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票里的点滴记忆

记录所思所想 分享所见所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看到前面有网友贴了几张“工业券”照片,虽然那些只是从网上找来转贴的图片,但还是很自然地勾起了我们对过去经济短缺时代的点滴回忆。一下子想起来,去年夏天回去,经过翻箱倒柜寻找,发现家里居然还保存着一大叠过去留下的粮票,全国,地方的都有。不禁感慨一番:这可是跨越了半个世纪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啊!

看着这些小纸片儿,记忆的闸门不由得悄然打开。记得小时候,常常跟着外婆去离家不远的国营粮店买粮食,打油,十斤二十斤的大米或面粉背在肩上,帮着外婆往家里搬,那是我儿时帮家人做家务活儿的最早记忆。除了买粮油现货以外,有时候还要凭粮本兑取些粮票,因为平时在商店买点心,饭店买烧饼油条什么的,都离不开粮票。大人要是出差去外地,非得随身带上粮票,出了省的,还需要携带全国粮票,否则饭都吃不上。

下面这一张就是1966年的全国粮票,每张5斤,相当于一个人全月的口粮:

面额为1斤的也很多,差不多是一天的口粮定额。去饭店里买油条,1两粮票可以买两根,外加5分钱,我通常是一次买10根,花半斤粮票,那是一家人的早点需要的量。第一次去上海时,吃早点以后发现上海有半两面额的粮票找给你,心里觉着好笑,回到家没法用啊,我们江苏省没有半两面额的粮票。

上大学时第一次转户口,同时也需要转“粮油关系”,刚去时没有完成转关系过程,学校特别规定要带足粮票,否则没得吃。很令人惊奇的是,江苏省直到1986年还在发行粮票,不过与时俱进,改称”500克”而非“1市斤”了:

还有一张山东省的旧粮票,已经破旧不堪,覆满污垢,不知曾经经过了多少人手,解决过多少人的肚皮问题了呢。

再贴一张半斤的,记住当时可以买10根油条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