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舞蹈学院《国风》

(转发)

纯粹是突然兴起,淘宝上转了两圈,就看见了北京舞蹈学院原创古风第一舞《国风》。我是不想说什么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之类装腔作势的开头,但是多少是庆幸的,能看到这样美丽的舞蹈。

《国风》,名字就来自《诗经》了。将诗三百,思无邪,舞蹈也是以《诗经·国风》里的爱情诗篇为基础主演,讲述了发生在历史长河深处、人事地点均已不可考的爱情故事。它们本来是各自独立的章节,经过舞蹈的解构,营造出了“剧”的演绎,将那样悠远的情绪带到现代人的面前。

很难说它是一个单纯的汉唐舞、古典舞或者说现代舞。汉唐舞、古典舞的程式是贯穿始终了,但是背后的思路和展示的方式又常见于现代舞中。?大概很多所谓的舞种,在舞台语言中各有特色,但是人类的情感归根结底是相通的吧。

 

一 周南·关雎、秦风·蒹葭

周南·关雎周南·关雎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我迟到了,没看到这章。

我能怎么办呢,我也很绝望啊。

 

 

 

二 郑风·子衿、王风·采葛、王风·大车

王风·大车王风·大车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多少还算是一名同袍,退坑的念头起了很多次,最后还是懒洋洋地留了半只脚在里面。也算是半个舞蹈爱好者,多少知道些响当当的名字。《相和歌》刷过太多遍,《子衿》也听过太多次。看到这里的子衿,感觉全然不同。

前面讲过,我今晚迟到了,入场的时候《子衿》演到了后半段,所以并不知道主线具体是如何。就讲讲我看到的后半段。很多时候爱情是非常辗转多变的情绪,舞蹈里的身体语言也表达了很多这种挣扎。《子衿》里的主角,是久候心上人不至,在自己笃定的情深和对方薛定谔的来中苦苦煎熬着。这种煎熬表达在舞台上,就是大量的起伏。情绪像指尖一样高高昂起,或者在旁人的指画中被捏扁揉圆。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但愿君心似我心,岁岁常相见。

 

 

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作者爱上了采葛的女子,成日见盼着下次会面,一天见不着,就抓耳挠腮地上起火来。《西厢记》里张生不停地叨叨“诶呀怎么还不下山,这届太阳不行”,想来焦躁是类似的。

至于舞蹈,尤其喜欢两位采葛女子对舞的那一段,两人的动作既有呼应又有区分,水袖柔软波荡,潋滟地像是春日的山泉。要是把舞蹈里女子的部分单独拿出来再加以改编,应该会很符合我心目中《碧涧流泉》的舞台形象了。从冬末破开冰雪的第一缕春波开始,变成汩汩的溪水,最后变成奔涌的山泉。水中散着些花瓣和草叶,随着水光打着软软的旋儿。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多半都是骗人的。舞剧里初见的惊艳过后,然后也没有然后了,人生大抵如此啦。

 

 

王风·大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每次玩天使的时候,都会被切地生无可恋,天长日久,练得两只听熟了脚步声的好耳朵。然而总有两种绕后是防不胜防的,一是悬空和尚,二是膝盖走路lyb。这种时候只能双手离开键盘并微笑。

扯题外话,就是《王风·大车》里出现了很多“膝盖走路”的动作,看得我背后一凉。其实作品本身,是一个非常主动的女子形象,舞蹈里倒是表现出了更复杂的情绪。主动还是主动的,但是带上了更生动的心路历程。主动接近的是她;看到对方没有回应,第一个缩回手的是她;随后的神思辗转也是她;最后试探着接近对方,在握住手的一刹那间害羞的还是她。也许过程是曲折的,道路是漫长的,但是心意确定后,就是坚定地走下去了。“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三 周南·桃夭

《周南·桃夭》《周南·桃夭》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应该是很熟悉的,一则是高中语文课本,二则是军艺的《桃夭》。不过以上二者都是在以桃喻人,北舞的《桃夭》更多的是桃花本身——明媚,艳丽,自在舞春风。

汪曾祺说栀子花,我倒觉得有点像这支舞蹈表现的桃花:“去你大爷的。你们愚蠢的人类风流薄情关我屁事啦!宝宝这么漂亮,有风的时候就顺着风转着裙子玩,没有风的时候就自己转着裙子玩, 每天开开心心地唱着歌跳着舞,要你们人类管啦! ”

我也是这么觉得的,这样蓬勃鲜妍的生命,诶呀诶呀,就是要开开心心的嘛!

 

 

四 郑风·女曰鸡鸣、邶风·绿衣

邶风·绿衣邶风·绿衣

?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应该都快要被用烂了吧,其实这首诗就是普通人的爱情啊。舞蹈里也是一样的,女孩子撒娇,甩小脾气,抱一抱哄一哄又马上笑逐颜开。小小的水袖转着圈撒起娇来真是可爱透了,拿小拳拳捶胸口也是可爱透了。   

很喜欢舞蹈里表现的很多人的爱情,有娇憨可爱的,有开阔爽朗的,有端庄可人的。人是有千万种性格,而千万种性格的人都值得一份真实的爱情。在剧目的最后,有人喝醉了,歪在草地上,女友/妻子生气地骂他:“又喝酒!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喝酒喝酒喝酒,一天到晚就知道喝酒!”骂完了,还是给他披上了手中的外衣。

这就是现实啊。

 

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初中的时候读到过《绿衣》,明明未曾经历过爱情,也没经历过生离死别,也不知所以地哭地哀哀。今晚又一次听到,于是想到十年前的夏夜,被燥热的空气堵住胸口的钝痛。

舞蹈剧情是承接《女曰鸡鸣》的,被披上的外衣很快就变成了遗物。细软的手再也举不起酒杯,白皙的颈侧低垂,当日灵动地与你调笑的人僵直地倒在地上,醉卧春草的人披着绿衣,瑟缩在舞台孤零零的光圈下。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不,醉后往往是另一个世界。留恋世间的生灵也许也会回到心系之人的身边,为他理好散乱的衣襟,掖紧飘荡的袖口。可是然后呢?等醉酒之人蓦地惊醒,一缕芳魂飘散之后,也只留下这件绿衣,带着一点不肯散去的幽香裹上身。

很没出息地看哭了,妈个鸡。

 

五、续“国风”

续“国风”续“国风”

?

《续“国风”》大约是可以视为对前面四个章节的呼应的。

周南·关雎、秦风·蒹葭我错过了,不敢妄下定论,仅以此处看到的表演来看,像是在表述同心而离居的苦闷,和触之不及的渴慕。

郑风·子衿、王风·采葛、王风·大车在前面的表演中情绪各异,这里倒是很统一,虽千万人吾往矣之类的句子,用来描述爱情的坚决是有些大了。不过性质总是没错。

周南·桃夭印象不深,不记得有没有出现在此处。这证明了一件事情,看剧的时候不要分神回微信。

郑风·女曰鸡鸣、邶风·绿衣本来展现的是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这里的表现却高度诗化——那种带着历经千年的灵动向我们走来的爱情。

 

 

《续“国风”》之后是谢幕了,愚蠢的我还以为是章节的后半段,直到第三对舞者走到台前、第三次响起掌声时才意识到_(:з」∠)_就很委屈,很气。

因为真是美啊。无论是走在台前的舞者,还是人肉背景,都还带着舞蹈的语言,舞蹈的情绪,举手投足间完全没有脱离开那个勾画出的时空来,还带着淇水的风和终南的雨。

谢幕的最后,那些从仕女图、文人画中走下来的身影突然回到了现在的时空,摆头扭胯,脱掉上衣摆起身子来,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营业到凌晨两点的酒吧舞池。爱情还是在发生,荷尔蒙还是在积累,穿越千年来的情愫不因时间地点的转移而改变。

 

然而我还是一条单身狗,我很难过,汪。

我校原创舞蹈作品《国风》在舞蹈剧场精彩上演

  

  

  3月29日、30日,原创舞蹈作品《国风》于我校舞蹈剧场上演。我校党委书记王旭东、校长郭磊、党委副书记刘岚、纪委书记张盈与北京市团委大学部部长张秀峰、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专家评审韩文高、谢柏樑、刘震、周立新和在京高校500余师生共同观演,演出以动人的情思,精湛的演绎赢得了如潮掌声与普遍赞誉。

  

  周南·关雎、秦风·蒹葭

  

  

  郑风·子衿、王风·采葛、王风·大车

  

  

  周南·桃夭

  

  

  郑风·女曰鸡鸣、邶风·绿衣

  

  

  续“国风”

  ·舞人情怀,传递中国舞蹈样式

  《国风》以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篇为基础主线,延伸到爱至生活至生命.....舞蹈以“阴阳观”下的“气”文化及方法论布局,以时空意识的幻化及抽象为“轴”,使得“国风”中本各自独立的诗篇,形成整体“剧”的演绎。它是就古典诗意的痕迹介于现代意识的象征与意向,通过舞蹈自身的“气韵”呈现相结合的自然语境,由“气”至“身心”,由“身体文化”进而诠释“文化的身体”,它不是“古代舞”,也不是人们常见的“古典舞”,它不再是动作的“复制”,而是一个熟悉的但更是新鲜的中国舞蹈样式,让我们可以在熟悉和新鲜、求异与感受并存中,体悟中国文化那挥之不去的恒定和温感。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中指出文艺创作应有文化传统的血脉,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国风》是国内首部有关诗经的大型舞蹈作品,作品本身便是国学理念,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艺术体现,以《诗经》入舞,从文化性到艺术样式处处体现了“中国味-古典性-当代意识”的有机结合,在坚守诗经中的精华本质和远古意境之上又不乏创新意识,为舞蹈艺术创作起到了一种正能量的引导,真正做到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古今相融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高雅艺术走进社会、服务人民

  此次演出,不仅展示了北京舞蹈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体现了北京舞蹈学院以高雅艺术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真正让文艺扎根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国风》是北京舞蹈学院首个获得“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的项目,在结束北京站首演之后,也即将赴上海、九江、厦门、西安等地展开全国巡演,希望通过《诗经》中的流淌千年的爱情之约,让观者多一份对舞蹈的情思,在舞人情怀中延伸出对生活与生命的咏叹,体悟蕴藏于中国文化中的奥妙与深邃。

  

  (创意学院 团委 文/郑子豪 图/牟可)

《国风》作为新古风第一舞,

找到了最中国的审美文化方式,

带着一股最纯洁最炙烈最缠绵之风,

全新演绎史上最美的经典情诗,

娓娓道来你我心中那份对爱的坚守…

 

 

 

看诗歌之美:从一场舞蹈阅读中国最美诗词

 

《诗经》之美不仅在于婉转的韵律与朗朗上口的诗句。更美在一份人性之真,以简单的字句描写着人内心最朴素诚挚的情感,有情思,无邪念,有爱欲,无淫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郑风•子衿》

 

 从古至今,我们从书本上阅读到《诗经》里的这些词句,我们从流行歌曲里听到这些词句的改编。但在千年前的春秋时期,这些词句真正描述的场景是一场生命之舞、爱意之舞。春夏之交,万物繁茂,陕地以南的男男女女沿河踏歌而行,持兰而舞,吟诵心意,向自己的心上人求爱。

 

而今天,《国风》要做的正是重现这种生命之舞,爱意之舞。将《诗经》里描述的那个真挚、鲜活、生机勃勃的南国重现在你面前。让情意的炙烈穿越千年的时光落到你的面前。相识相知、相依白首,从爱之初始到生命终结,以诗为史,以舞为媒,依旧能够触动今日的你,让你看到中华文化里最美的情感轮回。

 

“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是北舞的舞者和万素导演送给每一个中国人的爱情史诗。

 

 

 

听古乐之韵:从一场舞蹈倾听先秦最流行乐章

 

 

 

孔子出使齐国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乞食卖唱于临淄余音“绕梁三月”不散。春秋战国时期,从贵族到人民,好乐之风鼎盛,留下了无数关于音乐的传说。而这些音乐的影子你都可以在《诗经》里找到。

 

作为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无论是洪钟大吕的庙堂之音,还是缠绵悱恻的草根之爱,都融合在了一首首传世名篇里。古音乐考证,《诗经》中的诗最开始都是配乐的歌词,而这些歌词的念法也与今日不同。也正是有了《诗经》,古音乐才真正成了一门学科。

 

为了重现千年之音,《国风》创作者几经周折找到了《诗经》协会,找到了专业的古音朗诵的专家,将真正的千年之音融汇到了舞蹈之中。万素老师评价道“(我们)想要让观众听到的并不是多么专业的唱功,而是听到这些学者声音背后的文化底蕴,在他们朗诵的时候我就看到了美,听到了美。”

 

 所以,今日走进剧场观看国风的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千年前的舞蹈之美,更能听到原滋原味“绕梁三日”的古音,感受古人对于诗经中传世名篇的吟诵,享受一场从语言到音乐的倾听盛宴。

 

 

 

品身体之味:从一场舞蹈中看到文化与哲学

 

“舞蹈是需要体验的,看书是没有用的。舞蹈真正能走向人群的是一种味道,而不是某种学派。”《国风》导演万素老师如是说。

 

《国风》力图重现的不仅仅是古典舞蹈之形,它的野心更在于传达古典舞蹈的深味,将蕴含在一举手一投足中的文化与哲学传达给观众。在编舞上,大胆摒弃了传统意义上汉唐古典舞的形式,而真正从“气韵”与“阴阳”上去构建舞蹈动作,没有大张大合,不用激烈的动作去炸观众眼球,而是如涓涓细流一般娓娓道来的,如同一幅写意山水画,为观众留下许多值得回味与思索的空间,从而让《国风》不仅仅是一场舞蹈,更是一次深入的生命体验,一次让观众能够体味美与哲学的思想之旅。

 

 

 

思最初懵懂之心:从一场舞蹈找回你的诗心

 

 在信息爆炸与娱乐至上的今日,有人认为“诗人”已经成为一个略微过时的符号,而诗歌也成为一种不再流行的文化载体。但随着央视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出现,我们也惊喜地发现诗歌之美不死,人民诗心不灭。

 

《国风》之舞想唤起的正是这种深藏在每一个人身体里的诗心,观海能想到“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看春日能回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临江水能想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与爱人分隔两地能体会“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是跨越时间专属于东方民族的美学意念。

 

《国风》以简洁朴素的设计将这种美学带回到了你的身边,如泼墨山水一半的舞台背景重现两千年前的春日盛景,河流、桃林、竹林,在舞台上次第展开。柔美、简洁的服装更加衬托出舞者青春的气息,让整个舞台从视觉上栩栩如生地重现一个“青青子衿”“桃之夭夭”“蒹葭苍苍”的国风画卷,让每一个观众能够顿悟诗并不在远方,诗在每一寸的生活与岁月里。

 

 

 

忆纯真挚爱之意:从一场舞蹈回忆爱情之真

 

《国风》是求爱之歌。千年后的爱情可能是电影院、餐厅与ktv,千年前的爱情却是春夏交际的河滨、兰草、鲜花与歌吟。看似千差万别,但爱的体验,其中所掺杂的喜悦、痛苦与无奈,却是一般无二。

 

千年前的男女,在春日河滨相遇,看容貌身姿,听吟诵诗句,两情相悦即可赠兰草以表心意,少了更多世俗的考量,回归的是爱情本真的淳朴:一个生命体对另一个生命体的单纯吸引。这是中华文化中最初的爱情体验,也是《国风》会带给每一个你的爱情唤起。千年前的生命早就消失在茫茫历史长河里,而舞者以舞的形式将他们打捞,从远远的相望到近近的凝视,再到两情相悦、男耕女织,最后归于生命的终结,让观众感受到爱的每一个轮回本该如此,而对于生命之美与爱情之真的需求一直潜伏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从未离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