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歌星成龙曾经演唱过一首歌《国家》,其中有歌词是这样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那意思是说,家是国,国也是家。既然国也是家,那么国家领导人就要学会居家过日子,精打细算,量入为出。要不然的话,大手大脚、挥金如土、铺张浪费、挥霍无度,那只会败家——使国家败落。
首相马哈迪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又亲自去中国解释了一番,最终还是决定取消三个中资项目,其中东海岸铁路还是一带一路重点项目。
对于这个决定,首相表示,我国正面临巨额债务负担,中国理解并接受了我们的陈情。未来当我们具有足够的支付能力时,或许会重新检视这些计划。说白了,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国家应该像烹小鱼一样小心、动作轻,烹小鱼一不小心动作一大,就会把鱼弄烂。国家也应该这样,要有居家过日子的精明,要有“无债一身轻”的打算。
类似的反面教材殷鉴不远。新中国成立后,财力薄弱,日子过得苦哈哈,可谓一穷二白、两手空空。中国开始从苏联成套引进技术和大批专家。盟友苏联也不惜派钱派人,到中国援建各种项目共304项。到1960年上半年,已建成103项。其余201项正在建设中。
1960年7月28日到9月1日,苏联翻脸,撕毁合同,撤走全部在华专家1390名,带走全部图纸、计划和资料,并停止供应中国建设急需的重要设备,使中国250多个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建设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重大损失,加重了中国的经济困难。
一个大胆的假设,假如现在有钱的国家对落后国家大量投资,然后因为外交关系恶化,突然撤资走人,留下一堆废铁轨、废管道、烂尾楼,倒霉的还是落后国家。以其那时候自叹倒霉,不如防患未然,有什么能力就做什么事情,远离受制于人的困境,岂不更好?
新中国尽管经济困难,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国际朋友,不惜勒紧裤腰带,到处撒钱。作为该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外援助”这个关键词频频出现在报纸上、广播里。在后来向公众开放的、至1960年底的外交档案中,含有“对外援助”字样的标题竟有200多个。于是出现了怪事,宁愿本国人吃土,也要让友邦国家吃肉。
这样违背常理的做法,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逐渐停了下来,也包括停止对马共的援助。1955年12月底,轰动一时的华玲和谈失败。陈平等三位马共领导于1960年12月开始出国,于1961年夏抵达中国首都北京。他们在中国逗留并接受无偿援助长达20多年之久。
随着中国第二代领导人上台,中国已经不再倾囊相助别人、打肿脸充胖子了。设在中国湖南省的马共电台“马来亚革命之声”也于1981年6月30日晚结束了最后一次播音,宣告中国对马共无条件援助的终结。对亚非拉其他国家的慷慨援助,也不再成为中国外交的主潮。中国从此开始走上理性发展、自我完善的改革开放之路。
无论如何,国家治理应该量力而行,不管是援助别人,还是接受别人的援助;不管是走出去投资,还是接受外资前来建设。这就和居家过日子一样,随意放债与过度举债,都是不足取、不明智的。
见刊《中国报》2018年8月30日C11版