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聊聊《芳华》

  《芳华》终于在众人的期待中上映了。这几天微信圈里各个公众号争相发表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我所看到的评论负面的占多数。今天看到一篇个人觉着比较离谱的评论,有些感想。

    这篇评论的作者认为冯导是在利用这部电影歌颂那个时代,这是我不敢苟同的观点。

    看完电影《芳华》后,很强烈的一个感觉就是我从电影中得到的感动远低于我的预期值。但是我真没看出这篇评论里提及的歌颂的成分在哪里。我看到的是冯导对他那个年代的青春年华的一种怀念,只不过他把这种情怀用文工团这个特定的环境表现出来了,我是觉着在当年的那个时代,只有文工团这样的背景,才能把这种情怀表现得更唯美。在电影里我还是看出了当时背景下,人性的扭曲,只是冯导用了不多的镜头,没有重墨渲染。我没有读过严歌苓的原作,但看过电影《归来》和电视剧《小姨多鹤》,那里表现出的那种苦涩真的是扎心的。我从电影《芳华》其实也能体会这种苦涩。我对冯导的理解是他的目的是缅怀青春,谁都有过自己的青春年华,苦也好,乐也罢,做为对自己人生的一种纪念,总是有美好的感觉在里面的。我个人倒是可以接受冯导的这种呈现的方式,只是不喜欢他电影的那种漫无边际的表现形式,也许是因为我不够有深度,所以这种晦涩的表现方式给我带来的感动不够强烈。我中学同学里就有看《芳华》看到泪流满面的。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从中得到的感受也不尽相同而已。

  至于里面的歌,对于一代人来说,就是经典。在当时那个影视音乐作品不那么丰富的年代,你喜欢或者反感,都不能改变这些歌曲就是当时脍炙人口的歌曲。其实检视一下当今时代下洪水如潮的影视和音乐作品,又有几首或几部能给听众/观众心灵带来这样震撼的作品呢。

  暴力+情色的说法令我感到不知所云,青春荷尔蒙带来的冲动反映到真实当中难道不是这种羞涩的YY吗?没错,那个年代是禁止讨论这种人性,人的本能的话题。但这正是《芳华》这个文工团背景作品的特别之处,可以把这种青春的骚动用美的画面表现出来。
 

附:
《芳华》:冯小刚最无耻的一次歌颂 

2017-12-19 道听图说

 

道听图说(photopics)富有营养的文字阅读,震撼心灵的视听体验。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免费关注,一起聆听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声音。

 

 

人物形象单薄,故事琐碎、平淡,这些都是小毛病了。真正的问题在于:这是基调无耻的电影。

表面上看,这是冯小刚这个老男人的一部怀旧之作,质量低劣似乎可以原谅。但是,怀旧怀出对邪恶的歌颂,这就是无耻了。

1,暖色调掩饰下的歌颂

电影或小说,在面对历史上的荒唐岁月时,可以直接批判,也可从小人物的命运冲突中对那个时代进行一些侧光照。无论如何,你不能歌颂荒唐岁月。

德国是有法律明确禁止歌颂纳粹的。中国没有法律条文禁止歌颂镇反反右三年饥荒文革什么的,所以总有一些人去唱过去的赞歌,但那些人的歌颂,局限在某些民粹网站或一些日常琐碎言论。冯小刚则把他对邪恶的歌颂搬到了大银幕,对观众公开进行了一次强暴和嘲讽。

在《集结号》中,虽然冯小刚也歌颂内战中的某一方,但影片至少主要是表现战争的残酷。而到了《芳华》,他的战争场面仅仅是为了反衬他要歌颂的文工团的美好。文工团是什么?是ZG版的W/A/F。中国可有哪部影片如此深情地歌颂过文工团?

2,对原著的扭曲

《芳华》的卖点之一是:原著严歌苓。严歌苓被大众熟知,是她的《陆犯焉识》被改编为《归来》之后。一个能创作出《归来》的作家,怎么可能又端出《芳华》这么一盘馊了的菜肴?

答案是:《芳华》对于原著进行了彻底的扭曲。原作中是有批判性的,严歌苓用官方可以接受的文字,对那个时代进行了隐忍的批判。而冯小刚用唯美的画面对那个荒唐岁月进行了无限的怀旧和含情脉脉的歌颂。影片传达的几个意思是:穿军装是牛哄哄的,文工团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是美好的,那个时代是充满温情的。

《芳华》卸掉了原著的脊梁,代之以一层温情的裱糊。严歌苓为何会允许冯小刚进行如此亵渎?不得而知。

张艺谋用《归来》这样一部优秀作品与中国知识界进行了和解,对他2008年的纳粹美学进行了间接道歉。而冯小刚则用一部《芳华》暴露了他低劣的价值观。

3,扭曲的情色符号

暴力+色情,是电影票房的两大法宝,冯小刚也要借用这两大法宝,本无可厚非。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泳装照,胸衣情节,甚至裸体镜头,冯小刚用这些镜头告诉观众:在那个年代,性是允许被展示美好的。而稍微年长的人都知道,1960年至1980年代初期,中国人基本是被禁止突出性别的,

4,移花接木的音乐美化

《芳华》中大段引用了三首歌曲:我的祖国,绒花,驼铃。

这三首歌均是特殊时期中的“扭曲的经典”。

《我的祖国》美化朝鲜战争,但此歌的艺术性是具备的,曲调、歌词均有民国遗风。

《绒花》是电影《小花》的插曲。现在看来,《小花》是一部很傻的电影,但如果考虑到那个电影所处的时代,我们就能理解这部电影在中国电影历史上的地位,由王酩、李谷一合作的《绒花》,直到今天,仍是上乘之作。

《驼铃》本身一般,但其所附着的《戴手铐的旅客》则是一部了不起的影片。在30年后的今天,中国大陆还能拍出这样大胆的电影吗?

这三首歌曲,各有各的历史地位,甚至还有对文革的反思在其中。而冯小刚竟然用这三首歌为他的荒唐岁月荒唐体制进行美化与歌颂。《驼铃》若有魂,当谴冯小刚。

可以不发声;尽量不要赞美无耻;如果被迫赞美无耻,也不要表演那么逼真。

5,低劣的禁演炒作

这种歌颂电影怎么可能被禁演?冯小刚用禁演来炒作,太下贱了。

《芳华》是一部披着羊皮的《战狼2》,《战狼2》至少告诉你:我要强暴你了。而《芳华》则是羞答答地扯下文胸一角:人家要被强暴了。习惯于“雪夜闭门读禁书”的人赶紧掏钱买票钻进小黑屋,想看看冯小刚如何被强暴,结果却发现:自己中了冯小刚的仙人跳。

冯小刚的审美可以停留在文工团水平,我们无权苛责,而且我们也知道冯小刚的水平,知道他的能耐也就是捡拾王朔掉在地上的面包渣,逗一点小机灵而已。但是,冯小刚把他的“文工团审美水平”,变成了“对文工团的赞美”,这就无耻了。

6,又一次“青春无悔”的自渎

“青春无悔”是被中国知青毁掉的一个词。

作为现代中国最悲情的群体之一,知青令人同情,知青岁月的迷茫、艰难、肮脏不应该由知青来背负责任。但知青们为了梦呓自己的青春而把那个岁月称为无悔,这就是知识贫乏导致的逻辑混乱。

冯小刚克隆了“青春无悔”,在精神错乱中搭建出了“文工团无悔”。

 

结语:

我对冯小刚没有任何苛求。我们作为普通个体,可以不发声;如果被迫发生,则尽量不要赞美无耻;如果被迫赞美无耻,也不要表演得那么逼真。

冯小刚用《芳华》这部影片强暴了原著严歌苓,强暴了几首特殊时期的特殊歌曲,强暴了走进影院的观众,同时也完成了对自己的阉割。

  作者:王思想           来源:旧金山空间

tea_fan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的鼓励,问好!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茶妞写得真好,我们这里在演,回头去看。祝好,节日快乐!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