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是算不出来的

一切都被安排好了,一切就简单多了,但问题也在于这种简单让爱情也变得无意义。

 

天衣无缝的安排可能反而引起人的反叛,《DJ下台》中实际相见的他和她对于虚拟中的他们一起经历的那些波澜壮阔的爱情故事一无所知。只看到眼前的结果,不晓得背后的过程。

 

而真实世界里网上各种数据完美符合你要求的人可能是造假的行骗者。《中国青年报》报道中一位女性利用大数据相亲,对方把网上资料改成了34岁,结婚了还仍称自己未婚。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大数据,算法泛滥化的时代,算法的触角从新闻延伸到视频、购物,既然大数据能帮我们推送“可能喜欢的”商品,那它是不是也能够通过用户行为,帮我们匹配到一个可能喜欢的伴侣?这样的话,省去很多苦苦寻觅,百转千回的麻烦,确实便利。

 

乍一听起来仿佛这是广大单身青年男女的新福音,但细细想来却未必如是。

 

科技加持为我们带来的或许并不全是完美新世界,有时也可能是让人细思极恐的囚笼。先不说这其中关涉的数据收集、个人隐私问题,就单单凭借着在珍爱网、百合网等相亲网站上填个问卷,弄个调查,然后直接对个体进行分类匹配,就让人怀疑其真正的效果到底如何。

 

大数据相亲乐此不疲地为单身男女打上鲜明的标签,理所当然认为一个人过往的数据就可以代表他,充斥着机械性,或许给机器人如此配对可以,但人不是机器。

 

恋爱过程的摸索,感情困境中抉择,虽然带着原始的粗糙,却也有着纯粹的真诚。然而大数据相亲直接将量化的数据放到你眼前,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容易让人放弃自主的选择,乖乖缴械投降。

 

当爱情也变得算法化,恋爱中多了这么多的计算,会不会最后演化为彼此的算计?上来就先看头像,看收入,用职业、学历、外貌等诸多硬性数据来衡量一切,不仅肤浅,而且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毕竟爱情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难以精化,不可捉摸。它没有固定的计算方法,没有标准的答案,也只有深处其中的人晓得它绝妙的内涵。

 

恋爱世俗化、相亲物质化、结婚利益化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从前慢、只爱你有趣的灵魂的故事愈发稀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爱情也要全盘交由算法来完成。

 

单纯的数据累积铸造的不一定就是完美的爱情,所以指望着算法给你分配个完美对象,为你寻得个天赐良缘的单身青年还是醒醒吧,真爱不是算出来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