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French Provincial》
1:日出
此行重访圣米歇尔山的主要目标包括观赏其日出和日落。第一天黄昏,我们非常开心欣赏到绚丽的日落(
《三访法国(14):再访圣米歇尔山--踏沙、涨潮、落日、美食》)。吃完晚饭,在圣米歇尔山、库埃农河及其水坝附近晃悠了一会儿,我们回到旅馆。为了第二天早起观赏日出,我们比平时提前上床休息;并且根据网上第二天日出的时间预报,我们用手机预置了晨起“闹铃”。然而,由于几十年来先生奉行在旅途中每到之处必留情的原则,早上床,并不代表能早睡觉。第二天清晨5点半左右,“闹铃”声成功地将先生闹醒;继而他将我从熟睡中唤醒。睡得香甜的我稀里糊涂地被闹醒,并在朦胧中被告知早起看日出时,我翻了个身,拒绝起床,继续睡觉。隐约中听到先生嘟囔了一句:“你不起来,我也不去了。”没想到两人的回笼觉睡到8点半左右才醒。就这样,我们遗憾地与圣米歇尔山的日出擦肩而过。也许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们将来再一次访圣米歇尔山:-)))。
照片1-2:从网上下载的两张圣米歇尔山日出照片(在此特别感谢起早拍摄这些日出美景并上传到网上与众人分享的摄影者们;衷心佩服为拍摄美景起早摸黑、餐风露宿的摄影爱好者们,谢谢他们)。
照片3:等我们醒来吃完早餐离开旅馆时已经是上午1O点钟左右,太阳早就出来并升上了天空,阳光灿烂热烈。我们没有乘免费摆渡车,而是从旅馆步行前往相距一公里左右的圣米歇尔山,沿途风景好美。我顺手用手机拍摄了一张圣米歇尔山海湾库埃农河水坝的照片,并随即在手机上整理,被先生从背后拍摄成为“走路玩手机”的证据:-(((。
照片4:拯救治理圣米歇尔山第一阶段工程期间新建的库埃农河水坝。千百年来,潮水的起落给圣米歇尔山带来了“孤岛仙山”梦幻般的景观;但同时也带来了隐忧,海湾沙地上留下了退潮时的大量沉积物。另外,早期修建的拉卡塞尔纳水坝破坏了潮水涨落的自然规律,加重了流沙和淤泥的沉积。据有关专家们预测,如不釆取紧急措施,世界遗产圣米歇尔山将在2042年被沉积物完全掩埋。经多方论证后,由欧盟、法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于2006年6月启动了拯救治理圣米歇尔山的浩大工程,新建的库埃农河水坝取代了早期建的拉卡塞尔纳水坝。
2:小街小巷
照片5:世界遗产法国著名古迹和宗教圣地圣米歇尔山。圣米歇尔山的原名为通布山(Mont Tombe)。据传说,公元708年,大天使米歇尔三次托梦示意阿夫朗什主教奥贝(Aubert)在一个岩石小岛上建筑教堂。奥贝根据大天使的预示,派信使到通布山岩石岛上最高处建筑了一座教堂。奥贝将此教堂奉献给大天使米歇尔,故通布山被改称为圣米歇尔山。此后,增建圣米歇尔修道院;经过8个世纪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修道院于16世纪才完工;又经过几百年沧桑,修道院成为如今模样,依然傲然挺立。雨果曾形容圣米歇尔山对法国如同大金字塔对埃及一样重要。
照片6:进入圣米歇尔山的山门(注:圣米歇尔山不收费,参观山上最高处修道院需要门票) 。
照片7:进入山门后,立即可见狭窄的主街Grande Rue。
照片8-9:从主街向山上延伸的更加狭窄的小巷。
照片10:从半山腰山道上俯瞰主街Grande Rue。
照片11-13:依据上上下下山势而建的房屋,方寸之地的圣米歇尔山有60多座法国政府认定的古建筑。
照片14-15:骑士贝特兰·杜盖斯克兰的历史故居(le Logies Tiphane Demeure de Bertrand Duguesclin)和历史博物馆(Musée Historique)。圣米歇尔山共有四座博物馆:骑士贝特兰·杜盖斯克兰的历史故居是一座14世纪的古宅,向世人展示了这位中世纪时期法国陆军统帅的住所以及他的占星师妻子的占星屋;历史博物馆展示圣米歇尔山的建造历史,馆内收藏绘画、雕塑、钟表、武器等丰富的文物;海事博物馆(Musée Maritime)收藏了250艘军舰、渔船、商船、游船的古模型,展示了海湾当地人民从中世纪至今的生活模式;历史剧场(Archéoscope)则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艺术表演向观众展示圣米歇尔山修道院这座神圣信仰殿堂的诞生。 因为曾经探访过这些博物馆,此行就忽略而过。
照片16:精致的Saint Pierre教堂。
照片17-18:圣米歇尔山陵园及第二次世界大战英雄记念碑。1944年6月,盟军开始了解放法国登陆诺曼底之战,圣米歇尔山修道院的修道士们得知驻守诺曼底的德军计划炸毁修道院;修道士们不惧危险组织了守护修道院小组,表示即使牺牲生命也不能使德军的计划得逞,他们做到了。默默地站在二战英雄纪念碑前,我想起了曾经读到过的历史上圣米歇尔山修道院另一次令法国人特别骄傲的事件。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的1346年春天,英国军队进攻诺曼底,法国骑士团溃败,其中100多名法国骑士躲避到圣米歇尔山修道院里。修道士们勇敢地与骑士们并肩作战,利用修道院坚固的建筑、围墙、以及自然涨潮(淹没通往陆地的海滩,每次只需坚守半天),抵御了英军的轮番进攻。在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圣米歇尔山是诺曼底地区唯一没有被英军占领的城镇乡村。
3:千年大教堂和修道院
圣米歇尔山是法国著名的古迹和宗教圣地, 雨果曾形容圣米歇尔山对法国如同大金字塔对埃及一样重要。而山顶上的大教堂/修道院是圣米歇尔山的精华。经过一千多年来的建造、耗损、修复、和扩展,圣米歇尔大教堂/修道院等建筑群聚集了古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新古典主义式等风格的建筑艺术瑰宝。
照片19-20:通往山顶圣米歇尔大教堂/修道院的盘旋山路。山路很容易爬,因为圣米歇尔山高度仅88米左右。
照片21:通往山顶圣米歇尔大教堂/修道院人口山路的左下方可见历史剧场。
照片22:购买参观门票进入由圣米歇尔大教堂/修道院等六座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需陆续登一段段台阶参观不同的建筑。
照片23:其中一个建筑内陈设了一千多年来圣米歇尔山发展和变化的模型。看着这些模型,我难以想象一千多年前,人们是如何将建筑材料运过潮涨潮落的海沙滩,再将这些建筑材料一步步拉上山顶;同时,我回想起上次参观时欣赏到的多座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的建筑。先生和我都深深地敬佩那一代又一代的修道士、建筑师、工匠。。。。。。
照片24:山顶圣米歇尔大教堂/修道院的一侧。
照片25:圣米歇尔大教堂的经典门面以及耸立在教堂钟楼顶端的大天使米歇尔金像。从大教堂门前的宽阔平台上能看见波澜壮阔浩瀚的大西洋。先生拍摄了我背向大海,他好奇地问我仰头那么久目不转睛地看什么?
照片26:在我的提示下,先生也看到了蓝天下那幅景象:大天使米歇尔手持利剑直指苍穹,展翅欲飞,两侧翅膀上各栖息着一只海鸟。。。圣米歇尔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天主教徒朝圣者,尤其在在诺曼底的教徒们眼中,大天使米歇尔庇佑着诺曼底大地。
照片27-28:圣米歇尔大教堂内空旷恢弘的大殿和装饰简朴的祭坛。在圣米歇尔大教堂和修道院的历史上主要由天主教本笃会(Benedictine)的修道士们在此修行,而天主教本笃会信徒们崇尚静思冥想、严苛简朴的苦行僧生活,因此,他们建立的宗教建筑和留下的历史古迹基本上都保持朴实无华的格调,很少有精丽辉煌的装饰。
照片29:圣米歇尔大教堂内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唱诗台及穹隆。
照片30:圣米歇尔大教堂内耳堂一侧的“四位传福音者(les quatre evangelistes)” 浮雕。
照片31:离开大教堂,步入修道院,很快可见修道院内著名的回廊。回廊被二层花岗岩石柱支撑,廊柱排列错落有致,柱头有精致的花雕。。。,是中世纪建筑艺术的精品。如此精美、宽阔、静谧的回廊庭院布局,给人以远离尘世之感;我再次被古代建筑师和工匠们杰出的设计技巧与艺术绝技而折佩。(注:此照片从网络上下载;我们此行,有一部分回廊被遮掩修理;另外,我们拍摄的回廊照片没有一张能像这张照片完整。感谢这张照片的拍摄者。)
照片32:修道士们的膳室(饭厅)。历史上,最多的时候曾经有上百名修道士们在圣米歇尔山修道;圣米歇尔修道院也是收留贫穷朝圣者的地方,为他们提供了食住;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修道院也曾经作过监狱,一些著名人物曾囚禁于此。
照片33:离开饭厅,拾阶而上,见到这幅巨大浮雕,描述着大天使米歇尔第三次托梦时用手指戳主教奥贝脑门的著名传说:公元708年,大天使圣米歇尔三次托梦给主教奥贝示意他在一个岩石小岛上建筑教堂;起初,主教奥贝不以为然,以为只是梦而已;第三次托梦时,大天使不耐烦了,生气地在奥贝的脑门上用手指戳了个凹陷;醒来后,奥贝摸到脑门上的凹陷,相信了。
照片34:修道院里的小教堂、地下室棺柩、祈祷间。。。
照片35:修道院一座建筑内的大转轮起重机,在修道院被作为监狱使用期间安装,为囚犯提供物资。根据相关介绍,囚犯们用人力转动这个大轮,将物品用缆绳从山下拉上山顶;这不禁使我再次想起雨果名著《悲惨世界》里冉阿让和其他囚徒们做的类似苦力。
照片36-38:圣米歇尔山顶上有圣米歇尔大教堂、修道院等6座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各建筑之间或有内道相通,或有小巷相连,加上各座建筑内的厅堂、走廊,台阶,尤如迷宫。
照片39-40:修道院内的骑士大厅。沿着山顶建筑群参观线路结束后,先生和我意犹未尽,逆向返回,又参观了一遍修道院和大教堂。
4:告别
照片41:出了山顶大教堂和修道院,先生和我沿着盘山石路和台阶回到主街Grande Rue;即将出圣米歇尔山的山门时,看到了几位防恐法国警察,我们都感慨这次法国行与前两次在安全防卫方面的明显不同。自从9.11以及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成为恐怖袭击的重灾区,欧洲主要旅游景点成了重要安全保护对象。
照片42:回望圣米歇尔山,我感受到力量和希望:一千多年来,任世界政治风云变幻,潮涨潮落,山顶上历尽沧桑的圣米歇尔大教堂和修道院凭海临风,傲然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