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永在的西班牙(8):血腥与智慧并存的斗牛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除了弗拉明戈,西班牙的另一个国粹是斗牛。如果说弗拉明戈已经融入了吉普赛人的血液里,那斗牛则融入了西班牙人的血液里。海明威在小说《死在午后》中说,斗牛“能使人陶醉,让人有不朽之感,使人入迷。换言之,这入迷虽然短暂,却如同灵魂离开躯体般深刻”。斗牛,是男人与猛兽之间的“死亡之舞”,虽充满血腥,却是西班牙不惧牺牲精神的最佳呈现。

斗牛由古代的狩猎演变而成。在演变过程中,生性暴烈的北非公牛是斗牛场的首选。它们由特殊的驯养场培育,“养尊处优”生活四、五年后用于比赛,比赛前不曾见过天日。见天日的那一天,是它们开启光明之旅的第一天,也是它们生命之旅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对公牛来说,是极其痛苦的。痛苦的不仅仅是它们生命的终结,而是在生命终结的过程中,所遭遇的屈辱。

拉斯本塔斯斗牛场外

拉斯本塔斯斗牛场外

公牛在比赛前,先是被激怒,然后被人在背上插上一只尖锐的长枪,再被带进斗牛场,这只是屈辱的开始。接着,斗牛士的助手再在它的背上插上三、四根长枪,疼痛让天生色盲的公牛在斗牛场上横冲直撞,筋疲力尽后,斗牛士出场,用红布诱惑公牛。之后,斗牛士的助手又在牛背的伤口上,插上四到六根尖锐的长钩,这些长枪和长钩让公牛每移动一步都疼痛难忍,逐渐行动缓慢,这是屈辱的继续。最后斗牛士再出场,拿起锋利的长剑,从公牛的背部一剑一剑刺向它们的心脏,没有被斗牛士刺死的牛最终也会被引入牛栏,被剑刺死,这是屈辱的结束。没有人能了解公牛的世界,没有人能看懂它们血淋淋地从被刺伤到被刺死时哀怨,愤忿的眼神,那眼神,一定很无奈,很凄凉。

拉斯本塔斯斗牛场内

拉斯本塔斯斗牛场

对于公牛,这场“盛宴”是血腥的,是残酷的,是让人不忍直视的,而对斗牛士来说,这场“盛宴”却是对智慧和力量的考量,是胆识和无畏的见证。面对“穷凶极恶”的公牛,哪怕有一点点胆怯,哪怕有一点点迟疑,都会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在公牛面前,斗牛士们临危不乱,美妙的步伐就像盛装的舞步,优雅,淡定。他们身穿镶有金边,以红色为主的衣着,在阳光下,在碧血黄沙中演绎着血腥狂野、奔放热情、雅致洒脱。这种令人着迷的野性气质和危险魅力,吸引无数艺术家用各种方式表现“充满节奏和感情的艺术”,在西班牙作家伊巴涅斯的《血与沙》的小说中,在海明威的笔下,在戈雅的画布上,也在比才的乐曲中。在西班牙,甚至整个西语世界里,因为斗牛士将技术和体力、柔美和坚毅完美结合到了一起,所以备受人们敬仰和崇拜,社会地位有的高出社会名流和演艺界人士。

拉斯本塔斯斗牛场

拉斯本塔斯斗牛场

其实,斗牛起初是贵族的运动,被视为一种高贵的艺术,曾统治西班牙的古罗马恺撒大帝就对斗牛运动情有独钟。随着哈布斯堡王朝终结,占领西班牙的法国波旁王室给西班牙带来了追求举止优雅和艺术品位的贵族风尚,斗牛也随之退出了贵族娱乐圈,但却在西班牙民间生根发芽,并将斗牛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完美结合。 每年在3月到10月的斗牛季中,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为之疯狂。

在西班牙,有300多个斗牛场,而最富盛名的是马德里的拉斯本塔斯斗牛场(Las Ventas)。它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外形是古罗马剧场式的圆形,是世界上最大的环之一。它吸收了摩尔文化,是伊比利亚半岛特有的新穆德哈尔风格式建筑的典范。这座斗牛场外观宏伟,外墙被涂成红色,仿佛在呼应斗牛士的红披风。斗牛场的装饰有阿拉伯式的精致雕花和半弧形窗户,从上面的盾牌上可以欣赏到西班牙地理,周围的各项雕塑也体现着对斗牛英雄们的崇敬。

拉斯本塔斯斗牛场

它是西班牙最大的斗牛场,可容纳3.2万观众;它也是最高水平的斗牛表演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斗牛士们都以在此斗牛表演为荣。每年斗牛季,世界各地顶级的斗牛士都会云集到这个斗牛场。随着《卡门》乐曲的响起, 人们热血沸腾, 翘首期盼英勇的斗牛士。斗牛士只有从拉斯本塔斯斗牛场胜利出来才是真正的斗牛士,因此这里是手持红披风的斗牛士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那红披风上的红,是张爱玲笔下的蚊子血,也是张国荣歌声里的伤口;是公牛的生命,也是斗牛士的凯歌。那血淋淋的红,是梦,也是现实。海明威说:“斗牛是涉及死的艺术,它也被死抹去。这门艺术只存在于观看过表演的人们的记忆里,并随人们的谢世而消亡。”

 
dog2007 发表评论于
喜欢你的文笔。但从这项残酷的运动中我看不到艺术
穿高跟鞋的猫 发表评论于
野蛮残酷地对牛的死亡折磨!真要体现什么不怕牺牲,敢徒手与牛相搏吗!
雪中梅 发表评论于
欣赏了好文,节日快乐,平安是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