勒别墅,于1936年落成。而说起这幢马勒别墅的来历,则有着一层童话般的色彩。
1926年的上海,英国人马勒的女儿做了一个非常神奇的梦,在梦中,她梦到自己拥有一座“安徒生童话般的城堡”,于是她的爸爸——爱立克·马勒决定按照女儿梦中的情景建造一幢住宅,这幢住宅,不仅有女儿的梦,也要纪念自己早年的冒险生活。于是,他请来了设计师,在陕西南路30号设计了这座有着北欧建筑风情的城堡式别墅,并投入巨资,于1936年完成。

兴国宾馆
兴国路72号
兴国路是长宁和徐汇两区的界路之一。同样,这里也是上海西区较有情调的区域之一,与遍布历史建筑的南段不同,兴国路北端的所有故事,似乎都为一个名字存在——兴国宾馆。毛泽东和江青曾在50年代时,在一号楼内居住;而今的八号楼,亦是上海市领导人,会晤重要外宾的最高规格接待场所之一。
当时建造兴国一号楼的是英商太古洋行的“大班”,其地位类似于今天的跨国公司驻华首席代表。1866年12月,清同治五年,英国人斯维尔(William Swire)和巴特费(R.S.
Butterfield)在上海开办了Butterfield Swire Co,中文名译作“太古洋行”。当年“太古”的财力雄厚,大兴土木在上海建立一个奢华总部大楼,也就是今天兴国宾馆的一号楼。“一号楼”总部落成后不久,又兴建了“二号楼”、“三号楼”等作为员工住所,特别供当时的高级职员和其家属居住。

东湖宾馆
东湖路70号
该建筑最早是杜月笙的新公馆。上世纪30年代,时任财政部长的宋子文为开发财源,推出一种“航空奖券”,并交由杜月笙包办发行。而杜又将这一赚钱机会送给了自己的门人金廷荪,并帮助金包销航空奖券,让金发了一笔横财。
发财后的金廷荪不忘恩人,耗资30万美元(你没看错,那个时候的30万美元!),于1934年在杜美路建造了一幢花园豪宅,赠予杜月笙。新公馆主楼陈设均为法式家具,餐厅、客厅、宴会厅风格古朴典雅,体现了中国南方的庭院建筑风格。
杜月笙本人非常喜欢这座花园住宅,并打算举家迁入。但当杜月笙准备搬入新公馆时,恰逢“八·一三”事变爆发,杜月笙逃往香港。抗战胜利后,杜月笙以60万美元的价格,将这栋楼卖给美国新闻处,并一度作为美国领事馆——所以,这幢新公馆,虽然被老上海称为“杜公馆”,杜月笙却是一天也未入住。
1950年,这幢建筑改作“中共华东局东湖路招待所”;1954年,改为“中共上海市委招待所”;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才更名为“东湖宾馆”。
匆匆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是的。这些房子当初也是为那些富人而盖的,当然要走在时代的前沿。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在国外也是好房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