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先天条件和后天条件

衡量教育的成果有 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速度的横量, 一方面是距离的衡量.

所谓速度,就是素质,效率,处理未知突发事件的能力. 所谓距离,就是知识见识经验等处理已知日常事件的能力. 前者更倾向去先天的特质,后者更注重后天的积累.

先天的特征, 有更强的个人属性. 后天积累有更强的环境属性. 两者是相互斗争又相互合作的. 

既得利益者,往往更 强调环境属性,甚至发展出血统论, 种性制度, 家族体系, 私有继承等等有利于维护既得 利益传承的思维.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历史,就是开展私有传承的历史.几千年来的 社会意识形态主流.

而社会下层,则更愿意相信和强调个人属性, 或者所谓的公平.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一线机会.  马克思(不是 列宁及以后)的 共产主义则是在最理想的状态, 就是每个人的后天资源基本平等. 但是, 理想毕竟是遥远的.

即使是先天属性, 也不是公平的.  其中一部分, 或许有一定的随机性, 但是基因的选择和改造已经是今日的常识. 既得利益者的优势即便在先天属性上也有相当的优势.

但是后天属性,也不是就一定不公平的.其中一部分, 自然可以靠资源的堆彻, 但是时代潮流的偶然性也同样是 不可避免的.

所谓推, 就是把两方面的可以 掌控的部分, 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而人才的选拔, 又要尽量达到俩者的平衡, 而非简单的道德公平.  真正的公平是递增的公平. 比如最低10%, 1%%录取, 次低10%, 2%%录取, 再低 10%, 3%%录取, 4%%, 5%%, ... 到最高10%, 10%%录取等等。  当然,具体比例就是阶级斗争的方向了。

就个体家庭来说,一方面对阶层之外的政治性的斗争,就是在法律制度上争取对自己阶层有利的分配。另一方面,就 是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 资源。  而所谓已有的资源,就是分配到的资源 。 比如全职妈妈全职爸爸的背后实质,就是首先把更多的自己的时间,用在自己子女的教育上 ,而不是用在对社会做贡献(工作)上。  甚至 更进一步,利用金钱/分配到的资源去调动其他的父母 为自己孩子的教育服务。 当然,也可以通过多生育,来调动社会资源为自己的孩子教养买单。所以,最富的和最穷 能生的,都是在侵占社会资源。或者说让别的父母多干活多教养这些富人穷人的 子女 ,少教育他们自己的子女。 社会理想平均是一个父母/成人教养一个子女,资源分布公平。富父母是花钱/分配来五个成人来教他自己 的一个子女。 穷父母生五个,然后平均过来其他四 个成人来教育他的五个子女。都是保障自己基因传承的套路。

何中西 发表评论于
非常同意--“既得利益者的优势即便在先天属性上也有相当的优势。”

在教育资源相对公平的条件下, 基因遗传具有决定性作用。

文明的社会制度就是要不断地为 ”后天资源“ 的平等作出不懈的努力,给予制度性保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