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一下我的高中外国书单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子乔晒了晒她家公子的高中文学课书单,我赞叹感慨之余,不禁也回忆一下自己高中时的书单,尽力回忆,略加点评,朝花夕拾。

雨果《悲惨世界》,我读过最好的小说,五大本一气呵成,扣人心弦,流连忘返,连书中为人诟病的长篇大论的哲学议论也不觉得枯燥。小说开篇米里哀主教做善事的情节,让我非常感动;冉阿让成为富翁后乔装穷人向德纳第索要小女孩珂赛特,对话非常精彩:一个茫然无知,本相毕露,一个深知底细,暗藏机锋,整个情节环环相扣,步步惊心;而最后冉阿让冒死渡过巴黎地下水道的著名情节,反而不那么惊险了。来美国后买了英文版,再读却没有当年的感觉了。

雨果《93年》,历史老师在讲法国大革命时推荐,精彩激烈,如同金庸武侠小说。

司汤达《红与黑》。雨果让我对法国小说胃口大开,但是大名鼎鼎的《红与黑》让我知道什么叫盛名之下难负其实。于连和贵妇人之间的那点苟且写得特高尚纯洁,当然也许是我年幼不识风情读不出字里行间的风花雪月,总之中途果断弃剧。

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印象不深,感觉高尔基在政治上被人为拔高了。

《牛虻》,我读过的第二好的小说。我读到牛虻在狱中赋诗:不论我活着,或者已经死亡,我都是,一只,快乐的飞虻。几乎泪流满面。此书好像是50年代版本,竖版且大量繁体字,但是文学巨大的威力使我克服了这两大障碍。读完此书,繁体字作品从此不是问题。

屠格聂夫《猎人笔记》。借此书是因为它的风景描写号称一绝,可惜译文可能译不出味道了,中途果断弃剧。

斯维夫特《格列佛游记》,好像是大人国小人国的故事?不是我的茶,弃剧。

《鲁宾逊漂流记》,也许是年代久远,也许是翻译力有不逮,感觉语言干巴巴,情节是好的。

马克土温《镀金时代》。后来才知道此书远非老马的代表作,不知道当年为什么借这一本,也许此书书名据说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正确,因为他揭露了表面上蒸蒸日上的美帝是镀金帝国银样蜡枪头的本质。由于情节不吸引人,弃剧。但是对其中一段描写至今记忆如新:一个阔太太谈论他的儿子如何如何,从起居饮食谈起,谈的天花乱坠,最后说道儿子坠楼摔断了前腿和后腿,原来是她的宠物狗,马克土温幽默大师的风范,即使在平庸之作中也偶露峥嵘。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老迈拳击手的故事,他怎样在年轻力盛的时候终结老冠军,而在自己衰老之季以同样的方式被后人取代,人生百态,世态炎凉。这个故事对于我们步入中年的小职员有特别的意义,如果今天再读,必然有全新感受。

亚利士多德《行而上学》。中国80年代商务印书馆开始出一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我记得有《理想国》《论法的精神》等。在我老爹办公室觅得,看完一页后欣然弃剧。

另,以上书单皆为自选。俺老妈是理工女, 老爸虽是文科男但是从来不着家不管孩子的。

citypeasant 发表评论于
93年,杀人如麻,计高胆大的老保皇派为救孤儿寡母,既然放弃越狱。一身正义,高洁如王子的革命青年,在道义与职责之间选择了道义,放走了老“恶魔”。执行场上,自己走上老恶魔的位子,开枪自绝。啊啊啊,雨果鞭挞人性的造极之作。看得还在上小学的我灵魂出窍,几天才缓过来。自此,三观基本设立。。。
痞子小时(没)看的书,就是他成年后(没)有的情怀。
雪中梅 发表评论于
还看过几本外国小说,可是忘记了.因为农场的孩子不知道珍惜,所以有些书没有封面,不知道书名.可是只要有书看,就不管那些了.
雪中梅 发表评论于
打错了,"一生"是莫泊桑的作品,"悲惨世界"不是.喜欢读书,因为书就是窗口,透过窗口,看世间的喜怒哀乐,
雪中梅 发表评论于
在中学时也读过"悲惨世界","欧也尼葛朗台","战争与和平","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来在函授中文专业的时候,读了泊桑的"一生""悲惨世界".
c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茵茵梦湖' 的评论 : 梦湖原来是法国文学的行家。恨不当初,早读《红与黑》,从小成为女性心理行家 :-)
c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明思念' 的评论 : 连百卷也没有
茵茵梦湖 发表评论于
看这个书单,可知博主是位男士,相对现实平和。
博主真行,我恰恰读不下去现实主义小说,尽管雨果算作浪漫派。
我是到雨果的故乡之后看歌剧《巴黎圣母院》,才真正体会他那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悲惨世界》则要感谢好莱坞的最新歌剧电影,为这部古典作品注入了清新的活力,令我目不转睛地从头看到尾。
《红与黑》是一部现代心理文学杰作,尽管是婚外恋,但于连和德瑞那夫人仍充满人性的闪光。国人的世俗惯性(非贬义)更尊重社会规则下的婚姻,但这种作品是对人性丰富深入微妙的复杂性和两难处境的探索,因而充满人性的张力和矛盾,有一种阅读趣味的嬗变,开始接触可能会有点心理不适,但最好不要轻率排斥或急于否定。《红与黑》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位极富个性光芒的贵族小姐,前所未有,超级震撼。
难忘雨果在《九三年》中对女性心理的丰富且深入的刻画,这点和司汤达一样,都是描绘女性灵魂的大师。
c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荔枝100' 的评论 : 握手。我读过最大的部头是《静静顿河》,本来高中想看,但是我的读书指南说此书革命立场不坚定,“有重大缺陷”。我心想有缺陷的书以后再说,没缺陷的还看不过来呢。后来大学读了,拍案叫绝,熬过不少通宵。

可惜我大学期间英文水平完全不够读原版,而且遗憾的是,我对英文小说完全无感,总觉得26个字母的线性排列,能传达复杂的感情,是不可思议的事。

也许小孩大一些,陪他读书,希望能改变。

c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Rosaline' 的评论 : 我并非文革期间。但是我现在想起了,这个书目很多来自一本《世界文学音乐艺术综述》之类书,好像是文革期间出版后来再版的,难免有文革迹象...
荔枝100 发表评论于
川兄读了不少大部头,你的书单也是我初、高中时读的。大学里我开始读原版的英美作品,狄更斯、勃朗蒂姐妹、海明威、福克纳、索贝罗等,几个20世纪的作者还没完全读明白。你现在还读小说吗?
明思念 发表评论于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集文理科于一身.
Rosaline 发表评论于
关键在于你是哪个年代的,如果是文革期间还说得过去,因为找不到书:)
c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豆腐干' 的评论 : 你这么一说我刚想起来。战争史也看了不少,什么外国名将录之类,苏沃洛夫,纳尔逊什么的。不过忘了是中国人写的还是外国人写的了。
c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思韵如蓝' 的评论 : ...which means that you have left's heart and right's brain. :-)
c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ziqiao123' 的评论 : 有意思的是,我高中好友是大仲马迷,读大部头的《三个火枪手》,放学路上就给我们狂讲情节,也不管别人爱听不爱听。有这么个说书的,大仲马的作品就没读。

感觉约翰克利斯朵夫、安娜卡列尼娜、简爱是女性化比较强的作品。

雨果是我的最爱,但是巴黎圣母院不知为什么错过了。
豆腐干 发表评论于
历史类的呢?1978年出版过第三帝国的兴亡,三卷简装,纸质很差,我读的如饥似渴。teenage阅读广泛的好处是记的住,有些情节一辈子都忘不了。不足之处是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些书要真正理解需要等到40岁以后重读。当然身边有名家指点又二说了。一个小孩成长过程中不断受到名家指点真是一种幸福,要比别的孩子少用10年功。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悲惨世界"直到今天依然是提醒我们"爱里没有恐惧"的经典。雨果真乃人道主义大师。
我也很不喜欢"红与黑",真高兴有人与我同类: 什么风花雪月,就"苟且"两字送这些人!

我也喜欢"牛虻",那你说我到底是左还是右呢?:)
ziqiao123 发表评论于
理工科男生能读这么多不务正业的书真的是不容易,看来你是属于文青之类型。对我来说,你的单子里缺少几本关键书:基督山伯爵、约翰克利斯朵夫、安娜卡列尼娜、巴黎圣母院、简爱,。。其他的一下想不起来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