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婆家行(1):美丽的家园、发展中的山村

音乐几乎伴随了我所有的文字,从音符中飘逸出的旋律有时比文字更能释译情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从北京飞到上海,待了一天后,我们乘高铁2个小时左右就到达浙江省义乌市。弟弟和侄子已在火车站等我们。弟弟和侄子各自有车,但开来的是侄子的车,也是侄子开车带我们回先生出生和成长的山村。这个小山村距离市区大约15公里,我们很快就看到了村庄。年迈的公公(94岁)和婆婆(85岁)已站在村里的停车场等待我们。

老人家们非常开心看到我们,我也有些激动,上前给公公婆婆各自一个拥抱。由于父母年迈,先生这些年来是每年探亲两次,大约每隔6个月回去看望他们。我象往年一样,每年一次;所以,看到两位老人家,我比先生更兴奋。我挽着婆婆的手臂,全家人有说有笑地从村里的停车场漫步回到了家。




音乐《琵琶语》


1. 美丽的家园

照片1:乘高铁回到先生的故乡浙江省义乌。



照片2:从镇上通向我们村的一条山路,快要到家了。



照片3:先生出生和成长的小山村。当然,他生活在村里的那17年不是这样的;山村早已旧貌换新颜。



照片4:清晨,从我们家三楼阳台欣赏到先生成长的山村的一部分。我们家是一栋三层楼的楼房,我特别喜欢三楼我们卧室旁的这个大阳台。



照片5:除了赏景,这个阳台还是洗衣服和晒衣服的好地方。两年前,住在城里弟弟家时,我发现他为弟媳在他们家阳台上做的水池和搓衣板非常方便洗衣服。因此,去年回国探亲时,我请手巧能干的弟弟在家乡的房屋阳台上也做一个水池和搓衣板。非常感谢他使我的希望成真。在这里洗衣服、特别是洗先生和我跑步健身后的衣服非常方便。并且阳台上还有不诱钢的晒衣架,每天晚上收回晒干的衣服时闻到太阳香的感觉真好。



照片6:放在家里二楼的洗衣机好像失业了:-)))。



照片7: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我们家的3层楼房有6个看得见风景的卧室、4个淋浴设备完整的卫生间、多个大小不一的厅和过道。平常家里只有公公婆婆居住,他们住一楼的主卧室;二楼3个卧室留给弟弟全家从城里回来看望父母时居住;三楼2个卧室留给我们和女儿女婿回老家探亲时居住。这是公公婆婆为我们准备的房间,风景很好。清晨,先生和我在鸡鸣声中醒来,享受乡村风情。




2. 挚爱的亲人

照片8:94岁的老父亲与56岁的儿子促膝交谈。公公虽然听力衰弱,但思维依然敏捷;从正面看,他面色红润,不像是94岁的老人。



照片9:得知先生和我在早餐后将带公公外出散步,与公公相濡以沫65年的婆婆(85岁)为公公整理衣衫。从这张照片能看到公公脸的侧面有许多老人斑,94年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能看出他是90多岁的老人。婆婆脸上皱纹也比去年多了许多,但奇妙的是老人家至今只有少许白发。今年是我们家祖孙三代结婚100周年纪念:公公婆婆结婚65周年,先生和我结婚30周年,女儿和女婿结婚5周年。公公婆婆是我们晚辈的榜样。



照片10:先生为我和公公拍了一张散步的合影,我非常感恩与老人家在一起的时间。今年探亲,我看到公公婆婆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有比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公公的状况。我心里有些伤感,曾悄悄地对先生和弟弟说出了我的感受。弟弟劝慰我说:“相对于爸爸妈妈的年龄,他们各自健康状况算是很好了。”先生和我都觉得弟弟说得有道理,我心里感觉好了一些。远在海外的我们对在国内年迈的父母有许多的亏欠,对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的这些亲人们有无尽的感激。




3. 丰收的喜悦

公公婆婆因年迈,近1、2年己不再种地;但住在城里的弟弟弟媳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回到山村照顾其中两块自留地,另一块自留地让给亲戚种。在老家的父母和在城里的弟弟全家全年的蔬菜基本上能自给自足,并且全部是对健康有益的有机菜。

到家的第二天早晨,先生和我早餐后陪公公散步到另一个村。我们遇到一位89岁的老人家,他先用我听不懂的方言与我的公公聊了一会儿后;接着那位老人便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与我和我的先生讨论中美关系及国际国家大事,才思敏捷。我和先生对望了一眼,为故乡老人健康的晚年生活感到欣慰。在散步回家的路上,经过我们家位于村头的自留地,那是我们家三块自留地之一。公公带我们到田边,我和先生开心地採摘了一些蔬菜,享受丰收的喜悦。

照片11:部分村民们的自留地,包括我们家的自留地。



照片12:一位乡亲正在自留地里干活。



照片13:我兴奋地连走带跑地奔向我们家的自留地。



照片14:非常开心看到地里种的蕃薯,后来得知种的是营养更好的紫薯。不管如何,我很喜欢吃蕃薯的径和叶,摘了一些回家。



照片15:我们家地里长的苦瓜。



照片16:我们家地里长的生姜。



照片17:非常开心得知拐角的这块地也属我们家。



照片18:很兴奋看到这条大丝瓜,我刚想摘下它,先生说这条丝瓜可能太老了,我只得放弃它。



照片19:没关系,继续找嫩丝瓜;有这么多选择,总能找到合适的丝瓜:-)))。



照片20:不仅找到了恬好的丝瓜,而且还看到了许多长豆。



照片21:手捧从我们家自留地收获的丰收果实,开开心心地回家。



照片22:我们家的第二块自留地隐藏在这个山凹里。



照片23:一位乡亲在自留地种的荞麦。照片24:从我们家第二块自留地挖回来的子芋(嫩小的艿芋)和黑豆。弟弟弟媳说因为得知黑豆营养价值比青豆高,所以就改种黑豆了。



照片25:外表看上去黑豆与青豆非常像,烹熟扮开后就看出了是黑豆。



照片26-27:我们在家时吃的部分午餐,其中许多蔬菜来自于我们家的自留地;桌上的炜鸡和炜鸭也是散养的土鸡和土鸭。这些鸡鸭不是用家里的电炉煮熟,而是专门搭了临时土灶用柴火慢慢炜熟,所以盆口有柴火薰的黑色。公公婆婆说用这种传统方法做出的土鸡土鸭的味道才正宗。





照片28:我们家楼房正门上的对联是94岁高龄的公公今年过春节时写的。虽然他的视力严重下降,下笔仍然工整有力。并且,这对春联是公公自己创作,老人家虽然听力严重下降,但仍然才思敏捷。




4. 发展中的乡村

公公今年春节创作和书写的那对春联“无边春色美河山,大有作为新岁月”是我们金秋十月探亲期间所见发展中家乡的写照,只需将“春色”改为“秋色”即可:-)))。

照片29:当地政府有关发展我们村和邻近两个村的蓝图。



照片30:正在改建中的一个村。



照片31-32:那个村正在建设中的房屋以及已建好的房屋。这里的每栋楼房都是单门独户属于一户人家,非常宽敞的住房。





照片33:但每栋楼房的间距还是比较小,靠得太近。



照片34:另一个村已经基本完成了改建。



照片35:村里的楼氏宗祠也是文化礼堂。其门匾额上的字是我公公写的。



照片36:宣传墙上展示村里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



照片37-38:正在兴建的从我们三个村通向邢宅村的骑行绿道。我们的女婿是骑行爱好者,等这个绿道建好后,他回来探亲就可带着我们畅骑在青山绿水间:-)))。





照片39:骑行绿道将经过的青山。



照片40-41:三个村庄中的另一个自然村。





照片42:除了骑行绿道,还计划在我们三个村之间建露天营地、健行步道,供人们到这里休闲度假。看了这蓝图,我一方面为婆家山村的发展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为婆家山村即将失去的农田和宁静感到遗憾。希望地方政府不是一味注重开发乡村,而是也要保护原生态环境。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迪儿' 的评论 :

谢谢“老”朋友的分享(我在我们共同的朋友安娜晴天那里见过你)。非常开心你陪妈妈探访老家时经过义乌。我知道东阳的木雕闻名世界,也知道东阳与义乌邻近。在我现在居住的城市,义乌老乡们聚餐时包括邀请来自东阳、浦江、金华的朋友们,都是那一带的人。问好!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reYOUsure' 的评论 :

谢谢新朋友。I'm sure感受到了你的鼓励;-)))。你的ID好有趣。
迪儿 发表评论于
读来好亲切。我今年九月份陪妈妈回老家,在义乌乘的高铁。我妈妈是东阳人。
areYOUsure 发表评论于
多谢分享,大赞!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回复 'RoseBuilder' 的评论 :

好:-)))。
RoseBuilder 发表评论于
活着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回复 'nasastar' 的评论 :

谢谢新朋友,你的留言使我动容。是啊,我们的祖国发展非常不平衡。我上个星期六参加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CEF)的一个聚会,国内贫困乡村的儿童完成基本教育都很困难。义乌是全国十强县市之一,据报道如今有5万左右外国人(主要是一些商人)居住在义乌,并且如今有从义乌直达欧洲的火车,都与那里的商城发达有关。而这一切给地方政府带来不少财政收人,从而当地老百姓也受益。愿中国将来大多数乡村都能象义乌乡村一样富饶。
nasastar 发表评论于
中国绝大部分农村能达到义乌的水平,就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时。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一师是个好学校' 的评论 :

谢谢“老”朋友。一师是个好学校,义乌是个好地方:-)))。问好!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iserman' 的评论 :

谢谢您的wise评论。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mall_fish168' 的评论 :

谢谢新朋友。所言极是,无论对他们自己还是对儿女来说,父母的健康是福气!!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回复 'hbaobao' 的评论 :

问好老乡!以后的1、2篇中有我和我先生跑步登山拍到的景观,也许还有你熟悉的呢:-)))。
一师是个好学校 发表评论于
温馨,美满,幸福:-)
small_fish168 发表评论于
很美!好地方!老人健康就是福!
hbaobao 发表评论于
谢谢晓阳分享!好熟悉的久违了的老家景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