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无所有的士兵成长为顶尖人才, 中国有莫言, 美国有基幸格。
莫言,原名管谟业, 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 曾经村里一天之内饿死了18人。1976年,莫言二十一岁,是服兵役年龄期限的最后一年。当时莫言村里的支部书记、民兵连长都到遥远的水利工地去劳动了,莫言利用这个机会报名参了军。后来民兵连长来给莫言送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满脸冰霜,还离莫言挺远就扔下通知书走了。莫言当兵走的时候,很多贫农在街上大骂:“贫下中农的孩子当不了兵,竟然让一个老中农的孩子当了兵。 这是莫言抓住的第一个最重要的机会。
莫言刚到新兵连的时候,很温柔地吃了八个馒头。 莫言同去的一个战友则一口气吃了十一个。管理新兵生活的上士,跟管食堂的人说:“坏了,来了四个山东大肚汉!”食堂管理员说:“没关系,我有办法,明天杀猪!”他非常有经验地说:“我有办法对付这帮小子,让他们猛吃肥肉,把他们的肠子吃细,他就吃少了!”大概老吃肥肉的话,肠子里边就会长满脂肪,满肚子都是油了自然地就吃不下去馒头了。这就是莫言刚到部队时的样子。 可并不妨碍他从这里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新兵报到,部队有欢迎会,莫言被指定为新兵代表发言。莫言兴奋的写好了发言稿。到了发言哪天,懵懵懂懂的莫言见之前发言的团长、政委、新兵连长和指导员都是在桌子后面坐着发言,也“就不知好歹地一下子坐住了,然后还把那个蒙着红布的麦克风抬了抬,让它更适合自己嘴的角度,随后慷慨激昂地念完了稿子。”结果莫言下来后,刚一回到座位上,就被新兵连的班长狠狠地踩了一脚。莫言很纳闷,班长说:“你稀稀了”,意思就是说你这人完蛋了、没戏了、没救了、彻底完了、无可救药。莫言以为自己说错了话,冷汗都冒出来了。班长说,那个椅子是团长、政委坐的,你一个新兵蛋子,让你上去站着讲都是光荣,都是抬举你了,你干吗也坐在团长、政委那个椅子上? 不管怎么说,莫言能代表新兵发言, 说明他能把握机会, 脱颖而出。
莫言在部队不到一年就当上了副班长,1981年5月,莫言发表第一篇小说《春夜雨霏霏》。1982年,莫言被提为正排级干部,部队恢复授衔时,莫言被授予上尉军衔,后被提为少校,为副师职干部。1984年秋,莫言顺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6年,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同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引起文坛极大轰动。然后就是一路创作, 得奖。 直到2012 年10月11日, 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是个想当将军并且当上了将军的好士兵。
基辛格博士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费尔特市,由于纳粹党的迫害,1938年移居美国,1943年入美国籍。 在30年代的希特勒大屠杀中,基辛格至少有13个亲戚被送进了毒气室。刚来美时,几乎是一无所有。可这并不能阻挡他成长为最为耀眼的政治家,政策制定人, 战略家。
二战时加入美军,1943-1946 在美军服务。 在部队得到同是德国裔的列兵克雷默尔的赏识,后者成为发现基辛格的第一个伯乐。在他与基辛格的初次交谈中,克雷默尔就认定基辛格是一个天生的奇才。战后,1947年9月,他根据《士兵权利法案》获得奖学金并进入哈佛大学政治系学习。在哈佛读书期间,基辛格荣幸地得到了威廉·埃利奥特做他的导师, 并成为发现基辛格的第二个伯乐。
1969年1月,基辛格离开了哈佛校园,到华盛顿走马上任,从这里开始了成为最为著名的战略家的征途。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特使访华,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从那以后, 中国不再封闭,为日后的走向世界,改革开放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1973 年, 因为在结束越战中起的作用, 获诺贝尔和平奖。 1973-1977年,他担任美国国务卿,获得了第一个外来移民所能得到的最高政治职务。2016年5月9日, 基辛格获得国防部卓越公共服务奖章。直到今天, 仍然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 部队经历是基辛格博士成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基辛格和莫言, 一个是纳粹迫害下的犹太幸存者,一个是吃不饱饭的农家子第, 经过部队这座熔炉的捶打,自己的不懈努力, 完成了从士兵到将军的蜕变。
想当将军的士兵才是好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