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 - 活在美国的我们 第二十五章

(注:因为原来章节太长,故从新划分章节,编号有些不一致,这一章接原来的第十五章,敬请读者原谅。)

25 买车又被骗了!

1

  七万英里?还是十七万英里?

 

一周后,余争鸣薪水到账了。周末,夫妻二人去看了几家旧车店,也试开了几辆车,肖雨禾没什么感觉,不愿意再跑,让余争鸣自己拿主意。

余争鸣觉得自己已经从约翰那里学会了挑车和砍价的技巧,信心十足。第二天他自己跑了一整天,终于挑了一辆1988年出厂的八缸大型林肯轿车,一番讨价还价过后,最后三千美元成交。

余争鸣得意地把车开回家,停在门口,围着车转了好几圈,也不管室外热得像烤箱,立刻就给皮制车顶和车座上油,又给车身打蜡,忙得一身臭汗,才心满意足地把肖雨禾叫出来看。

他摸摸深蓝色的车前盖,就像摸着自己心爱宠物的脑袋:“林肯可是豪华车啊!我们这款又是最高档的车型,虽然旧了,可你看看这皮座,还有这车顶,绝对都是真皮的,一点不显旧,我就打了一点油,就这么亮。漆也好,一上蜡就这么亮,除了车型老一点,没有一点破像。”

第二天,余争鸣满心欢喜地开着林肯车上班了。下班回家时,肖雨禾见他一脸沮丧,进门就把自己摔在沙发上,像一只漏了气的气球。

问他怎么了,余争鸣灰心丧气地回答:“我买车时,那个卖车的人说这辆车只跑了七万英里,属于低里程数,我丝毫没有怀疑。今天约翰说,看这辆车的成色,至少跑了十七万英里。因为车上的里程表到了十万英里就又从零开始记录了。老美骗起人来心更黑。”

肖雨禾对自己的丈夫十分了解,她淡笑着说:“骗你?该不是你自己以为是七万英里吧?”

“我看见里程表上是七万,就说‘这车只有七万英里,里程数很低啊’,当时那人就在旁边,也没纠正我啊!我说了好几遍,他都没纠正我!”余争鸣更加沮丧了。

“是你自己先入为主,还埋怨人家。”肖雨禾嘲笑道:“我说请约翰和你一起去买吧,你说不好意思总麻烦人家,现在好了,上当了吧?美国商店什么都可以退换,就是车不行。”

旧车就是旧车,毛病不断。接下来几个月,余争鸣在约翰的指导下,先买了一副把车前轮支撑起来的铁板架,他居然也能顺利地把车开上去,把两个前轮垫起一尺多高,然后自己钻到车底下去换机油。

学会换机油后,他信心大增,又先后买了各种修车工具,学会了给车检查水箱、电池等等,一般的小毛病自己都能查出来,有些还能自己修。

他对自己的动手能力很满意。宽大的林肯车在高速路上跑起来,平稳舒适,先前受骗时心里淤积的乌云也被这种快感扫去了。

 社区图书馆

 

又是周末,余争鸣坚持要带肖雨禾和余青青出去兜风,试试林肯车的感觉。

他们对自己所住的地区还不熟悉,想着四下看看,增加点了解也好。车子开了几条街,余争鸣不时问两位女士:“感觉怎么样?稳不稳?就像坐在船上,一点没有颠簸的感觉,是不是?”

没有听见回答,他便自己夸道:“到底是八缸的豪华大车,感觉就是不一样!”

肖雨禾答应着,两眼盯着窗外,她突然打断还陶醉在驾驶快感中的余争鸣:“嘿,这不是社区图书馆嘛!听赵跃进说了好几次,只要是住在这里的居民都可以办免费借书卡,咱们进去看看吧。”

图书馆里很多人,大都是女人和孩子。

一家三口浏览了一下书架的分类,大概因为社区图书馆是面向居民的,所以多是些文学和居家类的书,从婴儿看的硬壳绘本到小说,还有各种关于烹饪、种花、修车的手册等等。

肖雨禾发现这里竟然还可以借电影录像带和小说录音带,都是免费的,这可是新大陆!她高兴极了,立刻到柜台前申请办借书证。

申请手续很简单,那个服务人员只看了一眼她的驾照,确认她是社区居民,马上就给她办了。

有了借书证,她立刻去架子上挑了几盒电影录像带,又找了两盒小说录音带,那是为她自己挑的,为学英语用。

她回头去找女儿,走到少儿区,见一些孩子趴在地上看书,有些很小的孩子被家长抱在怀里,稍大一点的则自己坐在地上翻书。童书都是硬壳的,丢得满地都是,管理人员似乎也不在乎孩子们会把书弄坏。

她转过两排书架,见余青青坐在书架前的地上,正翻看一本书,十分投入的样子。

青青身边已经摆了一摞“鬼故事”系列丛书,见妈妈过来,她兴奋的地扬起手上的书说:“我们学校图书室也有这套书,可没这里多,这十几本我都没看过,我要全部借回家。”

来美国才几个月,余青青不仅能读懂这一类书,而且非常喜欢。肖雨禾由着女儿挑了十几本书,遵照图书馆的规定,每次最多可以借二十本书,她们的录像带加上书,正好二十本。

母女俩兴高采烈地抱着书要出门,才发现余争鸣不见了。

她们找到图书馆侧面的大房间,看见里面摆着一箱一箱的旧书,价格从几美分到一两美元不等,还堆着一些旧录像带,一元钱一盒。

余争鸣此刻正蹲在旧书堆里,像是在找什么宝贝,他手上拿了两本书,见肖雨禾和余青青过来,仰起脸冲她们说:“你看这本书,教人怎么修下水道,很实用,才十五美分。还有这本教做饭的,看看这些图片,好像很好吃,你读一下,可以学学做西餐。这书才二十五美分,这要是放在书店里得卖十几美元呢。”

肖雨禾也很喜欢,鼓励道:“那就买啊,犹豫什么?”

离开图书馆时,三个人手上都是满满的,高兴得不行了。 

3

 第一次去豪宅”

几天后,应曾卫东的邀请,余争鸣和肖雨禾带着女儿,第一次到曾家参加教堂的小组活动。

余争鸣为此特地穿了一件正式点的衬衣,肖雨禾则找出一条国内带来的连衣裙换上了。

因为曾卫东家门口停不下太多的车,赵跃进一家三口也挤在他们车上。

林肯大轿车这时可显出优势来了,两个女人加两个孩子坐在后排,一点都不觉得挤,引来赵跃进一阵“啧啧”赞叹。

曾家就住在他们附近的小区,是美国最普通老百姓的居民区。房子很小,不到两千平方尺,房龄大约有十几年了,屋顶的油毡都已经卷了边,外墙也有些斑驳。可是在刚到美国的余争鸣和肖雨禾眼里,这无异于豪宅。

已经有人比他们先到了,客人们穿着都很随意,尤其是女主人许薇,圆领体恤衫和短裤,脚上穿着一双旧拖鞋,忙前忙后地招呼客人,倒显得余争鸣和肖雨禾穿得过于正式了。

许薇看见余争鸣和肖雨禾在四下打量,笑盈盈地说:“随便看,这里是厅和厨房,三间卧室从这边过道进去。”

余争鸣和肖雨禾顺着过道进去,仔细参观了每一间屋子,心里很是羡慕。

来参加小组活动的人看起来都是曾卫东家的老熟人,尤其是赵跃进夫妇和萧珊,就像是在自己家一样,忙前忙后地帮着准备菜盘子和餐具。

其他人好像彼此也都很熟悉,只有余争鸣夫妇是新人。曾卫东把余争鸣和肖雨禾一一介绍给众人,其中有几个人他们在教堂见过一面,只是没有机会打招呼。

还有几对夫妇是第一次认识,余争鸣便主动上去打招呼,肖雨禾想去厨房给赵跃进帮忙,可是又怕油溅到裙子上,只好把眼睛转到壁炉台上的几张照片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