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们的青春和娄烨们的青春

想到什么写什么。有时是经历,有时是感想, 有时是议论,有时是杜撰的故事,有时是自己编的笑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冯小刚们的青春和娄烨们的青春

这些天中文里露脸率最高的热点可能就是“芳华”这两个字组成的词,翻译成五个字的词,应该是叫做带香味的青春。围绕一部缅怀青春的电影,五零后们痛痛快快地展开了一次集体青春大悼念。

有些人怀念的青春很甜蜜,有些人怀念的青春很心酸,有些人怀念的青春很苦辣。。。不管是忆苦思甜也好,还是忆甜思甜也好,怀旧的结果总还是有一点甜的滋味在里面的,这让我这个七零后对这些能大谈特谈自己青春岁月的五零后们有点小嫉妒。我不嫉妒他们酸甜苦辣的青春, 我嫉妒的是他们这些人可以聚在一起集体地、公开地谈论他们青春的这件事,更具体地一点:我嫉妒的是他们“谈论”的这个动作。

如果语言禁忌是一片地雷区,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地雷区是被很多人趟过的,该爆炸的地雷大都早已炸过了, 有人再去多踩几脚一般也不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而且对于哪些雷碰了会炸最好别动,那些已经是死雷动了没事,大家好像已经掂量清楚心中有数。而八十年代末布下的那片地雷区却还是一片无人勘探过的活雷区,几乎个个雷都是活的,和活火山一样,碰哪儿就炸哪儿。所以在冯小刚同龄人们大谈他们的青春时,娄烨同龄人们的青春却是一点都不能谈的。


我自己的青春,就不幸地正好撞上了八十年末期。想模仿严歌苓,用写实的文学手法把我自己的青春和情感也再现一下,发现纪实性的记录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是没有公开发表的可能,哪怕是在讲自己的故事,而且只是再讲自己的故事, 也难免要碰到一连串地雷。讲故事, 总要交代一下时间地点和人物吧?时间:1989; 地点:北京;人物:一个懂中文的美国记者。。。完了,这些可全都是地雷,一个都不能碰, 即便这些时间地点人物和时代政治背景没有任何关系。

生于六零末七零初的人,现在正处于中年期的中间,中年人最喜欢缅怀青春,本来应该是集体缅怀青春的主力军,但是我几乎很少看到自己这代人的青春文学,更不要说电影了。和冯小刚的芳华相比,娄烨的颐和园简直就是一幅抽象画,没有点背景知识的人几乎根本就看不明白他想说些什么,尽管抽象如此,隐晦如此,但还是免不了踩上地雷的命运。也难怪看不到六零末七零初的青春情感文学或电影,毕竟拍一部发行不了的电影,损失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感情,还有一捆捆的钞票,都说谈钱伤感情,其实谈了不该谈的情感,受伤更重的是钱。电影一时间发行不了冯小刚对着镜头哭了,娄烨哭没哭我们不知道, 就算是哭了他也肯定不敢对着镜头哭让大家伙看见。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有值得被缅怀的地方, 每一代人都有想要缅怀一下青春的冲动。八十年曾经有一部电影叫<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讲的故事和芳华几乎是同一个时代,三十多年过去了,大家缅怀的青春还是那代人的青春,我多么希望有人能拍一部<被青春遗忘的角落>, 来安抚一下我们这些青春时光不得不被遗忘的中年人。

再说一句题外话吧:在某些人的青春还是碰不得的禁忌时,大谈特谈另一些人的青春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有些不好的事情,仅是沾了青春的光,谈着谈着就会变得看上去像是一件好事,而这个结果才是一件最坏最坏的事情。与其不得不选择性地遗忘, 不如冯小刚和娄烨都一起忘掉青春吧。

 

 

 

 

愚若智大 发表评论于
冯小刚的老炮当年会上广场么?
~~
四季如冬 发表评论于
可以发在墙外啊!
xueyuanlin 发表评论于
中国人嘛,就是逆来顺受,该有的自由从来没有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