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分论”否定中药功效是偷换概念

中国中医情何以堪? 日本汉方占全世界90%市场份额, 碾压中药

日本拿着中药赚了全世界的钱,中国却还在为中医争论

2017年10月13日 10:48:21 海外情报社

http://cj.sina.com.cn/article/detail/5904298558/436124%3Fcolumn%3Dchina%26ch%3D9

大家一直自豪地认为中医药是我们的国粹。最近有消息透露:日本占据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看到这个消息后,不禁让人感到尴尬。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模仿的民族,但学习模仿的对象基本只限于强者。这也是中医药在日本发展的逻辑。

但权威期刊《中草药》最近透露:日本占据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看到这个消息后,不禁让人感到尴尬。日本人曾说: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十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知耻而后勇。

只有详细了解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特别是日本中药的长处,再加以借鉴,我们才真正有可能守护好中药这个中国人的传家宝。

日本街景

日本也曾抛弃中医药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模仿的民族,但学习模仿的对象基本只限于强者。这也是中医药在日本命运的逻辑。

南北朝末期,中医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等到唐代,日本开始全面学习中国文化。中医学也被日本全盘吸收,并在后世发展成为具有日本特色的“汉方医学”。

日本汉方医学和中国中医是同根同源、同根异枝。

日本遣唐使

虽然在近1000年的时间里汉方医药保护了日本人的健康,但近代以来却受到极大挑战,甚至一度被抛弃。

大航海时代到来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等相继来到日本。日本起初还把他们称为“蛮人”。但有些具有探索精神的日本医生发现,和粗糙的中医人体图谱相比,即使看不懂“蛮人”的文字,他们的人体解剖图却更为精准。中医不再是绝对的权威。

一场战争更是动摇了政府对中医的态度。

1853年、1854年美国佩里舰队两次“叩关”,砸开了日本的国门。日本开明派也逐渐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先进性。

明治天皇即位后力推改革,在1868—1869年“戊辰战争”中打败幕府军队。这时的战争已不是冷兵器时代的大刀长矛,而是用上了火枪火炮,死伤规模更大。随军的老中医束手无策,但从英国使馆招聘来的西医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很多人很快恢复,又投入战斗。

18世纪中后期日本人所著《红毛杂话》中的显微镜

明治维新,可以说就是日本抛弃源于中国的文明,全面拥抱西方文明的过程。

西医“理所应当”地取代了中医。

日本政府“封杀”中医:师资格考试科目都是西医内容,废止汉方药馆,禁止汉方自由买卖,只有持有西医执照的医生才能开中药……

中医药在日本复兴

明治维新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学校不再教汉方医学。

到20世纪7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随着日本经济快速现代化,患慢性病、过敏性疾病的国民人数迅速增长,特别是老龄化带来了大量的老年病。西医对此常常无法解决,而中医药(汉方医学)却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中日建交也大大加强了中日文化交流,中国中医药的大量成果再度被介绍到日本。

日本政府也给予了大量支持。根据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原方,目前日本有210个处方受到普遍应用。1976年,厚生省正式将汉方药列入健康保险,把主要的210个有效方剂及140种生药列为医疗用药,可以进入医疗保险,这样患者个人就只需要承担10%—30%的费用,大大鼓励了汉方药的应用。

随即,中医在日本实现复兴,特别是汉方药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日本一处汉方药店

日本汉方药厂有200家左右,汉方制剂多达2000多种。

89%的日本医生会开汉方药处方,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

目前日本6万家药店中,经营汉方制剂的达80%以上,在药局、药妆店的显著位置,基本都能找到汉方药。

一家汉方药店的宣传画

日本民众也非常认可汉方药,近8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医药治疗慢性病十分有效,6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药能促进健康长寿。

日本“帝国制药”(日本一家制药公司:编者注)生产的贴敷剂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膏体1.8万吨,相当于12亿贴,连接起来可以绕地4.2圈,产量居世界第一。

帝国制药产生的膏药

日本人为什么走在了前面?

据说,日本医学权威大肪敬节在弥留之际曾激励弟子们: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十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核心期刊《中草药》于2016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目前日本汉方药占据了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

日本汉方药如何实现了逆袭?

中国引进的大塚敬节所著《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金匮要略研究》

1.政府支持

除了将汉方药纳入医保体系,减轻患者采用汉方药的药费负担外,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视汉方医学教育。明治政府曾颁布法律废止汉方医学,1972年日本文部省批准综合大学医学部、医科大学、药科大学、齿科大学可开设传统医学教育课程。

2001年3月,文部科学省发布《教育核心课程设置》,汉方医学教育被纳入其中。到2004年,80所医科大学全部开展了汉方医学的教育。

政府还投资建立了一系列汉方医药研究机构,比如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研究所、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汉药研究所。

面向大众的读物

2.重视创新

日本的创新主体是企业。

日本制药企业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科技人员总数的60%,其研发费用占整个国家投入的80%。日本的三大汉方药生产企业(三共、津村、钟纺)的新药研发费用均占每年销售收入的10%—20%。

日本汉方药大多采取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剂型,摆脱了水煎火熬的传统中药服用方法。为最大限度保留药效,药物提取过程采取温浸提取、减压浓缩、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等技术和设备。

日本“小林制药”

剂型创新,让服用汉方药更加方便,也更加适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在制剂外观和口感上日本企业也进行积极创新:颗粒美观、包装精致、口感好。一些汉方药颗粒剂能直接口服,都不需要水送服,一改中药粗糙、苦涩的观感。

企业最能贴近市场,也最有活力。比如,日本“小林制药”(日本一家制药公司:编者注)瞅准“雾霾商机”研制出“清肺汤DUSMOCK”,大力向中国游客推销。因为中国游客爆买,“小林制药”计划2017年把“清肺汤”的产量增加30%,达到约110万包。

清肺汤DUSMOCK

日本在中药“六神丸”的基础上,加入人参、沉香研制的“救心丸”,年出口就超过1亿美元。

3.严苛的质量控制

中医给人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随意”。上海中医药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邀请十六位资深中医教授进行诊断,结果判断舌质淡红、脉象信息一致性都不到60%。

日本在汉方药的生产过程中,就极力压缩这种“人为”因素。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颁布汉方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汉方药都按这个标准生产。

改源感冒药生产线

日本还专门出台了药材种植规范,要求生产过程中尽量不用化肥和农药,尽可能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对每个环节都有详细记录,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除了检测性状、干燥减重等项目外,日本对于汉方药中重金属残留量和农药残留量的监控非常严格。而且日本汉方药对于鉴别和含量测定的要求非常高,普遍比中国中药标准更为严格。

标准化,是现代生产的显著特征。标准化后的汉方药不会与欧美标准发生冲突,显然也更有利于汉方药走出日本国门,被国际市场接受。

比如,津村制药的“六君子汤”就被西方医学界用来进行辅助抗癌治疗。

汉方生姜湯

4.重视传承

中药原料、中医典籍,是中医药的两大法宝。

中药强调“道地药材”。“津村药业”先后在中国建立了70多个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材种植基地。国内拥有最多GAP基地的中药企业是同仁堂,而同仁堂GAP基地也才只有8个。中国生产的大量药材原料出口到日本,日本进行加工再把成药卖到全世界。

但是近年来日本汉方药企开始加速中药材国产化。比如,津村用青森县八户市的废弃小学,进行药用人参栽培国产化种植,在北海道2021年前年栽培量有望增加到2000吨,是2016年的3倍。

汉方药原料展示

重视中医古籍的传承。不同于西医,中医的智慧植根于中国传统古籍之中。现在日本汉方医籍的藏书量仅次于中国,还有20多家汉方医籍出版和翻译机构,每年出版汉方医药书籍100多种。不仅注重古代书籍,日本还特别关注大陆和港台地区最新的中医药研究动态,在大陆和港台地区设立专门机构,收集所有中医药出版物,为其所用。

汉方药原料

中医在日本发展也并非尽善尽美。比如,日本对中医存在“废医存药”的情况等等。

但这却给了我们很大的赶超机会,毕竟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家宝。

别人可以急功近利、占其一端、为己所用,而我们必须发扬光大。

日本的中药侵略战,让国人痛心

世界中药市场,日本、韩国所占份额高达80%~90%,日本中药制剂的生产原料75%从我国进口。

简单一句话就是,让中国的药农为他们种植中草药,种好后,低价收购,他们加工一下制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片剂、胶囊等;再翻很多倍卖出去,重点是卖给中国。这就是日本的中药侵略战,在不知不觉中蚕食我们国家的中药。还是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谁让国人自个不争气!

有数据统计,目前日本是除中国以外,最大的中药生产国与消费国。如今日本有汉方药厂200多家,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年销售额高达15亿美元,被日本政府批准适用“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的中药大约有148种。

日本的汉方馆

一位长期关注中药海外市场的业内人士告诉编者,日本最大的汉方药制药企业——津村药业,是我国中成药国际化最大的竞争对手。这家企业在2001年成立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2005年大规模进行美国FDA申请,无论是在日本国内市场,还是在美国市场,津村都奠定了极其稳固的市场地位。对于津村药业,国内中药企业并不陌生,其汉方药中的草药,大约80%需从我国进口,津村药业已先后在我国建立了70多个GAP药材种植基地。

在基础研究方面,津村药业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药理、毒理、剂型成分分析的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的研究,津村药业在全面传承了中医药的精髓之后,又科学化地将其与西方医药学接轨。

反观国内中药企业,首先在中药材基地的源头方面,就远不如津村药业的布局。同仁堂十几年前进行了药材种植基地的布局,目前同仁堂在国内拥有8个GAP基地,是我国拥有GAP基地最多的中药企业,但较之于津村药业70多个基地,可谓悬殊。

注: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中药材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of Medicinal Plants and Animals 的缩写)是从保证中药材质量出发,控制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各种因子,规范药材各生产环节乃至全过程,以达到药材“优质、稳定、可控”的目的。

1949年,大局已定,苏共代表米高扬来到西柏坡。尽管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品尝着汾酒和红烧鱼,堪称美食家的米高扬赞不绝口。毛泽东笑道:“我相信,一个中药,一个中国菜,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这番评价,他在1953年又再次重提。

他不会想到,作为中草药的发源地,今天中国大陆拿到的份额,只是世界草药销量的2%,日本则以90%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第一把交椅。曾获得日本医师会授予“最高功勋奖”的日本医学权威大冢敬节,1980年去世前,曾叮嘱弟子:“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不幸言中。

在日本,超市药店中卖得最火的,莫过于汉方药,甚至中国游客来此都会大买特买,带回去分赠亲友。

一杯喝下去,不一会儿就舒服多了。现在已经好几年过去,没有再复发过。”一位在日本常年出差的中国工程师告诉记者。

美国方面也不乏“卧底”。一位药界人士告诉记者,几年前美国人曾以旅行团的方式到山西运城来治疗结核病,当地有一位老中医有独门绝技。他曾公开打擂台:“你们哪家医院说治不好,最后发了病危通知的,都可以送到我这里。我保证一个月好转,三个月出院。”而美国病人来此,正是为了拿到他那张治疗结核病的方子。

再比如冠心病,现在是人类的头号杀手,现况是国人现在把国外的支架当宝贝,要知道,支架只是暂时的解决了狭窄问题,后续支架更容易造成血栓。殊不知,我们老祖宗给我们丢下来的绝技中,就有治疗冠心病的绝技,只可惜我们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008年,美国有关部门又拨款500万元给北京协和医院,委托该院帮其了解我国中药材资源和开发利用情况。

如今中国六七十岁的老中医,到美国去就有可能享受“敞开绿卡”的特殊优待。

一位中医学教授,在国内开不了药店,更开不起医院——他是老师 ,没有办法考执业医师,没有处方权。开医院则必须有100平方米的地方,配上检验员、药师,以及5名以上的医生。63岁那年,他远赴重洋。在美国,直接住在儿子家里坐诊。

为了给其他医生也留点饭吃,他的规矩是一天只看30个病人。为了避免低劣药材之祸,特意从香港进口药材。一个月收入9万多美元,交完税还有6万多。在美国,10万美元就可以买一栋房了。“在美国开诊所什么都不要,但是就一条,每隔一天卫生部门会来检查处方,他们想学东西。”

湖南中医学院一位副教授将自己在美国的考察,写成了《美国市场中草药的热销,对我国的中草药研究的反思与建议》一文。他在文中谈道:“1994年美国已经通过一条法规,中草药这样的补充品,不经FDA批准,就可以直接进入美国市场,在有机食品专卖店销售。看见美国有机食品专门店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中草药制剂,真是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中草药制剂在美国这么受欢迎,中医药发展有望。惭愧的是在琳琅满目的中草药制剂中,没有一种是中国制造的产品。”

韩国的称中医为韩医,所设的中医文化展馆

婴儿使用尿不湿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很容易患尿布炎。将美国加州宝宝公司生产的一种纯中药软膏抹上去,10分钟内红色炎症就会消失。

我国古方“六神丸”,日本拿去改造后,开发出“救心丹”,曾一度风靡全球,被誉为“救命神药”,年销售额1亿多美元。日本老牌的汉方药“正露丸”,也已经返销中国。在向中国申请中药专利的国家里,以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最热衷。2006年底,葡萄牙国立波尔图大学正式开设中医专业,并招收了首批27名学生。来中国研读自然科学的外国留学生中,学习中医药的人数位居第一。

中医药在全世界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这一切,都与中国无关。我国的贡献,仅在于为日韩等国的汉方药提供原材料。

而国内,我们已经习惯了“三素一汤”。所谓的三素一汤指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联合,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给药。“三素一汤”已经成为不少医院治病的“常方”,其后果就是造成细菌耐药,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并且国人的体制越来越差。

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现状,看完不知道您有什么感受?估计心里都不是滋味!那么谁来挽救我们自己呢?答案就是我们自己!只有我们自己可以挽救自己。

中国中医药报:以“成分论”否定中药功效是偷换概念

澎湃新闻 2018-02-26 12:22:00

http://wemedia.ifeng.com/50062471/wemedia.shtml

原标题:中国中医药报:以“成分论”否定中药功效是偷换概念因春节假期,上一监测周期为2月10~23日,“阿胶被称只是‘水煮驴皮’”成为假期期间舆情热点。监测显示,微信平台共发布11434条中医药相关图文消息,微博平台共推送26713条信息。

转载热度前十的新闻如图表:

重点事件舆情分析:

2月18日,全国12320卫生公益热线官方微博“全国卫生12320”发布一则消息称,阿胶只是“水煮驴皮”,驴皮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且并不是一种好的蛋白质来源。随着转发量增加,此言论引起很多议论。2月22日,媒体对此事件报道量有大幅度提升,新增评论集中在阿胶是否值得购买和阿胶背后牵扯的数百亿元的大生意。

《中国中医药报》社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微博关注此事件的网友中有半数以上认为官微所说有理,阿胶不值得购买。中新网报道称,受此事件影响,近7成网友表示不会再买阿胶。

放下阿胶背后牵扯的经济利益不提,单从该事件所涉及的中药药效问题来看,其实这是一个老话题。用化学成分阐述中药的功效,是典型的偷换概念。

《中国药典》记载,阿胶的功能与主治范围为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已证明,阿胶改善中医“血虚证”疗效确切,但“血虚证”不等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贫血”。而把阿胶简单地等同于“水煮驴皮”、胶原蛋白,未免太过荒谬。

不仅是阿胶,三七、冬虫夏草等中药也受到了类似的质疑,都是因无视中医的药效理论不同于西医的药理研究,二者分属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中药药效理论所涵盖的远不止于化学分析层面,其寒热温凉、升降浮沉、配伍归经等经典理论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探索。

推究此事件之所以会引起争议,与信息发布平台有一定关系。全国12320卫生公益热线是百姓健康咨询的官方热线,一些媒体在转发时认为这是官方表态。其实这些微博内容都非首次发布并传播,是部分截取了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2016年的相关文章,并逐条推送。而“丁香医生”的账号主体是一个私营企业。该微信公众号曾多次发表文章质疑中医。从之后相关微博的删除可以初步判定,是该微博发布者及时发现了错误。

作为百姓健康咨询的官微,要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在内容把控上应更加谨慎。我们在传播健康知识时也应注意中西医之间不同的话语体系和分析方法。用西医的方式去理解中医,中医则永远“说不清、道不明”。让人们拥有正确的健康理念,更好建设健康中国,官方媒体客观、全面的“发声”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系《中国中医药报》社舆情监测研究中心 ,原题为《以“成分论”否定中药功效是偷换概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