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Croatia)杂记

克罗地亚(Croatia)杂记

     舒啸

1.

—— 斯普利特(Split)的海岛。

—— 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与《权力的游戏》。

—— 扎达尔(Zadar)的海风琴。

—— 萨格勒布Zagreb老城的教堂与广场与失恋博物馆……

酒店礼宾台举止优雅的中年人应该是不知多少次重复这些介绍了。然而,他的语气、他的表情、他镜片后的眼光都满载着如新的骄傲与兴奋。“但是,第一个该去的还是普利特维采湖群国家公园。不可思议的美丽。”这个著名的国家公园是在日程上的,因此我的反应或许不如他期待得那般强烈吧。他于是补充道:“你们日本人都对那里非常着迷!”

念及在萨格勒布新机场尚显空旷的大厅里听到的山东话、上海话、四川话、北京话,我不禁哑然失笑。

2.

普利特维采Plitvice湖群国家公园与首都萨格勒布相距不到两个小时车程。克罗地亚交通设施完善、路况良好,租车也非常方便。

            

在萨格勒布的第一天晚上,我把车停到老城附近一家餐馆外的空位上,下车后左顾右盼,没有缴费的标志,也没有自动收费站。于是就转身进了餐馆。

等出来时,看到挡风玻璃上添了绿绿白白的一张罚单。而罚款的数额小得惊人。后来从租车公司的服务人员得知,老城附近基本没有免费停车的车位。但是收费站往往需要“努力”才能发现。而违章停车罚款的数额,大致与停车费相当。所以在这里违章停车罚单就是给你一个补交停车费的机会。缴费也容易,随便一家邮局就可以办理。或者在还车时,把罚单加上罚款与一点手续费交给租车公司就可以了。

3.

普利特维采湖群国家公园的中心为蜿蜒峡谷中高低错落的十六个或深蓝或深灰或深绿色的湖泊,以及周边的三千多条瀑布。

从上湖区回来横渡Kosjak湖的游船上,后排的一位北美游客嘟囔着:“太多瀑布了,太多水了,太多瀑布了。真受不了了。”

4.

不世出的科技天才特斯拉(1856-1943)出生于普利特维采湖群国家公园附近的一个村庄,然而其父母均为塞尔维亚人。于是,南斯拉夫解体后,特斯拉的归属也就难有定论。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老城中心区看得到特斯拉的雕像,而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国际机场全称正是“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机场”。

                

“克罗地亚还有一项影响了世界的重要发明,比特斯拉早很多:领带! 是三十年战争时期法国人从我们的士兵那儿学去的......"

克罗地亚这方没有自然屏障的土地,历史上命运主宰多番易手,可称“更变千年如走马”。最近的一次更迭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克罗地亚脱离南斯拉夫。今天,萨格勒布和普利特维采之间的路上,尚可见到那场独立战争遗存的残垣断壁。或是直接毁于兵燹,或是战后塞族人从自己的家园迁往塞尔维亚时遗弃,而后慢慢颓圮。

克罗地亚的历史名人还包括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缔造者”铁托(1892-1980)。当年铁托去世时,世界各国政要,不分意识形态,云集贝尔格莱德,向这位“最后的反法西斯战士”致敬。今天,他的家乡有人认为他生活奢侈、排除异己、独断专行。语气更重的,甚而断言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比纳粹治下还糟糕。也有人津津乐道于铁托如何先后抵抗了希特勒和斯大林,以政治智慧维系南斯拉夫,平衡民族关系、并始终重视经济建设。真道是千秋功罪,谁人予以评说。

                            

(铁托照片来自wikipedia)

据当地人介绍,克罗地亚独立后,曾经强盛的造船业一路衰退,其他实业也不景气。目前服务业占了全国经济的主导,旅游则是最大的收入来源,且逐年增温。

克罗地亚的旅游资源丰富,酒店那位礼宾台的中年人的确有骄傲的资本。更难得的是,由于克罗地亚是在近年才成为旅游热点,因而尚未像传统旅游胜地一样,过分地充斥着商业气息。不知再过数年,是否会面目全非。

5.

与当地人交谈,可以听到对克罗地亚独立的各种不同意见。

遇到过一位依然怀念南斯拉夫时代的壮年人。聊了一阵子后,我心血来潮,问他是否记得一部南斯拉夫老电影,叫《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在记忆长河里溯游片刻后,他说:

—— 啊,对了,他们去炸一座大桥。

—— 哦,不是。那是同一个演员的另一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是德国坦克需要燃料、是不用炸药也能炸火车、是真假瓦尔特、是钟表店老板和他的爱女...(本来还想说是“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但觉得从塞尔维亚文到中文再到英文,恐怕走样得不像样子。)

—— 记得了。记得了。(他迟疑了一下)你记不记得那电影的最后一句话?

—— 当然。

—— Sehen Sie diese Stadt ? Das ist Walter !

这么多年刚知道这部波黑人导演、塞尔维亚人主演的南斯拉夫电影中的德国鬼子讲的(当然)是德语。

而那座城市,那座美丽的城市,那座“就是瓦尔特”的城市,在一场比克罗地亚独立战争更加惨烈的战争后,已经是又一个国度(波黑)的首都了。

 

 

spot32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舒啸' 的评论 : 哈哈,虽然你身在法国,但是我还是要说,比起法语的绵软,无力,我倒是更喜欢德语的生硬与劲道。~~~
舒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pot321' 的评论 : 点点所言极是。其实发展成某种政体并不是社会的目的,而对于历史人物,贴个标签是容易的,也是懒惰的。真正评说起来,每每走入众多灰色地域。

德语的音调很独特有趣。如果是乘坐德(或奥)法之间的航班,听同一位空姐一先一后以德、法语通告乘客,两种语言的差别真可以用“天壤”来形容。 :-)
spot321 发表评论于
看了这篇几年前的游记,非常喜欢!其实我是不喜欢独裁的。但是如果因为独裁能使一个国家团结在一起的话,总比分裂要好一些,至少表面上少了不少流血牺牲。历史总是那样令人在不知所措中见证了它的真实与残酷!我看过很多德语原版电影,虽然看字幕比较累,但是还是喜欢听德国人说话。
舒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唐西' 的评论 : 偶然打开此文,发现竟没有给你回复。抱歉之至。问好!
舒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芝蘭芝蘭' 的评论 : 刚刚重看了一遍《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即使放下怀旧之意,也还是喜欢这部老电影。如今身为人父,更为钟表店老板谢德的几场戏(劝女儿等待、认领遗体、与徒弟告别)所感动。
芝蘭芝蘭 发表评论于
很多前南斯拉夫人還是懷念鐵托的 , 誰能完美呢 . 在Dubrovnik如果你抬頭往山坡民居看 , 那裡有很多民宿的 , 再上到山坡的一半看海邊老城 , 那個美 . ps :据我知那裡的中老年斯拉夫人都知道這部電影 .
舒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verfechten' 的评论 : 谢谢光临。1. 铁托是克罗地亚人,其故乡在萨格勒布以北,大约一小时车程。您可能是因为铁托母亲来自斯洛文尼亚而记错了。2. 至于是否昂贵嘛,当然是相对的。
verfechten 发表评论于
铁托是斯洛文尼亚人。另外克罗地亚的Dubrovnik已经相当昂贵了。
唐西 发表评论于
克罗地亚的旅游业走高阶路线,成为最近几年欧洲人的度假胜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