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选择其实并不多

从具体项目的档次上讲,有休闲,竞赛,专业。从开发项目的进程而言,有尝试,重点,专业。

不难看出,尝试是和休闲对应的,重点是和竞赛对应的,专业是和专业对应的。

在尝试阶段,要的是广种薄收。时间是摊开的,项目是众多的,程度是休闲的。这是一个侦察阶段。一是向外侦查,看看都有哪些项目,都怎么玩。二是向内侦查,看看自己喜好哪个擅长哪个。不经一事不涨一智,不试一试,想来想去的都是虚的,很可能是错的。

尝试一段时间以后,多数项目自然放弃,再进行另外的尝试。最终,少数项目或者永远停留在休闲水平,或者进化为竞赛水平。于是进入下一个阶段,即重点阶段。重点阶段,时间收缩集中在个把项目上,但是每个项目分摊的时间更多了,要求也更高了。人生的各大组成部分或者方向,都应该保持一个项目在竞赛水准,成为该方向的重点项目。

而这些重点项目之中,最终选择一个到两个,进军专业,成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专业阶段就要有专业精神和专业水准。

那么,人生有哪些大的组成或者方向呢?简单而言,套个俗,叫做德智体美劳。

其中,体美两个比较简明直接,体育和美的能力与享受,即艺术。而且体育和艺术也是两个要较早启蒙的方面。岁数一大就很难了。生理上心理上都丧失的灵活性。一般三到十岁是尝试阶段,七到十七岁是竞赛阶段,十五岁到三十岁是专业阶段。这两个方面的主要教育是不依赖于学校的,而是家庭和社会。

然后,智劳往往泛指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或者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具体一些,就是文(管法)理(功农医)两大方向。而文更近于智,理更近于劳。因为智也有智慧的层面,意在劳心。不管怎么说,都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与体美不同的是,文理首先要有最基础的教育,即阅读与算术。有了这两个基本工具以后,才能开始尝试(十到十八岁),重点(十五到二十五岁),专业(二十到六十岁)。

最后,是德,即三观。这个主要要靠家庭来教育,学校和社会是辅助性的。这个德不仅是道德而且是德行。不仅是理论上的价值判断,更是实际中的细节把握。比如自我控制能力,整理安排的习惯,家政家务的态度等等。实际上德的教育,就是身教大于言传,先有习惯,后有理论。先有态度,后有程度。所以一般是十二岁以前是习惯教育,然后逐步到思维思考,二十岁以后就基本定型。

所以,不要以为小学课程轻,那是因为小学是体美德为主的阶段。体育,艺术,生活习惯,生活态度这些学校教育做不了主体的阶段。小学只是打下一些基础,为中学大学做好准备就可以了。小学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等待足够的成熟来开始中学大学的学习。所以小学赶命没有什么正面意义。知识性学习,小学六年的东西,心智成熟的中学生一两年就可以补上的。习惯才是小学最终要的学习。

唯一一个知识性的必须小学就推一推的分项目,应该就是绘画或者广一点,视觉艺术。或者更广一点,人与机器,工具,外物的交流和融合,不能只是功能性的,也必须具备美,不能只是理性的,也必须感性。这种对美的把握和对功能把握的结合,美学和工科的结合,就是设计,建筑设计,机械设计,产品设计,界面设计,用户体验等等,也是不错的发展方向。

ily 发表评论于
很有道理!
Sandiegan 发表评论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