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婆婆

怀念我的婆婆                         我的婆婆,我叫了35年的妈几个小时前驾鹤西去了,我没能送她最后一程,心里好难过。尽管已经有预感,但还是期待她好转,等我回去看她一眼,跟她告别,可是没想到还是这么快就离开了我们,永远地离开了她的儿女们,孙子孙女们以及重孙子重孙女们,去跟已走多年的公公相聚去了。                                 我的婆婆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确是家里家外一把手。因为公公在外地工作,管不了家里,所以基本上来说家里家外全靠她。在那个缺粮少油的年代,含辛茹苦,没睡过一宿整觉,每晚都是给孩子们做单衣,棉衣,鞋子度过的。 六个孩子都给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婆婆针线活儿做的好,衣服做得很漂亮,时髦,甚至90 高龄还给重孙女做棉被,给儿子织手套。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孩子们的人品教育,哪一样都是亲力亲为,带大了六个孩子,其中包括辽宁省数学第一名,文革前重点大学的大学生, 文革后的大学生,博士生,电大毕业生,厂长,以及国家局级干部。                                               给她做儿媳已有35年之久,弹指一挥间,跟婆婆相处的很多事情都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自从出国后,跟婆婆也是聚少离多。 跟婆婆在一起时间最长的是在美国一起住了两年,为了帮我们照看孩子,婆婆在六十多岁时,不惧困难,带着我们的五岁半,非常调皮捣蛋可爱的儿子,不远万里,给我们送到美国来。那还是八十年代末,我们在外学习和工作,精力有限,不得不把孩子放在国内。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二哥千方百计办好了婆婆和孩子的来美签证,将这一老一小送上了国际飞机。当时与现在不同,出国留学的寥寥无几,别说乘坐国际飞机,就是国内飞机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婆婆为了给我们送孩子,这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带着个淘气的孩子,也算是背井离乡,不知前面道路如何,就登上飞往美国的飞机。当时没有直飞航线,从沈阳到北京,转乘国际,在纽约入关,再转机到波士顿。后来婆婆跟我说,从中国起飞,还有一些中国人,她跟邻座说好,入关转机时照顾一下。乘坐过飞机的都知道,下了飞机,大家都着急赶路,或转飞机,或急着见亲人,没有人想多在机场停留。所以下了飞机,中国人越走越少,最后见不到中国人了,有时对面走来亚洲面孔的人,上前搭话,但是人家不懂中文。连平时很淘气的儿子也知道紧紧拉住奶奶的手说,奶奶问问吧,奶奶问问吧。众所周知,纽约机场之大在美国也是屈指可数的,而且,出关再入安检很麻烦。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当年这英语字母不识半个的一老一小是如何入关的。本想有时间再与婆婆聊一聊当年的趣事,没想到已经不可能了,将永远成为不解之谜。现在我们很多60多岁的人出国都尽量乘坐直达航班,不是时间上的问题,而是担心语言不通,转机麻烦,尽管有些都是些有文化的,甚至大学生。所以我是很佩服我的婆婆。很难想象这一老一小,连吃饭,喝水,上洗手间都不知如何表达,这十几个小时,她们是怎样度过的。                            婆婆脾气人缘都很好,很愿意帮助别人。我们这里有的小孩没人照看,她们的留学生爸爸妈妈们要上班,我婆婆就帮忙照看宝宝们。婆婆先后照看好几个宝宝,现在她们都已大学研究生毕业,有的麻省理工学院毕业,还有一女孩医博连读研究生。多年后都还一直有联系,婆婆还能记住她们的名字。由于婆婆人很随和,跟当时住在留学生楼里,来看孩子的老人们都很谈得来,无论是从农村来的老人,还是城里来的大学教授,在我们上学上班走后,都来我家聚集,一起度过对于她们而言漫长的一天。                              戒烟一事也令我感动。我婆婆抽烟一辈子了,来时带了几条,后来为了给我们省钱,美国烟税很高,我们当时经济条件又不好,婆婆就说,最后一条抽完就戒烟。她说到做到,还真就戒掉抽了一辈子的烟。戒烟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在美国, 有戒烟贴,戒烟药还有戒烟的口香糖,在这么多的辅助下,有很多人是戒了,又犯,三番五次戒不掉的。婆婆在没有任何辅助治疗下,一次就戒烟成功,而且维持了后半生,这得有多么大的毅力,才能做到这一点。                                 婆婆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还是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在波士顿有一个农贸市场,每周六下午一点到五点,有农民来卖他们的农产品。那里的菜和水果都是一美元“一刀勒”一个单位,或是一小筐,或者是一小口袋。我们每周都去,婆婆尽管年过花甲,还是主动学习英语,每次去买菜,可以自己跟老农交流,买到自己中意的农产品。外国老农也能听懂她说的one dollar , two dollars. 她还学会了很多英语口语单词,回国多年后,还能记起当年学过的英语单词。                                                     婆婆为了帮我们照看孩子,跟我们在美国住了两年。很多来美国跟孩子住的老人们都是住不惯的,一则是离开了生活多年,有很多老朋友的家乡,没有任何社会活动了,生活变得枯燥无味;二是语言不通,不能看电视,听广播,感到很寂寞;三是住宅小区与商场很远,不开车哪也去不了,行动不方便; 再就是跟孩子住,有代沟,生活习惯不同,教育培养孩子的观点不同,不那么容易相处。由于诸多不便,很多老人都不能住很长时间的。我非常感谢我的婆婆在我家住了两年,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我们照看孩子,接送孩子上下学。那时住房条件不好,婆婆刚来时,短时间住在厨房里搭的一张床上。每每想到这里,很内疚。多年以后,搬进新居时,我还想过,要是婆婆还能再来与我们住几天新房子有多好。尽管条件这么不好,但我婆婆从没有埋怨过。婆婆在这里,孩子放学回家有人照看,使我们没有后顾之忧,能放心地工作和学习,我们下班也能吃到可口的饭菜。我从没有记得婆婆跟我红过脸。                                           婆婆今年已九四高龄,最近又检查出患有癌症。虽然已经知道,婆婆迟早会离开我们的,但是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我心里还是相当难过,我的儿媳妇的头衔从此再也没有了。                                                  妈妈,您一路走好。另外的世界没有痛苦。如果有来生,我们还做婆媳。安息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