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整理者说明/1
绪论/1
第一讲 原始佛学/8
第一节 释迦的时代/9
第二节 原始佛学的构成/14
第三节 原始佛学的要点/18
第二讲 部派佛学/23
第一节 佛学分派的经过/23
第二节 上座系学说的要点/36
第三节 说一切有部系学说的要点/46
第四节 椟子系学说的要点/57
第五节 大众系学说的要点/65
第三讲 初期大乘佛学/75
第一节 初期流行的大乘经典及其主要思想/76
第二节 龙树的学说/88
第三节 提婆及其后的传承/105
第四讲 小乘佛学/119
第一节 有部及新有部的学说/121
第二节 经部和正量部的学说/134
第五讲 中期大乘佛学/150
第一节 时代背景/150
第二节 续出的大乘经及其主要思想/156
第三节 无著世亲的学说/169
第四节 瑜伽行派和中观学派/179
第六讲 晚期大乘佛学/200
第一节 时代背景/200
第二节 法称、月官与瑜伽行派/205
第三节 月称、寂天与中观学派/217
余论/228
附录/237
谈南传的佛灭年代/238
略论南方上座部佛学/242
略述有部学/248
阿毗达磨泛论/253
略述正量部佛学/270
毗昙的文献源流/276
略述经部学/280
佛家逻辑/293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吕澂著
整理者说明
1961年,吕澂先生受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委托,举办了一次为期五年的佛学班。本书即该班讲稿之一。
把印度佛学分为“原始佛学”、“部派佛学”、“初期大乘佛学”、“小乘佛学”、“中期大乘佛学”、“晚期大乘佛学”六个阶段,根据汉文藏文的大量文献,对勘巴利文三藏以及现存的有关梵文原典,按照各阶段出现的典籍先后顺序,说明它们各时期学说的特点和变化,对印度佛学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发展概况,基本上勾画出一个清晰的轮廓来了。这样原原本本讲述印度佛学史的,在我国这还是第一部书。
吕澂先生专力于佛学研究数十年,在文字上对版本、原典或异译本作了大量的校勘,在义理上对各宗各派的根本典据、师承以及前后学说的发展变化作了详尽的考证,一字之校,一书之勘,竟委穷原,务求落实。因此,有一些长期以来被弄错了的或者模糊不清的史实,也能够获得了比较合理的答案。讲稿中如关于佛灭年代“点记说”的提出,“分别论者”是上座部的刊定,说一切有部《相应阿含》的发现,唯识古今学的辨析等等,都属作者孤明先发之见。诸如此类,书中还随处可睹。
本书因系讲稿,讲课时侧重佛学知识方面的介绍,对佛学本质的批判分析,虽亦有所论列,殊觉不够有力。今作者年老且在病中,对此将难以弥补了,不无遗憾!
讲稿的整理工作,是由谈壮飞担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