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几乎都是从小养成的。父母喜欢怎样吃,孩子就被教会怎样吃。父母喜欢怎样做,孩子就只能吃父母做出来的食物,别无选择。直到,孩子长大了,走出了父母王国,走进了学校、走向了社会,甚至是走出了国门。那时,从小练就的一成不变的饮食习惯就会在现实生活中被磨练、被考验、被吸引、被诱惑,甚至于被改变。
按照前面所说的,我就理所当然的应该相当的喜欢吃鱼。因为我母亲的家就在肥沃富庶的胶东沿海。在那里,吃鱼、吃海味都是稀松二五眼的平常事。
在我眼里,我母亲吃鱼还是很有些“境界”的。“境界”这词儿本来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方面所处的层次的。现在,却被滥用到几乎各个方面。说一个人吃饭有境界,不外乎就是说那个人能吃、会吃、懂吃、爱吃、敢吃、吃得贵、吃得珍稀、吃饭用的餐具是凡人所不能及、吃饭去的场所是大众所不能进。所以,我说我母亲吃鱼能吃出些“境界”来,跟“贵”一点儿都不沾边儿。她吃鱼的最高境界充其量也就是把一只小小的、无肉的、红烧好了的带鱼头用嘴唆落干净之后插成一只仙鹤。在我看来,那就相当的有境界。因为,于我,别说是用鱼刺做成玩意儿,就是让我把吃进嘴的鱼肉里面的刺全吐干净了也不一定能行。可见,在吃鱼这方面我比我母亲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但是,我还是爱吃鱼的。只是,爱吃鱼的我不能吃鱼刺过多的鱼,例如刀鱼。爱吃鱼的我不爱吃鱼味儿太重的鱼,例如一些海鱼。爱吃鱼的我喜欢吃用各种调味料把鱼本身的味道降得很低很低的鱼,例如松鼠桂鱼(鳜鱼)、熏鱼、干烧鱼等等。这些,在我母亲看来,简直就不是个真正吃鱼的人。她认为,一个真正爱吃鱼的人根本就不把鱼刺儿当回事儿。没刺的鱼那还是鱼吗?刺多的鱼才香。其次,一个真正爱吃鱼的人是不会嫌鱼腥的。地上跑的猪羊没有海腥味儿,那根本就不是鱼。吃鱼吃鱼,吃的就是一个鱼味儿。不想要鱼的味道,那还不如就吃别呢。再者,一个真正爱吃鱼的人是不会用猛料烹鱼的。保持鱼类自身的独特味道是烹鱼者最最看重的。所以,由此可见,我并非是一个真正喜欢吃鱼的人。究其原因?我身上只有一半我母亲的基因。
有人可能要问,既然你母亲是山东人,那你喜欢吃的鱼怎么都不是山东味儿的呢?山东菜以咸鲜为主,很少出现甜这一味。这就是我身上另一半基因闹得。事实上,我的饮食习惯还是基本上遵循了我父母双方的爱好的。咸、鲜、甜、香、微辣是我日常做饭的标准口味。
那天看见老朋友得意洋洋地提溜着一条大鱼照相,英姿飒爽豪气不减当年,就十分羡慕人家自娱自乐闲暇时垂钓免费得来的鱼。当然,千万不要误会了!人家去钓鱼是要交费的。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几条white bass。刚刚钓上来的新鲜鲈鱼上锅一清蒸,连我这个只有一半吃鱼基因的人都不得不承认,那真是鲜得掉眉毛。想当年几家人一起去河边水库钓鱼,就连我家最不会钓鱼的半吊子都能闭着眼睛拉上来十几条white bass,我也能抽冷子钓上来几条,那种成就感真的是可以用无与伦比来形容。而现在,要想吃鲈鱼就只能去超市了,还不一定新鲜。
去超市买东西,瞅见海鲜柜里摆了几条非常新鲜的整条的三文鱼,赶紧的就先下了手。人家一共就摆了四条,我自己就拿了三条。我是在和鱼儿们认认真真的对了几次眼儿之后得出它们是鲜鱼的结论的。拿回家一洗一切,还真是新鲜得了不得。
每次买鱼,为了省事儿,几乎都是把鱼头一切就扔掉了。这次因为鱼实在是太新鲜了,就决定把鱼头稍微用油煎一煎给先生做鱼汤豆腐。
鱼汤养人啊。都是高级蛋白质,人体最最需要的。把鱼汤给喜欢喝的人就是有价值。把鱼汤给不喜欢喝的人就是浪费。所以,我把鱼汤让给我家那位喝了。
把去了鱼头的鱼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放进加了料酒、葱姜、十三香的腌料腌制。我是放冰箱过夜的。因为我没有在腌料里放任何的盐或者酱油,所以不怕会腌咸。
第二天在炸鱼之前先用厨房纸巾把鱼稍微擦干。然后下油锅炸。炸鱼之前就把准备腌制炸鱼的调料煮开、放凉备用。我的调料是用料酒、冰糖、葱姜、大料、十三香、蚝油、海鲜酱、白胡椒面、生抽和老抽调制而成的。将炸好的鱼放进调料浸泡,时间越长味道越浓。做好后带去聚会给大家吃,一位地地道道的上海朋友告诉我:“你做的熏鱼味道蛮纯正的哦。”
受了表扬的我一高兴就又多吃了些主人家做的四川泡菜和麻辣牛蹄筋儿,美滋滋的看着我做的那些熏鱼一块块地被别人吃光了。下次再看见这么新鲜的鱼还要买,不买绝对后悔。
作者:spot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