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北京和上海的娇小姐和大少爷们

前不久,我曾经发过这样一个朋友圈,关于在世界首屈一指的美国《Science》杂志上刋登的长篇文章,涉及斯坦福教授研究的中国赤贫的课题:

“北京和上海的娇小姐和大少爷们:给你看看这篇美国《科学》杂志文章里的照片,我当年二毛钱过早的生活比他们现在好多了”

我将上面这个小帖,放在一个耶鲁家长群里后,意外地遭遇到一位北京人的不满。她认为我不应该使用“北京和上海”的定语,说这是涉及区域歧视,建议我收回。我这人自由惯了,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为什么要收回?但是我还是本着与人为善,开始试着妥协。因为自己生活在圣路易斯,我为了安抚她把那帖改成这样,并且问她是否满意:“圣路易斯这帮娇小姐和大少爷们:给你看看这篇美国《科学》杂志文章里的照片,我当年二毛钱过早的生活比他们现在好多了”,这样等于是给我自己的女儿和儿子看的。

没有想到的是,她仍然不满意,那天直到深夜还在说我如何地low;说实话这种low的称呼,我们在美国是很少使用的。我当时发觉,对于没有在自由世界里生活过的人,很难理解我那小帖中的语境与幽默。她还完全不着边际地联想,并且逻辑混乱,真是有点对牛弹琴的感觉。

我也不客气了,向她这样解释:“你是读不懂中文?还是完全读不懂那英文文章?背景是这样的,我读了部分那文章深受感动,想起我童年的困难,同时又想起我现在带的富有的学生。既然北京和上海是中国最富有的地方,我就以它们作代表,“娇小姐和大少爷”完全是幽默调侃的话,你体会不出来而生气?我说国内雾霾也要考虑有沒有北京人在群里,你也太敏感了。你骂湖北出土匪我都不在意,我们评价奥巴马带了一群Chicago Mafia(芝加哥黑手党)去了华盛顿”

在德克萨斯的家长帮我解释,她不觉得我那话有半点的冒犯,还想给她孩子看而向我询问那篇文章的来源,因为网上找不到全文。所以我帖出那文章的PDF版,并将它给德州家长时这样写道:

“这是那文的PDF, 给你家的“德克萨斯的娇小姐和大少爷”看看。也希望北京的那帮当政者或即得利益者能看到这真实的声音:中国农村一半的八年级的学生IQ(智商)低于90,斯坦福的经济学家认为这是所有人都忽视的问题。鉴于儿童的身心发育直接影响未来成人的健康,这位斯坦福讲座教授预测:未来中国将会有高达4亿的劳工阶层会因为童年的经历而成为“cognitively handicapped" ("认知或智能上的残疾人”)。这篇文章发表在北京驱赶低端人口的日子里,他们高端人口住着朱门酒肉臭的房子里,还制定政策使湖北人上清华比北京人难上几十甚至百倍,他们永远制定政策使自己受惠。而这是对于一个全国养的公立大学,太不像话了”

我在昨天的飞机上又读了那文章,更加震撼,所有数据和图表均来自那《科学》文章的研究结果。在中国穷的村庄,大约一半的八年级学生的智商在90以下;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学生没有完成初中;斯坦福经济学讲座教授Rozelle更是预测,中国未来超过4亿的工龄人口将会拥有认知障碍。 各类专家可能对上面的数字有所争论,但是他们的共识是:城乡差距在中国正在扩大。“认知或智能上的残疾人”意味着什么呢?在政治上,狂热盲从领导者的言论就是例子之一。完全不具备理性思维的独立人格,这是我们经常在中文媒体里见到的现象,以致于我都不敢相信很多涉及政治与思辩的中文文章。甚至留过洋的人都说:真假不重要,只要听得舒服和爱国就行。

中国农村倒底有多么穷?世界银行的数据是这样的:超过七千万的中国农村人口生活在每天只有一美元的环境里。陕西农民要把自己孩子送镇的学校都不行,因为租不起那里的公寓,索性孩子不上学,这种情况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

中国年轻人去城里打工后,孩子由祖父母养,造成巨大的留守儿童的问题。祖父母看不到孙子的明天,大部分不会对出席孙子的斯坦福毕业典礼有任何期盼。他们能够看管孙子不在外面游泳时被水淹死,就认为自己不辱使命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则力不从心,因为自己就不识字或见识有限。这就是我当年的经历,祖父母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教给我的是品行。孩子永远在家里没有机会看到为生活奔波的父母,他们沿着老人悠哉的生活节奏,以为长大后也是这样的,不像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孩子们每天看见父母在职场的艰辛。问题是老人已经完成了抚养自己孩子的责任,现在是他们享受自由时光的时候,凭什么还要为孙子辈再卖全力?有人说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我看来,这恰恰是落后文化的特征之一。

那《科学》文章认为,孙子辈在老人那里得不到应该有的智力刺激,孩子一般较早缀学,吃得也没有营养。这位斯坦福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中国十个贫穷省的13万多小学生的19次调查发现:27%的这些孩子拥有贫血。甚至祖父母背着孙子下田劳动,使孙子运动发育都障碍。早期发育障碍的影响有多么严重?排山倒海的证据显示:人在受孕后的一千天的发育对成人的身心和事业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的留守儿童就像美国内城的非洲裔孩子,那里也是祖父母把孙子当儿辈养大,美国最高法院的非洲裔大法官汤姆逊的自传题目就是:《我祖父的儿子》。

农村母亲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仍然很高:75%希望自己孩子将来上大学,17%希望他们读博。现在只有25%的中国孩子从高中毕业,这个数据似乎难以置信,但是中国大概只有四分之一的孩子生活在城市。在过去的七十年间,只有15个国家从中等收入步入高等收入的国家行列,这些国家的工薪阶层超过75%的读完了高中。在79个位于中等收入的国家中,只有低于三分之一的人完成了高中学历,中国处于这些国家的底层。

我现在看到的中国富人家庭对孩子的重视,中国的精英阶层的教育质量显著提高,这是值得欢迎的现象。我们知道的历史上很多改天换地的杰出人物,他们不少出身在富裕的环境,像牛顿那样出生贫寒的少,而在殷实家境中长大的达尔文多。我只是希望:凭靠父母机票从美国回国过圣诞假期的“北京和上海的娇小姐和大少爷们”知道:中国还有大量没有你们这样机会的同龄的苦孩子。

土豆-禾苗 发表评论于
支持你!!!!!!!
floatingforever 发表评论于
现在国内群里是不谈论中国任何问题的,连大学同学群也是只发强国文。
shamrock100 发表评论于
一味指责是没有用的, 除非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中国也许高中毕业人口比例还不够大,但近三十年来却为社会底层人士提供了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发展机会。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就业机会, 死气沉沉, 哪怕全部高中毕业又有什么意义呢。

中国的问题是十几亿人从无到有从贫困落后到发展的过程, 只能一步一步来, 居高临下没有实际措施的指责任何没有任何帮助。
雅美之途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illar' 的评论 : 正是想用此说明,祖父母对孙子没有父母对儿女的未来那么期盼。
Pillar 发表评论于
"中国年轻人去城里打工后,孩子由祖父母养,造成巨大的留守儿童的问题。祖父母看不到孙子的明天,大部分不会对出席孙子的斯坦福毕业典礼有任何期盼"
Don't understand, the majority of grand parents no matter in China or the US, rich or poor, would not anticipate to attend their grand child's graduation ceremony at Stafford University, would they?
匡吉 发表评论于
楼主成功地脱离了中国呆在西方富裕世界,然后指责上海北京的娇小姐大少爷们,怎么觉得有点滑稽啊。从本质上说,楼主不也是其中一员吗?只是不在上海北京而已
jelous 发表评论于
在国内火车上,一边是几个低端人口,其实也不算太低端;另一边是几个老外。猜猜我在哪个群里混?作为一个中国人竟然和老外更有共同语言。没有什么自豪的,而是悲哀。
换一个 发表评论于
二十七军专门招这种可成为杀人机器的士兵
遍野无尘 发表评论于
阶级固化并不符合统治者的利益。中国过去很多皇帝就是在和豪强作斗争。因为阶层固化有利于培养和滋生能与 皇权对抗的豪强势力。但是,发展国家经济,又不得不依靠豪强,例如现代的外资引进让国人受剥削就是没办法的办法。这二者是矛盾的。

问题只是个平衡的问题。两级分化不可取,均贫富大锅饭也不可取。

所以,老习在19大上的 “发展不平衡”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 就看习老兄如何解决了。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好文!阶级固化符合统治者的利益,这个趋势不论在中国还是美国,都会继续下去。
风清fq 发表评论于
社会阶层固有化已是全球的趋势,并非只局限于中国,美国不是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吗?那批掌握着金融、高科技资源的“精英”们不正努力将人类导向这一目标么?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原本是反其道行之的,许多国家尝试过,行不通。欧洲式的社会主义又能支撑多久呢?这是人类的悲哀。
Rosaline 发表评论于
雅美先生的这篇文章的信息量很大,包括了中国的高考录取体系是否公平,农村学生的教育问题等。过去的几年我从北到南,走过许多大城市和二级市里医院,肿瘤医院和病房的状态,那绝望的众多面孔,令我震惊。我也从城市之间的旅行途中,走进落后的村庄和街道。深切感受到天资聪颖的农村少年走进好大学的机会,越来越渺茫了。既使万幸成为一名大学生,留在城市里工作,也被现实的房价,压得喘不过气。77 and 78 级那种,不论出身,唯分数录取的年代过去了。今天的年轻人,如果没有父母的房产支持,比我们那代人更不幸。我当年的同学们,仍在国内的,与我谈的是社会的阶层固化现状…。
诚信 发表评论于
好文章,谢谢分享。

前几天,在文学城看到一篇网友博客文章称 “国内百姓一机在手,啥都不愁",当时气的不行。

我每年回国讲课两次,国内老家的亲戚不管穷的富的,都把一年里的愁事留到我回去的两个星期解决。

生活在海外文明世界的人,理应对国内百姓的真实生活有所了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