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寂寞与温暖》,淡淡的文字,淡淡的述说,看似波澜不惊、轻描淡写,却发人深思。
女主人公沈沅出生在马来西亚,母亲早逝,跟着做海员的父亲长大。遵照父亲希望能吃饱饭的愿望,高中毕业即考入北京的农业大学。二十五岁大学毕业,分配到农业研究所工作。她长的清秀,长的很高,“她的衣着、用物都很素净。白床单、白枕套,连洗脸盆都是白的。” 她给一位老专家做助手,搞农业科学研究是寂寞的,她勤勤恳恳,不声不响,到稻田观察、记录,看书,学习,整理或翻译资料……,如一朵静静开放的白菊。
她以为就这样一辈子在农场平静的生活、工作、做科研。
仅仅一年,她忽然就被打成右派!这右派打的是莫名其妙。只因高中时她对自己“被海风吹得脸色紫黑,五个脚趾一般齐的父亲是地主,就在日记里写下了她的困惑与不满,” 而且想满足父亲“在坟头立一块小小的石碑,让后人知道他曾经辛苦了一辈子……”,或者因为在党内整风时提了意见“所领导对科研人员关心够,”或因为她批评党支书“从酒厂灌酒公私不分”。或者“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怎么也得抓出一两个右派,才能完成指标”,反正她一夜之间就成了右派。真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真正是可笑又荒唐!
这让我想到自己的青葱岁月,亦写日记,妈妈决然地反对,她坚持认为“那是很危险的!” 也是用心良苦,他们那代人吃了苦头,不想子女重蹈覆辙。
接下来是排山倒海般的批判、声讨。“击退反党分子沈沅的猖狂进攻!剥下沈沅清高纯洁的外衣,” 大会小会不断,更令人发指的是“有一张漫画,画着一个少女向蒋介石低头屈膝,这个少女竟然只穿了乳罩和三角裤衩……,”沈沅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击倒了,“她硬着头皮把这些大字报看下去,她脸色煞白,带着一丝奇怪的笑”, “眼前一黑,几乎栽倒……”
这样残酷践踏一个普通人的尊严!我看不下去,闭上了眼睛,那场景在眼前飘过,令人颤栗。汪先生就是这样不动声色的把那残酷的场景呈现在读者面前。没有血与泪的控诉,没有激烈的文字,却震撼人心。
汪先生并非一味揭露那残酷及丑恶。他也描写了三位正直的人:老农工、老科学家“早稻田”、新来的所长。在黑白颠倒的年代,保持人性中的善良与正义,给予女主人公温暖与支持,也让我觉得温暖和感动,看到希望和力量,看到人性中的真诚和善良。
这之中的老农工赶马人王栓的形象尤其深入我心。在沈沅眼前一黑几乎栽倒之时,一只大手从后面扶住了她;在沈沅受到沉重打击、昏昏沉沉睡去醒来时,王栓担心她出事守在床前,泪流满面;当沈沅在被批斗后,为避免看到那贴在井边的恶劣漫画,只在天黑人静时才去打水洗脸时,是王栓非常体贴,不到傍晚就提半桶清水放在她宿舍门口;王栓说:“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整你,折磨你?听见他们说的那些话,我的心庝。他们欺负人,你要好好的。俺们,庄户人,知道什么是谷子,什么是秕子。俺们心里有杆秤”,你“要好好的!你的光阴多得很,你要好好的!你还要做很多事,你要好好的!“ 他也语重心长的嘱咐沈沅“ 你不要想死,千万不要想走那条路。” “你答应我。” “我答应你,王栓,我不死”。 “ 沈沅躺在床上,眼泪不断涌出来……” 我的眼里也满是泪水。
汪先生写的何等好啊!一个朴实、善良、慈祥的老人跃然纸上。我和主人公沈沅有同样的感叹:“他一个“粗人”,感情却是这样的细!” 这让孤独寂寞的沈沅备受感动,坚定活下去的勇气!这也让读者备感亲切和温暖。
平淡中感受震撼,也给人希望。
……
自由、尊严,人的基本权力。回望汪曾祺老先生小说中那不太远的一段历史,更令人感到保有这种权力,何等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