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县兵工厂(2)技术资金赖他国 车站南北龙虎踞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技术资金赖他国     车站南北龙虎踞

 

建厂初期,因资金和技术必须依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使外商攫得兵工厂建筑购料、机械设备、雇聘工程技术人员等许多特权。如1919年8月30日,因兵工厂向丹麦文德公司借款17万美元,年息为12%,所以,炮弹厂的设备都来自丹麦文德公司,安装压力机的工程师为丹麦人老曼。同年,兵工厂又向美商大来洋行借款120万美元,故枪厂的设备都来自美国布来德厂。另外,动力厂的电机及厂内的大部电器设备都购自德国西门子公司,故引信工程师德林、压炮弹厂工程师马德、烧制建筑用砖工程师布虚、以及后来所建“新厂”中的活性炭厂工程师马斯德等都是德国人。“新厂”所用设备多为美国货,故聘请的美籍专家有:白伟德、哈克义、艾世德、麦思哥、思普林、过更生等人,其中哈克义甚至在1933年12月病故于巩县兵工分厂,长眠在异国他乡。

 

                                                                           当年在巩县兵工厂工作的美籍工程师斯普林

 

       初下火车的斯普林在车站附近的旅馆前合影 
 

 

          

           1934年8月2日斯普林回国时与兵工分厂筹备处同仁合影              

    鉴于当时国家落后,兵工厂不仅在技术、设备、人才上依赖外援,连日常生产需要的原料也需要他国帮忙。据1935年1月统计:枪管钢、枪件钢、炮弹钢、工具钢、马丁钢、熟铁等均购自德、奥、英等欧洲发达国家。紫铜、黄铜、白铅、锑等则购自美、加拿大等北美国家。所用油类也大部分购自美国。酒精购自南洋群岛爪哇。无烟药及部分炸药,购自德、美、奥等国家。只有煤、焦炭、木材、硫磺、硝石、青铅、棉花及部分黑火药为国内产品。

   

    在30年代,乘火车经陇海铁路孝义车站(即以后的巩县车站、巩义车站),就会看见车站东南有水泥预制板围起的巩县兵工分厂,当时人们都习惯称它为“新厂”或“毒气厂”。它靠陇海铁路一侧围墙上还加了很高的木板,即便站在火车顶上也看不到工厂内部。“新厂”在四十二万三千平方米的地基上建有八座厂房,一座办公楼,五所外籍工程师楼,一百间工人大住室,一所“工”字型住宅,二十所“中”字型住宅,一所医院,一个防毒医学研究所,一条铁路专用线,蔚为壮观。 

 

兵工厂为外国技术人员配备的服务员

 

    孝义火车站的西北方向是“老厂”,也就是大门上嵌有“军政部兵工署巩县兵工厂”十一个大字的巩县兵工厂。它的主要生产区围有近四千米长的围墙,墙上架刺铁丝三道,必要时能通电流。墙上每隔一定距离还建有岗亭,平时巡警持枪巡逻,壁垒森严。墙外10米处,又设刺铁丝一道,与围墙遥相呼应,让人望而却步。

 

   “老厂”有四个出口:南门是火车专用线,原材料及成品都用火车经此门进出;东门正对砖厂,仅供建筑材料的运进,平时关闭,仅有厂警把守;北门面向白沙村靳家十字居民区,属职员专用门,只要职员通过,门卫必须敬礼,以示尊重;只有5米宽的西门是工人的唯一通道,布数排长10米的铁栅栏,设厂警把守,出入实行野蛮的人身搜查制度,防范十分严密。一万两千多名工人,到了上下班,把西门正对的几条街,挤得满满荡荡。

 

    兵工厂的作息制度也很有意思:白班上午7:30~11:30,四个小时;下午12:30~4:30,四个小时;八个小时为一个工日。夜班下午5:30~9:00,三个半小时为半工,生产数量与半个白班相等。

 

考勤是这样的:工人唯一进出之西门内走廊南墙,挂有各车间工人姓名之小木牌,木牌下有白铁皮制成的红字工人姓名牌,上班时各自拿自己的姓名牌到班组挂入考勤箱。如果有人没能10分钟之内将自己的出勤牌挂入考勤箱,考勤员即将考勤箱锁封,即使上班也算缺勤,按旷工处理。旷工三天扣罚一个工日的工资。

 

    落成的兵工厂气势恢宏:动力厂、炮弹厂、制枪厂、机器厂等四个分厂犬牙雄峙、各具特点;各分厂虽自成体系,但工艺衔接;建筑用砖烧制厂、职员宿舍、工人浴池、子弟学校、艺徒学校等附属设施一应俱全;发电厂的两座烟囱高高耸立,厂西南隅德国风格的水塔遥相呼应,这三座50米的建筑直插蓝天,互为犄角,擎天而立。

 

 

        雄姿今在的德式水塔
 
 
       这些建筑群面依伊洛河,背靠陇海线,与“新厂”虎踞龙盘于孝义火车站两侧, 犹如陇海铁路这棵长藤结出的两颗丰硕之果。
 

 
                                        巩县兵工厂平面示意图

                                                          

    如果说兵工厂当时的地面建筑还算壮观,那么开挖在20米地下的被后人称为防空工程的地下建筑则更值得一书。

 

    这个历时数年建成的地下工程有集体掩蔽指挥所、地下靶厂、烈性化工材料库、弹药库、军械库、地下防空洞及一些附属设施组成,总长度约20千米,总体呈“井”字型布局。该工程巧妙利用孝义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自然通风,依靠当地黄土坚固支撑的地质特性,借助老百姓喜欢依沟壑纵横的地势挖靠山窑洞居住的习惯,把巷道出口设在极其隐蔽的老百姓家里或数里之外的河滩地带。

 

    集体掩蔽指挥所处于地下工程的中心位置,有数孔高4米的窑洞组成,面积大的60平方米,能容纳百余人,小的也有20平方米,一般可容十数人或数十人,用来做训示厅、办公室、临时车间等用。出中心有拱形通道与环卫四周的其他工程相连,拱形通道上每隔一定距离还设置有厕所、通风口等。为不受地面上突发事件的干扰,洞内还设有辘轳形状的专用发电机房,挖有备用水井,用水用电自成体系。

 

  

兵工厂地下工程平面图

 

 

据过来人回忆,每当走到现在的国库三三九处(当年的枪厂附近),耳边仿佛又响起“啪啪”之沉闷枪声,虽然当时就找不到枪响的地方,但附近居民都知道这是地下靶厂在检验实弹性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巩县第二高中、第九初中求过学的人都记得,当时的校园内残留的地道入口,就是原先兵工厂地下工程的应急通道。在当时,兵工厂地上各主要建筑(诸如各办公室、各分厂区、医院、学校等)都设有这样的应急通道,累计有47处之多。这些通道或线形、或弧形、或S形、或蝴蝶形、或螺旋形设计,不落俗套。它高1.9米,宽0.9米,仅供一人单向通行,沿阶梯逐级而下即可游览迷宫式的地下防空洞。这个防空洞高2.26米,宽1.5米,用特制红砖三覆三券砌成,不但能抗击巨大的冲击力,而且线条流畅,供2人并行。沿着防空洞继续深入,它东到石河沿,西至洛河滩,南通和义沟,北达白沙村,横贯两厂,四通八达,状如蛛网,形如迷宫。

 

 

兵工厂地下工程

   

1915年,人类梦寐以求的翱翔空中刚在欧洲萌生,中国人对刚刚诞生的飞机还闻所未闻,不应该建立后来才出现的飞机空袭、炸弹空投之类的防空意识。但巩县兵工厂当时何以有如此先见之明,就超前挖出了防空设施?据考证,兵工厂深入地下大兴土木,当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密,是为兵工厂先进的军工技术不能泄露而准备的。后来,随着飞机在军事中的广泛应用,它才又增添了防空这一重要功能。实际上,在后来的日军空袭中,只要防空警报一响,全厂万余工人通过数量众多的各地道入口,数分钟之内即可疏散地下,通过防空地道撤离到数千米之外的安全地带。

 

    一转眼,一个世纪即将过去。岁月的更替非但因它深藏地下而淡化人们的关注,反而更引起今天的莘莘学子对有关历史的兴趣。当时的中学生,有的迷恋地道的冬暖夏凉来此小憩,有的沿着它曲径通幽尽兴而回,有的则极尽探究之乐趣,常常迷途不返,从数千米之外的百姓家里借道而出。

 

   由于它设计科学,构造坚固,虽历经战火,又受近百年的风雨考验,但迄今功能未退。经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它是全国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至今仍具有四级防空能力的人防工程。事实上,这个藏而不露的地下工程,不但保证了兵工厂当时先进兵工技术的绝密性,在后来日本侵略者的狂轰滥炸中也屡显奇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