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同学微信群有同学发了一张近40年前杨老师和几位同学在校外郊游时的合影,勾起了我对杨老师深深的怀念。
前排中间为杨邨老师
杨邨-杨老师是从洛阳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借调到我们杭州大学外语系第一届(78年)日语专业的资深日语老师,日语造诣极高,无论口语还是语法抑或教学方法。杨老师到来之前我们的日语老师除了一位外教大多是从俄语转行,虽然也都胜任教学也很严谨负责,但杨老师的到来依然如雪中送炭,使得我们这些极其用功努力的杭大首届日语专业的学子如虎添翼。我们首届日语专业只有一个班由18位年龄参差十几岁的学生组成。77,78届的学生鲜有应届生,多是来自各行各业,城乡各地,且都经历了各种曲折。所以每一位学生都极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学光阴。
我们这届毕业生专业水平一点都不比上海, 北京等名牌外语学院差,甚至更胜一筹。我们中不乏日语教授,日语专家,企业家,驻日使馆外交家,政府外事高级干部等等。这些都首先得归功于我们的日语老师们。大学四年我们有幸一直有优秀的外教陪伴,大一大二有豪爽开朗的沢田女士,大三大四有诚恳认真的来自静冈的高中国语老师中山先生,至今都还有联系。而我以为给我们打下扎实基础的当属杨老师。
那时已届知命之年的杨老师不仅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他和我们一同郊游,一同在草地上打滚,一同上馆子,一同看电影。记得偶尔电影散场晚了,被关在了学校大门外,杨老师拖着略显沉重的身体和我们一样翻大门进校园。杨老师的宿舍我们几乎可以随便进出。记得杨老师常常晚上熬红了他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给我们出第二天的小测验,那时每天都有小测验,不知是什么内容所以我们无法准备,这养成了我们每天必须消化所有当天所学知识的好习惯。
杨邨老师与夫人在上海干休所
杨老师老家是宁波,他当年从洛阳军外借调到杭大是怀着强烈的回归故里的愿望的。可万分遗憾的是虽然杭大很缺他这样的资深日语老师,却到底也未能调成。作为学生不明就里,但猜想可能杨老师的举止行为不符合当时大部分同事和领导眼中作为教师的规矩吧。
毕业后我被分配在浙江医科大学(现合并入浙江大学)外文教研室任日语教师,直到十年后来到美国。工作后我与已离开杭州的杨老师一直有联系。其间杨老师曾回到过杭州,住在我家。清楚地记得一天我母亲做了蟹黄蛋,杨老师特别喜欢,最后拿起碟子舔得一干二净。我们全家都印象深刻,且很欣慰能与杨老师无拘无束地交往。
1992年夏末我带着未满2岁的儿子来到美国与博士在读的先生团聚。到美国后我每年都给杨老师写信,而杨老师亦每信必回,而且几乎每封回信都附有照片。然而,后来接连两年我都没有收到杨老师的回信,从此再无音讯。预感杨老师走了!直至今日有了万能的微信才在同学群里得到了证实。
看到杨老师与同学的合影,我猛然一惊,杨老师给我的信呢?我必须要找出来,这么重要的东西可千万不能弄丢了呀!来美二十几年,搬家无数次,前一阵准备卖房,所有东西都装箱打包了。于是一盒盒,一包包,翻箱倒柜,终于逐渐地找到了散落在各处的一封封的信。太珍贵了,我欣喜若狂,拿去办公室全部都扫描存档了。可是照片呢?又一轮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了,都找到了!
从92年初秋夏末我到美国,第一封信是93年的,一年一封直到97年。98,99年连续两年都没有收到杨老师的回信,从此断了音讯。捧着6封信的复印件(不舍得多触碰原件,历经二十几年纸张已很脆弱了),读了一遍又一遍。
杨邨老师与夫人
杨老师晚年疾病缠身,字迹时而工整时而凌乱。细读内容除了对收到我信的喜悦,对过往的回忆外,几乎每封信都情绪低落地提到他的身体。93年的信中就说我出国虽然才一年多,他却觉得我离国好多年了,要我回国时给他打个电话,问问他还健在否?如今读来令人心酸。可是二十几年前的我却是那么地不懂事。回忆起来似乎当年读信时并没有体会到当时心情不畅,体弱多病,近古稀之年的杨老师的心境。
上个周末,我和在外州读书的小儿视频,跟他讲了杨老师的故事。讲了我找到所有杨老师来信和相片的兴奋,也讲了我重读旧信后的愧疚后悔。当初不懂事,没有给杨老师更多的安慰。心地善良的小儿安慰我说:“妈妈,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其实,我可以做更多的。95年我来美后第一次回国过两周,却没有去看望离杭州并不那么远的在上海干休所的杨老师。我确实打过电话,没打通,也就没有再尝试。虽然拖着不满周岁和四岁的两个儿子,但如果用心的话这都不应该是借口。或者,至少我可以每年多写几封信的。从杨老师的回信中可以感受到我每年给他写的几个字是令他宽慰的。我也可以多寄些照片,杨老师在一封信中曾提到他附了两张他和夫人的照片,期望能换得我的全家福。他是希望看到更多照片的。“如果……”就是再也不可能,悔之晚矣!杨老师,对不起,您的学生一直到年近花甲才开始懂您,理解您,才痛感年轻时的我的不懂事!
杨老师,好想您!怀念您在杭大的日子!怀念那您煞费苦心给我们的一日一小考;怀念您给我取的“お吟様”的昵称;怀念您和我们同课堂,同郊游,同翻校门的日子!杨老师,好想能再给您写几封信!哦,我们现在都用微信了,很方便的,随时都可以联系,发照片也是分分钟的事。如您在一定会加入我们杭大78届日语班微信群的。我每年都回杭州,每次我们同学都会开心地相聚,如您在也一定会参加的,对吗?您的诞辰是1925年,那么今年93了。虽然您不能参加我们的同学会,也无法再收到我的信,但我希望您在天的那一边过得好,不会有那么多的不顺心和身体的痛楚。您一定要知道您的学生们怀念您,他们从来都没有忘记过您,他们感念没有您也就没有他们日后的那些成就。
杨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更了解您,我想把您的照片附在了此文中,不知您介意否?应该征得您同意的,可是……。您不会怪我吧?
2018.2.10 于美国巴尔的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