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皇后代,美国华工的儿子
“蛮人”之地
我们这个赵姓是宋朝皇帝赵匡胤弟弟赵匡义的后代。
南宋腐败、没落,最后的小皇帝跑到广东,被元朝灭掉。这些人就住在那里了,至今已有八百年。宋灭亡后这个村也逐渐衰败,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逐年增长,虽然土地肥沃,但人口太多,又在香港旁边,很容易坐海轮到国外去发展。
那里不仅有赵姓还有其它姓,每一个姓占了一片地。各姓之间经常为了地盘、水渠等问题械斗。只要一个头领一喊有什么姓打过来了,这个姓的男人,特别是年轻人必须拿起长矛、大刀,甚至菜刀,做农活的镰刀、锄头、耙子去作战,很多人就死于这个混战之中。这时的人们就像蛮人。
祖父建渠很聪明,不愿这样玩命,就在十多岁时和同村的人跑到美国作劳工。这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淘金热已基本结束,横贯东西的大铁路也修完了,这时去就是打工挣钱。
与众不同的打工仔
祖父生活在普通的农民家庭,没钱读私塾,更不可能去广州学习。只是识了一些字,可以说是半个文盲。
首先在洗衣店打工,又到教堂作清洁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中文,也学英文。这样在教堂做清洁工时逐渐可看懂圣经,也听明白牧师讲的道理。虽然后来不做教堂的清洁工,但受洗后已是基督徒,一直坚持去教堂做礼拜,这为他回国亲自向村民讲道做好准备。
最后到医院作勤杂工。在医院利用在不同科室作勤杂工的良好机会,仔细观察医生护士的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去读医学书,也学了一点中医中药。
由于祖父勤奋好学,眼光不停留在挣钱,还要学本领。虽然没钱进学校,但通过边观察边看书,学了很多医学本领。
大约20多年,祖父一直心想着村民。一想到他们生活的环境没文化,缺医少药,觉得要回国,用在美国学的各种知识和能力为他们服务。
在他不到40岁时毅然回到老家,盖了教堂和自己的住房,自当牧师给村民讲道、在自己家里自当医生给村民看病,又在香港开店。
结婚生子。共有四个孩子,前三个是女孩,长女十多岁因抽筋去世,二女很早结婚,抗日时和丈夫逃到新加坡讨生活。三女和第四个孩子我的爸爸一直呆在中国上学。虽然祖父是自学成才,在村里当医生很受欢迎,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名气已传到其它乡、镇,甚至其它县。但没有文凭、学历,在文人眼里就是土医生、土牧师,仍是农村的老土。
祖父知道自己的身价,又在美国开了眼界。不愿爸爸走他的路,有一点小钱,就在爸爸小学三年级,不到十岁时与比他大一岁的三姐到广州读教会小学。从家乡到广州不论坐船或汽车都需一天时间。因为有珠江、各种河流的阻挡,需不停的换船或换汽车,非常颠簸。小小年纪只好与姐姐在广州相依为命,远离父母,每学期放寒暑假时才能回家。
望子成龙
爸爸明白祖父的心,努力学习,参加活动。小学时就可用英文讲演,比赛时得冠军。还演过外国话剧当皇帝、是主角。小学毕业后继续在广州上教会中学------培英中学,无论初中还是高中,爸爸都是好学生,特别是国文、英文是全班之冠。聪明勤奋,机智过人。 一次培英遭盗贼大规模洗劫,许多男生遭绑架,被索赎金,爸爸机智的躲到树丛逃过此劫。
在培英大家庭的培育下,为爸爸树立了追求真理、敢于直言,为中华民族富强而奋斗的思想。
当时清朝腐败,直到灭亡。爸爸也看到北洋政府无能,无力废除二十一条。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中国和日本都是战胜国,但德国在山东的利益还是让日本得到。全国人民非常气愤,爸爸立志将来一定要好好读书,来救中国。
广东是孙中山的故乡,他在海外推动的反清斗争也影响了广东人民,也影响了爸爸。
爸爸知道自己不仅是父亲的儿子,也是国家的儿子,做任何事应该考虑救国。由于来自农村,深感中国农村太落后,认为社会学可以研究中国城市和农村找出一条路来救国。在爸爸和三姑妈都保送到燕京大学后,爸爸就把自己一辈子定位在社会学。
关于爸爸高中毕业时的中国环境,燕京人朱宣慈阿姨说的很精辟:民国初年很多有抱负的青年人都想挽救落后的国家,服务于百姓。怎样才能做到呢?一是选择学医,一是选择社会学。她的哥哥学了医,当时很多医校不收女生,她就学了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