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下》第13章讲的是南国犹大王亚比雅和以色列王耶罗波安之间的一场战争。这看似手足相争,因为双方都是以色列人,然而实质上却是信靠神与悖逆神之间的战争,因为双方在与神的关系上有很大的不同。耶罗波安已经离弃神,立金牛犊为偶像,而且驱逐耶和华的祭司和利未人。而另一方,亚比雅却没有离开神,在祭祀礼仪上做得中规中矩,有着正统的祭司和利未人后裔。所以,这场战争不是神在兄弟之争中帮助一方击败另一方,而是依靠神的一方在战争中获胜。虽然王国被一分为二是出于神对所罗门犯罪的惩罚,可是在分裂之后,南、北国却要为各自与神的关系附上自己的责任和代价。
当我们细心比较《列王纪》和《历代志》对犹大王亚比雅的介绍时会发现其中有很大的不同。《列王纪》对亚比雅的介绍简短,指出他的行恶(王上15:1-8),而《历代志》虽然花了更多的篇幅,但却没有提到亚比雅行恶的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可以说,《列王纪》着重的是对亚比雅一生的总体的评价,而《历代志》着重的是对亚比雅生平中某一件事情的具体记载。这两者之间并无矛盾。《历代志》作者的着眼点不局限在去对一个王的一生进行总结性评价,而是也花一定的篇幅去看一个王在他的一生中有什么具体事情是值得我们留意、警戒和学习的。从经文对亚比雅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南国在敬拜、祭祀礼仪上对正统的延续性,也因着这样的延续性,他们得到神的看顾。这是作者要强调的,特别是面对被掳归回的以色列人来说,恢复圣殿正统的敬拜是很重要的关注点。
虽然作者强调南国在祭祀礼仪上持守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指出,争战的胜负最终来自于对神的呼求和神的帮助。南国虽然有正确的礼仪,可是他们也发现在战场上依然面临首尾受敌、敌强我弱的尴尬局面。然而,当他们向神呼求的时候,神就帮助了他们。虽然亚比雅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可是当他们向神呼求的时候,神记念祂与大卫的约,伸手保护。
综合《列王纪》和《历代志》对亚比雅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亚比雅在一生中有着持守祭祀礼仪,呼求神的这一良好片段;可同时也有着行恶的这样一个人生的总结。他的良好片段最终没有成为他一生的写照。我们在此需要反省的是,一个在生平中有着良好记录的片段,但总体的评价却是恶,我们会是这样的人吗?实际上,在我们跟随神的道路上,我们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做得合适的地方,可是我们整体的生命成长又是如何呢?我们能把这些好的片段扩展成为一生的全部吗?我们可能在教会服事很热心,可是日常生活的见证又是如何呢?我们可能很出色地完成手上的事工,可是我们与神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默想经文:“犹大人回头观看,见前后都有敌兵,就呼求耶和华,祭司也吹号。”(13:14)
主啊,愿我对你的呼求和依靠不是昙花一现,不是应急之需,而是一生的追求,生命的交托。
一点操练:留意自己一些良好的片段,使之成为自己一生的写照。例如我们帮助过别人一次,但要持续下去;我们为了工作而呼求神,也要在其它的事上持续信靠;我在一件事上禁戒自己不犯罪,但也要保守自己在其余的事上都行在神的义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