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伟大剧作家的音乐世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莎士比亞的音樂世界

-樂翁敏京-

             

 

 

              ㄧ,序言

 

「內心沒有音樂的人,他若再不受美妙音樂的感動,這人最宜於做賣國陰謀,掠奪的事 ; 他心情的動作必如夜一般的黑暗,他的感情必如地獄一般的幽鬱。這樣的人是不可靠的。」(『威尼斯商人』V, i,梁譯)

 

凡是喜歡莎劇的人,讀到上面這段出現在『威尼斯商人』中、頗具「判決」口脗的劇詞時,恐怕都難免不爲之大吃一驚。驚悸之餘,又會意識到,這位胸襟遼闊、有容乃大的劇作家對音樂似也頗有偏好,而且體認匪淺。的確,若再稍細讀莎劇,則不難發現,在其作品中,與音樂有關的用語、引申、意象、歌曲等等,真是俯拾皆是,令人目不暇給。在其幾乎包羅萬象的大千世界裡,音樂的指涉與運用極爲繁複多變,生動有緻,爲其劇作的開展,平添了多彩多姿的風貌。

 

本文正是就個人能力所及,將莎劇中一些常見易悉的音樂資料加以整理,編彙成篇,願爲對文學與音樂兩者皆有所鍾的讀者,提供一些粗淺的看法,冀能得拋磚引玉之效。

 

 

          二, 時代背景

 

歐洲的文藝復興,眾所周知,是一個由中世紀宗教桎梏的陰影裡突圍而出、綻放新枝、縱情高歌的時代。羈絆既解,束縛漸除,人們遂將潛藏已久的心思與才情抒放展現,作多樣之發揮與表現,不論在宗教、政治、外交、軍事、拓疆、文學、及藝術各方面,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成就。

 

莎翁所處的十六、十七世紀之交的英倫,正是這樣一個人人爭先、活力充沛的時代,表現在他作品中的也正是這樣一個生意盎然的新世紀,人物栩栩如生,境況千奇萬化,互相交錯輝映,呈現一繁複多彩的現世景觀。

 

其時,音樂此一環的開展與成長亦如前述。莎翁時代,不論英倫或其他歐陸各地,音樂已達到一極高的藝術境界,非但歐洲各地作曲人才輩出,同時音樂也普遍受大眾喜好,並爭相究習(Edward J. Dent, Shakespeare and Music, 137)。所以致之者,除了教會的影響而外,宮廷王后對音樂的愛好與重視也具有推波助瀾之功。遠者暫且不表,單由英王亨利八世至女王伊利莎白一世,王侯貴妃無不好樂成習,且不乏演奏之高手。

 

上行下效,當時的英倫遂成了一個萬戶笙管、弦歌不輟、美樂飄飄的世界。生活其中,耳濡目染,莎翁以其敏銳的感受力,及明察秋毫的觀察力,遂將這五光十色絲竹合鳴的世界表現在他的作品中。

 

 

                三,音響的世界

 

「這島上竟是聲音、音樂,很好聽的,不傷害人。有時候有千種的樂器在我的耳畔錚錚的響 ; 有時候,我恰從長睡醒來,有些聲音能使我又磕睡起來」(『暴風雨』III,ii)

 

『暴風雨』裡,卡力班所描述之音響回鳴的島國,正具體而微地顯露了劇作家本人對他周遭音響世界的一些反映,各樣自然及人爲的音響紛至沓來,聆者感受之餘,又將之一一盡收其劇作之中。

 

在這些紛呈並蓄的音響中,最明顯易聞的莫過於英倫城裡的鐘聲。據最早討論莎劇意象運用的學者史白金所載:「倫敦全城有一百四十餘所教堂,鐘樓塔頂林立,鐘聲相傳,時有所聞。」(Spurgeon, 382)鳴鐘的目的,或為報時,或為傳訊,或為鳴喪,不一而足。

 

『馬克白』裡就有運用鳴鐘的佳例:「聽!別響!原來是梟鳥的一聲銳叫,恰似那兇兆的更夫來說了一聲最慘淡的夜安。」(III, ii)

 

按『莎劇全集』(Riverside, 1319)註釋指出:更夫在死囚牢外鳴鐘,預示次日清晨死刑之執行。此項音響對劇中氣氛之營造極有俾益,處此殺機四伏的黑夜,偶爾一聲鐘鳴,敲響了馬克白心中弒君之念:[鐘響] 「我去,這事成了。鐘聲在喚我。別聽它,鄧肯。因為這是喪鐘響,要喚你下地獄,或是送你上天堂。」(II, i)

前面這種鳴鐘與死亡相繫的運用在『羅密歐與茱麗葉』中,又有更深入的表現。羅劇一開始即呈現出全劇發展的基調:「殉情」(Death-Marked Love)(序詩),此一基調在劇中一再出現,頗似音樂中一再重現之主題動機,兩個家族之紛爭火拼,也只是為劇終男女兩人的殉情在作預示,在此劇中鐘聲也代表著悲慟與死亡。

 

卡帕萊嘆道:「我們為喜慶準備的一切,全都改派為喪事的用場,我們的樂器作為愁慘的喪鐘,我們的喜筵變成喪席。」(IV, v)

 

稍後卡夫人也說:「哎呀!這死亡的景象就像是喪鐘一般,召喚我這老年人進入墳墓。」(V, iii)

 

在『哈姆雷特』裡最著名的獨白之後,奧菲利亞驚見王子言行怪異,於是呼曰:「啊!何等高貴的天才竟這般的毀了…。我是最苦命的一個女子,曾吸取他音樂般誓言中的蜜,如今竟看著這聰明絕頂的頭腦像是悅耳的金鐘,忽然啞不成聲。」(III, i)原是悅耳的鐘聲,因走調而不再悅耳動聽,進而預示不祥之兆。

 

鐘聲之外,莎劇另一最常聞的便是鳥鳴了。一般說來,鳥鳴常象徵著自由喜悅之情。這在莎翁「十四行詩」之二十九首末最為一目了然:

 

                   想到了你,於是我的心懷

                   就像雲雀在破曉從陰鬱的大地,

                   衝上天門,高唱讚美詩來。

 

但對兩個即將於破曉之前分手的戀人來說,黎明時分的雀鳴則難起歡愉的聯想了,正於此兩情纏綿、曙光在即之際,忽聞屋外隱隱雀鳴之聲,茱麗葉驚悉來時苦短,分手在即,於是自欺欺人地說:

 

     你聽到刺耳的聲音是夜鶯,不是雲雀。(III, v)

 

羅密歐則不存幻想,願意接受事實,便回說:「是雲雀來報曉,不是夜鶯。」稍後茱麗葉終於也接受了黎明在即的事實,說:「亮了,亮了,快離開此地,走,走開,發出這樣刺耳的銳音,唱得這樣難聽的,正是雲雀。」

 

雲雀的鳴聲喚醒了昏暗的大地,帶來了兩人都不願一見的曙光,於是「天越來越亮」,一對情人就「越來越悲傷。」這是色調(由暗漸明)與音響(陣陣雀鳴)兩者之間極為精緻的結合運用,手法高妙,不作第二人想。

 

若鳥鳴喚起自由與歡愉之情,籠中之鳥則楚楚可憐,其啼聲則是一片悲戚之情。『李爾王』劇末便有此一景,李爾向小女兒考地利亞說:「不,不,不,不!來,我們到監牢去,只我們兩個要像籠裡鳥一般歌唱。」(V, ii)

 

鐘聲與鳥鳴之外,劇中最突出的音響效果莫過於對樂器的描述和運用,充分顯示了劇作家對音樂之喜好與修養。

 

『奧賽羅』中,奧賽羅與德斯底蒙娜之間的感情,由最初的相愛至最後的失和,其中之變化猶如原為諧和的樂器,忽然荒腔走板。而這種走板失和的情況,正是劇中另一人物依阿高亟欲達成的目標。 此劇劇情的主題也正是建立於樂器上和諧音韻之流失。在依阿高看見奧賽羅與妻子親吻,他旁白說:「啊!你們現在是琴瑟調和了,但是我要在你們的樂器上給你們鬆幾條弦,否則誓不為人。」(I, i)

 

此一弦樂失和的基調稍後又再度重提,在夫婦倆因手絹之爭而失和後,卡希歐不明就裡,仍苦苦央求德斯底蒙娜鼎力相助,代向奧賽羅說情,以重獲其信任,德斯底蒙娜則說:「唉呀!最溫文的卡希歐,我的懇求沒能奏出和諧的調子 …。」(III, iv) 全劇由男女的琴瑟和鳴到後來的反目,是以錯了音階,岔了調子等音樂的意象來敘述的。

 

『李爾王』一開始,李爾聽完長、次二女的甜言蜜語之後,對小女兒之不願讚一辭甚為憤怒,於是寸土不分以罰。忠心耿耿的坎特深知小女兒一片赤誠不善美言,遂向李爾進諫:「你的小女兒並非是愛你獨薄。樸實的言辭是毫無矯飾的,其衷心亦非虛偽。」(I, i)

 

另外在同一劇第四幕裡,李爾在受盡人世的風雨摧殘,已近瘋狂狀態,病臥床頭,小女兒考地利亞在旁向天祈求:「啊!慈悲的天神,救治他精神受虐的重創!這個被女兒氣瘋了的父親,他的神經都錯亂失諧了,啊,快給調整了罷!」(IV, vii)其中之「錯亂失諧」(the untuned and jarring) 及「調整」(wind up) 都是弦樂器上的現象,用得極爲貼切傳神,妙不可言。

 

 

                四,劇中的歌曲

 

在莎劇裡,共有二十二齣內附有歌曲,總數爲五十首,爲數不可謂不多,充分顯示了當時的英國是一個尚樂的社會。提到歌曲,立刻就會想到文學與音樂相互結合的問題。

 

有關文學與音樂之間的關係,大致有兩種看法:其一,認爲文學重在闡理述事,而音樂則旨在抒情宣感,是故兩者的結合,音樂可以加強文學中原已有之但不甚彰明的情懷。易言之,主此說者以為文以載道,應爲主流,音樂乃具輔佐之功。其二,認為人之初也,語言乃「意」與「聲」之完整結合,無主從之分,更不容分割,歌曲則是此二者完滿結合的實例,「意」與「聲」作天衣無縫的結合,完成了整體的效果。

 

莎翁對前述二說的看法如何,並無明文可茲佐證。但不可諱言,他是一個對歌曲既好之、又知之、且用之的人,歌曲在他的戲劇中站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促成了許多令人嘆爲觀止的戲劇效果。

 

五十首歌曲,按其性質來看,大體可分成兩類:(ㄧ) 應邀而唱的歌曲,(二) 自發即興而唱的歌曲。前者多由職業歌手為之,應邀在劇中引吭高歌,旨在娛人,表演時,其他一切活動暫告停止,唱者為局外人,故對劇情之發展影響較小。後者多由劇中重要人物為之,因一時情不自禁,放聲而歌。這種歌曲之出現對劇情之發展、氣氛之營造,都有極重要的關係。下面想就第二類的歌曲略舉數例以明之。

 

在即興而歌中,『哈姆雷特』裡,奧菲里阿所唱的歌曲應算是一個佳例,充分顯示了劇作家對音樂運用之獨到,旨在加強悲劇中女主角的瘋狂悲慼之情。

 

首先,要明白一項當時的社會習俗,方能充分體會此歌曲之內涵。據悉,當時的貴族高雅之士是不應在公眾場合展示個人才藝的,女性更應嚴守此習俗。鑒此,奧菲里阿未經邀約,即自行在宮中人前,放聲而歌。此一行跡立即顯示其言失態,乖離常情矣!因此聽者必為之驚恐失據,深知大勢不妙。果然,國王為之驚慌,賴爾蒂斯(奧菲里阿之兄)為之震恐,決心不惜一切欲為妹妹復仇。莎翁有意在歌曲中表示她零亂的思緒,一會兒想到和王子的愛情,一會兒又為父喪而悲慼。且聽:

 

     奧:[歌唱] 我將怎樣去辨別,

                         誰是你的真情郎?

                         記取他的海扇帽,

                         拐杖,和草鞋一雙。

 

     后:哎呀,好姑娘,這歌兒是什麼意思?

 

     奧:你說什麼?別說,請你聽著吧。

             [歌唱] 他已經死了,姑娘,

                            他死了不能再來,

                            他頭上有青草皮,

                            腳底下有塊石碑

                            啊,啊!

 

奧菲里阿就這樣時續時斷地唱著,間或又和旁聆者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著話,悲慼之情疊疊昇高,幾至讓聆者不堪負荷之境。歌曲到末了,她再唱:

                        他不再回來了嗎?

                        他不再回來了嗎?

                             不,不,他死了。

                             到你的死床上去。

                         他再也不回來了。

                         他的鬍鬚白似雪,

                         他的頭頂黃似麻 ;

                              他走了,他走了,

                              我們不必再呻吟 ;

                          願上帝憐憫他的靈魂吧!

 

聽到此地,賴爾蒂斯身心具碎地喊道:「你看見這個樣子沒有?啊,上帝呀!」的確,這樣斷斷續續地唱,有一句沒一句地唱,給悲劇平添了無限的慼苦與悲愁,這正是莎翁處理音樂手法高妙之處。

 

再看『奧賽羅』中的「青柳」之歌,也是一首處理得宜、益增悲愴氣氛的佳例。在女主角德斯底蒙娜起齒而歌之前,她先說了一段與歌曲有關的故事:

 

    我母親有一個女僕名叫巴巴拉,她有了情事,她的愛人發了瘋拋棄了她 ; 她有一曲「青柳歌」,那原是舊調子,卻能抒發她的命薄,於是她歌唱而死 ; 今晚這隻歌總是不離我的心頭 ; 我不自禁的要把頭側向一邊,像可憐的巴巴拉那樣歌唱。(IV, iii)

 

由上述劇詞得悉,「青柳歌」是一首舊曲,此曲係由一古民謠改編而成(見Noble &Sternfeld)。既是舊曲,則在未聆賞之前,觀眾已有知悉該曲的可能。因此,這首舊曲可能會減損許多悲慼的氣氛,而成為一闕嘩眾取寵的娛悅之歌。莎翁想必也深知舊曲新用的危險性,因而小心翼翼,唯恐有失。德斯底蒙娜所欲表達的衷心慼苦之情,因「青柳歌」之助,效果益增(IV, iii, Sternfeld, 34)

 

        可憐的人坐在花果樹邊嘆氣,

        唱啊,所有的青柳 ;

        她的手撫著胸,他的頭垂到膝,

        唱啊青柳,青柳,青柳 ;

        青溪在她身邊流過,低訴她的苦痛。

        唱啊青柳,青柳,青柳。

        他的酸淚下落,把石頭泡得軟鬆 ;

        把這些收起來。

        唱啊青柳,青柳,青柳 ;

        請你去吧,他就要來了。

        唱著青柳必要成為我的花冠。

        誰也不要怪罪他,他的傲慢

        我該當,

        不,不是這樣的一句。  聽!誰敲門?

 

莎翁也正是爲了避免前述舊調重彈的困擾,於是來個「舊曲新編」,將原曲中許多段落省略刪除,編成的歌曲則以一新穎之貌呈現於觀眾之前 (Sternfeld, 34)。就歌曲內容而論,正符合劇情的需要,「青柳」代表了失戀的心情,而德斯底蒙娜正墜入此一感情的漩渦中而不能自解,她太真純,不願爲自己的清白辯解,「青柳歌」正宣洩了她心中這一份悲愴之情。

 

 

            五,結語

 

研讀莎劇猶如面臨浩瀚無垠的海洋,不論你喜好如何,只要一俯身,一凝神,都能有所獲。在海上一望無際的排天巨浪中,海濱綿延無盡的沙灘亂石間,時時閃爍著誘人的寶藏,待您去發掘蒐集,但真能攜回的也只是小小的一袋卵石。

 

這篇以「莎士比亞的音樂世界」爲題的小文,也只能略舉數端,作一抽樣式的介紹,充其量我只作了一些舉隅的工作,該寫的尚多,暫都無能為力,望洋興嘆之餘,尚祈方家見諒、斧正。

ysdream 发表评论于
大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