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的这炒面, 不是现在流行于世界各地中餐馆的炒面, 那种中国人常吃的炒面条。 我说的是60多年前在朝鲜战场上英雄的志愿军的基本口粮---炒面。
这种炒面现在见过的人已经不多了, 吃过的更是寥寥无几。然而不少人都知道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一把炒面一把雪”的吃干炒面,为什么呢? 了解朝鲜战场的人知道,志愿军的后勤补给 极为困难,开火做饭基本成为不可能, 因为只要有点烟火就会引来美机轰炸,所以给志愿军供应炒面成了最佳选择,因而志愿军战士的肩上都有一个小臂粗的布袋子,装满炒面后就是战士一个星期的口粮。这个连那个后上任美军司令都知晓了。
这种炒面是怎做的? 常见原料就是玉米, 大豆,高粱等其他各种杂粮,先把这些杂粮放锅里炒熟后再磨成面粉就是。 解放初期没有什么现代化加工厂, 这些炒面都是后方百姓各家各户自己做成上交的, 政府动员老百姓自己动手, 家家支援抗美援朝, 连我远在陕西的家乡也是定期有任务分派收缴炒面。
我记得 在60年困难时期吃炒面很多,我母亲说就是从抗美援朝那会儿开始的, 后来不交炒面了, 但自己家里每年还是做一点,尤其在冬季。 做炒面最好的原料是大豆和玉米,困难时期则有什么加什么, 只要能吃下去就成,我知道村民们除粮食外还加麸皮,谷糠,麦糠的, 后来还有加玉米芯,树叶的。
困难时期的炒面是难以下咽的,文革中学校偶尔拿来当忆苦饭教育学生, 偶尔为之罢了。记忆中母亲做的炒面是很好吃的, 黄豆, 玉米炒熟后就有自然的香味,有些在做成炒面之前就被我们当作零食消费了, 就像林彪爱吃炒黄豆一样。
我最喜欢吃炒面的方法是甜柿子拌炒面,初冬时节, 下午放学后,从一个黑瓦罐的取出 小半碗炒面,拿一两个我们陕西当地产的水柿子,皮一剥放进碗里,用筷子搅拌成泥状,这种混合物又香又甜,是那个时期少有的美味佳肴。很多人见过陕西的火晶柿子吧,临潼特产, 其实,当地很多柿子品种都很好, 尤其初冬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到春节仍然很多,而且越放越软越甜。
炒面的发展就成了高档的美味---油茶。全国各地都有叫做油茶的东西。 可我知道陕西的油茶与炒面密切相关, 炒面做成糊汤, 加上动物或植物油,花生, 芝麻等就成高级食品了, 常见的就是杏仁油茶,常常是小摊上卖, 非常好的地方小吃。西安市西大街的回民食品中牛骨髓油茶是极其著名的,而且有干油茶卖,记得过去用蔴纸包的,加上一个红纸招牌, 是送礼佳品。吃时开水一冲或略煮一下就成。
油茶泡麻花。 现在不用蔴纸包了。
做法一:
做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