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少校【四】反右
1953年,李大夫全家迁入本溪市,并调入本钢结核医院工作。刚刚建立的本溪市,有一个区域,均为二层的日式小楼,非常别致,设施齐全,配有花园院子,十分舒适。
每栋小楼中间开门,然后分上下左右四个家庭。李大夫家被分配到二楼左侧。走廊很长,有四个房间,一个厨房及一个卫生间。
当时几乎都是市长级别的人物,才住在那里。也不知道李大夫是什么级别,反正那时他的工资就已经是110元人民币,上下班都有一个军吉普接送。那种景象孩子们记忆犹新。
每栋小楼中间开门,然后分上下左右四个家庭。李大夫家被分配到二楼左侧。走廊很长,有四个房间,一个厨房及一个卫生间。
当时几乎都是市长级别的人物,才住在那里。也不知道李大夫是什么级别,反正那时他的工资就已经是110元人民币,上下班都有一个军吉普接送。那种景象孩子们记忆犹新。
而李太太照样在家照顾孩子丈夫,没有参加工作。因为按着当时李大夫的身份,如果女人参加工作,对丈夫来说,是很没面子的事情。
这样平静的生活了一段时间。到了第二年的1954年,他们的第三个儿子出生。这时候,李大夫的家庭已经是一个五口人之家了!老大,老二,老三。
李大夫的儿子老三,在两岁的时候就有了模糊的记忆。
老三的记忆中,家里的走廊特别长,房间门都关着的时候特别黑。
每当他喊着要拉屎的时候,家里大人就会给他一个搪瓷痰盂,坐在上面。由于怕有臭味,就让老三蹲在走廊里拉屎。老三总是坐在痰盂上,在长长的走廊里滑来滑去,很好玩儿。
当时的打击右派的运动,在全国展开。老三只有两岁半,也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只记得好长时间看不到爸爸了!妈妈和二哥在把一些东西装到箱子里,屋子里乱遭遭的。当时老大上学去了,老二还没上学,但是也能帮助妈妈做事了。老三只能站在那里看......
后来,来了几辆带车子,可能是妈妈雇来的人力车,四个老头,装了满满四辆车,全都是皮箱、行李、书籍。这四辆人力车,按照妈妈给的地址,一个跟一个的出发了。
妈妈这时牵着着老二,背着老三,乘公共汽车来到了平山区黎明街甲楼75栋。
后来才知道,当时全国搞“大鸣大放”,号召给党提意见。然后把提意见的人统统打成右派,关起来进行劳动改造。资料记载,全国共有55万知识分子和干部被打成右派。
李大夫就这样被关起来了,而李太太也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只是丈夫的单位通知她,全家立刻搬出,到指定的住处。李太太没有任何争辩,默默无声的忙碌着,搬到这个地方。
这是个9平米的住房,两家共用一个厨房厕所。房子是空的,看样子是早已经准备好的。
大人的心里孩子们哪里知道。老三只是记得,二哥扫地的时候,捡到一分钱,然后二哥领着他到路边的摊上,买了一根 高高长长的,甘蔗似的东西,哥俩分着吃了,很甜很好玩儿的。
天色渐渐变暗,可是那搬家的四辆人力车还没有到!李太太心急火燎,真担心会出什么意外!
好在天完全黑的时候,他们到了,原来是迷路了。
更是着急的是,儿子老大放学回家,发现家里没有人了,已经是别人的家了!老大按着邻居说的地址,挨个楼找啊找。幸亏妈妈挂上了与众不同的窗帘,在这个住宅地区里,一大片亮灯的窗户中,格外显眼眼。否则老大根本找不到家了!
夜深了,精疲力尽的李太太和三个儿子一字排开的睡在大木板铺上。孩子们都累了,呼呼的睡得很香。可是李太太望着身边堆积的行李,根本睡不着。
丈夫被关在哪里都不知道,右派的罪名时而惊扰着她。最可怕的是已经停发工资,这让她不知所措,心里发慌。
手里倒是有一些金子首饰,但是,她哪里敢去兑换钱?
第二天一早,好心的邻居介绍李太太去街道办的被服厂,找了一份在家加工的工作。就是用浆糊粘帽子的内沿,叫糊帽子。
于是,大捆的材料搬到家里,熬好浆糊,全家糊帽子。当时糊一个帽子可能是一分钱,反正是计件。做好了之后,大捆大捆的送回厂子。就这样,李太太一声不吭的领着三个孩子活了下来。
过了一段时间,厂里的领导找她谈话,问她可不可以做厂里的兼职会计。因为在这个期间里,厂里的员工早就指指点点,一群家庭妇女对来取货送货的李太太品头论足。
李太太年轻漂亮,衣着打扮,举止谈吐,与众不同。这些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只能是羡慕嫉妒。都在传说李太太是右派家属,是犯属,她丈夫如何如何.......。但是每次看到她时,又不得多看几眼。也是的,一个那个年代就是国高毕业的知识女性,怎么能和她们相比!
李太太当了厂里的会计了,这样生活的压力减轻了一些。孩子们上学的上学,上托儿所的,也是很快乐。只有李太太自己,默默的等待着......
后来才知道,李大夫被打成右派后,下乡在本溪县偏岭公社泥塔大队,进行劳动改造。
就这样,李太太每日想着丈夫,他在农村改造的怎么样了?没有工资,吃什么? 被抓走的时候是夏天,现在天冷了.......
......未完,请看 军医少校(五.改造)
纽约民工
11/18/2017 于纽约
11/18/2017 于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