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小好朋友夫妇北上来看望在纽约工作的儿子。儿子是青年才俊,并钟情美食,来纽约工作两年早已摸透了美食地图。他们客气地早早订下米其林二星餐厅Jungsik,邀我们共聚,欢度春节。
说起来,我俩从小相识,一起长大,说是娘家人也算贴切。这个聚会,让我们的年初二有了回家的感觉,不再孤单。
Jungsik是位于曼哈顿TriBeCa的米其林二星韩式餐厅。主厨Yim Jung Sik(林正植),2006年毕业于CIA(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在烹饪界的顶级学府学到西餐的精髓之后,2009年回首尔开了个人命名的餐厅Jungsik,在传统韩式料理中融入了高端西餐技术,甫一开张就好评连连。
2011年纽约分店成立,在餐馆食肆林立的曼哈顿毫不怯场,令人惊艳,并颠覆性地突破了纽约人对K-Town韩餐的刻板印象。2013年摘下米其林一星;2014年更上层楼得到2星肯定,并蝉联至今。
Jungsik的门脸不大,外观低调。进门一个小小的Bar,里面窄长的主餐室装饰简洁,再进去还有一间更小的餐室。
主餐室
我们坐小餐室里的圆桌。窗外漫天飞雪,对来自南佛州的他们来说是独特的风景。
菜单有两种:Seasonal Menu共五道菜(两道前菜,两道主菜,一份甜品),每位$155;Signature Tasting Menu则有九道菜(三道前菜,三道主菜,三份甜品),每位$225。菜单会随季节略有调整,酒水另算。
餐前小菜一上来,我们不约而同微笑起来,想到韩国餐馆一贯的做法:泡菜、豆芽、酸萝卜,先来他五碗六碟的。
可是,看看人家这个精致哟!再说,食材也不一般呐。服务员对每个菜品细细介绍,跟着他们的解说,再看精致的摆盘,真的有面对艺术品的感觉。
服务员关照从中间的鹅肝慕斯开始,顺时针享用。我想,这是为了逐渐打开味蕾,由浅入深,体会出层次吧。
鹅肝非常细腻糯香,点缀着苹果丁和面包丁,化解了可能的油腻,并增加了香脆的口感。第一道入口,让味蕾马上兴奋起来。不过我个人认为可以再淡一点。
左手边是牛肉tartare,无功无过。左上黑黑的是香煎生蚝,当时以为听错了,因为根本看不到生蚝的影子。黑黑的敷料带着香香的调料,一口咬下去才吃到里面生蚝的清香,忍不住让人轻轻惊叹。
右上折起来像fortune cookie的是胡萝卜片包南瓜泥,吃了三道荤的,难免口中有点腻,这一口下去,清爽怡人,恰到好处。最后那黑黑的、串着草梗的是烤茄子,微辣浓香的口感,让人明白了为什么要把它排在最后一道。
我这么细细写来,有人可能会想:嗯,装吧。不就因为贵嘛,你就这么大费笔墨。
其实还真不是,这样的吃法,我觉得可以明白厨师的用心良苦。这样慢慢品,才能把心静下来,把味觉视觉调动起来,让美食成为此时此刻的focus,培养对美食的感谢和欣赏。
当然,街边吃一碗热汤面,小食肆吃几道家乡菜,也是享受,不同的体验。
好,上菜(中文名字是我随便写的,看个意思吧)。
第一道:Osetra Caviar(鲟鱼鱼子酱)
Osetra Caviar本来就是鱼子酱中的极品。暗绿的鱼子酱下面是粉红娇嫩的tuna toro,垫底的是金黄的碎炒米,从视觉到口感都非常丰富。
第二道:Foie Gras Mandoo(鹅肝饺子)
韩式的陶碗里铺着雪花和牛薄片。正在诧异这个小"火山"怎么吃?服务生逐一在碗里注入高汤。原来是越南面的吃法啊!
稍微一搅动,三只漂亮的小饺子(mandoo)浮了出来。轻咬一口,吃出了鹅肝的糯香和Kimchi的爽脆,这样的搭配真是让人惊艳!汤头极其鲜美,我对味精过敏,稍有一点我就知道;这个可以肯定是牛肉牛骨的原汁高汤,完全没有化学添加剂。我给这道菜一个高分。
第三道:Octopus(香煎章鱼)
外皮酥脆,典型的韩式调味。我家附近有一家号称纽约No.1的韩式炸鸡,就是类似的调味。章鱼须非常嫩,精通美食的闺蜜儿子说应该是Sous Vide处理的,他的厨神妈妈说:"喔,真空低温水浴,我以前用这办法做过鸭肉。"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蘸酱好像一般,至少当时没有给我"wow"的感觉。这道菜我喜欢的是章鱼的鲜嫩。
好,上主菜。
第四道:Black Cod(慢炖鳕鱼)
这个应该也是低温慢炖烹制的,非常嫩,不夸张地说,像豆腐一样。外表刷了一层韩式甜辣酱,鱼肉雪白如玉,却很入味。边上配了时鲜蔬菜,很清口。这道我很喜欢。
第五道:Tuna Kimbap(Tuna手卷)
这道菜的妙处是米饭里加了松露(truffle),奇香扑鼻。不仅如此,还混合了熟的tuna碎、牛油果、kimchi,让米饭的口感和滋味十分丰富,非仅加寿司醋的普通手卷饭可比。
手卷前端是一块上好的tuna toro,即使不蘸酱料,带着一口松露米饭,已经足够丰富了。
这个裹着烘培纸夹着小夹子的做法也十分有趣和贴心。
第六道:Galbi(韩式烤小牛排)
肉质极好,烤制到位。整个的口味非常韩式,配一点点浸透肉汁的米饭,点缀一两片酸辣的泡菜。这道给我一种接地气的感觉,用俗话说:是下饭的横菜。我给好评。
插一下,常有人看到这样类似的吃法会质疑"能吃饱吗?",或者调侃说:"估计我三口两口就吃完了"。其实,因为每一道都材质丰富,总热量并不低。而且,这种悠悠然细嚼慢咽的吃法,让每一口都得到充分消化,可能也容易有饱腹感吧。反正我和闺蜜在几道之前就开始分一部分给老爷少爷了,不然真担心甜点吃不下了。
甜点要登场了!
第七道:Omija(五味子茶加冰霜)
服务生把这道称为Pre-dessert. Omija当时想不出是什么,但味道很熟。在韩国餐馆吃完饭,时常会附送一小碗"红水",上面漂着几粒松子。回来查了原来是五味子茶。
这里配的是一勺柠檬冰霜,里面还有basil的香味。清爽而解腻。
我想到讲究的中餐在大菜之后会有一道过口的小点,或几颗青枣两瓣鲜橙,异曲同工吧。
第八道:Baby Banana(香蕉蛋糕配咖啡冰淇凌)
主甜品端上来,大家都惊到了,虽然觉得不可能给一根小香蕉让我们剥皮吃吧?可盘子里这香蕉也太逼真了,还带点黑斑,完全是熟透的芝麻蕉嘛!
服务生笑眯眯地介绍了一通,然后说:请你们享用这香蕉......嗯,用刀叉。
原来,这是一款香蕉味蛋糕。外面是涂上黄色、画了黑斑的白巧克力;内部是海绵蛋糕,正宗的香蕉味加上酒香。咖啡冰淇凌下面垫着黑饼干,有点微苦的坚果味道。
第九道:Roasted Chestnut("糖炒栗子")
当我们还在为惟妙惟肖的香蕉蛋糕赞叹的时候,服务生又端来了Post-dessert.
一个质朴的小铁锅,里面摆着两颗烤栗子。好像怕烫到桌子,还先放上一块原木的锅垫。这次,不需要服务生解释,我们都看出来是巧克力仿制的。
黑巧克力不仅做出栗子毛糙的底部、光滑的外壳,还有"烤制"中沾上的"黑灰"呢,逼真极了!
咬一口,里面一层栗泥、一层酒味冰淇凌,甜、香、凉、爽,完美收官!
居然还有餐后小甜品!一个小小的罐子,里面是小巧精致的马卡龙和花瓣小饼。马卡龙和小酥饼其实特别小,只有指甲盖大小,太可爱了。
我自作聪明地以为这个容器是模仿围棋罐子。漂亮的服务生说这是仿韩国热锅的造型。
这一顿饭,让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满意。贴心的服务,精良的菜品,出其不意的小转折(比如香蕉),别具一格的小细节(比如"烤栗子"的锅垫),处处体现了创意和精心。
更难得的是,我们两家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我这个冬天身体不好,闺蜜一路支持鼓励自不必说,来纽约我不仅没尽地主之谊,反倒安心享用闺蜜的盛情款待,太不合礼节,太过意不去了。可是,情同姐妹的关系,真的让我可以恣意放松,不见外不客气了。这样的至爱亲朋一生难求。感谢加感恩。
绵绵别后情,贴心体己话......吃完出来,漫漫飞雪,难得的是并不太冷,于是我们一路走回闺蜜所住的酒店,我们手挽手说笑聊天,在寂静的街头亲密拍照......我们说,这个夜晚,足以让我们记到80岁。
祝新年吉祥,情谊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