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记第三十课:撒拉之死与埋葬(23:1-20)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门。今天的证道经文是创世纪23:1-20

1撒拉享寿一百二十七岁,这是撒拉一生的岁数。2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亚巴,就是希伯仑。亚伯拉罕为她哀恸哭号。

3后来亚伯拉罕从死人面前起来,对赫人说,4我在你们中间是外人,是寄居的。求你们在这里给我一块地,我好埋葬我的死人,使她不在我眼前。5赫人回答亚伯拉罕说,6我主请听。你在我们中间是一位尊大的王子,只管在我们最好的坟地里埋葬你的死人。我们没有一人不容你在他的坟地里埋葬你的死人。7亚伯拉罕就起来,向那地的赫人下拜,8对他们说,你们若有意叫我埋葬我的死人,使她不在我眼前,就请听我的话,为我求琐辖的儿子以弗仑,9把田头上那麦比拉洞给我。他可以按着足价卖给我,作我在你们中间的坟地。

10当时以弗仑正坐在赫人中间。于是,赫人以弗仑在城门出入的赫人面前对亚伯拉罕说,11不然,我主请听。我送给你这块田,连田间的洞也送给你,在我同族的人面前都给你,可以埋葬你的死人。

12亚伯拉罕就在那地的人民面前下拜,13在他们面前对以弗仑说,你若应允,请听我的话。我要把田价给你,求你收下,我就在那里埋葬我的死人。14以弗仑回答亚伯拉罕说,15我主请听。值四百舍客勒银子的一块田,在你我中间还算什么呢?只管埋葬你的死人吧。16亚伯拉罕听从了以弗仑,照着他在赫人面前所说的话,把买卖通用的银子平了四百舍客勒给以弗仑。17于是,麦比拉,幔利前,以弗仑的那块田和其中的洞,并田间四围的树木,18都定准归与亚伯拉罕,乃是他在赫人面前并城门出入的人面前买妥的。

19此后,亚伯拉罕把他妻子撒拉埋葬在迦南地幔利前的麦比拉田间的洞里。幔利就是希伯仑。20从此,那块田和田间的洞就藉着赫人定准归与亚伯拉罕作坟地。

感谢神的话语。今天我们进入创世纪23章,主题是撒拉之死及其埋葬。不过焦点不是撒拉和墓地,而是亚伯拉罕寻找、购置墓地的整个过程。我们有很多的理由诧异圣灵为什么对墓地事件如此浓墨重彩,却对四王五王的世界大战,平原诸城的毁灭几乎一语带过。答案很简单:死亡和复活才是启示真理的核心,才是基督教的终极关切。圣经的终极关切与未知生焉知死的魔鬼之音或自欺欺人的流芳百世是完全对立的。这是存在的悖谬或者深刻的愚蠢:一方面魔鬼统治的世界,就是死亡统治的世界;另一方面,死亡竟然不再成为问题,人类根本不愿意和假装不认为死亡是第一问题。而这两方面的状态一起构成魔鬼的统治特质:杀人与说谎,或死亡与谎言。感谢神从高天临到我们,如同清晨的日光,照亮我们这些坐在死荫中做梦的百姓。愿那带领牧羊人看见大光的灵,也加倍与我们同在。

我们先从两个方面或结构入手,来看创世纪23章的神学重心。

1、外部语境。第一是创世纪22章与23章之间的平行关系。创世纪22章,亚伯拉罕献以撒,父子关系;核心真理是亚伯拉罕信复活;创世纪23章,亚伯拉罕葬撒拉,夫妻关系;核心真理是亚伯拉罕信复活。遗憾的是,教会传统上只是重视22章,几乎罕有人潜心23章。如金京来博士数语带过,唐崇荣牧师转向人际关系;西方学者基本上将创世纪23章视为a transition chapter。然而人生最大悲剧是死亡,以及死亡拆毁人之至亲,夺去人之至爱。因此必须面对。生死比政治更重要,更深刻是影响着每一个人。第二,创世纪23-25也可以视为一个单元或平行结构:23:1-20:撒拉之死;24:1-25:6:以撒的婚礼以及亚伯拉罕再婚,撒拉“复活”为利百加以及基土拉。25:7-18:亚伯拉罕和以实玛利之死。25:19-35,以撒和利百加生子,亚伯拉罕和以实玛利“复活”为雅各和以扫。这个平行结构显示“红白喜事”乃人生大事。三场葬礼围绕着三场婚礼三场生子,人生至苦环绕着人生至福。第三,整卷创世纪的交叉结构:(1)亚当的死亡家谱(创世纪2-5,参考创世纪2:17;3:19;5: 1-32)。(2)撒拉和亚伯拉罕的死亡及其墓地(创世纪23-25;参考创世纪23:1,24:67,25:7)。(3)雅各和约瑟的死亡和墓地(创世纪49-50;参考创世纪49:29-33,50:5,26)。注意雅各心目中的墓地与撒拉和亚伯拉罕的墓地是同一个麦比拉洞。另外,创世纪中以撒的婚礼与启示录中羔羊的婚筵遥相呼应,用以表明基督的复活,以及基督和教会的爱情,是对死亡的彻底胜利,是人类幸福的盼望和归结。第四、整卷圣经中。创世纪以满满的坟墓结束,而福音书以空空的坟墓结束——耶稣来要用的复活倒空选民一切的坟墓;但不信者会被重新投入无底洞中。

2、内部结构。创世纪23章可以这样交叉结构:一、死亡(1-2);二、求地(3-9);三、恩典(10-16);四、购得(12-18);五、埋葬(19-20)。请注意“死”和“死人”以及“埋葬”、“坟墓”这些概念在创世纪23章中的结构性作用;其中“死”一共出现了1+9次,这意味着死亡这个主题构成了创世纪23章故事的基本背景。而二、求地(3-9)与四、购得(12-18)之间存在着死亡面前的政治权力和死亡面前的经济财富之间的对应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撒拉之死对活人(亚伯拉罕与赫人)的深刻影响。另外,更多数释经者愿意将亚伯拉罕和赫人的协议过程分成三部分或三个回合:3-6;7-11;12-15或12-18——如此三分五次的墓地协议,显示死亡不是一了百了的过去性事件,而是刚刚开始的现在和未来事件。

亲爱的弟兄姐妹,又到了年终岁首;感谢神在基督里为撒拉和亚伯拉罕也为我们预备了美好的未来。“10你要进去得为业的那地,本不象你出来的埃及地。你在那里撒种,用脚浇灌,像浇灌菜园一样。11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12是耶和华你神所眷顾的。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你神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申命记11:10-12)。阿门。

一、死亡(1-2)

1撒拉享寿一百二十七岁,这是撒拉一生的岁数。

2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亚巴,就是希伯仑。

亚伯拉罕为她哀恸哭号。

撒拉死了。一方面,创世纪22:20-24那个“生生不息”的家谱被撒拉之死突然折断——生生不息的人类面临着死亡。另一方面,撒拉之死引发了极为重要的后续事件。根据这段经文,撒拉之死至少有三个特点。

第一、自然死亡。虽然不是非正常死亡,但仍然死了(创世纪5:5,11;47:28)。自然死亡更深刻地显示了死亡对生命的绝对统治。撒拉享年127岁。这一年以撒37岁,亚伯拉罕137岁。The midrash愿意在127上作灵意的解读。很奇怪,以撒似乎缺席了撒拉的葬礼,或者圣经没有记载。撒拉死后,亚伯拉罕还要自己在地上度过38年。当然他没有闲着,他娶了基土拉。无论如何,撒拉的去世让亚伯拉罕极为悲伤。撒拉没有看见以撒娶妻,更没有看见上帝在亚伯拉罕和以撒身上的应许彻底完全。若没有复活,撒拉有理由不相信神。但撒拉相信神,而神是活人的神,不是死人的神。这里有连续两个???,意思就是活着或生命。也有两个前后呼应的撒拉,意思就是众生之母。圣灵没有在这里总结撒拉一生的坎坷荣辱,因为那一切在神面前并不重要。撒拉之死仿佛是一种平静的告别,她对人类没有更多的话要说,仿佛平静地离开了,或者急于启程。

第二、基列亚巴。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亚巴,就是希伯仑。这是面向伟人的死亡,这是面向强者的死亡。在伟人和强者面前的死亡,可能有这样的宣告:一切伟大和强盛都要死亡,南柯一梦,转眼成空。死亡(????,to die, kill, have one executed)首先出现在第2节中;而“弄死”的对象是“迦南地的基列亚巴”,???????  ????????,city of Arba。基列的意思是城市,亚巴的意思是四;但作为专有名词,亚巴是亚衲族中最尊大的人(约书亚记14:15),亚巴是亚衲族的始祖(约书亚记15:13,21:11)。另参民数记13:33,“我们在那里看见亚衲族人,就是伟人。他们是伟人的后裔。据我们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据他们看,我们也是如此”。撒拉之死的意义是“死给伟人看”。这也说明任何伟人没有高于死亡的权柄,在死亡面前伟人不过也是死人。希伯伦(????????)的意思是联合或结合(association),以色列人攻占基列亚巴之后将该城改名为希伯伦(士师记1:10)。但此时的基列亚巴应该已经被赫人占领。???????  ????????在旧约圣经中共出现了9次,主要用于强调“基列亚巴就是希伯伦”(创世记23:2,35:27;约书亚记14:15,15:13;约书亚记15:54,20:7,21:11;士师记1:10;尼希米记11:25)。这一切似乎是宣告这个信息:所有伟大和强暴最终都要归入基督。另外,这里强调撒拉死在迦南地(???????? ????????),这是应许之地,这是未得之地。撒拉埋骨在迦南地却没有返回哈兰或吾珥,也表明她是存着信心死的(希伯来书11:13-16)。撒拉之死不是客死他乡,而是客生天家。

第三、爱妻之死。死亡,而且是女人之死或妻子之死,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撕裂和摧残。这一点可以参考如下经文:创世纪2:18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23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24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 ???????? ???????? ??????????????,and Abraham came to mourn for Sarah, and to weep for her。动词?????(来,去)更表明,此时亚伯拉罕没有和撒拉在一起,而是(从外地)来吊唁的。动词?????是不定式,表示来的目的是to wail, lament, mourn(创世纪50:10)。另外一个并列的动词不定式是??????,to weep, bewail, cry, shed tears(创世纪21:6;27:38;29:11;33:4;42:24;43:30;45:14-15;46:29;50:1,3,17)。前者可以翻作哀恸,后者可以翻作哭号。两个动词不定式连用也显示不断加深的痛苦悲伤。

即使相信复活的人也会面对死亡而哭泣。所以耶稣哭了(约翰福音11:35;路加福音19:41;另参耶利米书9:1)。亚伯拉罕的痛哭首先表明对撒拉的爱,也许还有对自己的责备和忏悔。不仅如此,悲伤流泪显示死亡对人而言是不合理不正常的,一方面,人在死亡面前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哭泣是人在上帝面前关于复活和永生以及团聚的祈祷。

二、求地——权力在死亡面前(3-9)

3后来亚伯拉罕从死人面前起来,对赫人说,4我在你们中间是外人,是寄居的。求你们在这里给我一块地,我好埋葬我的死人,使她不在我眼前。

5赫人回答亚伯拉罕说,6我主请听。你在我们中间是一位尊大的王子,只管在我们最好的坟地里埋葬你的死人。我们没有一人不容你在他的坟地里埋葬你的死人。

7亚伯拉罕就起来,向那地的赫人下拜,8对他们说,你们若有意叫我埋葬我的死人,使她不在我眼前,就请听我的话,为我求琐辖的儿子以弗仑,9把田头上那麦比拉洞给我。他可以按着足价卖给我,作我在你们中间的坟地。

1、亚伯拉罕(3-4)

亚伯拉罕对撒拉之死显然是猝不及防,所以才开始紧急起来为撒拉寻找墓地。除了耶稣,罕有人能精确地预言死期。“从死人面前起来”是整个事件的基本背景。???????? ????????? ????? ?????? ?????,And Abraham stood up from before his dead。在3-9这段经文中,“死人”(????)或“他的死人”,“我的死人”、“你的死人”这些概念就出现了5次。这些概念同时表明,亚伯拉罕也是在死之人。死亡不是撒拉一个人的事,也是亚伯拉罕的命运。是每个人的命运。介词词组????? ??????显示,亚伯拉罕正在面对死亡这个事实,而且必须面对它。但是你不能被死亡彻底征服,你要在死亡面前站起来。不是在中国面前站起来(????),不是在澳大利亚面前站起来,而是在死亡面前站起来。这是真正的站起来。最后的结局是:“使她不在我眼前”。藉着埋葬克服死亡的权势或毒钩。亚伯拉罕与赫人的对话完全是在“埋葬死人”这个背景之下展开的。也可以这样说,创世纪23章记述了亚伯拉罕与赫人联合起来对死亡作出的反应。是选民和外邦人面对死亡的一次联合军演。死亡让一切政治、种族和财富或一切偶像,都失去了重量。

他对赫的儿子们说:???????? ?????????????? ???????,and spake unto the sons of Heth, saying。原文中不是赫人,而是赫的众子。当时赫人可能占领了基列亚巴以及应许之地的核心地带。从基列到赫人的转折似乎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人类彼此争战和相杀的世界,而撒拉之死暂时叫停了人类内乱。赫,???,terror;恐惧者或恐怖分子。这个字在旧约中出现了14次,在创世纪23章中就出现了8次,另外两次在创世纪25:10,49:32。赫是迦南的次子,是含的孙子,是挪亚的曾孙(创世纪10:15;历代志上1:13)。赫人总体上是神咒诅之民(创世纪26:34-35,27:46;列王记上11:1;以斯拉记9:1;以西结书16:3,16:45)。与???关联的名词是??????,Hittite,descendant of Heth(15:20,23:10,25:9,26:34,36:2,49:29,49:30,50:13)。这个字在旧约中出现了48次,赫人,应该是后来所谓赫梯人。大卫的军队中有赫人亚希米勒(撒母耳记上26:6);还有赫人乌利亚的妻拔示巴(撒母耳记下11:3)。赫人兴起于亚伯拉罕的时代,而在摩西时代逐渐发展成不可一世的帝国。在亚伯拉罕时代,赫梯人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这一点可以参考约书亚记1:4,“从旷野,和这利巴嫩,直到伯拉大河。赫人的全地。又到大海日落之处。都要作你们的境界”(另参约书亚记11:3,民数记13:19)。赫人对亚伯拉罕的友善,也应验了神的预言:“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创世纪12:3)。赫人也是慢慢败坏的。“赫梯人是一个习惯于征战的民族,世代征战让赫梯人认识到没有强劲的军队是不行的。赫梯历代国王保持有一支人数多达30万的军队。他们的武器先进,使用短斧、利剑和弓箭……赫梯文明是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和爱琴海地区诸文明之间的主要链环之一”。因此,上帝藉着撒拉之死所要震动的不仅是赫人,而是整个世界。

亚伯拉罕的确没有理由指着创世纪15:16-21的应许对赫人用强,因为还没有到“第四代”。因此过度解释亚伯拉罕的好人缘以及基督徒应该和外邦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什么意义。在赫人和亚摩利人的罪孽还没有满盈之前,亚伯拉罕和他们的交往没有问题。更重要的是,现在两者要处理的是撒拉的尸体。?????????????? ??????? ????????,I a stranger and a sojourner with you。????(sojourner)首先出现了创世纪15:13;而它与????????(sojourner, stranger;出埃及记12:45;利未记22:10,25:6等)连用,似乎要表达这个含义:寄居者中的寄居者。亚伯拉罕似乎在强调自己是DDRK中的DDRK。这是一种极其谦卑的说法。??????????????,a possession of a buryingplace;????????的意思就是产业,而且是可以永远继承的地产、基业(possession, property,创世纪17:8)。?????作为名词和动词在第4节中各出现了一次。作为名词(grave, sepulchre, tomb)这在23章中出现了5次(4,6,9,20)。作为动词(?????,to bury)在创世纪23章中出现了8次(4,6,8,11,13,15,19;另参15:15)。“使她不在我眼前”是意译,???????在3-4是首尾呼应的介词——死亡是亚伯拉罕无法承受的重担,因此必须将撒拉埋葬或交给能够接受和辖制死权的权柄。

2、赫人(5-6)

亚伯拉罕与赫人的对话,让我们不仅诧异亚伯拉罕的谦卑,也希奇赫人的的友善。这本是两强相遇,但却仿佛被一种神秘的力量驯服了,在埋葬撒拉这一事件上出现了让人感动不已的和睦、合一、温柔与爱。本来,亚伯拉罕可以仗神欺人,赫人可以仗铁欺人。但亚伯拉罕先以寄居者的姿态祈求,将他自己和赫人都看成是死亡权势下面的寄居者,都是世上的过客。其次,赫人在亚伯拉罕面前降卑。亚伯拉罕是上帝的选民,有神的祝福和保守在他身上;所以就连赫人也承认他“是一位尊大的王子”(6);赫人以弗仑甚至两次称之为“我主”(11,15)。最后,亚伯拉罕进一步地反复降卑:“亚伯拉罕就起来,向那地的赫人下拜”(7);“亚伯拉罕就在那地的人民面前下拜”(12)。我个人理解,这一切的发生皆因撒拉之死或死亡对所有人的压力与驯服。撒拉可能是当时的“女神”,法老和亚比米勒都对她垂涎三尺。她的死应该成为一个新闻事件。不应该将赫人的友善仅仅归因于亚伯拉罕作人的成功,我们应该远离这种人本主义的世俗小学。

首先是亚伯拉罕的谦卑引起了赫人众子的回应(?????)。赫人对亚伯拉罕有两种尊称,第一称之为主;第二称之为神的王子。这是非常罕见的。我主请听,?????????? ???????,Hear us, my lord。??????的用法可以参考创世纪18:12,19:2,19:18。你在我们中间是一位尊大的王子:??????? ???????? ?????? ???????????,hou art a God prince among us。????????就是神(创世纪1:1);而???????的基本含义是one lifted up, chief, prince, captain, leader(17:20)。直译应该是:你是神所抬举的人。有了这样的看见,赫人的降卑与友善就完全可以理解了,他们不仅仅是善待亚伯拉罕,而是敬畏亚伯拉罕后面的上帝。不仅如此,如果亚伯拉罕是神的仆人和朋友,那么赫人就有理由相信,给撒拉提供墓地是他们的福气,甚至也会分享撒拉的复活与永生。正因为如此,他们说:“只管在我们最好的坟地里埋葬你的死人。我们没有一人不容你在他的坟地里埋葬你的死人”。赫人反复强调埋葬和死人这些概念,似乎用以强调他们真正的目的是对死亡事件压倒一切的重视和严肃态度。

3、亚伯拉罕(7-9)

赫人的降卑之后,我们看见赫人面前更加降卑的亚伯拉罕。“7亚伯拉罕就起来,向那地的赫人下拜”:???????? ????????? ?????????????? ????????????? ????????????,And Abraham stood up, and bowed himself to the people of the land, even to the children of Heth。首先,亚伯拉罕再一次起来(3,7)。其次,亚伯拉罕对这地的人和赫的众子下拜。动词??????的基本含义是to bow down;这本是人在神的使者或神面前的姿态(18:2,19:1,22:5)。这一幕的确非常生动。赫人敬畏的是亚伯拉罕的上帝,而亚伯拉罕下拜的应该是感动赫人的圣灵。是圣灵藉着亚伯拉罕和赫人的同时受感完成了葬礼。换言之,正如耶稣之死、埋葬和复活完全是神主动的作为;而所有在场的人不过是神的工具。

然后亚伯拉罕向赫人提出了进一步的请求。注意这里“就请听我的话”与上文“我主请听”之间的平行。“有意”的原文是??????,这个字就是“有灵的活人”的那个“灵”(创世纪2:7)。因此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你们在灵里有这样的看见……然后亚伯拉罕祈求赫人和他一起“求”,??????,to encounter, meet, reach, entreat, make intercession(28:11,32:1)。大意是一起去寻找并且遇见。这事最终实现,是需要找到一个叫以弗仑的人。亚伯拉罕自己早已看定了一块墓地,就是琐辖的儿子以弗仑田地里的麦比拉洞。亚伯拉罕的祈求是一步一步逼近目的地的。??????????? ???????????,Ephron the son of Zohar。以弗仑,????????,fawn-like;像小鹿或小羊一样。这个名字在旧约中出现了14次,其中有8次出现了创世纪23章;另外4次也在创世纪,指的也是这位以弗仑(25:9,49:29-30,50:13)。他是“人子”:???????????,the son of Zohar。?????的意思是reddish-gray, tawny(25:9)。以西结书27:18用之指白羊毛(另参以赛亚书53:7)。亚伯拉罕为什么一定要找琐辖的儿子以弗仑,亚伯拉罕是如何知道琐辖的儿子以弗仑及其田地和麦比拉洞的?如果我们以经查经,只能有一个最合理的解释:这是上帝指示他的,正如上帝一路所应许的(创世记12:1,22:2,22:3,22:9;12:7,17:1,18:1)。这一幕也让我们想起耶稣对彼得的教导(马太福音16:15-19)。我们要记得,创世纪以及圣经不是简单的人类简史或犹太战史,而是以基督为中心的属灵启示。

最后我们来看麦比拉洞。亚伯拉罕是执意要用足价(???????? ?????,fulness of money)购买的,这个道理我们放在后面讨论。亚伯拉罕首先告诉我们麦比拉洞的位置:一方面是在他田野的尽头:?????? ???????? ????????,in the end of his field;??????(field, land)可以指田野也可以指未开垦之野地。这句话也可以指在他人生或世界的尽头。另一方面,在你们中间,???????????,amongst you。??????? ?????????????,the cave of Machpelah。???????的基本含义是cave, den, hole(创世纪19:30)。洞穴应该是远离人烟的地方,是荒野中的避难所。??????????,double or portion;双份、双重、加倍。这个专有名词在旧约中出现了6次(23:9,23:17,23:19,25:9,49:30,50:13)。后来以色列人称之为列祖之洞(Cave of the Patriarchs),萨拉丁时代之后,穆斯林称之为易卜拉欣清真寺(????? ??????????‎‎),是由希律王时代的大型矩形犹太建筑改建的。亚伯拉罕和撒拉,以撒和利百加,雅各和利亚,都埋葬在那里(关于使徒行传7:15-16引起的讨论另议)。麦比拉这个“双重”的概念,也许可以对应埋葬耶稣的两个人,就是约瑟和尼哥底母;或空坟墓中的两位天使。也可以指这个死亡之后的双重后果和人类的两大终极出路(洞口):“28你们不要把这事看作希奇。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29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约翰福音5:28-29)。

考古学家告诉我们,赫梯王国中妇女的地位很高;这可能赫人愿意同情亚伯拉罕的理由之一。但我们并不了解赫人的丧葬风俗。但是很有可能,亚伯拉罕在极度悲伤中全力以赴、谦恭以求、不惜重金为撒拉寻找墓地、购买麦比拉洞的行动,对那是世代的人和赫人具有启蒙意义或震撼效果。亚伯拉罕对妻子的爱、对死亡以及死后的理解是全新的。麦比拉洞与巴别塔和金字塔形成对照。巴别塔代表肉身成道鸡犬升天;金字塔指死后升天土遁轮回;但麦比拉洞只是静静等候基督的降临。这是人类的三大宗教,真理必居其一。

三、恩典(10-11)

10当时以弗仑正坐在赫人中间。于是,赫人以弗仑在城门出入的赫人面前对亚伯拉罕说,

11不然,我主请听。

我送给你这块田,连田间的洞也送给你,在我同族的人面前都给你,可以埋葬你的死人。

1、以弗仑(10)

人类无法解决的难题只有一个:我们到哪里,或者说找谁去安放我们的死亡。创世纪23章中间这段经文要解决一个核心的问题:把死亡或死人最终交给谁,并且交在哪里。创世纪23:10-11是最早的答案:交给以弗仑,交在麦比拉洞。这就是死亡及其终极解决:需要找到一个人,唯有在祂那里,亚伯拉罕与赫人才能一起交托他们的死人或死亡的重担。而更重要的是,以弗仑情愿将这一切交给亚伯拉罕。这一幕正如约翰福音10:18所说的:“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第10节显示,以弗仑应该是赫人的一位王,正如耶稣是犹太人的王。按照上文,以弗仑以及赫人都是寄居者,亚伯拉罕只是寄居者中的寄居者。耶稣也是寄居者,然后我们被圣灵感动住在基督里。以弗仑这番话是对亚伯拉罕祈求的回应(?????):“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路加福音11:10)。

我愿意将以弗仑看为耶稣基督的预表,这纯属个人的领受。这里有两句话描述以弗仑的位置。第一、“当时以弗仑正坐在赫人中间”,?????????? ?????? ???????? ??????????,And Ephron dwelt among the children of Heth;以弗仑坐在赫的众子中间。 约翰福音1:14,“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翰福音6:3,“耶稣上了山,和门徒一同坐在那里”;罗马书8:29,“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

第二、“赫人以弗仑在城门出入的赫人面前”。首先这里强调以弗仑是赫人的以弗仑,他是他们的羔羊。这节经文中首尾两个“赫”(???)与中间一个“赫人”(??????)也形成交叉结构中间这个赫人与赫认同。城门入口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所有人进出的地方,因此以弗仑是向是有赫人宣告这个消息。这里特别强调所有赫人之子的耳朵(?????)都听见了,“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启示录2:7)等。这是关乎万民的福音。“他又对他们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万民原文作凡受造的)”(马可福音16:15)。另一方面,城门口坐着的人往往就是该国的审判官或王。这或者也预表基督对仇敌的胜利:“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你子孙必得着仇敌的城门”(创世纪22:17);“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权柄原文作门)”(马太福音16:18)。

3、给给给(11)

以弗仑断绝否定了亚伯拉罕要用足价购买麦比拉洞的计划。???????????? ?????????,Nay, my lord, hear me。首先,我们怎样理解以弗仑对亚伯拉罕的尊敬呢?路加福音22:27,“是谁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吗?然而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事人的”;腓立比书2:5-8,“5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6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7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8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耶稣的降卑在这段经文中,既在亚伯拉罕的身上,也在以弗仑和赫人的身上;而他们与四王五王法老亚比米勒形成鲜明的对照。“我主请听”这句话也出现在第6节和第15节,;亚伯拉罕说了1次“请听我的话”(13)。以弗仑几乎严辞否认了亚伯拉罕“撒币”的动议,他要将一切白白赐给亚伯拉罕(马太福音10:8;罗马书3:24,8:32;启示录21:6,22:17)。

创世纪23:10-11实际上要回答两个问题:祂是谁(10),祂要作什么(11)。可以用约翰福音3:16来分别对应这两个问题:“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10),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11)”。那么以弗仑要白白赐下恩典给亚伯拉罕,与亚伯拉罕后面用重价购买,两者之间并不是矛盾的。一方面,耶稣基督的拯救是白白的恩典,没有任何人可与之合作或购买这恩典。另一方面,我们为了进入天国愿意变卖一切所有的,这无关乎称义,只关乎成圣;无关乎救恩,只关乎爱主、舍己和胜过世界。关于后者,我们会在第四部分进一步讨论。另外,我不同意关于以弗仑的这个广泛的共识:以弗仑的手段是东方人讨价还价的恶习或东方人的客气(oriental courtesy)。恐怕只这是一种察己知人的论断。

“我送给你这块田,连田间的洞也送给你,在我同族的人面前都给你”。动词给或恩赐(?????)在这节经文中出现了三次,或者说,这节经文讲述了三种给法:给,给,给。这与蚂蟥的女儿形成对比:“蚂蟥有两个女儿,常说,给呀给呀。有三样不知足的,连不说够的共有四样”(箴言30:15)。“我同族的人”,原文是????????????,the sons of my people;直译是我的人民的儿子们。人民被称为“我的人民”,显示以弗仑是他们的君王或先知。麦比拉洞这个名字可能最早是亚伯拉罕命名的,以弗仑只是称之为田间的洞,或它中间的洞。献洞的目的是“可以埋葬你的死人”;这里是第7次出现“死人”。这一切都是为了对死亡作出反应。当然,以弗仑献墓行动也可以预表基督事件中的约瑟与尼哥底母,约瑟把自己的墓地献出来,并和尼哥底母一起将耶稣的身体葬在里面(马太福音28:57-60;马可福音15:42-47;路加福音23:50-55;约翰福音19:38-42)。

四、购得——钱财在死亡面前(12-18)

12亚伯拉罕就在那地的人民面前下拜,13在他们面前对以弗仑说,你若应允,请听我的话。我要把田价给你,求你收下,我就在那里埋葬我的死人。

14以弗仑回答亚伯拉罕说,15我主请听。值四百舍客勒银子的一块田,在你我中间还算什么呢?只管埋葬你的死人吧。

16亚伯拉罕听从了以弗仑,照着他在赫人面前所说的话,把买卖通用的银子平了四百舍客勒给以弗仑。17于是,麦比拉,幔利前,以弗仑的那块田和其中的洞,并田间四围的树木,18都定准归与亚伯拉罕,乃是他在赫人面前并城门出入的人面前买妥的。

1、亚伯拉罕(12-13)

亚伯拉罕第二次“在那地的人民面前下拜(??????)”;第四、第五次谈到“在人民面前”(??????? ???,?????????? ???????????;10X2,11,12,13),另两次参16,18——这事是为了向所有人作见证,生死事关每一个人。这七次向人民作见证,如同亚细亚七间教会,如同神宝座前的七灵。一方面是活画在世人的面前(???????,face);另一方面是然所有的耳朵(?????,ear)都听见。而且这里两次强调人民都是那地(???????????)的人民,都是地上的人民,都是将来归于尘土的在死之人。当然,众人也是这场墓地契约的见证人,从此以后,那地的百姓或所有的赫人不能索回或侵犯麦比拉洞。是以弗仑先回应亚伯拉罕,然后亚伯拉罕向以弗仑说话:你若应允,???? ?????????? ???,yea if you for them。????一般表示和前面陈述对立或相反的意见。亚伯拉罕不同意不花钱就吃鱼。亚伯拉罕的意思应该是:你不要田价就赐给我这一切是不可以的。类似这种情况:“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约翰福音13:8)。然后亚伯拉罕第二次谈到“田价”(?????? ?????????,money for the field)。而这两节经文第8次谈到“埋葬死人”——这一切,都是为了解决死亡的问题。所以那些感叹“撒拉一生不容易”的神学家们,那些“人家亚伯拉罕人缘好”的名牧们,所传讲的根本不是基督教,根本不是基督的福音,只是世俗小学。

2、以弗仑(14-15)

以弗仑第二次回应(?????)“我主请听”,这里第9次谈到“埋葬死人”。不过有趣的是,这次以弗仑自己开价了“四百舍客勒银子”:“值四百舍客勒银子的一块田”;这是后面:“亚伯拉罕听从了以弗仑”,以及“把买卖通用的银子平了四百舍客勒给以弗仑”(16)的前因。不过前提是亚伯拉罕坚持要给田价,以弗仑为了完成他的使命,接受了亚伯拉罕的“奉献”。????? ???????? ????? ?????????????? ??????? ??????????,the land four hundred shekels of silver betwixt me and thee。我个人愿意这样断句,而这句话是陈述语气:在你我之间这块地价值四百舍客勒银子。在这个事实陈述之后,以弗仑又说:????????,what about it。我理解以弗仑是在询问亚伯拉罕对这个价格的意见:“在你我之间这块地价值四百舍客勒银子,你认为怎么样?”有人是这样解释以弗仑的要约的:【「值四百舍客勒銀子的一塊田」可能估價過高,因大衛只用五十舍客勒銀子買下禾場和牛(撒下廿四24),耶利米僅用十七舍客勒銀子即購地一塊(耶卅二9)。以弗崙的話表面上慷慨客氣,實際上是大開獅子口,有『趁火打劫』之嫌。】坦率地说,这种解释完全没有根据,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这块田到底有多大。而根据亚伯拉罕的反应以及后文的相关叙述,我们最好认为物有所值;尽管四百舍客勒银子是重价(另参出埃及记38:29;民数记7:85)。如果这块墓地是为历世历代的以色列族长及其配偶之墓地,面积也应该相当广阔(创世纪49:29-32)。

3、亚伯拉罕(16-17)

亚伯拉罕同意了以弗仑的开价,而且有所有赫人作见证,最终用四百舍客勒的银子买下了这片墓地。“他在赫人面前所说的话”是指以弗仑在赫人面前开的田价。考虑赫人集体对亚伯拉罕的友善态度,以弗仑也不可能漫天要价。17-18节是圣灵强调,这片墓地从今以后的确属于亚伯拉罕了。其中17节就是强调四百舍客勒银子的物有所值,因为所购买的不仅包括麦比拉洞,“麦比拉幔利(???????)前”这两个概念应该指向比较广阔的区域。关于幔利可以参考创世纪13:18,14:13,14:24,18:1。实际上亚伯拉罕又回来了,将失去的土地买回来了。“并田间四围的树木都定准归与亚伯拉罕”,说明“四百舍客勒银子”除了购买了田地(??????)和麦比拉洞(???????)以外,还包括那一地带所有的树木(???????????)。不仅如此,原文还谈到?????????? ?????? ??????????????? ???????,he field that were in all the borders round about;即田地周围一切相关地区。这是非常可观的地产。这里对所有树木的强调,只能让我们返回创世纪12:6-7,“6亚伯兰经过那地,到了示剑地方,摩利橡树那里。那时迦南人住在那地。7耶和华向亚伯兰显现,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亚伯兰就在那里为向他显现的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创世记13:18,“亚伯兰就搬了帐棚,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那里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另参创世纪18:1,4,8);创世纪21:33,“亚伯拉罕在别是巴栽上一棵垂丝柳树,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永生神的名”。亚伯拉罕的树是圣坛的标志。因此亚伯拉罕购买这片土地不仅是要埋葬死人,更要牧养活人。

另外第18节中第7次强调有全城的人为此见证。关于“重价购买”这个真理,可以参考如下经文:哥林多后书6:1,“我们与神同工的,也劝你们,不可徒受他的恩典”;马太福音13:44-45,“44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45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46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哥林多前书6:20,“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神”;哥林多前书7:23,“你们是重价买来的。不要作人的奴仆”。至于亚伯拉罕面对钱财和真理的态度,可以参考创世纪14:18-20,“18又有撒冷王麦基洗德带着饼和酒出来迎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19他为亚伯兰祝福,说,愿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赐福与亚伯兰。20至高的神把敌人交在你手里,是应当称颂的。亚伯兰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来,给麦基洗德。21所多玛王对亚伯兰说,你把人口给我,财物你自己拿去吧。22亚伯兰对所多玛王说,我已经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华起誓。23凡是你的东西,就是一根线,一根鞋带,我都不拿,免得你说,我使亚伯兰富足。24只有仆人所吃的,并与我同行的亚乃,以实各,幔利所应得的分,可以任凭他们拿去”。

在死亡和生命面前,钱财是毫无意义的;或者说,唯一的意义是奉献的意义。这是主的话语:“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马太福音6:24);“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马太福音16:26);“我又告诉你们,要藉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路加福音16:9)。而这是神给传道人的托付:“17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只要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18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供给或作体贴)19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摩太前书6:17-19)。这是教会的见证:“31祷告完了,聚会的地方震动,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神的道。32那许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33使徒大有能力,见证主耶稣复活。众人也都蒙大恩。34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因为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把所卖的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35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36有一个利未人,生在居比路,名叫约瑟,使徒称他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来,就是劝慰子)。37他有田地,也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使徒行传4:31-37;另参提摩太前书6:10)。

五、埋葬(19-20)

19此后,亚伯拉罕把他妻子撒拉埋葬在迦南地幔利前的麦比拉田间的洞里。

幔利就是希伯仑。

20从此,那块田和田间的洞就藉着赫人定准归与亚伯拉罕作坟地。

首先请注意这段经文与与第一部分经文的交叉呼应关系:

1撒拉享寿一百二十七岁,这是撒拉一生的岁数。

2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亚巴,就是希伯仑。

亚伯拉罕为她哀恸哭号。

特别是,19b与2a之间是完全平行的。那里强调“基列亚巴就是希伯仑”;而这里强调“幔利就是希伯仑”。我们已经说过,亚巴指向伟人家族,而幔利的意思是强壮(strength or fatness)。相关经文可以参加以赛亚书53:12,“所以我要使他与位大的同分,与强盛的均分掳物。因为他将命倾倒,以致于死。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他却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犯代求”。哥林多后书10:4-5,“4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5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19a中“埋葬”(?????)一词,与20中“坟地”(?????)一词首尾呼应,在创世纪23章最后两次强调,这一切就是要解决死亡的悲剧。埋葬是撒拉一生的终点(1),坟地是哀恸哭号和亚伯拉罕的结局(2)。20节说“归与亚伯拉罕作坟地”,与19节“把他妻子撒拉埋葬”前后呼应:亚伯拉罕和撒拉,男人和女人,都要归入麦比拉洞。

但奇妙的是,最后这两节经文不再提死人,只说撒拉和亚伯拉罕,仿佛他们是不死之人,仿佛他们埋葬只是休息,而非永远沉沦或灰飞烟灭;他们的坟地只是客栈,撒拉是永远的撒拉,亚伯拉罕是永远的亚伯拉罕。麦比拉洞向两个方向开放,绝非宇宙的终点。

亚伯拉罕和撒拉都要经历死亡,无论亚伯拉罕多么伟大,无论撒拉何等美丽。因为他们是罪人,罪的工价就是死(罗马书5:15,6:23;哥林多前书15:22)。亚伯拉罕和撒拉的死亡充分说明了罪真实的存在,神真实的存在:“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世纪2:17)。麦比拉洞更见证复活真实的存在。在基督里,这一切只是复活的预备,因为亚伯拉罕的上帝不可能容忍坟墓成为乐园的替代,因为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和雅各的神是永生的神:“他说,我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马太福音22:32);“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你们是大错了”(马可福音12:27);“     神原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因为在他那里,人都是活的。(那里或作看来)”(路加福音20:38);“25耶稣对他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26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约翰福音11:2-26)。主啊,我们相信。

撒拉走了。我不愿意花时间检讨她坎坷漫长的一生,我宁愿想象她美好而灿烂的前程。127年与永恒相比实在太短暂的,撒拉的生命如今才刚刚开始。她是整卷圣经中最美丽的女人,也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美丽的女人。但更重要的是,她是蒙爱的女子,是有大福的妻子。撒拉的葬礼也可能是最隆重的葬礼,麦比拉洞是亚伯拉罕代表人类埋下的礼物和希望;而赫人参与了这场返回未来的行动。撒拉在这个意义上是真正的众生之母(创世纪3:20)和多国之母(创世纪17:16)以及我们的母(加拉太书4:26)。乌利亚有理由和撒拉一起复活。亚伯拉罕既然相信以撒会复活,没有理由不相信撒拉也会复活。从此以后,从希伯伦到赫人全地到普天下传说着一个希望:在撒拉身上包含着一个巨大的秘密,在麦比拉洞埋藏这最伟大的胜利:死人复活。“13论到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14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神也必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15我们现在照主的话告诉你们一件事。我们这活着还存留到主降临的人,断不能在那已经睡了的人之先。16因为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神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17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帖撒罗尼迦前书4:13-17)。阿门。

应用:2017中国年度人物

死亡是人类第一悲剧。创世纪23章照亮了中国文明的第一愚蠢和四大迷信。第一愚蠢就是无死论。消灭死亡意识的本质是消灭罪恶意识,取消审判,最终无神论。这种忘死的境界只能出于魔鬼的欺骗与迷惑:“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创世纪3:4;另参创世纪2:17)。蛇说的中国版本是:未知生焉知死。然而要彻底消灭死亡意识,必须用其他偶像取而代之。在中国,四大偶像或四大迷信取代死亡坐满了生命的整个天空,雾霾了灵魂所有的日子。这就是食物、情欲、权力和智慧,正如蛇对夏娃造成的四重试探:“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创世纪3:6)。这四大迷信还可以在汉语中表述为钱财、荣耀、政治和虚空,他们取代取代死而复活在中国上升为宗教。中国人执着钱财、名利、权力和智慧仿佛他们不会死亡一样;而当死亡突然和反复降临,他们就用虚空自我感动,并用虚空彻底将神归零。

相应的,四大偶像之后,别人的生死、存亡、尊严、权利、家园、亲人沦为极小的事。因此群殴韩国记者是小事。当死亡被边缘化之后,死人以最无耻的方式全面专政。

创世纪23章是对中国愚蠢和迷信的启蒙课程,一方面藉着3-9解决了权力在死亡之上的傲慢;藉着2-18解决了财富在死亡之上的僭越;另一方面,藉着1-2与19-20用死亡取代美色(撒拉)而归正为第一人学,又将复活还原为第一盼望。亚伯拉罕和赫人在死亡面前的谦卑和双重节制令人印象深刻;因为死亡驯服了政治野心和钱财崇拜,死亡毁灭了一切情欲偶像和轻浮,并让人仰望永生。1因此0-11我们仰望着基督;祂不是虚空,祂真实地进入这个世界,并用死而复活的神迹使永生成为可能和最大的事实。又到了岁末年初,让我们在这样的真理之下,拣选几位中国的代表人物或2017年中国年度人物,来说明我们在死亡权势之下的基本处境,并且祈祷救赎。求神怜悯我,就是让我谈论人物的时候远离论断人、侮辱人、攻击人的试探;只是为了呼喊悔改和重生,为了将福音送到每一种类型的地极。同时更看见这些灵魂一不同的方式不断活跃至少曾经猖獗在我自己身上。2018年我们都需要更多的主的同在,祂也必与我们同在。阿门。

【更多内容另发】

任不寐,2017年12月17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