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学角度看成年人睡眠
根据现代睡眠医学理论:
成年人的睡眠一般是单相性睡眠:就是睡“一大觉”,一般是从晚上睡到第二天早上,如果是从早上一觉睡到晚上也是单相性睡眠。
但有时也会是多相性睡眠:睡觉不是一次睡很长时间,而是一会儿睡一会儿醒。
由于人类在生理学上并不是必须采用单相性睡眠,所以也可根据身体的具体状况进行多相性睡眠,比如打个盹儿,睡个午觉。
达芬奇睡眠法,就是是一种多相性睡眠,将单次睡眠过程分散成多个睡眠过程进行,以达成减少睡眠时间的睡眠方式,全天睡眠总时间在2小时左右。
远小于主流观念中的每天7小时睡眠!
达芬奇睡眠法科学吗?
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每晚通常有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持续90~110分钟。
而达芬奇睡眠法是每4个小时睡15-20分钟进行休息,在每次睡眠中都不可能完成一个睡眠周期,更不会进入深度的睡眠状态。
每个睡眠周期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显示不同的脑波征象。θ脑波能增加灵感及提高创造力。打盹是直接改善θ脑波的关键,在清醒时,更多的θ脑波,就意味着拥有更高的创造性智力。
如果人长期处在紧张状态,那么大脑的钠钾比就会失去平衡,这就是造成所谓的“精神疲劳”的主要原因。而一个短暂的θ脑波期(约5至15分钟)便能够恢复正常的钠钾比,也就是说“恢复元气”。
但是长期缺乏深度睡眠,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疲劳以及视觉、触觉错乱的症状!!!
每天只睡2小时,有人真的做了!
史上唯一有所记载的长时间实施了“达芬奇睡眠”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叫巴克米斯特 •富勒(Buckminster Fuller),是一名工程师和设计师。他在1943年的《时代》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长达2年的睡眠计划。在这段时间里,他每隔6小时打盹30分钟,也就是说每天只睡2小时。 最后他的计划不得不因为他的商业伙伴的极力阻拦而终止,因为他的作息时间和其他人实在太不合拍了。虽然富勒是否严格遵守了他所说的睡眠计划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报告了成功执行多相睡眠的人。
最近引人注目的多相睡眠实验者当属著名博客作者史蒂夫•帕沃利亚(Steve Pavlina)。他坚持多相睡眠2个多月,每天累计只睡3小时,并且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睡眠日志。他自曝说开始时很难适应,但到了实验的后半段身体逐渐适应了这种睡眠周期,在夜晚也能保持清醒的工作状态。不过到实验快结束的时候,他试图减少打盹的次数让睡眠时间变得更短,却常常听不见闹钟而直接就睡了6个小时。看来想要长时间保持多相睡眠的记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